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心得體會 >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

1、認識自己

成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對於國中年級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養其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養國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

對於國中階段要求學生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最開始我是沒有想到的,但是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後,覺得這真的是比較有用的一件事。在現在的中國各家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歲還要被家長寶貝的當成小孩一樣來對待,相應的這些祖國的下一代缺少了他們應該擁有的最起碼的獨立自理能力。有許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只是漫無目的的跟着老師學習,對於自己的學習也沒有什麼規劃,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堅持不到最後,而且還會產生厭學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師及早的知道學生規劃他們的職業目標,讓學生有一個目標,這樣再來學習就會增加很多的動力。

2、開展心理輔導

開展心理輔導儘管在許多大的城市都比較受重視,但是對於我們所在的鄉鎮農村學校來説,還沒有收到很大的重視。但是《綱要》指出,面向中國小生開展的心理專題教育可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相信在我的提議下我們的學校以後也會花更多的精力在學校的心理健康建設上。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

開展心理輔導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範,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

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儀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瞭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

關於心理健康的含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心理狀態、成長髮展、社會適應和道德倫理。

良好的情緒狀態是指平和、穩定和愉悦。

良好的認知狀態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緒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難以適應,也很難與人共處,當然也影響自己判斷力和學習、工作的效率。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生來説往往處於一種愉快和憂傷相互交替的矛盾狀態,因此採用一定的方法來培養他們的平和穩定愉悦的情緒狀態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對於他們以後的人生髮張也是相當的有作用。

良好的認知狀態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學生很難達到的一種能力。現在的社會各種學校以外的誘惑更是考驗着他們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這方面適當的引導而不是激烈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好。而對於自知的能力,國中生的自己意識已經開始並且發展的很快的一個階段,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自己意識,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青少年常見的心裏異常:

(1)焦慮,是由緊張、不安、憂慮、擔心、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複雜情緒狀態。焦慮大多是因為遭遇到威脅和內心衝突而引起的,不過這些威脅的象成分一般多於真實成分,焦慮中的人往往誇大威脅的嚴重性。正常/病態;偶爾發生/持續存在對於這些青少年的焦慮情緒,主要輔導策略是:

通過創設寬鬆環境、做鬆弛訓練、調整預期等方法,減輕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

(2)抑鬱,是一種持續的心境低落、悲傷、消沉、沮喪、不愉快等綜合而成的情緒狀態。抑鬱與焦慮是有一定聯繫的。嚴重焦慮者常常伴有抑鬱的心境。

(3)恐懼,是指面對某些特定對象(如人、物或場景)時產生不合情理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體驗,並伴有迴避行為的一種情緒障礙。恐懼與恐懼症的區別:恐懼症存在典型的迴避行為,而一般人的恐懼可以有迴避行為,也可以沒有迴避行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和自主神經系統徵象(如心悸、心慌、臉紅、手抖、出汗等;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導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是指兒童智能正常,但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衝動等問題。

(5)攻擊性行為是指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範所許可的行為。學生攻擊性行為可能有下列原因:

①生理上內分泌不平衡;

②錯誤模影視暴力行為,以此為榮;

③參加了不良團伙,染上惡習;

④被別人過度壓制,心裏過於緊張,一遇機會全部釋放;

⑤不能控制自己衝動過激的情緒。

教育事業是一個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學生的身上肩負着祖國未來的重擔,那麼我們身上就肩負着這如何讓他們肩負起祖國未來的重擔。所以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也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業。無論怎樣的學生問題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愛心有職業心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的。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2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xx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為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煙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説,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説,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着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3

3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於"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佈的《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國小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學生心理問題形成於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國小生厭學的成因很複雜,後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説謊

孩子説謊是由於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説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國小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己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

國小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着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國小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着好奇、愛慕,又有着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温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誇美紐斯説: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鉅、複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4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鍾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裏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鍾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説就一定要説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後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啊!錯了這麼多!唉!怎麼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麼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麼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麼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説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裏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願造成不幸的終身後果,也不願承受班級裏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説:“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慾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表現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塗亂畫些什麼,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摺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係,而他説不定什麼時候,就跑到講台上跟老師説:“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裏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夥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裏正澆花,他拿着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着小夥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裏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還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髮,夥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窪窪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譁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夥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麼?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國小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麼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製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幹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裏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着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髮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裏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5

1、課堂導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一次自己介紹。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於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後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於是,我把遊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為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説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為基礎。就我所教的國中學生來説,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麼發言過於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説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麼封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温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鬆、愉悦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適當的自己開放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己剖析、自己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己防衞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説説啊!”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己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5、拓展延伸課堂,“裏應外合”

(1)樹形象。在學生眼裏,“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為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悦,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語錄”。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心語錄”,用它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作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學生每人都交本,但沒有困惑可以什麼也不寫,這樣有效的保護了交作業的同學。“心語錄”上,他們把學習中、生活中、師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經歷告訴我,我都會及時回覆,並寫上激勵的話語,這都拉近了我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時而他們也會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來,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它隨時與我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把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鬱悶情緒宣泄出來。有位學生用長達兩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傾訴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長經歷,來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成長。“心語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延伸,為師生交流、心理輔導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6

疫情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是在生理,更是在心理。聽了本次“抗擊疫情全國心理委員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老師們講的一些內容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學到了一些關於心理調節的方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不僅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同時也要及時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保持正向積極思維,堅定信心才能戰勝疫情,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我們要避免只往壞處看。重點留意客觀事實和數據,根據事實,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以合理的態度看待事情,嘗試以更廣闊的角度看待問題。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轉移注意力,做一些能令自己放鬆的事情,居家期間,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也可以發展興趣愛好,如:看書、繪畫、烹飪等。我們也要安排合理的時間運動,保持身體健康。運動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時還是一種很好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有利於心理健康。本來美好的大學生活,結果因為疫情的爆發而變得不完美,事情發生的很突然,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疫情,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要聽從國家的安排,聽從學校以及老師的安排,不傳謠、不造謠、不信謠,從我們自身做起,必要時為國家貢獻我們大學生的一份力量。

總之,在疫情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大學生要做到身心健康,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新星才能綻放出自己的光。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7

一、高中體育學生心理狀態的現狀

從傳統視角來看待體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幾種:能增強個體的身體條件。有助於形成羣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諸如此類。對上述觀點進行考察,發現:這些都是從體育作用於個體的外部、宏觀的角度進行的理解。根據這種習慣理解,在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就體現為:以競技、力量的訓練為主。

近年來,隨着教育心理學的不斷髮展,同時,通過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個體在體育方面若堅持科學、合理的鍛鍊,將有助於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所謂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為: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由概念界定所規定的要件可知:體育與心理健康之間形成了一種映射關係,通過體育活動所形成的個體間的互動,將增進個體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運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體鍛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滿足他們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就如籃球比賽中的帶球上籃,由於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範圍,既要帶球前進,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學生善於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種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者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就一個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説,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個體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説,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個體心理的發展。

同時,體育運動有助於學生認識自己。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於自己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三、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

1、認知行為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思考,以此來削弱那些消極想法,改變沮喪和焦慮的狀態。儘管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把開始運動和堅持運動視為一項艱鉅的任務,可一旦他們實現了目標就會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可。自己能力認可與努力和堅持密不可分,這兩種因素幫助參加者繼續健身鍛鍊,並取得收穫。

2、注意力分散的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的增大和運動動作的發揮,可以分散人們對自己焦慮和沮喪的事情的注意,並且,把這種情緒在不斷地運動中得到發泄,從而使人身心輕鬆,大大受益。健身運動把人們從焦慮和抑鬱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3、身體所產生激素的設定

健身運動之所以使人的個體生理、心理受益,是與運動後人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關。人的荷爾蒙激素,是大腦在外力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化學物質。大量的荷爾蒙分泌,可以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加強愉悦感,增強健康活力。這種健康感可以降低沮喪、焦慮和其他消極狀態的程度。一些研究認為,任何健身運動均具有以上三個方面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而高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大學聯考壓力,各次考試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着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具體可以表現在這6個方面:有助於學生髮展智力;有助於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自己個體意識更為清晰;有助於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學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實現的途徑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的實現,需要體育與心理學兩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滲透來完成。

1、優化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運動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響。晨練的人們多數選擇在公園,因為那裏鳥語花香、綠菌環繞,置身於這樣的環境,能夠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及時更新體育設備和器械,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麼設想,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健美館,踏着柔軟的地毯,聽着優美的音樂,牆壁上的大鏡子映出他們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會產生激動、愉快、自豪、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樂於接受體育,對防止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或者,當學生們走出沉悶的教室,來到藍天開闊的操場,各種他們喜愛的體育器械一應齊全,學生們的心情該是多麼愉悦,多麼輕鬆。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我認為,高中體育學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心理衞生課是定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和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瞭解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衞生常識,瞭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如何克服等。做到自己診斷、自己預防,提高學生的自己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於未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檔案

實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非常必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應包括:大學生來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狀況(如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大學生氣質、性格特徵;是否確定戀愛關係;有無焦慮、抑鬱、孤獨、空虛、苦悶等不良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等。以此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做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項內容可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負責學生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8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為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為以後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己調節的關鍵。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己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説,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於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於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脱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後盾,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後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9

5月24日晚上,在長寧區少科站大禮堂我有幸聆聽了延安國中舉辦的《青春期的心理需要》的講座,黃欣雯女士有理有據且有互動的演講使我感觸頗深。

首先,感謝學校能為家長提供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孩子從國小到慢慢融入延安國中這個大家庭。我也慢慢地感受到他的健康成長和逐漸獨立,當然偶爾也會有小小的與我們的衝突。直到有一天,兒子對我説:“媽媽,你應該理解我,我現在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我的心裏一驚,難道擔心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嗎?而此時我的心理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我慶幸兒子能對我説出他的想法,甚至對兒子都有些感激!鎮定一下自己內心慌亂的情緒後,我笑着對兒子説:“兒子,我只聽説過有青春期,哪有青春叛逆期呢?”正在我對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感到茫然時,延安國中舉辦了這個講座,真的非常感謝學校。名校就是名校,她不僅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全面發展,關鍵是她能準確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家校聯合,給孩子以適時疏導和教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耳濡目染了中國大學校園的本科生研究生林林總總的學習面貌和思想狀態後,我更能體會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更能理解延安國中舉辦此次講座的良苦用心和必要性。

其次,這次講座讓我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更加理解從而對孩子也更加包容。黃女士首先採用互動的方式給我們介紹了青少年的變化與發展,家長們頻頻舉手或點頭稱道,我更理解了現在孩子的一些行為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消除了自己原有的擔心與焦慮,從而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並及時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最後,這次講座對我自己也是很大的提升。黃女士就自己的育兒體會,對於“過於自信且有點自負的孩子”的產生原因進行簡單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對我啟發很大。“天才是放對位置的人”説的多好啊!有的家長不顧孩子本身的喜好和感受而逼着孩子去學各種樂器、參加各種培訓班。這樣孩子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最終的結果大多也是可怕的,也許這也是中國學生為什麼進了大學之後就迷失了方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吧。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自幼學鋼琴,孩子彈的不到位就用尺子打孩子的手,結果孩子對鋼琴很牴觸;而我們學校一個鋼琴專業的外國大學生來中國進行短時間訪問時仍能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去琴房練琴,並且還積極觀看在上海舉辦的音樂會的演出!與他交流之後得知,這些都是他自願的!如果家長能針對孩子本身的特點並給其提供適當的條件和教育,將“要孩子學”變成“孩子要學”,那麼,或許中國的“天才”會多一些吧!

總之,這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真希望延安國中今後能多多舉辦此類有針對性的教育專題講座或活動,多多提供家長與學校交流與學習的平台,家校聯動,共同為培養健康優秀的祖國未來而努力。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0

最近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樣,這次的疫情比每一次都要離我們更近。老師,學生,導員,志願者,每一個人都在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努力支撐着師院這個大家庭。

但是,病毒迫近,學校封閉,快遞禁取、浴池關閉、超市物資短缺等問題讓在校學生愀然不樂、憂心忡忡,在這種艱難環境下心理問題也隨之來。煩悶、焦躁、抑鬱,失眠、易怒、脱髮,我們該怎麼面對疫情期間產生的心理困擾和情緒波動呢?

今天,高淑豔老師為我們進行《“疫”起同行、呵護心靈》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讓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感覺。其中,每天記錄讓自己開心的三件事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我也在微博打卡過一天中讓我開心的幾件小事,今天天氣很暖,太陽很好;今天媽媽説我瘦了;今天的電影好好看。事情很小,甚至可能每天都會發生,但每一次記錄,內心就會多一次雀躍,隔天在回顧的時候就會感到暖融融的,在面對更困難的任務時也有了一份不被打敗的力量。

疫情終有被消滅的一天,而愛不會。聚沙成塔,集腋為裘,讓我們一起攻克難關,遠離焦慮,用愛温暖更多的人。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1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每個人的心。對此,我作為心理委員也積極參加了“抗擊疫情安心行動”公益講座。

在此次講座中主要講到了面臨病毒感染的重大危機事件的不確定性、與生命安全相關、突發性和對個人的影響,這些都會使人內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恐慌心理等。

那麼面對這樣的心理影響,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自己覺察,樹立信心,並且多看些積極新聞;

2、安排好飲食起居;

3、加強身體鍛鍊;

4、做好自己時間管理,積極做好復學各方面的準備;

5、增加生活情趣,起到對負面心理的緩解和調節作用。

最後,我想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在關鍵時候能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

希望疫情就此停止,願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2

通過對生活深入思考“希望得到什麼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我應該對自己有個的規劃了,讓沒有夢想的日子遠離!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着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非常感興趣。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己,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也知道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説明了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種種不足也是明顯的。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3

一、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這次比賽的一大特點是學生的類型有很大的變化,教材的版本沒有限制,要參加比賽的老師首先要熟悉幾種教材,瞭解自己所要面對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怎樣的。因此相對以前我聽過的優質課有很大的區別,更有深度,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如《反比例函數》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完了反比函數,而組委會要求選手要按新授課來講,也沒有限制講哪個版本。對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南昌第二十八中學的李巧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堂與眾不同的概念課,整堂課從情境引出數的特徵,其實數學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從哪裏來,概念如何學,運用不同的數學思想,讓學過了學生們對反比例函數概念有了新的認識。我想李老師能上出這麼新穎,正是因為她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課件新穎、有特色、有亮點、貼切

本次比賽參賽教師的課件做的有新穎、有特色、有亮點且貼近於學生平時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宜春實驗中學王宇新老師講的尺規作圖,整堂課從三個生活中的情境劇引出要學的內容。情境劇一:生活中貝貝過生日,四個同學為慶祝生日怎麼切成4塊一樣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將圓四等份;情境劇二:如何加工一面儘可能大的境子給貝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內切圓;情境劇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鏡重圓,引出如何作一個圓。他由生活中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將數學問題得到昇華。還有很多參賽教師的課件美觀大方實用,內含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圖片、視頻。讓聽課的老師不覺得累。

三、語言精煉準確,肢體語言藝術性強,課堂形象好

這次講課的教師語言都非常準確,提問的意圖指向明確。對學生的引導自然、評價中肯,言語中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我們都喜歡聽鼓勵的話,學生更是如此,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健康發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實驗中學的賴大吉老師作為中年組的一位參賽教師,他一身筆挺的西裝,大方得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課上語言精煉,簡單,南昌的劉冰老師,她的語言親切,讓人有美的享受。他們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讚揚鼓勵,肢體語言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的糾正、引導,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對學生都能夠給予的適時評價,促進了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善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次比賽中各位參賽教師都準備了導學稿,章源中學許萍老師講《從月曆到數陳初步》綜合與實踐課,引導學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己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

五、注重團隊意識

每一個參賽教師不是單打獨鬥,後面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分工明確,對於比賽課的要求進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體備課,每一堂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通過觀摩,我的感觸很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數學的本質,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更加有數學的味道。,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穫了很多,既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後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使我也能夠達到這些精英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4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己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己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説一些自己肯定的話,以激勵自己。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5

11月6日晚7點,在南院多媒體四樓教室,由心理諮詢中心楊元花老師主講的“心理諮詢”知識講座正式拉開了帷幕。與會人員有:楊元花老師、心協全體成員、各區隊心理委員。講座主要圍繞“感恩的心,感受幸福”而展開,旨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關心、學會合作;然後重點講解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原則;心協會員和區隊心理委員的職責。

聽《感恩的心》通過手語感知無聲世界裏的愛,看一幅幅圖片感受不同意境中的幸福。此次知識講座在楊老師的帶領下以一首《感恩的心》作為開場白拉開了序幕。大家都沉浸在“感恩”的氛圍中,在楊老師的號召下,心協的全體會員都站起來以手語的方式感愛幸福,原來幸福可以簡單到一個微小的動作,感恩的心串聯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伴隨着音樂的動人旋律,通過圖片感受幸福:老年夫婦漫步林間、嬰兒天真無邪的酣睡、衣衫襤褸的小孩對知識渴望的眼神……幸福來自不經意間,幸福來自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幸福更是來自對夢想無悔的追求。我相信這一幅幅的圖片都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心協會員,也達到了感受幸福這一目的。

接下來,楊老師在講解之中,力求讓會員正確理解“心理諮詢”,瞭解協會章程及心理委員工作注意事項。

識別心理正常與異常。在這次講座中,楊老師從常識標準和心理標準兩方面介紹心理正常與異常。使廣大心協會員和區隊心理委員能夠簡單的識別異常與正常心理。

為了啟發大家的心靈,開展了破冰遊戲——無家可歸。通過這次遊戲讓我們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交友問題,大家表現積極,也各自發表感言。這樣的遊戲有利地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了解和交往、啟發大家要積極主動去交往。

此次心理知識講座通過圖片、音樂、遊戲等元素,讓每位心協成員既體驗到了心理健康的快樂幸福又增長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此次講座可謂是十分圓滿。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6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座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羣。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於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座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於下崗工人(68分),也高於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係難處理,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後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瞭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瞭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儘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係。

換一個角度,嘗試着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説些什麼。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並不利於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説什麼,知道什麼時候説,知道對誰説。

説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係。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儘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説,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麼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對於我來説,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後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疫情心理健康培訓心得(精選17篇)17

通過參加公益講座,作為一名班級心理委員我的感觸頗多,用三個詞來概括,分別是自信、感動和使命。

一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我為“生在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而感到自豪。自內蒙古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果斷採取專項措施,上下一心,戮力同心,共克時艱,突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是心懷感恩,前路坦蕩。在疫情大考面前,萬眾一心,齊心抗疫,每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參與者,沒有身外人。無論是衝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留守後方保障人民生活的工作人員,他們都是最美逆行者,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安全。正如視頻中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大的幸運,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確實是這樣,致敬每一位為抗疫付出行動,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人。每每看到這裏,總是熱淚盈眶,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體諒,多一分支持!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到!只要我們齊心抗疫,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三是使命在肩,強國有我!作為時代新青年,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應負的使命!不負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ndetihui/2934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