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吶喊》自序教案

《吶喊》自序教案

  【教學目標】

《吶喊》自序教案

1、弄清魯迅為什麼要創作《吶喊》和為什麼而吶喊

2、把握魯迅生活經歷、思想變化和《吶喊》成因三者的關係。

3、學習圍繞中心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選擇典型事例説明思想發展過程的寫法。

  【教學重點】

掌握夾敍夾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理解“金心異”與魯迅的一番談話?

2、魯迅嚴於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認識作者寫作《吶喊》的緣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現代文壇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學巨匠,《吶喊》是他1918到1922年短篇小説的結集,也是他的第一部小説集。

國中時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哪些小説?

《故鄉》、《社戲》、《孔乙己》等。這些小説都選自魯迅先生的同一個小説集《吶喊》。(幻燈展示《吶喊》篇目)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吶喊>自序》就是這部小説集的序言。

  二、抓住“夢”,梳理文章內容

本篇序言題為《<吶喊>自序》,很明顯,是魯迅先生自己為其第一部小説集寫的序,自然我們就很希望從作者這裏知道,他這第一部小説集是因何產生的?又為何取名為“吶喊”?

1、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的過程

地點——生活經歷——思想發展

紹興——侍親疾——看透世態,想走異路

南京——求新知——選擇學醫,救民報國

仙台——攻醫學——領悟要著,棄醫從文

東京——搞文藝——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北京——抄古碑——苦悶沉默,思索追尋

北京——應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吶喊

2、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敍述自己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思想發展過程。

1層:總寫(第1自然段);

2層:分敍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及思想發展過程。

第二部分(從“S會館裏有三間屋”到結尾):介紹寫作《吶喊》的緣由和他為革命而創作的文藝觀、創作態度。

1層:寫自己創作小説的動機;

2層:説明創作《吶喊》的指導思想、小説成集時的心情和小説的命名

3、魯迅先生創作《吶喊》的緣由是什麼?關於這一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對我們有所提示,請同學們找一找。

在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有這樣的話:“我在年青的時候也曾經做過很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可見,正是未能忘卻的年青時的夢成為魯迅創作《吶喊》的原因。因此,“夢”成為本文的文眼,為我們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提供了一個特別的窗口。

那我們就來閲讀全文,看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夢字,並試着思考以下問題:

1)它們是如何產生的?結果如何?

2)它們對魯迅先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要回答這幾個問題,我們需要認真閲讀課文第一部分(即1-10自然段)。在這部分內容中,我們看到了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魯迅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從中我們也感覺到了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魯迅形象。

各個階段魯迅先生的生活經歷、思想發展與形象

生活經歷 思想發展 作者形象

家道中落 庸醫誤人 困頓少年

南京求學 選擇學醫 熱血青年

仙台學醫 棄醫從文 愛國志士

東京治文 悲哀寂寞 彷徨者

北京蟄居 苦悶思索 彷徨者

小結:從第一部分的敍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魯迅的生活經歷是複雜的,尤其是在這坎坷的經歷中,他的思想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資料:

少年時,父親病故,家境由小康墜入困頓,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尤其是認識到了庸醫誤人的害處,此時的魯迅是一位困頓少年。於是他想走異路,去尋求別樣的人們,便開始了南京求學的生活。在那裏,他接觸到很多新的知識,於是選擇學醫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這時的魯迅已經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希望儘自己所能來挽救國民,使他們的身體不受疾病的`折磨。在日本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裏,魯迅繼續着自己美好的夢,直到有一天在講堂上,他從教師放映的畫片上看到了中國人。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對魯迅的影響,在本文中魯迅思想的變化則是通過以下文字流露出來: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新生》雜誌的籌辦是魯迅第二個夢的開始,可是這場夢沒能做多久,便在現實中被擊得粉碎。這一次,魯迅所受的打擊很大,他由無聊、寂寞和悲哀而陷入沉思。彷徨者的魯迅真的就範於社會的黑暗與民眾的麻木了嗎?這是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不弄清這一點,我們便無從理解《吶喊》這部小説集的形成。

我們的回答是不,回顧魯迅從少年到此時思想發展的歷程,從治病救人的第一個夢到文藝救國的第二個夢,我們感受的魯迅是一個不斷追求真理、執着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民主戰士。從第一個夢到第二個夢,魯迅的認識在深化,思想在發展,而這第二個夢的破滅之後的沉寂與彷徨,對於一個民主戰士的成熟來説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他不再像年青時那樣“慷慨激昂”,而是開始以一種更實際、更冷靜、更清醒、更深刻的態度來觀察社會人生、來思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由此看來,在本文開頭所説的“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夢,就是指魯迅先生年輕時候強烈的、執着的救國救民的理想,而這正是《吶喊》小説集形成的本質原因。

因而,我們對第一部分的內容總結就是這樣的:課文第一部分回顧了自己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過程,揭示了《吶喊》形成的 本質原因。

4、早期的經歷與執着的救國救民理想是魯迅寫作《吶喊》的根本原因,但為何恰恰在這一時期開始寫作呢?《吶喊》的形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朋友的勸説。尤其是“金心異”這位老朋友與魯迅的一番對話,很耐人尋味,也就是課文的第19-21自然段關於鐵屋子的文字。在這幾段文字中有幾個生動貼切、寓意深遠的比喻,成為我們理解的難點。請同學們閲讀之後説出以下幾個喻體的本體是什麼;

“熟睡的人們” 喻處在長期封建專制統治之下的愚昧、麻木的國民。

“大嚷起來” 喻為喚醒廣大民眾而發出的“吶喊”。

“鐵屋子” 喻黑暗的、禁錮得極為嚴密的舊中國。

“毀壞這鐵屋” 喻摧毀這黑暗的舊世界。

5、閲讀21段

通過閲讀21段,我們可以看出,朋友的索稿,催熟了魯迅苦悶中的希望,他堅信,希望在於將來,希望不能抹殺,因而“改變國人精神”的初衷又在心中徜徉。於是,魯迅拿起了筆,從《狂人日記》開始,向黑暗的社會的宣戰。所以,金心異的索稿是《吶喊》形成的外因。

6、思考:這裏吶喊的目的是不是作者創作《吶喊》的指導思想。

7、小説集各為《吶喊》有何含義?

其含義有二,一是為喚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們起來抗爭,而發出戰鬥呼喊;一是為慰藉戰友,使之“不憚於前驅”的吶喊助陣。

8、敍述經歷與議論思想發展之間有什麼關係?

本文采用夾敍夾議的寫法,把敍述經歷與議論思想觀點結合起來,既敍述了重要經歷,又闡明瞭思想發展的進程。每段敍事之後,都有相應的議論。的確是敍事具體生動,議論精闢透徹,起到前後照應,互相補充的作用。敍是議的前提與準備,議又是敍的內容的深化和提高。既使讀者得到了感性認識,又明確了作者思想轉變和發展的原因。其手法異常高妙。

  三、總結全文

1、在《<吶喊>自序》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回顧了自己從19世紀末到“五四”時期的生活經歷,表明了他思想發展的過程,交代了《吶喊》形成的緣由以及“吶喊”的目的,此外還反映了作者的文藝觀點與創作態度。因此可以説,《<吶喊>自序》是全面瞭解《吶喊》的一把鑰匙,也是魯迅前期思想發展的小傳。

2、魯迅的這篇《自序》主要敍述了什麼?説明了什麼?

明確:魯迅在這篇《自序》中敍述了他的生活經歷,思想變遷和文藝觀點 説明了他寫作的起因、目的和將小説集定名為“吶喊”的來由。

  四、板書

《吶喊》自序

魯迅

貫穿的線索

夢之一 選擇學醫,救國

救治國民的身體 救民 (本質原因)

夢之二 文藝救國, 的理想 創作《吶喊》

改變國民精神

老朋友金心異談及“鐵屋子” (直接原因)

喚醒沉睡者 取名“吶喊”

慰藉勇士

  五、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明確魯迅“吶喊”什麼?他為什麼“吶喊”?他在怎樣的環境中“吶喊”的?同時背誦附錄《自嘲》。

2、由魯迅回憶自己夢的產生、對夢的執着,你能不能談談自己有什麼夢?怎樣形成的?你如何為夢的實現而奮鬥?請以“我的夢”為題,寫一篇600—800字的作文。

標籤: 自序 教案 吶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mp0z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