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八佰》觀後感(精選35篇)

《八佰》觀後感(精選3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後感(精選3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佰》觀後感(精選35篇)

《八佰》觀後感 篇1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製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製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着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着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八佰》觀後感 篇2

十點多,和朋友看完點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以至於疫情前最後一場電影和誰看的、看的什麼,完全沒有一點印象。時間流淌得真無情,不久之前鮮活的記憶竟然會消失不見。

因為買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開始出現的音效讓我對朋友一直説:“我害怕。”現在不自覺驚歎,害怕這種感受,我是多久沒有擁有過了。

説説電影。僅僅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炮彈聲此起彼伏,一面中國軍人在流血流淚,一面租界百姓在猶唱後庭花。經歷炮火的中國軍人讓人心疼,那麼多英勇無畏甘心奉獻的,那麼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讓“大無畏精神”不單單是形容詞,更成為了中國軍人縱身一躍、犧牲自我的動詞,“大無畏精神”背後浮現着的中國軍人形象讓這個詞語永遠飽含力量。另一面看熱鬧的百姓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從一開始不允許中國軍人跨河到最後伸出想要幫扶的雙手,“商女不知亡國恨”漸漸消失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認同支持、奮不顧身越來越多。的確,日本的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軍人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魄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

説到如今。一個民族對我國傷害如此之深,但是我們的歷史那樣客觀地講給人們,我們的觀點那麼正確地引導人們,是要多麼大的胸懷才能這樣毫無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孫孫千秋萬代:讚美和平。

影片結束時,朋友邊哭邊説非常感動,我倒是很久沒有過想哭的感動了,等擁有這樣的感動我一定第一時間記下來。

《八佰》觀後感 篇3

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會湧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説,每一位奮戰到最後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着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瀰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鬥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鬥,是全中華民族的戰鬥。

而在最後,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後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後感 篇4

在8月23日上映了一部史詩級的國產大作,它一經上映便獲得了很多人的好評。這就是《八佰》。一部熱血的戰爭大片。

一開始,就是一場殘酷的殺戮。中國的軍隊遇上日本人以後,瘋狂的逃竄。最後所有的逃兵都被當場槍斃,而引入故事的,就是幾個僥倖逃脱的逃兵。

逃兵來到了四行倉庫,成為了上海最後一批抵抗日軍的士兵們。剛開始,所有的人都在逃跑。只有勇敢的人,站出來阻止他們。不惜動用武力,也要死守上海。頓時,這幾百個人的生命,被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在經過第一天的磨練以後,所有的正式開始經歷了血性。他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一各一各殺死。所以,沒有人在想逃跑的事。在四行倉庫的另一頭,就是法租界。那你對比喻這裏來説簡直就是天堂。那也是戰士們的信念。

四天過後,犧牲了無數的戰士,但是一隻冷眼旁觀的其他國家突然撒手不管。所有的士兵之後,奔向法租界。在最後出殼的過程中,我感到無比的震撼。這是多麼偉大的戰士們啊!他們不怕犧牲,就好像是其他戰士們的縮影,就是為了守護着每一個人們。難道他們沒有怕過嗎?

《八佰》觀後感 篇5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了。聽爸爸説最近有一部國產抗日片電影《八佰》很火,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心裏對那些抗日犧牲的英雄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敬意。

爸爸説這部影片是由1937年10月底“淞滬會戰”的尾聲戰役改編而成的,主要講了“八佰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臨時組成的連隊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最後成功突圍到租界的故事,場面非常的震撼。

影片中有很多讓人感動的地方,觸動我的淚點是一位位戰士把炸彈綁在身上,拉開引線往樓下跳。因為當時日軍要用炸彈炸樓,如果一旦成功爆炸,那麼四行倉庫就全沒了。然而日軍他們有盾牌舉在上面,手榴彈根本扔不下去,所以戰士們只能這樣從高空跳下去。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戰士犧牲,且在跳樓前還報了自己的名字,一句“娘,孩兒不孝了!”徹底讓我忍不住眼淚流下來,他們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孩子啊!但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奮不顧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軍人的精神,我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感到自豪,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和平年代,但我們那份愛國的精神和那顆愛國心是一直不變。同時,我們更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英雄們,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

《八佰》觀後感 篇6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是很大的,在這之前我對八佰這兩個字是屬於完全陌生的狀態的,再後來瞭解觀看才明白這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從來都是殘酷的,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來我們如今的國泰民安,銘記歷史落後就要捱打!

説實話這部電影真的不錯,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的,淞滬會戰便是這部電影的原型。看之前滿懷期待,看之中痛哭流涕,看之後心緒難以平靜,整個電影的內容看着讓人熱血沸騰,河對岸的燈紅酒綠歡聲笑語和這邊的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每個角色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人物罷了,從一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到後來成長為用身體擋住敵人的每一次進攻的真正軍人。

到後面機槍連輪流抱着炸藥包往下跳破壞敵人的鐵桶陣的時候,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正如電影裏面所説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戰鬥,何愁還有外敵。

我想每個為了這場戰爭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的內心一定無比強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所有阻擋我們中國前進步伐的絆腳石,我們也一定能跨過去,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我們中國也一定會強盛起來,我們現在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綿羊了,我們是東方的巨龍,一條緩緩甦醒的巨龍。

《八佰》觀後感 篇7

現在有一個電影特別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結束時,這個電影上線,隨後就掀起了熱潮,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這部電影,我也想看看這部電影,昨天晚上,寫完作業,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抗日時期,上海被日軍轟炸,只有上海租界沒有被炸,日軍想進入上海租界,可卻被四行倉庫裏的四百名國軍守着(文中説八百),四百對幾萬,多大的差距,人們説他們守不過半天,可是他們卻守了四天,最後他們的長官下達命令,讓他們進入上海租界,放棄堅守。

這是一部抗戰劇,也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不難想象那時有多困難,在第三天時,日本揚言要在三個小時內攻下四行倉庫,日本立馬發起猛攻,日本為了打破牆體,組成了一個鐵皮陣,也就是日軍頭頂一個大鐵皮,讓國軍槍打不進去,手榴彈扔不到。這時一位國軍做出了自殺的舉動,他身上拿着好幾個手榴彈,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軍,其他幾個國軍見到之後紛紛效仿,最後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賴活,能活為什麼要死,可有這樣一羣人,不怕死,困難來臨之時,衝殺在最前面,他們就是抗日軍,如果不是他們,我們泱泱大國早已淪陷。

讓我們銘記歷史,從慘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好好學習,報效中國。

《八佰》觀後感 篇8

《八佰》,這是一部講述了戰爭時期,中國革命戰士寧死不屈的精神的影片。視死如歸的英雄們,從八百位減少到了四百多、二百多,越來越少,越來越少,但他們不言放棄、頑強抵抗,始終不讓日本軍靠近倉庫,保護着後方的老百姓們。

“小湖北”是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孩子,本想與叔叔、堂哥一起偷渡去英國的。上海,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只有租界那邊燈火輝煌,鶯歌燕舞,與之形成了明顯的差別。

叔叔埋雷,意外犧牲了,小湖北很傷心。堂哥本來很膽小,但是親眼目睹那麼多的英雄人物,他再也不畏懼了,變得堅強而勇敢。在明知道抵抗不過敵人的時候,好多戰士紛紛綁上炸彈,往敵人堆裏跳了進去,同歸於盡……頓時,我熱淚盈眶,滿腔熱血沸騰起來。軍旗,一次次倒下,被扶起,又倒下,再扶起……軍人們毫不畏懼、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淚眼婆娑,感慨不已。

在最後一場戰鬥中,小湖北主動報名敢死隊,引出敵人火力點,然後讓其他人快速過橋。可是,過橋不順利,一個、兩個戰士倒下,連團座都被槍擊中了,他用着自己最後一點力氣喊道:“全部過橋!”然後倒在地上的兩個戰士快速跑過來抬起團座一起往租界跑。

現在的上海還保留着他們打仗的那個倉庫,時刻提醒着人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八百戰士,我像你們致敬!

《八佰》觀後感 篇9

今天去看了電影“八佰”,期間哭得我直抽搐。拍得是真好,也非常感謝電影這樣的媒介,跨越時間,跨越現實和想象,把內容記錄和展現出來,供人們觀看欣賞。

看完我終於理解了些國旗和國歌的意義了,太沉了,因為背後是無數先人們的鮮血和尊嚴。教科書上有寫,老師也有講,但直到我自己看到這部電影了,我才切身領悟到了。同時也領悟到國中做操升旗時教導主任為何大罵來回走動的學生,還有戰士們對國旗的那一份感情。數不清的先人們前赴後繼所捍衞的他,在何時何地都是沉甸甸的。

再有就是這部電影讓我覺得他很客觀,片中面對日軍的侵佔和槍林彈雨,有頑強反抗的、有逃跑的、有崩潰的、更有在租界處唱戲的、賣藝的、拍照的、做買賣的、翻譯的,等等等。看時雖可讓人覺得恨其不爭,但確實也是世間百態的真實寫照。難道現在不是這樣嗎?未來又怎會不是呢。

看的時候最大的衝動就是我也要做點什麼,再不想只是一味的賺錢花錢,而是想做點能夠讓周邊人們變好的,中國變好的,全世界變好的一些事情來做做,do some thing better,make some thing better。

《八佰》觀後感 篇10

看了電影《八佰》,在我心中,有一種感覺,那是佩服;有一種希望,那是全世界的人和平相處。我不想再看到那麼多人的無謂犧牲,不想。

《八佰》這部電影有兩個多小時,原來我看這種關於戰爭關於打仗的電影、電視劇,都坐不住。但是這部這麼長的抗日電影我居然完完整整地看下來了,而且它讓我淚流滿面,為什麼呢?大概是電影中的場面太讓我震撼了吧。

我佩服那些人,那些抗日時期不怕艱難,不怕吃苦的人。有些人還很年輕,就在戰場上倒下了。電影裏的小湖北、謝團長、老算盤,這幾個人給我印象最深。老算盤一心想逃命,想着他的那個還沒見過面的肉嘟嘟的女人;謝團長是八十八師的一面旗,為了喚醒更多的人起來抗日,他率領戰士們頑強抗戰;小湖北呢,我想,他應該就是那顆種子吧!

很多內容一閃而過,我也記不清了。但是,有兩個場面,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他們升國旗護國旗的場面,為了讓紅旗不倒,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中國人的反抗精神,英勇的戰士們用滿是傷痕的身體撐起了國旗,雖然他們都知道,日本的槍炮一定會瞄準他們,但他們沒有人退縮。另一個感人的場面就是最後戰士們衝橋的時候,那一雙雙伸出來的手,那手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温暖……

我喜歡《八佰》這部電影,因為它除了讓人感動,更給人力量。

《八佰》觀後感 篇11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們那兒的電影院看了新上映的電影《八佰》。總體來説非常的震撼。讓我們的內心激動萬分。

戰爭讓我們的民族國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儘管這樣也並不會讓中國人退縮,反而是奮勇前進。國民黨80,80剛開始的800人,為了抵抗日軍,他們把炸藥捆綁造捆綁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樓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體去換來安寧,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在窗户高處喊着他們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相反,在河的兩岸租界內,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繁華的街角,動人的音樂。一片祥和,而在河的這頭炮火連天,槍聲震震,活命的時刻,就像天上的恩賜一樣,他們對河這邊的渴望全部轉化為了愛國奮鬥的意志。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剛進入戰場中的人們的軟弱,恐慌以及想要逃離。這些再真實不過了。人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困難的一面,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們最後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為了國家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會招來炮轟,也要升起的決絕,他們守護的單單是一面旗子嗎?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隔岸鄉故判,願再無喧鬧。

《八佰》觀後感 篇12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敍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説,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八佰》觀後感 篇13

晚上去看了八佰這個電影,感覺還是挺好的。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國民黨大部隊撤退,只剩一個師獨自留守一個倉庫裏跟日本軍交戰的幾天。倉庫地處市區和租界一河之隔,河這邊是士兵應對日軍殘酷圍剿,河那邊是各種百姓生活,有商鋪戲院也有各國使館人民,大家都在觀望河對岸這場戰役。

幾次交鋒的戰爭場面很震撼,士兵們身綁炮彈與日軍同歸於盡往下跳的時候,瞬間淚崩。但也有臨陣脱逃,臨時收編的百姓搖擺不定,對於殺人對於戰場充滿畏懼,不敢迎敵。感覺挺真實的還原了士兵們的各種心態狀態,包括他們聊天時那些話語。不同於之前看過的戰爭題材的電影。還有一匹白馬出境,不太明白寓意什麼。

河對岸有戰地記者不顧風險進入倉庫拍攝,也有召集募捐的女同學冒着槍彈游到對岸送旗子,有老外對賭下一場交鋒輸贏率,也有對岸高樓裏用望遠鏡觀察局勢的知識分子。

電影裏有一句:戰爭的背後就是政治,類似這樣的一些話。

還有一個片段記得很清楚,有很多百姓排隊要支援(需要冒着敵人槍林彈火跑到對岸,很壯烈的行動)報名時需要報哪裏來的,聽見一人大喊:聊城東昌府區某某某。把我驚了,這不我家鄉的人吶~

總之電影拍的很好,很真實。各種視角描述都有。戰爭場面也挺震撼。值得一看。

突然想起十幾年前在二環衚衕裏和管虎導演有過幾句近距離聆聽和麪談。全然已忘當時的狀態模樣。

《八佰》觀後感 篇14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它講的內容是:日本人要打中國,想要攻下上海,但是他們必須先拿下一個放着很多武器的大倉庫,那裏由我軍堅守着,敵人有很多很多人,但是我們只有420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謊稱八百人,這也是這部電影名字的由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有:戰爭剛開始,有一些膽小懦弱的人,特別怕死,甚至還有人不會拿槍,總想逃跑,可是當他們看到自己的戰友和親人都被打死或流血犧牲了,他們也鼓起勇氣決定和敵人奮戰到底。還有對面租界外的上海灘,燈火通明,因為日本人不許打那邊,所以那邊的人過的相對安全,老百姓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後來主動給我軍運送食品、醫療器材,打氣加油,這些鏡頭看的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

現在我們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以過上心滿意足的好生活,那是由千千萬萬的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能過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簡直是太幸運了,作為學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新知識報效祖國!

《八佰》觀後感 篇15

昨天我看了八百這場電影,劇情開始當時的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一河之隔,租界裏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然而就在河對岸團副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裏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堅守在這裏的四百多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呈英雄,而是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勇敢的壯士,致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戰士們的英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的隊伍。戰爭不是浪漫,而是用生命去拼搏。謝團長明知堅守就是死亡,但他不甘心,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的信心,激發對岸民眾的抗戰激情。

他們都想活着,其中的人當了逃兵,把對生的希望刻畫的淋漓盡致,哪怕僅僅是四百號人,在這種情況下,毅然對外宣稱八百,明知道升旗會讓他們更早的死亡犧牲,但他們毫不畏懼,以一種坦然面對,這是在向這個世界證明,我們還沒有撤退,為的就是喚醒中國人最後的希望與血性。

這場戰役我們輸了,但是這羣革命先輩以他們自身來喚醒了這個病態的國家,當我看到那個中俄混血的女人捐款時,她身邊伴隨着陣陣辱罵,她一句,我的父親也是中國人讓周圍啞口無聲,我在這想起了金陵十三釵,她們同樣的,為了他人,為了國家。無論何等身份,大家都在為救國努力

所有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寫得真好。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我覺得我們得珍惜當下,對得起那些年那些人的犧牲。

《八佰》觀後感 篇16

這部電影很震撼,畫面感超強。人物感情刻畫非常細膩,真實。深處其中,彷彿飛越到1937年。激盪的歲月,永不磨滅的意志,是精神的火花,即使需要我獻出生命,毅然決然,毫不猶豫去守護它永遠的不滅!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這就是對在四行倉庫堅守的人的意義,喚起人們反抗侵略,對民族與國家的保衞之情!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與萬一,我的肉體即使隕滅,靈魂卻你們同在。

劇中我印象最深是那匹白馬,這個白馬是一種精神象徵。首先它被藏在倉庫裏面,這意味着現在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封閉的狀態。繼而被不小心放了出去,這也就是象徵着日軍侵華時的人們的精神狀態,茫然不知所措,四處逃亡。繼而它又回到了倉庫,這表示中國人在抵抗入侵時的精氣神在復甦。繼而又隨團長與日本軍官對陣,日軍那邊是黑馬,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黑與白對應的邪惡與正義。也是兩種意志的較量,這更讓白馬顯得的高大與聖潔!最後,它又自由迴歸到倉庫了,這也表示正義終於戰勝邪惡,自由的意志永不磨滅!

起初,沒人相信還有人在上海堅守,直到聽到四行倉庫的槍炮,然後沒人相信他們能堅持多久,直到後來日軍久攻不下,這就是信念的力量!終於最後,喚起了國人的清醒,無數的期望的眼神,無數的默默吶喊,無數捐錢捐物的!

旗幟就是信仰,當旗幟樹立在倉庫樓頂的時候,人們的信仰也就一起樹立起來了,這個時候就是保證它不倒,這個時候信仰的力量還很渺小,只有在無數次的保證旗幟不倒的情況下,人的信仰變得堅定,即使最後旗幟倒下,人們心中的旗幟卻升起來了!

在特派員下達撤退的命令時,説的一句話:你們才是真正的中國人!這才是本劇的宗旨,有靈魂,有思想,不服輸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八佰》觀後感 篇17

看了《八佰》這部英勇壯烈的抗日影片,我很受鼓舞、感觸頗深,內心充滿了感慨、無奈、憤怒和不屈。也看到了在日本侵華時期,由於國力的不濟和時局的動盪,國人所表現出的無助和麻木,以及以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的綏靖態度。

影片講述了在淞滬會戰中,為了掩護國民軍隊第88師撤退、為了喚醒國人的抗日熱情、為了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和援助、為了證明中國軍隊還在戰鬥,國民軍隊五二四團鎮守四行倉庫,用鮮血築起堅實的抗日防線,用區區400血肉之軀打退日寇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擊,為抗日戰爭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為徹底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侵佔全中國的狂妄計劃起到重要作用。影片用一次小戰役,深入刻畫了抗日戰爭期間,國民軍隊奮勇抵抗外來侵略,誓死保衞民族尊嚴的英勇氣概,以及中華民族視死如歸的堅毅頑強。雖是小戰役,卻是整個抗日戰爭的縮影,反映出戰爭的悽慘和悲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四行倉庫裏的“八佰”勇士,拼死守衞上海的英勇行為,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敬佩,他們用鮮血鑄成抗日戰爭的堅固長城,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支持,也徹底喚醒了失去信心和勇氣的麻木國人和沉睡的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日本侵華的醜陋罪惡行為的縱容態度。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軍隊沒有放棄抵抗,他們一直還在英勇地戰鬥,“中華民族沒有亡,中國沒有亡!”

影片深入刻畫了租界區歌舞昇平、霓虹璀璨和僅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內悲慘壯烈、血肉模糊的強烈對比,展現抗日戰爭時期舊中國的沒落和悲哀,民族意志力的鬆散、渙散,國家存亡岌岌可危。國家太需要一場英勇悲壯的戰鬥,來鼓舞人心、重新凝聚民族力量,來震懾外來侵略。此刻,四行倉庫裏的“八佰”勇士浴血奮戰,保衞家園的壯舉,正當其時,在淞滬大地上燃起星星之火,凝聚燎原之勢。

影片塑造了國民軍隊寧死不屈的英勇形象和無數被捲入戰爭的普通百姓的視死如歸。在這“八佰”勇士中,很多隻是“無縛雞之力”的百姓、很多還只是孩子,但面對國恥家恨,毅然選擇捐軀報國,捍衞民族尊嚴。雖無名於史冊,但他們誓死抗爭的勇氣和決心,深深地刻在了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上,烙在了祖國人民的心中。

當代表着國家和民族的旗幟,雖千瘡百孔卻依然屹立在四行倉庫頂上時,當租界的鐵柵欄伸出國人接納的雙手時,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八佰》觀後感 篇18

八月份,電影大作《八佰》即將上映的消息紛紛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觀眾們還是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的。有人預測,《八佰》上映後,其票房很有可能會超過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19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説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衞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鬥,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鬆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説。

《八佰》觀後感 篇19

一河兩岸,一邊是租界,一邊是戰場,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天堂的人想去地獄,地獄的人想去天堂。人們在面對戰爭時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後,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的團結一心。

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帶來視覺上震撼,更讓我們受到心靈的洗禮,是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無奈,還是“一個個士兵排着隊,在身上綁滿炸彈,縱身跳下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於盡的震驚動容,讓我們看到在那個年代戰爭的殘酷無情、軍人的拼死力爭、寧死不屈。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裏,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鬥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為國奮戰為國獻身的烈士,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八佰》觀後感 篇20

如果不是《八佰》這部電影,四行倉庫這個地點不會勾起我那麼多的思緒。因為四行倉庫就在上海,在這裏生活這些年多多少少也聽聞過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仍然只是“一個抗戰遺址”而已,不會是我想專程前去參觀的地方。

畢竟,我的家鄉是革命老區,處處皆是抗戰遺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岡山,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三灣……都是歷史教科書上須重點記憶的內容。四行倉庫,大概只能在歷史教科書上小字部分裏出現。

參加這場保衞戰的中國軍人,共四百多人,對抗日軍四天四夜。和整個淞滬會戰100萬人的規模相比,終究還是太小。而且,它的輸贏對於當權者來説,不太重要。因為它只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博取同情的一場表演。

但,這場戰爭註定意義非凡。因為,它為掩護主力、工廠與物資內遷贏得了時間。因為,它為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畫上了一個光彩的句點。因為,它與別的戰爭不一樣,不僅僅有激烈的交戰雙方,還有隔岸觀火的各國民眾。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裏:四行倉庫身處地獄,對岸的租界歌舞昇平。四行倉庫裏,衣衫襤褸槍林彈雨;隔岸的租界內,旗袍洋裝觥籌交錯。

四天四夜裏,每一天的會戰中,都有生命極其悲壯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戰的場景,都緊張激烈,加上快節奏悲壯的音響效果,讓人不由得為每一個戰士的命運揪心。

四天四夜裏,每一個角色的離去,都讓人唏噓不已。為阻止日軍用鋼板陣爆破樓體那一幕,最催人淚下。一個個無名之輩身綁手榴彈,排着隊一躍而下,從容赴死難。他們每一個人都那麼卑微,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所以,臨行前還自報家門。他們每一個人又都那麼真實,選擇捨生取義,臨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裏喊着:孩兒不孝,來生再見。

從整個戰局來看,他們的抵抗如飛蛾撲火。因為上海沒有守住,南京也淪陷了,接着全國各地被戰火燃遍。那他們義無反顧地去死,有意義嗎?

我想,他們的父母一定不會認為他們的死是“有意義的”,沒有一位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經歷血雨腥風,離世時又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即便再大的榮譽加身,於父母而言都沒有任何意義。

從這羣守軍的結局來看,倖存下來的那批人,並沒有因為他們英勇的舉動,得到英雄的禮遇。他們成為了淪陷區的孤軍,後又被當做苦力派赴各地,受盡各種折磨。他們回顧自己過往時,會替自己不值嗎?

這個答案無從揭曉,而且,生於亂世,他們也別無選擇。如今,四行倉庫仍在,當年抗戰時留下的彈印如此清晰。影片最後的鏡頭,拍攝了四行倉庫遺址,鏡頭拉大,它的周邊就是那羣聞名遐邇的高樓: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

四行倉庫,一直矗立在蘇州河邊,看着這座城市的變化。從滿是廢墟,到高樓林立。從哀鴻遍野,到光鮮亮麗。那些為了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場景。四行倉庫,替他們見證着這一切。

很感謝這樣的作品,讓曾經的故事可以被看見,讓付出過的人們不要被遺忘。就像影片中説到的那樣:這個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

我想,終有一天,外灘高樓的金領,會優雅地自嘲道:“我們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鮮,金領看起來工資高,但遠不如對面工地上的藍領呢。”那一天,每一個職業都為人所敬重,每一個人都很有話語權,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活得酣暢淋漓。

到那一天,四行倉庫仍然矗立在蘇州河邊,它一定會想辦法告訴那些年為他人作嫁衣裳、為國殉難的大小青年們,你們的後代和你們一樣棒,把這片土地建成了樂土。雖然你們當年把我整成了如今這副破爛樣,但看着這一切,替我自己值了,也替你們值了。

《八佰》觀後感 篇21

苟活着在淡紅色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前行。──題記

前段時間,朋友來長沙出差,工作之餘,我請假和她約在張家界見面。閒談之中,她説想看電影《八佰》,可一直沒有機會看。為了滿足她的小心心,晚飯之後,我隱瞞了自己已經看過一遍的事實,和她一起去看了《八佰》。回想起電影剛上映那會兒和同伴第一次看《八佰》的場景,真的是連我自己也哭笑不得。不知道是工作忒累的緣故,還是電影時間太過於長了,我在電影播放快一個小時的時候居然睡着了,所以在看完電影后,我對影片沒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直到這次和朋友一起看完影片,我才有勇氣寫下這篇觀後感。

電影《八佰》是伴隨着一位老奶奶對兒時的回憶逐漸拉開了序幕,影片主要講述抗日戰爭期間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以420人之兵力四天四夜竭盡全力抗擊日軍的事蹟。全片以一匹被束縛着且象徵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通過羣體形象描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人性的複雜和昇華。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眾多,好像沒有一個主角,但又好像人人都是主角。電影結束後,我有了和往常看完電影不一樣的感觸,腦海中閃過的不是某一個明星,而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值得讓人深思的地方,比如一心為國捐軀的謝晉元師長,膽小懦弱的文弱書生老算盤,一直想逃跑但最終勇敢面對戰爭不再退縮的端午,年幼膽小但最終成長起來的小湖北,全身綁滿炸藥為護國而勇敢一躍的陳樹生,以及給日軍提供情報並採訪軍人的記者方興文等等。影片沒有刻意地去塑造某一個英雄人物形象,而是極力展現不同的人面對戰爭時的表現,但每一位人物的心理描寫卻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從側面的角度看,影片也以極度質感且略帶諷刺的鏡頭描述了蘇州河兩岸兩個世界鮮明的對比,一河兩岸,一邊租界、一邊戰場;一邊天堂、一邊地獄;一邊是抗日戰士們堅守在四行倉庫與日軍的激烈戰鬥、炮火連天和慘烈人寰場景,一邊卻是英租界內人們的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和車水馬龍的場景。而英租界的居民態度也是一直在變化,當然這裏面也少不了看與被看的人物刻畫,居民們由看客身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戰爭的漠然的態度逐漸投入到無比支持524團。居民在面對戰爭時產生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到最後,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們,與戰士們團結一心。

在此次看影片《八佰》的過程中,我數次感觸至極而落淚。我第一次落淚是日軍動用特種設備向四行倉庫逼進的戰爭場景,敵人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發出號令要在三個小時內攻下四行倉庫。面對日軍的漸漸逼近,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把炸彈綁在自己身上,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然後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戰士一個個在身上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為護國而勇敢一躍,用血肉之軀和敵寇同歸於盡。面對戰爭的殘酷無情,戰士們一個個拼死力爭、寧死不屈,不僅讓居民們們一個個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就連何香凝先生也流着眼淚發出國民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影片中還有很多場景令人感動不已,賭場幫忙的古惑仔刀子捨命跑過橋給四行倉庫的抗日戰士們送電話線,在民族和國家命運面前,他表現出了放蕩不羈、勇敢熱血的男兒魂。短短的幾秒鐘,將中國熱血男兒的勇敢無畏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隨後,開賭場的蓉姐為抗日英雄捐贈旗幟,親自交到楊慧敏手中,年僅15歲的楊慧敏獨自渡過蘇州河送國旗給師長謝晉元,堪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的選擇時,他和戰士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升起旗幟。儘管他們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護旗,並與敵人展開生死搏鬥。他們明白民族的榮譽感和喚起民族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重要。面對日軍飛機低空俯衝,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讓我瞬間淚如雨下。戰士們為護國旗而一個個倒下又一個個前赴後繼,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着旗杆,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飄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讓我第三次落淚的瞬間,就是端午護旗時候的男兒擔當。他拿起機槍,瞄準敵人的飛機一陣擊打,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但端午卻中槍了,然而他自己卻沒有發現。他説他想和小湖北一起在大上海照張相,滿肚子的腸子等都流露到了外面,他們沒有讓小湖北看到。但臨終也沒有實現願望,是記者方興文為他拍了臨終的照片!那一瞬間的震撼和無奈,可能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外面只能感同,卻無法身受!

影片最後戰士們沐浴,為自己搭建墳墓,衝橋等情節更是讓我震撼不已。日本軍隊寧願為炸掉四行倉庫得罪英租界,也要滅掉88師524團。那一瞬間,師長謝晉元看着戰士們一個個被日軍的槍彈擊中倒下,可回頭一看,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的戰士們,與戰士們團結一心。他明白了,四天四夜的戰爭已然讓國人覺醒。

電影《八佰》播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然不是以上語言簡單的描述,它將會永遠存在我的記憶中。和朋友走出電影院,我站在電影院門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望着遠方明亮的燈光,看着身邊擦身而過的行人,聽着街頭歡快的音樂,不由地想起影片開頭所言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八佰》觀後感 篇22

前半部分因為畫面質感高,場景特別真實,很喜歡,電影過半後,感覺劇情的推進很尷尬就開始疲勞了,感覺可以剪掉一些,沒必要拍這麼久。但是我還是推薦各位觀看,其一是我喜歡它的象徵意義。其二是我平時對愛國教育片無感,但在中美大背景上我卻覺得這是碗好雞湯。

在學生時代,時常會思考語文課本上文天祥與岳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意義在哪裏?雖然從情感上認同,但是説不出個理由來。

後來在社會上多少有點閲歷後,切身體會到要想辦成事,合作的人得有共識,越大的事越需要更多的人都達成共識,否則就會變成孤軍奮戰。抗戰的背景,是幾十萬的國軍兵敗如山倒,是四萬萬國民,仍有很大的比例在心態上要麼是隔岸觀火,事不關已,要麼是竟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要麼是以為不打仗了就可以回家種田,要麼就是投降派。對於抗日是非常缺乏共識的,人數再多,力卻無法往一處使,也是一盤散沙。

上海四方倉庫高調的敗戰直播,八百壯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毀滅之路,於是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他們用鮮血和信仰在黑暗中劃出了一道光,給背後的民眾樹立了敵人並非不可戰勝的信心,實際上是加速了整個民族達成抗日的共識。這些英雄,選擇了功成不必在我捨生取義,此我所求的自我犧牲,甘為後來者鋪路,當然值得我們紀念!

而將目光移回現代,對比被美國一打就認慫的中興、抖音,以及硬扛到現在的華為,是不是頗有幾十萬國軍和八佰的即視感。區別在於,八佰被當成棄子,而華為的背後站着支持它的國家;八佰為了喚醒民眾而自我犧牲,而華為的背後站着已經在民族意識上覺醒的10多億同胞。

可是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並非在於民族意識,而在於是自主研究,還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長期無法形成共識。這一看是不是又頗有站在八佰背後的民眾的即視感?

《八佰》觀後感 篇23

本沒有意向去觀看這部電影,但耐不住身邊好友各種對它的誇讚之詞,鼓動我一定要去看看。我是排斥看戰爭片的,因為不想去直面那悲壯的歷史。這次,衝着它21億的票房,催生了我的好奇心,決定一睹“風采”。

果不其然,影片的開頭就很攝人心魄,幾次不忍看下去但又終究被心底強烈的願望所打敗。我想關注這英勇的壯士們,關注他們的命運。

“八一三”淞滬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因為寶山大場防線失守,國民黨七十萬人的軍隊全線西撤,守衞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2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奉命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

區區400餘人,謝晉元為了鼓舞士氣,迷惑敵人,對外仍用團的番號號稱有800人,這就是影片名的由來。什麼叫“隔岸觀火”,它的最新釋義我想就是岸的這邊血肉橫飛,岸的那邊卻歌舞昇平!區區租界,就是天堂與地獄的代言!

那堅守的四天四夜,孤立無援,他們有的只是對萬萬百姓的責任,對民族振興的期許,更為了百家團圓的夢想。有的只是滿腔熱忱,是那“捨身為大義”精神,是那綁着炸藥包英勇就義的大無畏,是為了作為中國人的無限自豪!

這些就足夠了,足夠一個又一個的勇士,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即使他們中還有孩子,他們的年齡本應在父母身邊盡情玩耍,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卻直面死亡。

當戰爭進入尾聲,四行倉庫所在的閘北已被日軍佔領,到處掛滿血腥的太陽旗。當中國童子軍女隊員冒着生命危險為八百壯士送去了國旗,當看到謝晉元向全體戰士傳達“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的命令,當看到他帶領戰士們一起,將那邊鮮紅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四行倉庫的樓頂時,兩岸觀戰的民眾激動萬分,無不歡欣鼓舞。而在影片之外,我聽到了影院裏不少人的強忍淚水的抽泣聲,眼淚就這麼在眼眶打轉,這一刻,是身為中國人的自豪!當看到敵機對着護旗隊伍瘋狂轟炸,我們的壯士按組按列,前仆後繼,就為了不讓五星紅旗倒下去……影片外的我們也握緊了拳頭,暗暗喊着“加油!加油!”敵機最終被打跑了,我們的壯士卻也付出了幾十條鮮活的生命……

完成了掩護的使命後,他們奉命撤出四行倉庫,撤退到公共租界。租界與四行倉庫僅一河之隔,那段橋卻是掌握着他們生死之橋,他們知道活着過橋都只能是奢侈,謝晉元沉重地説“人死了,也要乾乾淨淨的。”大家依次排隊洗澡,給自己壘好了衣冠冢,等待第二天的“生”或“死”。

日軍怎會放過這八百壯士,機槍的掃射,多少人在即將踏到租界旗幟距離時候,而倒了下去。謝晉元親眼看着他的戰士們倒在了自己的面前,無能為力的又焦急萬分的眼神除了命令大家“全部衝橋”,孤注一擲為自己性命一搏,竟然毫無辦法,如果可以,他恨不得變身超級戰士,將鬼子殺個精光來保自己的戰士們性命無虞吧!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

這段歷史是另一種我們無法想象的人生,唯有銘記。

觀影結束,我問一同觀看的女兒有何感想,她沉默不語。回家告訴我説,媽媽,原來我們的先烈是這樣守護我們、守護和平的。是的,女兒,今日的和平來之不易,你們當奮發圖強,做我中華的好兒女,祖國的未來在你們肩上!

《八佰》觀後感 篇24

若不是觀看了管虎導演的那場《八佰》,我的思緒怕是永遠不會回到1937年,滬淞會戰末期。

大多數人物的名字早已記不清楚。在國家生死關頭覺醒的軍人數不勝數。沒有什麼英雄是天生俱來的,然而就是這些芸芸眾生中的小市民們,在看着自己身旁的戰友一個個相繼被槍淋彈雨擊中,那眼神從驚慌轉向了堅毅。每日晚上,對岸的英法租界鶯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四行倉庫的士兵們卻正在悲壯地互立遺囑。

四天的時間也許只是短短一會兒,而小小的四行倉庫早已承受不住太多的苦難。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義無反顧地束上炸藥包從樓上躍下,炸得血肉模糊。對岸的人們傾聽着他們即將燒盡的生命做出的最後吶喊。不知那燒焦的氣味是否猶如流星劃過,給予中國一絲新的希望。槍眼無情,血淋淋的鏡頭反覆上演,然而真實的歷史只比眼前的更為殘酷。

年僅十三歲的小湖北在四天之內,看着他的舅舅在對面的鐘樓上被凌遲處死,目睹他的哥哥在護住國旗之後流血過多而活活死去。在這樣的時刻,他只聽到人們對他説:“活下去,替我們看看這個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又該是如何呢?在他奪過旁人的酒一飲而盡時,那一聲“老子不怕”是迅速成長的標誌。

外國人一字一頓地對謝晉元説,他們只不過是在演戲給西方列強們看罷了。那一刻,謝將軍的臉龐上寫滿了茫然和失望。11月1日,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退軍。中國投降,並不是所有的努力與犧牲都會迎來一個童話式的結局。當我們的民族病了的時候,這些犧牲只能是無謂的犧牲。

他們説他們會微笑着死在霓虹之中。如今上海的東方明珠承載着國人的驕傲。燈光繽紛之下,國人的生活透露着幸福與安詳。他們犧牲後化為的塵埃依舊遊離在此。那一張張義無反顧的臉,永遠、永遠不會令人望卻。

《八佰》觀後感 篇25

因為疫情,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昨天拿着讀書打卡兑換的電影票終於觀看了2020年第一場電影—八佰。實實在在地被感動哭了,怎麼能這麼好。

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能被記住的角色多達十幾二十個,卻一點不凌亂,很多情節點通過個體以及幾個羣體間自由切換的視角下得以完整順暢呈現,不得不説,管虎導演為這個故事選取的視角以及所做的視角轉換是一劑敍事的良藥。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餘人固守上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八百壯士”願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開頭,一條河隔着四行倉庫和租界。河的這邊斷壁殘垣滿目蒼痍,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昇平。八百壯士,真實又熱血。不是神劇,他們是真實的人,會死,會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討媳婦,也看着對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發直。這羣真實的人,守着一個倉庫,守護上海羣眾的信念。明知是死,還拼盡全力的樣子,有着讓人無法直視的美。我們都知道現實,可是若在現實裏完全丟失了理想,就真的有點無趣,是吧?!

戰場的刻畫從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長,最後家國之情是自然的流露。電影首先展示他們是普通的真實的人,伴隨着他們親歷了一些事情,最後都成長為英雄。堅韌的抉擇與覺醒在重壓下更顯彈性,每一個底層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構,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氣節未曾改變。我歌頌每一位英雄。

無論從何種角度解讀,2020年能夠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義非凡,久違的熱血浪漫,願世間再無喧囂。

《八佰》觀後感 篇26

“你們這裏有多少士兵?”

“四百三……”

“我們有八百人。”

他們也許只有四百多人,但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對外稱聲稱他們有八百人。

也許,他們不止“八百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習慣置身事外的逃兵,是無意闖進的老百姓,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説,是懦夫。但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間融入了這場戰鬥,從四行倉庫內的士兵,到河對岸的人。沒有人生來就是勇敢的,也沒有人會義無反顧的放棄自己的生命。人非草木皆有情,這樣平凡的他們,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而更讓我感動的,不是烈士們的犧牲和直到最後的堅守,而是許許多多的本是普通懦弱的人,因為他人的感染,因為民族的召喚,一點點蜕變成一個英雄的過程。他們也許對英雄沒有標準的定義,也許他們甘於平庸,也許他們從未想過保家衞國,也許他們只是想回家……但是歷史選擇了他們,國家選擇了他們,或者説命運選擇了他們,他們被迫成為了別人所崇拜的人。但誰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卻真的都成了英雄。

“關公講究的是兄弟情義,趙子龍不一樣,他護着國呢。”

當第一個年輕人跳下樓,以血肉之軀載着炸藥奔向敵軍,我覺得那一刻真的比剎那更短,比永遠更長。他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留下,但沒有人會忘記他。“國人皆如此,倭寇安敢。”

有許多人對於電影中護旗這一場景提出了疑問。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令人感動但卻毫無意義的場景。旗子與信念固為重要,但明知道升起這面旗幟會換來無謂的犧牲,那為什麼還要升起她?

請大家別忘了這句話幾番出現:“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們呢。”全世界的人都看着我們呢,看着中國,看着中華民族。在這一刻,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給全世界展示我們的勇氣,也宣告着,中國不會亡。

也許他們不是不到八百人的壯士。

他們何止八百人。

《八佰》觀後感 篇27

昨天晚上,我聽吳羽倫説《八佰》這個電影他希望大家去看看,正好昨天晚上媽媽有空,又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於是她帶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説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讓我體驗一下戰爭的殘酷與血腥,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多廢話了,我們談一下觀後感吧!

這部電影名字聽上去感覺沒啥不同,但其實是一部戰爭片。它不像《三體》那樣悲慘,不像《星球大戰》那樣科幻,不像《樂高大電影》那麼古怪,但人氣和評價很高。這是因為人們都被電影人物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很多人看着看着都哭了,不是嚇哭而是感動得哭。影片中守衞上海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最後為了守住上海租界,保護兩百萬人,奮勇作戰,為國捐軀,英勇無畏,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只有一個倖存者。他們都為國家為人民拼盡了全力,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尤其是看到最後他們過橋的片段時,看到他們都死於日本軍隊的炮火之下,我心裏只想復仇,但仔細想想,這樣我們不就和日本鬼子一樣了嗎?這些勇士的精神值得後人稱頌和紀念。

通過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1、打仗不像你所想的一樣,戰爭是殘酷的,生命只要一次。

2、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3、為了國家和人民,有時候自己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

4、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也許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最真實的宣誓!所有的中國人都站起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八佰》觀後感 篇28

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團留守四行倉庫。面對日軍數萬人的圍迫堵截,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死守陣地。

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國軍戰士們面對敵人撐起的鋼鐵陣,他們立刻了解到敵人的意圖。以鋼板為保護罩,掩護下方日軍砸開牆體。即使子彈無法穿鋼板,手榴彈被鋼板一次次彈開,他們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一個戰士率先在身上綁上炸彈,站在窗口前,拉下引線,雖然此時他已中彈,但還是縱身一躍,重重地砸在鋼板上,順利落入鋼板下方,正在此時,伴隨着敵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彈引爆了,那一片的敵人無一生還。奈何敵人這麼多,又補上了鋼板陣,於是戰士們紛紛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後繼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些日本人簡直是屠手!”隨着代表團的驚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幾萬人來圍攻524團420號人,甚至動用了重炮、毒氣彈以及飛機,甚至殺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無法阻擋貪婪的日本,而524團的全體人員,就是數位屠龍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惡之龍、貪婪之龍!

《八佰》觀後感 篇29

昨天我們在段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奮勇抗敵英勇戰爭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裏沒有戰爭,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戰火紛飛的戰場。租界裏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對面戰場上橫屍遍野。戰火紛飛。雖然敵人的攻勢猛烈,但戰士們卻一波一波地扛了下來。敵人們的武器先進。但戰士們英勇無畏,絲毫沒有畏懼之心。敵人攻勢越來越猛了。軍隊裏的戰士絲毫沒有畏懼,但也有貪生怕死之輩,可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對抗敵人。從馬棚裏放出來的白馬在戰場中奔跑,這匹白馬代表着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敵人攻勢越來越猛烈了,他們決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的士兵們身上綁滿了手榴彈,一邊喊着娘一邊縱身躍下,看着河對面的年輕人為了一根電話線倒在了血泊中,還有那面旗幟在戰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飄揚在半空中。我為戰士們驕傲,也為戰士們留下了眼淚。他們準備撤退時。敵人卻早有預謀。用一顆閃光彈發現了士兵們的準確位置。士兵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的衝上去可傷亡慘重,再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部分士兵撤離了。可有些人卻永遠留在了這片戰場上。

影片最後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着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後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八佰》觀後感 篇30

不算寬的蘇州河將上海一分為二:南面煙火蒸蒸,華彩萬千;北邊灰暗殘破,殺機隱伏。如此情景,難説不是老天爺弄錯了拼圖。然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當然知道,現實世界才是魔幻主義的温牀。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如今依舊佇立在蘇州河北岸,與周遭的所有格格不入。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荒誕險惡的歲月,與這繁華錦繡釘在了一起。

不知讀者是否與我一樣幻想過,如果將自己置於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會作何表現?是捨命衞國,還是明哲保身?是憤恨眥裂,還是尋常度日?如果你也有這般迷思,那這部電影或能給你一點參考。雖説導演有《鬥牛》、《殺生》等佳作珠玉在前,《八佰》並不顯得出挑,但不掩滿滿誠意。其中人物羣像的刻畫依舊秉承了導演細膩真實的風格,沒有偉岸光大的正義,但有可愛良善的猥瑣,看着舒服。而我們大概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人物。

我便像姜武飾演的老鐵,也許小毛病不少,但心眼不壞,吹牛皮抖機靈有餘,然膽氣不足。要我這樣的人上戰場,還是一夫當關的劇本,阿彌陀佛,那是萬萬使不得。能不失禁已是幸事,斷不能指望我扛槍衝鋒,高呼中華民族萬歲。只是在亂彈中拉同伴一把,已是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若是真的親臨現場,怕不要直接尿遁了才好。也是有了這樣的共情,才讓我們這些觀眾更添傷感。回顧當年,滿是被滾滾戰火軋斷脊樑的普通人,他們有的狗苟蠅營、膽小如鼠,有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即使這樣,戰爭也未必放過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只是尋常。小湖北一家三人盡歿,就可見一斑。

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十月初秋本應天高氣爽,卻叫硝煙污了白日晴空。蘇州河南岸的風光依舊,卻也只是流於表面,其時暗潮洶湧,國之將破,世界各地人人自危,即便所謂的法租界,也真真是危如累卵。這樣牌場火熱更勝戰場的舒坦日子,不知尚有幾時。反觀北岸醜陋,倒是那四行倉庫,飽受槍林彈雨,卻依然絕世獨立,如驚濤駭浪裏巍巍不動的燈塔,煞是悽美。許是不想讓觀眾錯漏了這苦心經營的美,影片中將其物化,具現了一匹不似人間的駿馬。馬身雪白,鬃如銀蘇,奔騰於斷壁殘垣間,好像一顆嶙峋世界裏,清白無瑕的赤子心,亦是“八百壯士”們崇高精神的化身。小湖北以馬入夢,“端午”如戲裏的將軍一般,隻身殺向茫茫海的敵人,也提前昭示了他們往而不返的覺悟,與殺身成仁的結局,惹人唏噓。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已沒,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兒女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十八師的四百將士們心無旁騖,被抓的逃兵們無可奈何,但河對岸的看客以及屏幕前的我們,還有的選。卻不知戰士們慷慨躍下,引爆炸彈時,你的胸膛可曾氣結?少年挽發,勇闖橋關時,你的血液可曾沸騰?刀舞壯行,英雄赴死時,你可曾想與他們在一起,哪怕只是將手伸出那冰冷的鐵門,奮力地喊上一聲也好?

如果有,那請你務必,別讓這口氣平了,別叫那腔血涼了。即便你我生在這樣好的年歲,也斷不能忘了,通往和平的路上,皆是前人的苦難,英雄的血淚。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説。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得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鬥。古于謙岳飛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八佰》觀後感 篇31

這個週末我看了《八佰》這部影片,讓所有人都銘記了四行倉庫的歷史。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整部電影就講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場由謝晉元帶領的432名戰士在四行倉庫與日本人對抗的故事,但他們卻向外宣稱八百壯士,這就是為什麼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開頭,大部隊進了四行倉庫住了一道道防禦工事,埋了許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這裏他結交了一個夥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軍攻來了,許多人衝進倉庫,但他們中計了,全部身亡。門外還有很多的日本人,他們停下進攻商量對策,倉庫內戰士們把日本人的武器裝備全部收集起來開始訓練,突然無數個介子毒氣彈砸進倉庫,大家手忙腳亂帶上防毒面具,沒有的就尿濕毛巾捂住口鼻,整個倉庫叫聲一片空氣中瀰漫着橙色毒氣。團長大喊:“打開排風扇!快!”毒氣從倉庫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租借的人紛紛向中心跑去,河邊空無一人。過了半天,好多日本人從水道溜進倉庫,嘴裏銜着刀,就這樣一場在倉庫內的戰爭開始。一個小時後,我方損失好多士兵,但獲取大量刀器,這麼一場一場的戰鬥打了四天,最後所有士兵在英國的幫助下快速過橋,影片結束。

整部影片裏有許多令人震撼又感動的片段。我對陳樹生烈士身捆手榴彈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片段最有感觸。當日本人用鋼板頂在頭頂時,大家朝下扔手榴彈,可總會被彈開,於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把十幾個手榴彈用線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牆邊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線,跳了下去,嘴裏還喊着:“娘,是孩兒不孝了!”説完,縱身一躍,用身體砸開了日本鬼子的盾陣,手榴彈爆炸了,頓時破壞了鬼子的陣型。陳樹生捨身殺敵令我感慨萬千,他只有21歲卻能做出這麼英勇的決定,我想一定是因為他心中想着國家,不顧個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着如果我不跟着跳下去就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就會讓他們把牆打穿,我們也就失敗了。這正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所説的一樣,我們都要有陳樹生的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觸的影片,我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牢記歷史不忘歷史!

《八佰》觀後感 篇32

最近一部叫《八佰》的愛國電影很火,於是我和爸爸約定好一定要去看。觀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電影既感動又精彩,的確很值得一看。

電影講的是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堅守閘北四行倉庫。謝團長帶領400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真實歷史故事。

“八百壯士”抱着為國捐軀的決心,誓死守衞。我很敬佩他們的堅定,更佩服謝團長,如果不是他把戰士管理得好,應該就會有逃兵出現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戰士們在四行倉庫上面護旗的場面,絕不讓旗子倒下來。直到最後,護旗的戰士全部犧牲的時候,也不忘把旗杆豎得筆直筆直的。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一段保護上海不讓日本人佔領中國的歷史。看完影片後,我真的是感慨萬千,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八佰》觀後感 篇33

今天上完了週末補習班,媽媽答應我的要求,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之前的氛圍讓我震撼,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現場氣氛安靜,雖然還沒有開始,甚至屏幕還沒有亮,大家都非常期待,因為中國軍人值得被期待。隨着安靜的氛圍,電影開始了,片頭的故事就非常激烈,被衝散的隊伍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卻看到了日本人對中國軍人處刑,刑法惡劣,不忍直視,被發現後也沒能逃躲毒掌。

僅有的400軍人在四號倉庫,意味着中國軍人要面對四萬日本軍人,他們為什麼要選擇留在倉庫,就是為了身後的平民,為了他們中國軍人沒有退縮,勇敢抵抗。四意味着死,中國軍人也有家,有妻有兒,可是他們肩負重任,在他們眼裏只有國家,把生命於不顧,把身體當作一張紙,一個抗日工具。

一河之隔,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原本的農民也逐漸大膽,拿起槍對準敵人,拉起阪口。誰都會期盼天堂,就如現在的我們,沒有中國軍人的守護,我們可以在中國生活的舒舒坦坦嗎?不可能的。軍人也不想死,但是他們死了,死的人就會更多。中國軍人在那麼小的倉庫裏面對敵人的百萬大軍,日本人用車,用芥子毒氣,用戰鬥機……可是中國軍人只有一把槍,一副精疲力竭的身體,但是卻可以守住好多天。電影中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湖北,年紀可能和我差不多,甚至更小,可是他並不害怕,他的那一句話讓我觸動:老子不怕——一個正直上學堂的孩子説出了這樣一句話,他原本可以在家裏好好學習,可是天有不測風,日本的侵略導致他們無論可退,只好為了國家做點什麼。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為軍,為父報仇,為國盡忠,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

《八佰》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是屬於歷史的每一個人的故事,也是現在我們所要銘記的的歷史。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要發奮圖強,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報效先烈,讓先烈們知道,中國不但保住了,而且更強大,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我們中國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八佰》觀後感 篇34

今天,媽媽帶着我來到了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

這是一部抗日片,根據保護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介紹了上海四行倉庫,由420位官兵來守護。

剛開始日本兵來攻打的時候,中國士兵用伏擊戰把日本兵給打了回去,把屍體扔到樓房外的水裏。為了鍛鍊新兵,長官讓幾個新兵近距離將日本的俘虜給擊斃,新兵們嚇得都不敢拿槍,戰爭的殘酷,鮮血使他們心裏崩潰,但是沒有辦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國先進得多,開着防彈車和一個大型機器拆掉三個窗户,企圖強攻,然後呢,中國士兵無奈之下,揹着炸藥包,然後從樓上跳下去,每跳一個人,都會高喊着:“我叫×××”,隨之與裝甲車同歸於盡。看到這個場面,觀眾們無不流淚,我們的戰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對抗日軍的先進武器,把日本軍打得魂飛魄散。記住吧,每一位英靈的名字,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他們,那一個個名字寫進了歷史,刻在我們心上。

為了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只有420人的第一營,號稱“800”人,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完成了任務,達到了預期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的效果。

升旗那個場面,同樣讓我們淚流滿面,同時熱血沸騰,在明知道升旗會引起日本人瘋狂的報復和更激烈的攻擊,為了喚醒每一箇中國人,他們用血肉之軀,把旗子高高升起。一邊流血奮戰,一邊卻歌舞昇平,當時的民眾,還沒有意識到戰爭的危險和民族的危機。

耳邊至今還響起團長謝晉元説的話:“雖然我這場戰鬥註定是失敗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全國四萬萬同胞的覺醒。”

英國租界同意説讓中國士兵從租界撤離,本來是中國自己的土地,卻變成英租界,冒着槍林彈雨過了橋,卻被迫被解除了武裝,這是多麼恥辱!後來,撤離了的士兵們大多結局悲慘。

在電影裏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還是個小孩,他很害怕戰爭,但是隨着他在老兵的帶領下,越來越不害怕了,奮勇殺敵,在戰爭中成長,在血的洗禮下勇敢。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知道了,我們的今天來之不易,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中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輩,讓中國強大,傲立於世界。

《八佰》觀後感 篇35

今年暑期檔有一部大熱影片——《八佰》,聽説好評連連,媽媽迫切地在上映一週後就帶我去觀影了。一開始並不熱衷的我,看完以後深受觸動。

這是一部講述淞滬會戰末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國軍頑強抵禦敵軍的一場戰鬥。是以微弱的420多名士兵以少敵多對抗30萬日軍倭寇的慘烈戰爭。然而為了壯大聲勢,迷惑敵軍,當時的團長對外宣稱抵抗士兵有800餘人,這也是《八佰》這部影片的由來——不是“八百”,而是“八佰”!

這樣人數懸殊的戰鬥無疑是十分艱難的。其中有一個片段是最讓觀眾震撼的:有重要人物要與倉庫裏的指揮官通話,有人捐了電話線卻苦於無法送進倉庫,愛國人士排隊主動請纓跑過橋送電話線,然而無一例外都被日軍射殺於橋上,這時看賭場的刀子自報姓名,冒着敵軍的槍林彈雨,跑上橋,拾起前面英雄掉落的電話線向橋那頭跑去,一槍,他倒下……又站起來跑出去,接二連三的子彈飛射而來,他無處躲避,兩槍,三槍,他已經跑到橋那頭,用盡最後力氣將電話線拋向倉庫,最後倒下……那邊的戰士終於順利拿到電話線。僅僅是為了一通電話,僅僅為了跑過一座橋,就是數條人命……我的耳邊一片沉寂,還有隱隱的啜泣聲……

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年代,無法感同身受。但是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今天的和平安寧來之不易,沒有戰爭不慘烈,沒有犧牲不讓人痛心,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少年兒童一代要了解歷史,好好學歷,走科技強國的道路!少年強則國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6rmm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