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心得體會 >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4篇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4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4篇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7月16日至18日我們河曲教育界的中國小教師,校長,局領導一行40多人去煙台參加了為期三天的第xx屆中國小語文“主題閲讀實驗研究”課題研討會,短短的三天時間裏,除了開幕式閉幕式、領導講話的慣例外,我們聽了17節主題閲讀示範課。觀看了一場國粹國小的第xx屆主題詩會。

三天的培訓結束了,説實話,培訓的時候覺得是累的,因為好久沒有全神貫注的坐在那裏,突然間一下子緊繃起來,真有點不適應。但是又不能不説是有收穫的。真是如沐春風,如飲甘泉,獲益匪淺,雖然學習時間很短,但他們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以後如何進行紮實有效的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三天的學習信息量非常大,實踐性非常強,使我對新語文主題閲讀有了初步的瞭解,也對語文教學的本質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將三天所學所思與大家分享

1、進一步認識了主題閲讀的意義及必要性。課外閲讀已經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學生閲讀時間有限、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閲讀內容魚龍混雜、教師指導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課外閲讀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點。主題閲讀應運而生。所謂“主題閲讀”,是指圍繞一個主題,在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理會研習和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文本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的閲讀實踐活動。它主張在實際閲讀實踐中,將內容零散、形式單一但卻有着共同主題的閲讀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這裏的主題,可以是思想主題,也可以是知識主題或文化主題。聆聽了劉憲華校長和專家們關於“主題閲讀”的報告及專家點評,我被她“塑造心靈的閲讀”的全新思想所折服,被她“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所吸引,為她“以藤串瓜,整體施教”的單元主題閲讀教學法而驚歎——這是一個孩子們真正需要的語文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是一場語文教學的新革命!

2、主題閲讀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

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後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3、主題閲讀以讀為主,從讀中領悟文章中的精髓。從不同形式,不同聲調,不同理解去領悟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如陸恕老師所説的“一讀解千愁”。

4、語文教學要有語文味。在課堂上,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訓練要紮實有效;採用合適的、不同形式的讀,使語文課堂書生琅琅;課中課後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主題閲讀”提倡“三少三多”,即少提問,多讀書;少講解,多讀書;少做題,多讀書。這樣的教學思想讓《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有了充分的落實,從而保障了學生課外閲讀量的有效完成,讓我看到了國小語文教育的曙光。在“主題閲讀”的課堂上,我們聽不到老師繁瑣的講解,瑣碎的提問,聽到最多的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看到最多的是學生專注的自學。有主題的閲讀與隨意讀,不求甚解的讀。的確,主題閲讀“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和“單元主題教學法”在潛移默化中如春風化雨般對學生進行着心靈與思想的塑造。我想,這也正是“主題閲讀”能夠成為“深度閲讀”和“心靈閲讀”的根本所在。我堅信,這樣的課程能夠紮實、快速、有效地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

觀摩了十幾節“主題閲讀”展示課,課堂上師生聲情並茂的

誦讀,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何謂“口誦心為”。在與“主題閲讀”近距離接觸後,我才真正感受到主題閲讀“情感誦讀”的魅力。

5、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藴涵情感的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鋭感覺的表現。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總之,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我的收穫頗多,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帶領我的團隊更加努力,認真做到語文教學體現以語言訓練為中心,特別加強語言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及方法、策略,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於永正老師説:從語文教育的角度講,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是在閲讀中形成的,三分築基在課內,七分築塔在課外。得閲讀者得天下,成閲讀者成一生-----抓住閲讀就抓住了語文的根,得到閲讀之“樂”就得到了語文的魂。這正是劉憲華校長倡導的“主題閲讀”的宗旨。今天,乘着課程改革的春風,走在迴歸語文教學本色的道路上,心若在,夢就在,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天重又走入風雨。我不能隨波浮沉,為了我所愛的學生.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只為那些期待的眼神.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寫到,“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頭的重擔無法釋懷,我相信,我們河曲教育戰線有這樣一班熱衷於主題閲讀的領導集體,有這樣一批痴心追求主題閲讀的教師,我們一定會將“主題閲讀”進行到底,“主題閲讀”也將會在我們河曲生根發芽,遍地開花,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最終必將結出累累碩果。造福河曲人民。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2

兩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閲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通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

培養閲讀興趣

“主題閲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閲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提升閲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閲讀目標。

注重系統教學

主題閲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麼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閒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髮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後,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並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係,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樂在其中!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3

毋庸置疑,誰也知道閲讀的重要性,它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是告訴你眼睛裏看不到的故事,憑藉閲讀感知心中的感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總之,有百利而無一害,可是都説好,但是不僅是學生,為什麼就連我們成人也不能像吃飯一樣讓它變得如此重要呢?學習中,藉着專家的講座還有自己的感悟,整理了幾方面的內容,以供借鑑。

一、為什麼閲讀

明白閲讀的重要性,説教是手段,但不是,得不到利益,吃不到甜頭,或者説不讀書肚子不餓,那麼讀書就變得可有可無。四川大學教授劉莘説,追蹤學生閲讀情況,現階段出現問題有:1、資源問題(數量上去了,但質量不高)2、閲讀場欠缺(沒有形成一個有力的閲讀磁場,遊戲、手機遠比讀書有意思,它們是直接效益,無須轉變,而讀書是一個由內而外的由量到質的轉變,是慢節奏,需要靜待花開)3、閲讀激發不足(對於教師來説,還是沒有更好的方法激發孩子愛上閲讀,每天説閲讀好,對他而言沒有嚐到好在哪裏,在這裏還得需要我們教師竭盡全力讓孩子愛上書才能談閲讀的重要性)4、閲讀教學問題(其實説白了是課堂,而一類文章就是我們的課文,是構成的大閲讀場,整體推進,螺旋式上升、橫向延伸相結合,需要我們有大視野的備課觀,挖掘文章的.指向在哪裏,用放大鏡尋找對接的資料,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做到舉一反三,循序漸進,而不是單一的閲讀教學)針對問題,對我們的教學就提出了挑戰,怎樣實現閲讀意義的內化與提升,是我們下一步要重點思考的。

二、閲讀方法指向

核心素養、傳統文化、統編教材都以閲讀為支撐,語文學習規律是“質從量出”,質量從哪來,讀得數量上去了,自然直觀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內涵的素養也在發生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是非曲直有了方向。葉聖陶先生説,單憑教材是不夠的,多讀才好,一二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不少於40萬,五六年級不少於100萬,這是基數。

如何應用現有的時間完成於幾倍於教材的閲讀任務呢?北京的張豔清為我們提出了六個字:簡約、主動、發展,就她的講解及我的理解給大家説一下。

“簡約”指教,一是要以體裁為主題的閲讀,用專題總結課的形式上不同作者同一體裁的橫向閲讀,如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小説、詩歌等各種文體的整合教學,應用模仿與遷移的辦法使自己的能力提高。二是以明顯的單元特徵,以誠待人、田園生活、熱愛生命、自然啟示等等,選擇以點蓋面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咱們現在倡導的單元整體教學,教學中找異同點,總結方法,找同類型文章閲讀,舉一反三。三是以表達方法為專題的閲讀,選點(細節描寫、外貌描寫、修辭手法應用、文章結構的編排、故事情節的把控等等),注重表達方法,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以法促讀、以讀促寫的閲讀實踐活動。四是以作家作品為專題的閲讀,只讀一個作家的作品,揣摩他的寫作特點,學習長處。

“主動”指讀法遷移課,就是A課文(教讀課,也是我們的教材)遷移到B(自讀課文,找到的相關課文)再遷移到C(可能是整合的資料、文獻),再遷移到D(由此對地方、人物、傳承、崇拜、敬仰……的拜訪,提升理解,像孩子學了天安門假期就要求父母親一定要帶自己看看天安門,像我們讀了蕭紅,就想去她的故鄉呼蘭河看看,讀了孔子,就想去山東曲阜,讀了《紅樓夢》,就對曹雪芹由衷的崇拜,有人去不遺餘力查找有關他迷一樣的身世,這樣又為閲讀發生了質的飛躍。)

“發展”指拓展延伸課,這就範圍廣了,可以是內容、作者、語言風格、人格化寫法、擬人與人性化區別、結構、寫作特點、喜歡的內容……

三、閲讀考級

閲讀必須是每天的,他們分為四種形式:課堂閲讀(課本及延伸閲讀、資料)、班級共讀(共讀一本書,像我們的必讀書目)課外閲讀(自己喜歡的個性閲讀)親子共讀(營造一種氛圍,為創設一個磁場,每個人都是力量)基於這些形式,我們要做一個讀書的評價,就是考級:量積累,質轉變(內在的)閲讀輸入,活動輸出(提升的)用記錄、觀察、發現、活動、改變等多種形式設計級別卡,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愛上閲讀。

主題閲讀培訓心得體會4

10月20號上午,唐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三把鑰匙的一堂課。引言裏關於三個關鍵詞:飛翔、愛與成長,讓我記憶猶新,接下來關於讀書的整個話題,都是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如果説人生是一場旅程,那麼人生也是一場追尋的旅程,這個追尋的過程,首先在讀書中找到方向。從入職階段到重慶階段到閲讀階段,唐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驗證了一個成功的事實,那就是閲讀真的可以成就一個老師的夢。閲讀是什麼?就是拿別人的經驗重複自己的故事,成長可以從模仿開始,寫作是課題也是也可以從學習別人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唐老師告訴我們態度比能力更重要,一個人只要不斷的努力,一定會走向一個幸運的人生。經過唐老師四年的努力,拿下了省優質課,這是他成功經驗的一個驗證。那麼模仿從哪裏來呢?那就必須從讀書開始,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師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可以讀到智慧獨到之時,甚至能讀到人品,在“讀書成就”這本書裏12位傑出教師的故事,讓她在讀書中豐富了自己。研學老師在書中閲讀生命中最重要的預見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育這條路上究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讀書的態度。教育閲讀更多的是基於對教育觀現實的觀察與思考彌補短板。

然而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書那麼教師要閲讀什麼樣的書呢?張老師指出,要讀奠定生命基礎的根本書籍,要讀學科知識,專業知識方面的重點書籍,要讀人類基本知識方面的書籍。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不願意讀書的老師是永遠不會成長的,起碼説成長的不會很快。只有我們不斷的去讀這些正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快的豐富起來。

當我們知道了讀書可以讓我們追夢讀哪些方面的書,可以讓我們更快的實現夢想,那麼怎樣閲讀便顯得更為重要?首先要分時期閲讀,作為一個閲讀的新手,我們必須從新手期到適應期,然後再到成長期,直至達到成熟。其次要做階段性閲讀,做有難度有坡度的閲讀,而不是永遠待在閲讀的舒適區。再次就是要做知識性的閲讀,就是説帶有專業性質的理解性的閲讀,如果一本書能夠讓我們很輕鬆的讀下來,那麼對於我們來説這本書就沒有太多的挑戰性,我們要讀那些讓我們跳一跳可以夠得着的書,但是讀書也要具有挑戰性。

班級管理同樣需要閲讀,他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些班級管理的很優秀的書,比如説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漫談,做的班主任,問題學生與治療與學生家長過招,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把班級還給學生等這些書籍,為什麼唐老師能夠成為學校家長以及學生非常敬佩和敬仰的一個老師呢?很顯然他把這些班級管理的書籍讀了很多遍,並把它用到實際的教學與管理當中,於是便收穫了這樣美滿而完整的結局。唐老師一直在講班規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規範學生的行為,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懲罰作為一個班級管理的手段,錯誤的理解了班級管理的意義。在唐老師的觀念要放下老師的心態,哪怕這個學生學習成績倒數,但是這次考試比上次考試多考了兩分,我們就要鼓勵他,你真棒。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人性化的管理。

閲讀不僅讓我們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得到提升,很多時候自信來自於閲讀,從緊張變得從容,便是因為閲讀的結果。通過閲讀讓我們知道,不是因為自己不優秀,而是因為自己不是足夠優秀,所以才讓自己有產生很多很多的問題,當你的才華提不起你夢想的時候,你要靜下心來去學習。當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你才能永遠以謙卑的心態去閲讀。你想感受孤獨,走進孤獨時就去讀孤獨六講,當你有新模式你就讀西遊記,他會告訴你,心生則魔生。唐老師從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尋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瓦登塔湖,同時獲得了一種簡單且自由的生活。每個人當你按照自己的節拍來走路的時候,你一定會尋找內心的華爾登湖恬美而寧靜,讓你不斷的閲讀,你就會發現生命越讀越沒精神發生改變人生的境界是內心豐富的安靜。

讀書是我們豐富,同樣使我們成功,但是讀書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心中有他人。唐老師通過不斷的去做公益,對偏遠之兆的情懷越來越濃厚,它讓我一次次體會到教育是一種選擇,熱愛勝過一切做公益你可以見到很多有夢想的人,可以跟着一起往前走。所以我突然發現為什麼越來越優秀的人會越來越優秀,因為越是優秀的人就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更多優秀的人碰撞就會產生更大的能量。

當我們不斷的去讀書,同時有更多的經歷,我們獲得了成功就要把它寫下來。那麼到底我們寫什麼內容呢?首先寫教育現象,教育故事,唐老師説,當你給教育機會的時候,學生會給你驚喜,當你發自內心的去疼每一個學生,瞭解學生背後的生活,老師心中有愛,處處都會有故事發生。其次要寫書評,寫閲讀總結,歷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同時在用你的生命影響更多的生命。再次要寫顆粒顆粒包括課堂實錄文本,文學價值,教學價值的解讀,教學中的問題和分析,教材的內容的挖掘整合與開發,甚至寫自己磨課的種種選擇,疑惑等過程。我想任何一位老師如果能夠用心的把這些內容解讀出來的時候,他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老師,最後帶着豐富的自己走進課堂,一定會豐富每一個學生。

一切的努力源自於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唐老師告訴我們答案在風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ndetihui/kj9x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