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讀《國學經典》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國學經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國學經典》有感

讀《國學經典》有感1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打開書,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

《國學經典誦讀》你們讀過嗎?這本書精選了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所積澱下來的經典中的精美華章,這裏有最美的古典詩詞。

讀完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國學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藴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其中,“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了我們:自己每天是否多次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的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呢。--你答應過別人要做的事,是否完成呢。老師傳授給你的知識是否想過,複習過。

曾子説過的'話,深深印在我的心中。現在我知道了,學過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答應過別人的事要盡心竭力的完成。與朋友交往要信守誠諾。

同學們,學不可以已。茫茫書海,好書難求,願《國學經典誦讀》這樣的好書多起來。讓我們一起讀聖賢書,與聖賢為伴。與經典同行,做有道德的人。

讀《國學經典》有感2

今天下午我讀了《國學經典》這本書裏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辭官事雙親》。

講的是包拯是個孝子,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建康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包拯想時時待在父母身邊,便推辭不去。後來又得到監督和州賦税的職務,父母還是不想和他去赴任,於是包拯辭官回去奉養雙親。過了幾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鄉守孝了三年。三年後,還猶豫不忍離去,鄉里的人多次勸他,又過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為了侍奉在父母身邊連續兩年次拒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後他還守孝了三年。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原來我們全家生活在深圳,由於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媽媽擔心我們便向老闆提出辭職,老闆三翻五次的挽留,並加工資希望媽媽能留下來,媽媽想到我們依然決定辭掉不錯的工作回家。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通過這兩個故事便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幫父母減少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幫父母掃地、洗腳等這些小事做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幫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讀《國學經典》有感3

《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偷懶不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在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強詞奪理,讓他們生氣,傷心。看,廖廖幾句話,卻有着這麼深奧的含義,由此可見,古人是多麼的聰慧。在學習《弟子規》之前,我是一個不聽話的女生。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在卧室裏看書,媽媽讓我去掃地,但我卻和媽媽頂嘴,後來還離家出走,我記得當時媽媽嚇壞了的表情。那時,我覺得自己好任性,惹媽媽生氣、傷心。但是,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一定不會再那麼任性了,《弟子規》是一位良師,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弟子規》指導人們的言行,它是中國的活寶,我離不開它。

標籤: 有感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4kx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