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精品】中班教案三篇

【精品】中班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中班教案三篇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老虎、狐狸、小動物”之間的這種強弱對抗的故事,對孩子們來説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第二塊蛋糕》這個故事是為數不多的關於小動物(弱者)戰勝狐狸(強者)的故事之一,所以故事對於孩子們來説就更加的有吸引力了。本次活動設計力圖通過對比狐狸兩次搶蛋糕的不同過程和結果,因此採用了老師帶領幼兒共同閲讀的方式。在故事重複的部分的,就採用幾幅圖片進行比較的方式,讓孩子更好的瞭解兩次搶蛋糕的不同結果。(如:為什麼第一次狐狸搶蛋糕,小動物們着急的追出去,第二次小動物還在笑呢?)

活動目標:

1、喜歡閲讀圖書,能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想。

2、幼兒能觀察理解狐狸兩次搶蛋糕的不同結果,理解故事情節。

3、體驗故事所含的意義,知道欺騙別人最終會得到應有的下場。

活動重點:喜歡閲讀圖書,能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想。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狐狸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不同表情。

活動準備:

《第二塊蛋糕》的PPT、大書。

活動過程:

一、 聊聊蛋糕:

1、(出示蛋糕圖片)你們看這是什麼呀?

2、你們吃過蛋糕嗎?你們吃過的蛋糕是怎麼樣的,什麼味道的啊?

二、看看講講。

1、PPT演示1——6幅圖(圖一、圖二,教師邊放邊解説:“加上巧克力、放上葡萄乾、拌上白糖,小豬、小貓、小兔在做蛋糕。蛋糕烤熟了,噴噴香。大家坐下來準備痛痛快快的吃個飽。突然,再播放圖三——圖五)

教師提示:邊看邊想,發生了什麼事?

1)、看完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2)、你們説小狐狸搶走了蛋糕,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3)、小動物的表情怎麼樣?會説什麼?(快還給我們,這是我們的蛋糕)它們為什麼很着急?(因為這是小動物自己做的蛋糕,被狐狸偷走了。)

4)、狐狸把蛋糕給了誰?

5)、老虎拿到蛋糕後覺得蛋糕好吃嗎?從哪裏看出來的?老虎會表揚狐狸嗎?

6)、他還會對狐狸説什麼呀?聽(好吃、好吃!再給我做一塊蛋糕,給我吃第二塊蛋糕。)

7)、這下狐狸怎麼樣了?(狐狸不會做蛋糕,有點發愁了)(觀察第6幅圖)

小結並過渡:是啊,狐狸不會做蛋糕,所以發愁了,你們猜猜狐狸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猜測)

你們各有各的説法,那結果到底怎麼樣呢,讓我們繼續看圖片吧。(播放圖片7——10)

2、幼兒繼續講述。

1)、狐狸第二次偷蛋糕是從哪幅圖上看出來的?

2)、小動物的表情怎麼樣?它們為什麼在笑呢?(因為蛋糕裏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爛泥巴)(幼兒猜測)

3)、狐狸第二次搶了蛋糕給老虎,這回老虎吃了怎麼樣?

4)、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的津津有味,為什麼這一次卻皺起了眉頭,火冒三丈呢?(幼兒大膽猜測)

5)、第二次,小動物們為什麼要做一個泥巴蛋糕呢?(小動物知道狐狸肯定還會再來搶蛋糕,所以就想好了辦法,讓狐狸上當。)

6)、你們猜,這時狐狸的心裏是怎麼樣的?

7)、最後,老虎是怎麼樣對狐狸的?

小結過渡:狐狸還矇在鼓裏呢,捱了老虎的揍。看來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聰明的小動物,狐狸啊狐狸,你可不能再搶別人的東西,要改邪歸正了。老師再把這個故事講一遍,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三、共同閲讀大書,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師幼再次交流討論:蛋糕是從哪來的?狐狸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第二塊蛋糕裏有什麼祕密?

2、教師根據幼兒説的內容翻到相應的畫面,與幼兒共同閲讀、分享故事。

重點引導幼兒説説狐狸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表情為什麼不一樣?搶第二塊蛋糕時小動物們為什麼不追,反而還站在旁邊笑?

3、小結討論:小動物們真的是很聰明,如果你是小動物,狐狸來搶你的第二塊蛋糕時,你要怎麼辦?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報紙玩各種遊戲。

2、練習兩人合作投擲、跨物跳、走平衡的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的靈敏性。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三張報紙。兔子頭飾及蘿蔔卡片

2、開場、熱身、遊戲和放鬆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用報紙做方向盤開汽車入場

在進行曲的伴奏下,帶領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活動開始的遊戲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使活動自然展開。熱身運動從表面上看只是走走跑跑,其實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在活動中,教師的語氣語調神祕、誇張,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探索報紙的玩法

1.引導幼兒探索報紙的各種玩法:今天我們要用報紙來鍛鍊身體,誰能想出特別的方法?

(1)鼓勵幼兒探索一個人的玩法。

(2)鼓勵兩個或多個幼兒一起玩的方法,對合作良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3)隨時注意幼兒的運動情況,適時調節運動強度和練習密度。

(4)提醒幼兒保持合適的活動空間,注意安全。肯定幼兒有創意的玩法,組織幼兒互相學習並嘗試。。

(為了達成目標,教師分層次引導幼兒探索報紙的各種玩法。逐步提出由易到難的要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做一個發現者,努力發現玩法獨特的幼兒,並讓他們在集體面前展示,及時肯定他們的創意,以啟發其他幼兒思考。教師除了要捕捉幼兒有創意的玩法外,還要及時組織幼兒體驗同伴的玩法。喚起幼兒的創造熱情。)

  三、遊戲:小兔種蘿蔔

1.介紹遊戲玩法:在《遊戲》的音樂聲中,兩個小兔子合作需要連過三關,第一關雙人一起過獨木橋(報紙做的比較窄)。第二關跨過障礙物(跨欄)。第三關投擲:兩人將框中的報紙球投到欄中。最後將蘿蔔種上,跑步回來。

在玩的同時啟發幼兒懂得只有大家相互照顧、相互合作才能保證安全。

  四、放鬆活動

隨音樂聲放鬆身體,敲敲背等

延伸活動:

1、在户外活動時間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繼續探索運用報紙玩各種遊戲。

2、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玩報紙,並將新玩法帶回幼兒園和同伴分享,擴展學習經驗

在這節活動中,我將健康領域與社會領域相結合。活動中開始部分的遊戲和簡短的運動既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又使活動自然展開。為了達成目標,在探索報紙玩法的環節中,逐步提出由易到難的要求,及時肯定幼兒的創意,喚起幼兒的創造熱情。後面的遊戲是探索環節的延續,是為了增強幼兒遊戲的信心,獲得“報紙真好玩”的感受。結束部分我安排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放鬆活動,既符合幼兒好玩的天性,又達到了放鬆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3

一、“家鄉的水果”主題來源

一天,方彬的爸爸拿來了很大一袋子李子來送給老師吃,小朋友圍着老師七嘴八舌地説開了。方彬説:“我們家還有杏子樹,還有桃子樹,杏子樹很高的。”厲夢婷説:“我們家也有李子樹,也有桃子樹。”“我們家有枇杷樹”。“我們家有櫻桃樹”……,孩子們的議論讓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極好的活動內容——家鄉的水果。為了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我們也進行了一些調查,我們班29名幼兒,有28名幼兒家中或親威家種有果樹,大部分幼兒都有摘果子的親身經歷,對果樹也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經驗;家中種的果樹種類有李子、杏子、枇杷、桃子、櫻桃,還有西瓜和葡萄等,另外,5~6月份,正是這些水果成熟豐收的時候,也為我們開展主題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將從幼兒的實際和興趣出發,從中提取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把握幼兒發展層次的差異,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交互作用,以達到幼兒自主參與,自發生成,在其自身認識結構基礎上向更高一階段發展,促使“家鄉的水果”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家鄉的水果”預設主題活動目標

1、利用周圍環境,通過開展各類活動認識家鄉的各種水果,瞭解水果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徵,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

2、學習多途徑收集有效信息,樂於與同伴交流。

三、主題思考網絡

四、環境創設

(一)活動區

1、科學區

(1)在自然角里擺放本地常見的水果、乾果,如李子、杏子、白果、西瓜等。

(2)收集各種水果核,分別放入塑料盒子或盤子裏,再自制標籤插在其中。

2、美工區

(1)提供各色橡皮泥製作水果。

(2)提供各種水果核,進行粘貼造型。

(3)提供各種廢舊紙盒、包裝紙,供幼兒剪剪、貼貼、畫畫,包裝水果。

3、閲讀區

張貼各種水果的掛圖,供幼兒互相出謎、猜謎。

(二)牆飾

1、張貼幼兒摘水果的照片。

2、舉辦“畫水果”作品展覽。

五、主題實施

活動一:摘李子和杏子

(一)預設目標

1、感受李子和杏子的基本特徵,探索判別水果成熟的基本方法。

2、感受摘果子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與附近種有這兩種水果的家長聯繫,選擇幾棵低矮的便於幼兒觀察,採摘的果樹。

2、請家長事先向孩子介紹判別李子和杏子成熟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與活動實錄

1、談話

(1)討論外出時路上要注意的事項和自我保護的方法;

(2)果子摘下來不能馬上吃,要洗洗再吃。

2、摘桃子和杏子

幼:老師,你看這個杏子是熟的。

師:你怎麼知道的?

幼:黃黃的,軟軟的就是熟的。

幼:李子紅紅的才是熟的,才好吃。

幼:青的是酸的,牙齒都要酸完了。

師:杏子和李子有什麼不同呢?

幼:李子是圓的,杏子是有點扁的。

幼:顏色不一樣。

幼:這個李子不好吃了,裏面有蟲子了,你看有洞了,裏面肯定有蟲子。

幼:老師,那邊的樹上有很多杏子,你快來看。

我走過去,可不是樹上掛滿了黃黃的杏子,看起來真誘人,可是這棵杏子樹卻很高,人根本夠不到的。

我説:“要怎麼才能摘到杏子呢?”

吳藝楠説:“拿根棍子來敲。”

方彬説:“這樣,杏子掉下來要爛的,老師,我有辦法的,找一塊很大很大的布,叫小朋友在下面接住,你拿一根棍子去敲杏子,杏子就會掉下來,落在這塊布上了,這樣杏子就不會掉爛的。”

泮棟楨説:“老師,我也有一個辦法,拿一個網兜就可以了,我爸爸是這麼摘杏子的。”

邵杭奕説:“拿一個梯子爬上去摘。”

燦燦説:“要是小猴子在就好了,它來幫我們摘。”

我説:“你們想的這些辦法都很好,我們還是請方彬的爸爸來幫忙吧。”於是我請來了家長來幫忙,家長拿來了很大一塊布,有拿來了很長一根棍子,我和孩子們用手拉着布接在樹下,那位家長就用棍子來敲杏子,杏子一個個從樹上掉下來,孩子們看得可興奮了:“杏子下來了,杏子下來了。”“下杏子雨了。”

3、整理回幼兒園。

4、請幼兒大膽説説摘李子和杏子的感受。

(四)活動反思

外出活動總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和熱情,李子和杏子這兩種水果在萬市是非常常見的水果,幾乎家家都有,這從家長的反饋表中也得到了證實,我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摘杏子、李子的經驗,他們知道怎麼樣的杏子是熟的,怎麼樣的李子是熟的,是可以吃的。他們在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中將這些經驗傳達給了對方,使另外的孩子也獲得了感性的知識。

那棵高的杏子樹並不是我們預設的內容,只是孩子們在活動中無意間發現的,但是他們似乎對從高的樹上摘杏子更感興趣,所以當摘不到杏子時,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想出了各種辦法,當杏子從高高的杏子樹上落下來的時候,孩子們表現的異常興奮,“下杏子雨了。”在回來的路上孩子們還在不停地回味着,“老師,今天我想的辦法好不好?”“老師,我又想了一個辦法,拿一個皮槍把它打下來。”……

針對孩子們在如何才能從高的杏子樹上摘來杏子所表現的積極性,我們又生成了語言創編活動《高高的杏子樹》。

另外,我們將摘來的杏子和李子洗乾淨,開設了品嚐區,供幼兒自由品嚐(注:杏子和李子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讓孩子們在實物品嚐中,在互相交流中,獲得更多的感性經驗。

活動二:續編故事《高高的杏子樹》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2、能在同伴間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

(三)活動過程及活動實錄

1、欣賞故事,瞭解故事情節。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後來請孫悟空來幫忙,他的金箍棒能變長變短,孫悟空説了一聲:‘長’,金箍棒就會變長,用長長的金箍棒就可以打杏子了。”

“有一個小孩他有一把皮槍,用皮槍對準杏子來打杏子,杏子就可以下來了。”

“請長頸鹿來幫忙,他的脖子很長……”

“請風爺爺來幫忙,風一吹杏子就會掉下來,上次我們家的杏子也是被風吹下來的……”

……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延伸活動:張貼幼兒的繪畫作品,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活動反思

孩子們在續編故事時,有的孩子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他知道用什麼有效地辦法辦法才能摘到杏子,所以續編的情節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如用棍子打下來、用網兜、用梯子等,還有的孩子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孫悟空、長頸鹿、大象、風爺爺等等都出現在了故事情節中,雖然續編的故事情節不長,孩子的想法也略顯幼稚。但是這是孩子感興趣的,只要每個孩子能大膽想象,大膽表述,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都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活動三:《家鄉的水果真多》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家鄉的水果,知道其名稱。

2、通過各種感官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徵,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4、體驗與同伴交流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桔子、西瓜等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

2、當季水果,如:西瓜、楊梅、桃子、李子、杏子等實物。

3“我家的果樹”調查表及各類水果的小圖片。

(三)活動過程與活動實錄

1、出示家鄉常見的水果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水果?

於倩説:“桔子、葡萄、梨頭、枇杷、石榴,……”

提問,你在萬市哪一個地方看見過這些水果?

方彬説:“我奶奶家有有葡萄樹的。”

厲夢婷説:“我家邊上的山上有桔子樹的,現在已經有了,就是還沒好吃。”

盧鴻遠:“我們家有石榴樹還有櫻桃樹。”

……

孩子們如數家珍地説看,顯然孩子們對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過了,我説:“這些水果在萬市都有種在那裏,這些都是我們家鄉的水果,你還知道哪些家鄉的水果呢?”

“桃子、李子、杏了、草莓……”孩子們一下子説了一大串,我將孩子們説的水果圖片貼在黑板上,最後我説:“我們萬市的水果可真多,我們家鄉的水果可真多啊!”

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顯得很興奮,嘴裏講着:“怎麼那麼多啊!”

3、出示水果,引導幼兒比較桃子、楊梅、枇杷、西瓜、李子的外形特徵,説説幾種水果的不同吃法。

4、讓幼兒品嚐水果,與同伴交流水果的不同味道,並知道里面都有果核,提醒幼兒將果核收集起來。

孩子們一邊吃着水果,一邊與同伴交流各種水果的美味,“西瓜很甜的”、“楊梅酸的”……

延伸活動

幼兒填寫“我家的果樹”調查表。提供各類水果的小圖片,將自己家有的果樹用圖片的形式粘貼,並與同伴交流。

(四)課後反思

孩子們對身邊的水果真是太瞭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説明這些水果對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為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個孩子都能説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麼那麼多啊。”油然而生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孩子們在説家鄉還有哪些水果時,其實有小朋友説到了龍羊另外的特產白果和香榧,孩子們不知道這兩樣是屬於乾果類的`,對水果和乾果沒有概念。於是,我們在活動區又投放了白果、開心果等乾果,給孩子們講解了水果與乾果的區別。

孩子能説出很多水果的名稱,但是對水果與季節的關係還不太瞭解,我將這個問題留給他們回家自己找大人尋找答案。

在活動區我們又提放了白果、開心果等乾果,講解了水果和乾果的區別。

活動五: 各種各樣的核

活動説明:孩子們在品嚐水果的時候,老師總是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水果的外形,因為我們預設了活動:繪畫《多彩的水果》,可是孩子們卻對水果的核產生了興趣,他們發現每樣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圓的,有扁的……,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各種各樣的核》。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各種水果核,讓幼兒感知各種核的不同外形特徵觀察結果。

2、知道每種水果都有不同的果核。

3、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體驗發現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核

2、作業紙(水果與配對的果核連線)。

3、用桃核刻的工藝品。

(三)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各種水果核,大膽表述各種水果核的外形特徵(顏色、形狀),老師提問:你知道這些是什麼水果的核?它們有什麼不同?

盧鴻遠:“西瓜的核是黑的,像西瓜子。”

方 釗:“這是枇杷的核,是圓圓的,黃黃的。”

林家樂:“這是桃子核,上面有花紋的。”

2、出示實物水果:楊梅、枇杷、桃子等水果驗證觀察結果,並引導幼兒觀察每種水果果核的數量。

馮雨欣:“楊梅只有一個核。”

王欣然:“西瓜有很多核,枇杷有2個核,另外的水果只有一個核。

……

3、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説説其他水果的核。

老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水果有核,它的核是怎麼樣的?

4、幼兒操作

延伸活動:將用桃核製作的工藝品掛在教室裏,供幼兒欣賞。

(四)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通過觀察、驗證、實際操作的辦法加深了幼兒對水果核外形特徵的認識,孩子們在看到各種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徵外,也驚奇地發現水果的果核在顏色、形狀、數量方面也有所不同,對孩子來説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願望,體驗了發現的樂趣。

活動六:水果製品

活動説明

我們在活動區投入了用水果加工成的食品,如楊梅乾、葡萄乾、杏仁、話梅等,孩子們看着這些東西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

“這是楊梅做的,上面還有糖。”

“葡萄乾肯定是太陽底下曬乾來的。”

我説:“這些是用水果加工而成的水果製品,你們還知道哪些水果製品嗎?

什麼是水果製品?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孩子們對水果製品充滿了好奇,我們生成了活動《水果製品》。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水果,瞭解水果可以加工成水果製品。

2、學習向大人獲取有效信息,會用語言簡單表述自己獲得的信息。

3、樂於與同伴交流,培養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水果製品

2、幼兒向大人瞭解一些水果加工成的水果製品

3、家長工作:家長向幼兒介紹一些水果製品,可讓幼兒實際觀察,並帶一樣水果製品到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用水果。”

老師:“對,這些都是用水果加工成的水果製品。”

2、説説你的水果製品

孩子們帶的水果製品可真多,有香蕉幹、紅棗、葡萄乾、杏仁、椰子汁、橙汁、蘋果汁、各式蜜餞等等,還有小朋友拿來了葡萄酒。

王欣然:“老師,我帶的是椰子汁,是有椰子的汁做成的,海南有椰子的。”

鮑 芊:“這是爸爸做蛋糕用的果醬。”

施李奧楨説:我這個是CiCi果凍,吃起來有菠蘿味的,我媽媽跟我説這裏面有菠蘿汁的,還有這個是蘋果味的,這個是芒果味的,裏面都有水果。

……

3、同伴間交流,説説自己帶來的水果製品

4、師生共享

互相品嚐水果製品,互相説説是什麼味道的,用什麼水果製成的。

延伸活動:將吃剩的水果製品投入到區角,供幼兒觀察、品嚐。

(四)活動反思

孩子們帶的水果製品可真多,在集體活動中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有發言機會的,所以我採用了分組數學的形式,讓孩子與同伴交流,這樣既使每個孩子都會説話的機會,也培養了孩子傾聽的習慣。

活動前期,孩子們對水果製品只是充滿了好奇,都對水果製品知之甚少,很少有小朋友能説出一些水果製品,但是孩子通過從家長那裏獲得的知識,從實物觀察,每個孩子都帶來了不同的水果製品,孩子們從中獲得了知識,擴大了知識面。

活動七:製作杏仁

活動説明:自從活動區多了一些水果製品後,孩子們對水果製品的製作產生了興趣。一天厲夢婷拿來一包楊梅,她説:“老師,這想用這些楊梅來做楊梅乾。”老師根據孩子的興趣,也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一些蜜餞的製作工序非常複雜,我們條件也有限,於是我們選取了製作比較簡單的杏仁作為主要活動,便生成了活動《製作杏仁》。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打開杏核。

2、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過程及實錄

第一階段:論幼兒説説用什麼方法打開杏仁核。

幼兒:老師,我嘴巴咬不動。

老師: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試一試。

幼兒:我用榔頭敲敲要碎的。

幼兒:敲的輕一點,你看。

幼兒:老師,我又找到一個好辦法。

第二階段:收集打開杏仁核的工具。

第三階段:幼兒嘗試用不同方法打開杏仁核。

幼兒:“老師,我嘴巴咬不動。”

老師:“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試一試。”

幼兒:“盧鴻遠,我榔頭敲敲要碎的。”

幼兒:“要敲的輕一點,你看。”

……

第四階段:炒杏仁,品嚐杏仁

我們將杏仁拿到廚房去炒了一下,雖然味道不是很好,可是孩子們卻吃的津津有味。

(三)活動反思

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來打開杏仁核,如有嘴巴咬,用榔頭敲,用夾核桃的夾子夾,用腳踩,可當真正嘗試用這些方面來打開杏仁核時,卻遇到了不少困難,嘴巴咬不動,榔頭敲要敲碎的,孩子們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從不斷的成功與失敗間獲得了有效的經驗,最後終於成功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與自豪。

活動八:製作送給大班哥哥、姐姐的禮品

活動説明:

臨近學期末,給我們遠送禮物大班的孩子經常到我們教室來,給我們唱歌,跟孩子們講述自己要離開幼兒園到國小去讀書了,我也有意無意的經常跟孩子們提起,大班的哥哥、姐姐就畢業了,要離開幼兒園了。一天,邵杭奕説:“老師,我們也送一件禮物給大班的哥哥、姐姐吧。”我覺得這個提議不錯,於是便生成了這個活動。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材料對水果進行包裝。

2、培養孩子互相關愛的情感。

(二)活動過程及實錄

1、談話引出課題。

老師:大班的哥哥、姐姐就要離開幼兒園了,要到國小去讀書,上次哥哥、姐姐送我們禮物過了。

幼兒:老師,我們也送一件禮物給哥哥、姐姐吧。

老師:那送什麼禮物呢?

幼兒:送糖給他們;

送一朵花給他們……

老師:我們現在在上水果的主題,要不我們送哥哥、姐姐水果,好嗎?

幼兒:好啊。

老師出示一引起帶有簡單包裝的物品。

老師:這些小禮品好看嗎?為什麼好看?

幼兒:外面有漂亮的紙,還有花,放在盒子裏就好看了,外面包了一層塑料紙……

老師:這些東西都有漂亮的衣服,它們都是包裝過的,別人收到這些禮物肯定會很高興的。

幼兒:那我們也給禮物包裝一下,哥哥、姐姐會高興的。

2、幼兒討論用什麼材料進行包裝。

3、收集包裝材料。

4、製作包裝盒。

5、送哥哥、姐姐禮物。

(三)活動反思

孩子的一句:“哥哥、姐姐一定喜歡漂亮的禮物。”使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來,在整個活動中,不僅本班的孩子們感受到同伴之間的關愛,大班即將離開幼兒園的孩子也感受到了這種關愛。孩子們自己收集材料,自己製作包裝。雖然都是很簡單的包裝,但卻各具特色,有的孩子用放喜糧的小盒放進幾顆李子;有的用吃剩的礦泉水瓶,放進各色的水果,紅的、青的也挺好看;有的用塑料袋子,上面打一個蝴蝶結……

在活動中我們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每個家長都積極地幫助孩子收集材料,從家裏帶水果。

六、主題反思

活動已經結束,可是還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如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的有機結合,幼兒記錄表格的設計與應用,環境的創設,家園互動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與值得探討。但是,從這一次的主題活動,也讓我對生成性主題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1、發揮本土資源優勢。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綱要》提出充分利用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回顧本主題活動的產生實施,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利用和挖掘本地資源的重要性。因為幼兒的熱情與投入及能力讓我們老師驚喜,幼兒看到熟悉的材料,如何遇到久違的朋友那樣高興,參與活動積極性高。

2、發揮幼兒活動的主動性,豐富教育活動的形式。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具有個體能動性。”我們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傳授來獲得,而幼兒主體的情感、態度不是直接教育就能獲得的。應是幼兒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經過目後學習獲得。因此,我們利用集體教育活動,小組和個別教育活動,區角活動,戲活動,户外活動,家園合作等不同形式,儘可能為幼兒參與活動積極地創造環境和提供材料。

3、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以幼兒實際經驗為主。

對幼兒而言,實際化“便是最高的價值,因為實際化、感性化的經驗才能正確具有促進幼兒發展的意義。

幼兒活動中我們看到,他們對於水果的顏色、形狀並不感興趣,因為孩子們對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我們及時調整了活動內容,把幼兒帶到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活動中。

4、教師在活動中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增強活動組織能力。

教師是幼兒的榜樣,在肯定幼兒探索的基礎上,教師也在努力以合作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身份,和幼兒建立交互的關係,及時調整活動組織計劃,調整策略,深刻領會《綱要》精神,增強活動組織、計劃能力。生成性主題活動是我們的嘗試階段,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進的。

七、相關表格

表一 水果樹調查表

家裏或親威家有水果樹嗎? 有 沒有

水果樹種類

每種果樹有幾棵?(1棵、2棵、3棵或3棵以上)

家長姓名:

表二 我們家的水果(圖片粘貼)

標籤: 教案 三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5mr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