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2017年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總結

2017年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總結

大學聯考的地理備考進入到最後的複習階段時,複習知識點是最方便快捷且有效的方法,那麼地理的知識點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2017大學聯考地理知識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年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總結

  2017大學聯考地理知識點之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衞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温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温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温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週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週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途中時間

  2017大學聯考地理核心考點

1.汛期與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時水位上漲的現象。洪水期則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過正常水位達到洪峯水位及其以上的時期。

2.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狹義的水資源則是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告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於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藴藏的動能資源。

3.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天體系統是就天體的運動關係而言的,是指運動着的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層決不同的系統。

4.礦物、礦產與礦牀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牀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基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為礦產。有礦產不一定就叫礦牀,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牀。礦產是巖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牀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5.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6. 斷裂與斷層

斷層是巖石在斷裂變形階段產生的,只有當巖石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移動時,才能稱斷層。形成斷層,巖石必定斷裂,但巖石產生斷裂,未必一定形成斷層,關鍵在於是否沿斷裂面有明顯的位移。

7. 印度詳板塊與印度板塊

印度洋板塊為全球六大板塊之一,主要以大洋地殼為主,屬於大洋板塊。而印度板塊從屬於印度洋板塊,是它的一個子板塊,為小板塊,由陸殼組成,屬大陸板塊。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度板塊(而非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兩個大陸板塊相碰撞形成的。

8.風化作用與侵蝕作用

風化和侵蝕都是對巖石的破壞作用。但風化作用相對侵蝕作用來説b是在靜態下比較緩慢地進行的,短時間內不易被人們覺察,而侵蝕是在較為明顯的動力作用下進行的,易於察覺。

9.生物羣落與生態系統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羣的聚合體。其中的各種生物由於彼此間相互影響、緊密聯繫並與其生存環境進行着連續的能量和物質交換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即生態系統。二者關係可簡單表示為:生態系統=生物羣落十生存環境。

10.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

熱帶雨林分佈在終年濕熱的赤道地區,由高大茂密、常綠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羣落。熱帶季雨林不連續分佈在熱帶雨林外圍乾濕季喬交替的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由旱季落葉的喬木為主組成的植物羣。季雨林與雨林相比,外貌有明顯的季相變化,羣落組成種類和結構比較簡單。

  2017大學聯考地理必考考點

1.晝夜之分、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之分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週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命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週年變化的現象。

2.地殼、軟流層與巖石圖

地殼的範圍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軟流層位於地幔上部,在地下約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處。巖石圈則從軟流層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關係可表示為:巖石圈=地殼十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

3.流星體、流星現象與隕星

運行於行星際空間的固體塊和塵粒稱流星體。當它高速衝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燒產:生的光跡稱為流星現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燒盡的流星體的“殘骸”則稱隕星。

4.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15。為劃分標準,一個迴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5.氣温遞減率與地温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温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温下降0.6℃。後者表示常温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温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量,指每平方釐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8.16焦/釐米·分。

7.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侯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季風是一種大範圍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温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分佈的才是季風氣候。

8.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温、温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義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現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9.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10.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降水扣除蒸發量等損耗後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on0p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