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音樂會的觀後感

音樂會的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會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會的觀後感

音樂會的觀後感1

8月15號晚上有幸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聽了一場音樂會,《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的演出。這個合唱團是我的最喜歡的合唱團,也是全國著名的合唱團,嚮往已久,當然不能錯過,聽完,果然讓我感動,那些孩子就是上天派來傳播世間最美的音樂的天使,形容成天籟之音一點都不為過。團長楊鴻年曾經這樣説過:“作為中國人的我,很高興在中國有這支合唱團的存在,它遠近聞名,聽過他們演唱後的觀眾都無不為之喜悦。特別受人尊敬的是合唱團是在中國著名的音樂殿堂內用動聽的歌聲同我們的心靈説話。”他們以出色的演出及特有的音色被譽為音樂大使。天籟之音,轉換音色,自然的舞台表演是他們顯著的特徵。

整場音樂會的過程,都讓我很感動,每一首作品的演繹都無不讓我讚歎,現場都響起了熱烈而激動的掌聲,完美的音色,和聲,舞台表演,配上特有民俗風情的音樂作品,每個作品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簡直就是美的化身。合唱團裏每個孩子都有獨立表演的能力,不僅會唱,還會樂器表演,這點是最讓我佩服的。在他們的歌聲裏感受不到一點社會的雜質,純淨而優美,聲音氣息運用自由,音色圓潤而通透,表現力極強…… 他們今天的音樂成就,是怎麼獲得的,是我最感興趣,我猜想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好的藝術指導;

2、正確的音樂教育理念,或許在他們看來,音樂不是用來練習的,是用來玩和享受的;

3、生活的環境氛圍,音樂文化深入人心,已經跟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音樂不是音樂工作者的專利,是一種普及的大眾文化,生活中無處不洋溢着音樂的美。

4、還有最重要的遺傳基因。

想想在我們身邊,音樂在校園中也是成了一種快餐文化,比如要參加一個合唱比賽了,才趕緊組團,進行簡單的發生練習後直接進入作品排練,在隊員中的水平摻差不齊,包括演唱能力和音樂素養,沒有比賽,音樂就是一個閒置的課程,可能有好作品嗎?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樂的老師,這麼好的教育資源被浪費,實在惋惜和難受,音樂是最能美化和提高人的素養的一門藝術,而且入門容易。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好的能沉澱下來的音樂作品是越來越少了,音樂逐漸只成了音樂家門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了,真的是一種恥辱和罪過。

可能我這樣的想法比較偏激,但我真的沒有看到什麼音樂教育的希望,音樂只成了城裏孩子的專利,特別是在農村,這裏的孩子很淳樸,更加需要音樂的滋潤,音樂可以讓他們更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種現狀何時能改善?!天籟之音,讓我沉醉!期待我們的國家能音樂之聲遍地流淌!

音樂會的觀後感2

匆匆忙忙趕回來,但是因為這破電腦,還是錯過了開頭的聯合國進行曲,有點遺憾,等重播的`時候再看一次。

每一年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心情都是很澎湃的,我不想點評一些譬如“演奏水平很高”“大師詮釋很到位”之類的廢話。我最想説的是上半場的維也納少女圓舞曲,老揚真的處理得很棒,在裏面加入了口哨元素,我看着樂手們吹着口哨,真的很震驚,吹口哨竟然出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當中,因為畢竟在這如此嚴謹高規格的音樂會上,吹口哨這些沒有什麼音準音高可言的表演,一般來講真的是很不搭調的。不過,他們吹口哨的音色真的非常的好,音準也吹得很準,然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許多奇奇怪怪的風俗,每年除了正常演奏之外,還會有一些額外的風趣演出,今年的風趣演出加上吹口哨,令我想到一句話“不會吹口哨的演員不是好樂手”,用在今年的新年音樂會上真的很恰當。

每一個人喜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理由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圓舞曲,有的人喜歡每年的芭蕾演出,而我最喜歡的是波爾卡和童聲合唱。在20xx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觀後感上我就已經寫過,先不説演奏水平,我覺得國內的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或者柏林愛樂或者捷克國家廣播等等的世界著名樂團的差別,我看國內的樂團演出,每個樂手只會把演出當做一份工作,我並不認為他們是真正的音樂家,我喜歡維也納愛樂,我喜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每次看到他們演出的時候,他們都是很享受音樂的,每個樂手都是在一邊演出一邊微笑的,我很少看國內樂團演出有這種發現,他們都是機械的演出着,沒有任何特色,沒有任何的風格。老揚真的是一個嚴謹、滴水不漏的音樂家,他所詮釋的音樂我沒有感到有什麼驚喜,不過聽完他的詮釋卻又會覺得非常滿足。從20xx年開始到現在,我已經看了1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從20xx年開始,也是每年寫一篇觀後感。每一年欣賞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我全年之中最幸福的瞬間,沒有之一,因為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真的是很有安全感,你完全不用操心它會搞砸,不用擔心音樂的質量,一種穩穩的幸福。每人所追求的幸福都不一樣,對我而言,美好的音樂,就是幸福。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賺錢,賺到錢才能繼續學音樂聽音樂,也希望以後可以有機會去維也納,親身感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是我人生最大的願望之一。

音樂會的觀後感3

地點: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

演奏:中國青年交響樂團

指揮:胡詠言

一年前看過張立平的一盤音樂會錄影帶,漂亮的聲線會一下子抓住人心,晴朗的一天——張立平獨唱音樂會觀後感。這位旅居加拿大的華人剛剛回國就破格聘為中央院聲歌系教授,實力非同一般。開場前在金色大廳外,我看到離我不遠處的郭淑珍教授(張的老師)正與金鐵林夫婦交談着,臉上掛着幸福自豪的微笑。

那晚的演唱是無可挑剔的。單只是她高貴的出台風姿和心向觀眾的態度就流露出了奇妙的魅力和風韻。近在咫尺的聲音另人驚訝,征服一雙不諳世事的眼睛,一對單純的鼓膜和一顆心的脆弱,該是易如反掌。

當她在唱‘羅西娜’詠歎調“我心中有個聲音”(選自《塞維利亞理髮師》)的HIGH D時,我聽到的不是那種典型單薄尖鋭的花腔音響,它不是羽毛,更像打擊的榔頭。那是一個戲劇性的聲音,使人全身從頭到腳跟都震撼了。“我是一個快樂的少女”(選自《清教徒》)裏有一段非常快速進行的琶音,音階,非常快速的。卻唱的一點不濁,乾淨利落。那就是技巧。只可惜樂隊顯得有些亂,可能訓練的時間不是很多吧,觀後感《晴朗的一天——張立平獨唱音樂會觀後感》。‘柳兒’的詠歎調“主人,聽我説”(《圖蘭朵》)的整個演出中她一直使用比較輕盈的聲音,最後的長音從一個PP開始進入一個小的漸強,有那麼足的氣息支持,細若遊絲哀婉至極,似裊裊飄向上蒼的天鵝絕唱,非常淨美。讓人靈魂出竅。有時,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時刻只是用一個非常優美的輕聲PP,它能同一個激昂的HIGH C一樣地抓住觀眾的心。雖然旋律短小抒情,卻如此蕩氣迴腸,讓人拍案叫絕。在她的塑造下,我建議《圖蘭朵》可以重新命名為《柳兒》了。

“晴朗的一天”,窒息得傷感。旋律美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這支詠歎調也是整場演出的亮點,一串預示悲劇的定音鼓把我敲入那個絕美的愛情故事。久久地凝望着舞台,彷彿真的看見了蝴蝶夫人前方碧藍的大海,她日復一日望着大海的眼睛,也被染成了藍色。十五歲的少女對愛情的忠貞和期望是非常純真熱烈的。在大海深處,那隻載着悲劇的船,裏面裝着的不是她的愛人,而是死亡。那是一隻臨死的蝴蝶。這些美感是可以給心靈以頃刻安慰的,我接受這種離間的美。向來都很美。

張立平的人物刻畫相當傳神,在舞台上積極與聽眾進行交流,而不是站在台上只管唱的角色。她對音樂的理解、對人物的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畢竟她在國外那麼多年。在國外也曾多次上演《蝴蝶夫人》,她是很從容地把握着這個角色。最後的出場謝幕,我看到她的笑容燦爛得一塌糊塗。

那晚 紫禁城月光如水。

音樂會的觀後感4

光線暗了,投向舞台的是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神,四處寂靜,朦朧的聲音叮噹響起.......這是在學校的明城堂,一場音樂會拉開序幕。雖然我對樂器並不是太瞭解,但是聽了這場音樂會,我卻更加明白了為什麼説音樂是相通的沒有任何界限。

出場時,看到他們一個個器宇軒昂,步伐輕盈,渾身都流露出天生音樂家的浪漫氣質。這麼多音樂人組成的集體聚集在舞台上,多麼耀眼。親眼目睹交響樂團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是那麼近,那麼真實,同時也令我震撼。兩邊排開的椅子,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樂團。

演奏開始了,音樂婉轉動聽,我眼球被指揮人餘老師那全身心投入的指揮動作吸引,他身體前傾,拿着指揮棒,時而緩慢柔美時而迅速有利地指揮着,更甚則在舞台上踏着步子、打着節拍。雖然他留給我的只是背影,但我彷彿能夠看到他那專注的眼眸,陶醉的微笑,看他的指揮棒所指揮出的輪廓,與旋律相輔相成、交相輝映。怪不得説指揮是整個樂團的靈魂。

隨着指揮輕盈得甩動指揮棒,各路樂器競相奏起——小提琴歡快得躍動,那是奔跑在春天懷抱的精靈;大提琴沉穩得搖擺,那是流出于山澗的小溪;笛子吹出清涼的風,悠悠揚揚,自在飄渺,好似春風拂面,温柔而又清爽;喇叭唱出快樂的歌,飄飄灑灑,活潑調皮,好似春的孩子,稚嫩而又天真...... 音樂,原來可以這樣風情萬種,美侖美奐。坐在台下,靜靜地聆聽,我彷彿在與音樂女神攜手同遊,飄向雲端,又輕輕地落回塵世。又恍若在茫茫大海中蜻蜒點水般飄然而至,悠哉樂哉。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羽化而登仙”。

看到如此龐大的樂團演奏,我才知道原來一首歌,一支曲子,它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拍都凝聚着作曲家的情感,並非信手拈來,憑空而造的。因此,我明白了為什麼流行音樂只能流行一時,而經典音樂可以流芳百世。它們是作曲家內心發出的情感,因此它們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首首樂曲有着一段段他們的故事,有的催人奮進,有的令人喜悦。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吹嗩吶的演奏者,我想是他多年的用功練習,才能練就成這口技,就如同嗩吶一般,令人震驚。

將近兩小時的演奏,演奏者們絲毫沒有顯現出疲憊之感,彷彿都置身於音樂之中,享受音樂的洗禮。聽了這場音樂會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樂器了,雖然他沒有流行音樂那麼前衞那麼火爆,可是的它的高亢,它的婉轉,它的節奏都無不體現着這個有音樂的國度的悠久歷史和文明。

音樂竟然有如此的感染力,我從沒有想過,我只是覺得這是一種學習,一種心靈的交流。在習慣了流行音樂的嘈雜後,有這樣一段時間靜靜地聆聽,欣賞高雅音樂,無疑是一大享受。在繁忙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真應該找點時間來聆聽音樂,欣賞藝術,豐富自我,不是嗎?

音樂會的觀後感5

20xx年8月21日15時,由遼寧省音樂家協會手風琴學會主辦,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承辦的《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在瀋陽大學音樂廳成功舉行,希望在園丁——《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觀後感。

中國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杜寧,中國音樂學院作曲博士高佳佳,遼寧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瀋陽音樂學院院長潘兆和,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汪敏,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會長孫家勝,及遼寧省手風琴界教師、學會會員和手風琴愛好者300餘人到會觀摩。

音樂會由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的23位同學演奏杜寧創作的18首手風琴曲目。演出涵蓋了獨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聯奏、合奏、為聲樂伴奏等多種表演形式。同學們的演奏嚴謹認真、十分精彩,無論是斷奏、連奏,還是音程(雙音)、和絃都很準確,較好地表達了樂曲的內涵。

音樂會上所選的曲目有簡有繁,從《世上只有媽媽好》到《無窮動》,聽眾的熱烈掌聲詮釋了杜寧老師作品的精湛,觀後感《希望在園丁——《杜寧創作作品音樂會》觀後感》。杜寧老師的作品無論是和聲織體、現代和聲,還是復調、對位的運用,都堪稱獨具匠心。由於杜寧老師深厚的演奏、教學功底,使他的作品頗具實用性。曲目中對輪奏、華彩、顫風箱等手風琴演奏技法的設計美妙絕倫,使樂曲的藝術表現力臻於完美。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應該歸功於撫順小白楊手風琴學校的高級教師金順善。金順善師從著名手風琴教育家、瀋陽音樂學院手風琴教授李敏老師,現為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她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在排練和演出時,無論是速度、力度、觸鍵、顆粒性的把握,還是節奏、音型、音量平衡、音色的對比統一,都一絲不苟;在生活上她對學生體貼入微,學生們發自內心地稱她“媽媽”,在她精心培養下,學生們多次在國內手風琴賽事上獲獎。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還應該感謝汪敏老師。她非常關心小白楊手風琴學校,多次到撫順講座、指導,和同學們一起拉琴,甚至連一些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來。

遼寧省音協手風琴學會副會長劉麗老師,在這場音樂會上她擔綱主持,她和金順善老師撰寫的“連接詞”非常精彩,既介紹了曲目特點、編者的初衷,又解讀了手風琴的演奏技法。主持節目中,她的語言流暢,語速準確,形象完美,穩重大方,頗受讚揚。

如果説音樂會不足之處,我感到兩人以上演奏的節目中,手風琴音色、音量的平衡稍差些,這和同學們使用的手風琴產地、型號不同有關,統一起來的確有難度。但總體看,不失為一場完美的、令人流連忘返的藝術展示。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使我們看到了手風琴演奏發展的美好未來,我們堅信,將會有更多金順善這樣的好園丁,手風琴的希望將燦爛輝煌!

標籤: 觀後感 音樂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jlmp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