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小城三月》讀後感

《小城三月》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城三月》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城三月》讀後感

春天來了,春天吹到每一個人的心坎,帶着呼喚,帶着蠱惑……開頭的小城的三月來了,這本應該是一個發生在春天裏的故事呀,春天會甦醒一顆心的。就像每一個少女一樣,我的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十八九歲的姨,翠姨,她的一切期待和幻想都在春天被吹拂開了。去商店買好看的衣物,才不會從現在想到以後要備的東西,只是出於此刻萌發的歡喜。趁興而起的的音樂會,亂彈,胡鬧,笑着,流淚,都不那麼重要。最意外的是在演奏中翠姨遇見的“我”的堂哥。

其實對於翠姨以上的行為,我不知道是不是發生在春季,蕭紅也沒有提及。不過我猜那更適合生髮在春季,就如開頭描繪的小城三月的風光,一切都融化了。或許沒有刻意透露出對季節的痕跡也好,因為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女,在任何季節都有一顆少女心。只是在春天,它甦醒了,跳躍得更快了。

在春天,我既遲鈍又敏感。花開了,我想出去踏青,“拈花惹草”也好,“尋花問柳”也行,只要從寢室出去。逛街,其實內心是願意的,想快點脱掉大衣,換上輕快的春裝,打扮得美美的。只是,每次之前都像個乖乖女一樣,之後等到朋友提及,才一拍即合,決定説走就走,或者在猶猶豫豫後最終還是沒有出去。但每次翻着春衣,看着別人的春衣,才發現自己多麼遲鈍呀,春裝掩藏不了被冬裝裹住的肉呀。於是將寄希望於夜晚的鍛鍊。來到操場,這裏的春夜才不安靜呢,早已是滿滿的火熱熱的鍛鍊的.人。被春天激起的目標要開始了。

我想在《小城三月》中找到除開頭和結尾之外的三月春天的痕跡,但似乎蕭紅沒有説,“我”也沒講。有的只有兩個特別提及的冬天。第一個冬天,翠姨終於決定去買早已喜愛的絨繩鞋,“我們”在大街上去找,最後只有那輛載着我們回去的馬車奔馳而去,沒有載着心愛的東西回去,只是裝着翠姨的希望返回。翠姨早就愛上那絨繩鞋了,不過沒説出來。但當她想去追逐時卻無果。“我的命,不會好的。”似乎故事的結局,翠姨的命運早已種下了。“我”想幫她去尋找,不想每一個希望都放空,但最後還是無濟於事。蕭紅是否也是如此呢?幫翠姨去找,還有對於自己的尋找,是否也是如此?提到的第二個冬天是正月十五看花燈的時候,那時翠姨、堂哥、“我”以及其他人一起去逛街,翠姨覺得穿西裝的他們個個都好看,但是一路上她的眼睛卻一直在堂哥身上。

這些都是在冬天興起的情感,感覺也最適合春天,最應該被延續到春天。而在一個春天,就只有翠姨墳頭的發芽的草籽,只是不見載着翠姨的馬車來。翠姨的春天似乎永遠被滯留在冬天了。翠姨她靦腆文靜,對自己喜愛的東西不願説出來,她和堂哥仍是沒有捅破那層關係,更不會和長輩説(但“我”的母親是看出來了,那時的“我”也是有感覺的了。或許有人會説了,這是封建關係的殘留啦。翠姨的家世不好——是寡婦的女兒,她沒有上過學,在她妹妹出嫁不久後和一個小几歲的人訂婚了。但我覺得,事情並不是那麼套的。翠姨,你可以説身上帶着那種古代小姐的影子,別人也説她像林黛玉。但不要忘了林黛玉的倔強。她會時常望向哈爾濱——堂哥學校的地方。她會想讀書,在她反抗婚姻中,她就毅然提出要先讀書。堂哥呢?哈爾濱大學生,家庭也是“鹹與維新”式的。翠姨死後,“我”母親也説要是她不願意,也是可以的。翠姨最後越來越瘦了,支持不住了。最後和堂哥的見面中(後來祖父來了),她對着他説別人説自己,其實是説給他的她的心聲,“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願意……我的心裏很平靜,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在這苦笑之中,是否翠姨也是蕭紅?翠姨的愛情像蕭紅的愛情“假若春天稍稍在什麼地方流連了一下,就會誤了不少的生命。”“我”呢,我也是現實的蕭紅,是愛過了的蕭紅(寫於1941年,是蕭紅死前一年),是想不顧一切地幫翠姨,但這旁觀者卻不能幫助自己。那個時候,翠姨和堂哥在房間裏獨處。那個時候,那個冬天,蕭軍走進蕭紅的旅館裏。春天被滯留在冬天了嗎?春天她發生在冬天了。

標籤: 讀後感 小城 三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d4zw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