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總9篇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總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總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樣性,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進位的計算道理。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的計算道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學 法:觀察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準備:課前小研究、多媒體、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數學小故事。

《加號和減號》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導入。

2、如何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的問題?

3、提出探究任務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4、四人小組彙報計算方法,同學和老師互相質疑、補充。

彙報用擺小棒計算時師質疑:

(1)為什麼要從5根小棒裏拿1根給9根,怎麼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2)看來,這1根小棒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3)為什麼要從9根小棒裏拿5根給5根,怎麼不和剛才一樣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數?

(4)看來,這5根小棒也是有任務的,你知道它的任務嗎?

(5)這種方法和剛才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有什麼相同之處?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三、遊戲鞏固9加幾的進位加法。

四、全課總結。

五、板書設計:

9加幾

情境圖

9+2=11

9+3=12

9+4=13

湊十法: 9 + 5 = 14 5 + 9 = 14 9+5=14

9+6=15

1 4 5 4 9+7=16

9+8=17

10 10 9+9=18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機械地強調讓學生進行湊十練習,而是藉助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為何要從5裏面拿1給9的道理,又為何要從9裏面拿5給5的道理,然後利用計數器上珠子動態變化過程,藉助學生對“10個一是1個十”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真正達到了“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肯定了學生把9湊成10,而且還引導學生用湊十法的原理把5湊成10這種不常見的湊十方法,為以後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也為以後簡便算法中的湊十、湊整等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其實他們是同根同源的,那時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運用這種湊十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了,也就發揮了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初步體驗分類、歸納的方法。

2、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梳理知識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

(2)把他們分分類(板書)

(3)計算,抽幾道説説是怎麼算的`?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4)練習(重點是進位加法)學生出題

2、減法

(1)明確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嗎?

(2)小組合作

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一個檢查對錯

(3)展示交流

(4)練習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79頁第1、2題

2、想一想,各種圖形表示什麼?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業課堂作業本第48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教學關鍵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書設計

連加

5+2+1=84+3+1=8

教學反思

複習時反覆鞏固兩個數相加表示把兩個數和起來的意思,由此自然將知識遷移到三個數相加,也表示把三個數和起來,從算式意義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將計算弄懂深化,效果較好。

教學過程

環節設計説明或修改

一、複習: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圖寫算式。

手繪圖)

提問:為什麼這兩道題都用加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材72頁小雞圖(1)

電腦顯示:先出現地上有5只覓食的小雞,然後,從竹林後面跑來2只小雞,然後再出現1只小雞,觀察完動態畫面後,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l提問:地上的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3個部分)

l要求地上有幾隻小雞,該怎樣求?(把這3個部分合並起來)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l教師:以前我們學的都是兩個數加起來,而這一道是3個數相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連加

l連加算是怎樣算呢?我們可以按照小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計算。原來的5只小雞和先跑來的2只小雞先加起來,並在連線下面寫7,成5+2+1,再把7只小雞和最後跑來的1只小雞加起來,(把7和1用線連起來,成5+2+1,就是8只小雞,在算式後面寫=8)

l讓學生説一説連加應該怎樣計算?

l小結:三個數連加,要先加前面兩個數,再把得數和第三個數相加。

2、教材72頁做一做左邊第一道題。

l擺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與前面4根要分開距離)最後再擺1根小棒。

l根據自己擺的圖,想一想該怎樣算?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l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計算連加的時候要怎樣計算呢?這些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説然後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是3個數連加,計算連加的時候,要先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再把得數加第3個數。

三、鞏固練習

1、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一題。

看圖。2+3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5+4表示什麼?2+3+4又表示什麼?2+3+4該怎樣計算?

2、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二題。

l引導看燕子圖,先把題意理解清楚。

l問:電線上停着幾隻小燕子?又飛來幾隻?後面又再來幾隻?讓學生填寫算式。

l問:3+4表示什麼?再加2又表示什麼?

3、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三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評講,對個別題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4、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四題。

l要求: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都要佔一小格兩個算式之間要空兩個小格。然後讓學生獨立練習。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課題: 綜合練習課 我學會了嗎?( 15頁)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能結合現實情境熟練認讀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示的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四種時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個 性 化 修 改

 教學重點 難點 熟練認讀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示的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四種時刻。

教學準備 鐘錶模型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憶一憶

師;小朋友們,大家想一想上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同位。

二、創設情境,發現規律。

演示旗杆在四個時刻(四個時刻用鐘錶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讓學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讓學生觀察,你會發現什麼?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各小組選出代表,組間交流各組發現的`規律。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參與評價,及時小結,及時發放豐收園裏的大蘋果。

三、鞏固拓展

1、實物投影出示教材14頁第4題,先讓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讓學生看圖講一個故事,並讓學生談體會,教師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5頁第6題,做後對答案。

四、課堂小結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課題一: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並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教具準備:把下面複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複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複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複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學們做紙花。第一組做了45朵,第二組做的和第一組同樣多,第三組做了50朵。三個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隻?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隻?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後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麼?”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裏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麼?”(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麼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麼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説出乘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説明並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着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麼數?表示什麼?”

“乘法算式中乘號後面的數叫什麼數?表示什麼?”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麼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後,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最後教師説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於什麼?能不能説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説一説,然後教師再説明:1個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係?”(都和1有關係)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誰能説一説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麼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説一説。

教師邊説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於什麼?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0×3 = 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於什麼?能不能説這個算式表示0個3相加?”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再説明:0個3不能表示0個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個3還是0。板書:3×0=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後,教師説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係?”(都和0有關係)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麼特點?”

教師邊説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教學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後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髮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於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於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於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髮言後,教師邊説邊板書:兩個數相乘,並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髮言後,教師肯定學生回答,並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後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後,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於什麼,等號右面等於什麼。教師再説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學會列綜合算式.

2.使學生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的同時能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用簡煉的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先分析數量關係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複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量關係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複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讓學生把複習中的兩道題合併成一道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敍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導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複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並説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為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麼解答這道題?並説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的討論.

(3)彙報討論的結果,並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 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書: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着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彙報訂正:

35×12×5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麼?再求什麼?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為什麼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引導學生説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為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繫是:最後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矩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非凡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質和不同於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後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矩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於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假如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於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經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矩形的知識,學生在國小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國小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矩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矩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預備或由學生預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假如條件答應,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5頁圖430所示,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輕鬆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預備後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後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於矩形的性質定理證實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實.

6.在矩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於理解把握,教師要注重題目的層次安排。

矩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矩形的定義和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能説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對角線相等的性質;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的性質。

2.能運用以上性質進行簡單的證實和計算。

此外,從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繫中,體會非凡與一般的關係,滲透集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引導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4.5-l的圓圈中填上“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字樣來説明這種關係:即平行四邊形是非凡的四邊形,又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質。

國小裏已學過長方形,即矩形。顯然,矩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矩形還具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國小裏已學過)等非凡性質,那麼,假如在圖4.51中再畫一個圈表示矩形,這個圈應畫在哪裏?

(讓學生初步感知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從屬關係。)

演示:用四根木條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演示如圖4.52,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鋭角變為鈍角的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非凡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麼圖形(矩形)。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 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係。

2、結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夥伴們分享,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裏有6個桃子,3個盤子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羣小鳥有3只,3羣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隻松鼠採了3個松子,一共採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隻小兔拿了3根胡蘿蔔,第二隻小兔拿了5根胡蘿蔔,第三隻小兔拿了7根胡蘿蔔,一共拿來幾根胡蘿蔔?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麼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用,搭建晉升平台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課本第77~78頁(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學生實際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結論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具準備:每人1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出示長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邊長3釐米的正方形)

(1)這兩個分別是什麼圖形?為什麼?

(2)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

2、面積和麪積單位

(1)什麼是面積?請生摸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麼?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桌子上用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有次序地將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滿)

(3)彙報結果

二、新課

1、導入

上面用面積單位測量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但要測量黑板、草場或更大的地面面積,使用面積單位一排一排的實際測量行嗎?今天就尋找一個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規律,推導出計算公式。

2、猜想

請仔細觀察剛才擺的面積單位,沿長邊擺了幾個?長是多少?沿寬邊擺了幾個?寬是多少?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3、驗證

同桌合作,完成課本第77頁例2的(2)

觀察比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4、概括

(1)長方形的面積等於________

要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2)想一想:同桌討論

正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

三、鞏固

1、完成課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課本第79頁1、2、3、4

四、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3dxz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