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時間有一個更完整更深入的認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

數學教師要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為數學問題。我利用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晚會的場景導入新課,立刻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學生在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中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抽象性,而數學內容的抽象性是通過對生活內容經過提煉後最終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體的“原型”。所以,我讓學生説一説在哪裏還用到時間單位“秒”?學生紛紛舉手説,如跑步比賽、電子顯示屏上跳動的數、“神舟六號”上天。於是我在網上搜索到“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給學生看,並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

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取知識,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共識。因此,我鼓勵學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環境中大膽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鐘表,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有關“秒”的知識。充分地去觀察、猜測,進一步認識秒錶、電子錶、有秒針的鐘表都是怎樣計量“秒”的。學生們發現了“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秒針走一圈,分針正好走一小格。”從而得出1分鐘=60秒。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學生始終是主動的。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有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在體會1秒的長短時,我讓學生通過看秒針走動,聽秒針走動的聲音,猜測1秒鐘你可能會做些什麼,親自試驗一下等方式體驗“秒”的實際意義。通過數數、拍手、眨眼、回頭……等活動讓學生建立“秒”的概念。

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1秒”的價值,我為同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如飛機每秒約行250米,衞星每秒約行7900米。同學們在吃驚中自發的吶喊要珍惜每一秒鐘。

我仍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變革教學方式,使學生儘快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教學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單元時、分、秒的第一課時《秒的認識》。對於我來説這節課已不是“生課”,教學思路在腦海中清晰可見,於是,半個小時下來我就一身輕鬆的可以入班上課了。

打開班班通,插上U盤,可是今天的電腦出問題了。U盤怎麼也打不開了,慌亂之中,上課鈴聲響了,也不知自己點到了哪裏,出現了秒錶“嘀嗒、嘀嗒”的聲音。為了穩定學生的情緒,我就臨時改變了教學思路,“同學們,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把你的發現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一個接一個地發言:生1:我聽到了嘀嗒嘀嗒的聲音。生2:我聽到了鐘錶走的聲音,是1秒1秒的聲音。生3:這個鐘錶走1下就是1秒。聽着學生的發言,我就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課堂上,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秒”,從而導入今天的新課。

教學“認識1秒”這個環節時,我原本設計的是讓學生認識鐘面——認識秒針——認識1秒——認識5秒。3大格是15秒,引導學生得出幾大格就是幾個5.然後拓展知識:秒針從3走到5,走了2大格,走了10秒。練習秒針從2走到7,走了幾大格,走了幾秒。這時,我突發奇想問道:“像這樣的問題,我們有什麼方法能很快就能解決嗎?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這時學生幾乎都高高的舉起了小手,我挑了一個學生回答:“我先數一數,走了5大格,就是25秒。”“那如果沒有鐘錶時怎麼辦呢?”我又追問道。不少學生聽到我的追問放下手開始思考,這時還有五、六個同學舉手,我就又挑了一位同學:“我是心中有個表,默默想一想是幾大格,就是幾個5秒。”“説得真好,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生:“老師,我還有不同的方法,我從2數到7,共數了6個數,就是5大格,就是25秒。”生:“老師,我用7-2=5,得出5大格,共25秒。”孩子們開始搶着説出自己的方法,看到這裏,我笑了,不是因為學生都會了,而且因為他們開始學會思考了,給孩子們充分思考的空間,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呀!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想到了許多,有時充分利用課堂的生成,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真的很聰明、很可愛!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神六升空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1、注重梳理,引領回顧。

本人認為整理與複習課的重點首先在於整理,知識的梳理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本領域的知識點相對較少,我還是讓學生認真細緻地去回顧整理學過的統計與可能性的有關知識,在梳理回顧中,引領學生對時、分、秒這部分知識兩個方面的回憶(這是在新授時不少學生認識模糊的):一是認識時分秒之間的關係;二是認讀與計算。

2、層次分明,引領探索。

在整理出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次練習。整理與複習課上,學生不應是進行專項訓練的機器,而應是認知過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設計上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自主探索。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在綜合練習中通過讓學生幫明明計算路程進一步理解時刻的認讀方法及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係;在拓展練習中進一步面對優等生設計了寫數學日記的題目,在動手活動中初步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在層次分明的練習中,繼續引領學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教不越位,學的到位。

學生的關於時分秒的知識,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探索得到的,教師的總結概括寬、泛而到位,從而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知識與發展,體會到數學的內在魅力。

數學《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秒”是較小的計量時間的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國小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幾秒有多長。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的時間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用“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動詞刻畫出學生數學的活動水平。而體驗又是一種情感真正投入的學習活動,它需要學生身處學習環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1秒”時,我讓學生通過反覆看秒針走動,聽、説秒針走動的聲音,説一説,演一演1秒鐘你會做些什麼,體驗“秒”的實際意義。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脱離鐘面的輔助作用進行再體驗從而形成初步的1秒的觀念,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當提到“秒”時,在學生的頭腦中就不再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而是和數數、拍手、眨眼、回頭。等現實情境聯繫起來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就有了一個鮮明具體的情境支持。

後面的環節中還有體驗五秒、二十秒。這節課中,始終貫穿的一根主線就是讓學生不斷地,有層次性地體驗,在體驗中,不知不覺他們對秒的認識已經達到一個高潮,也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4n6k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