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做人學啟功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做人學啟功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我們做人就要學 啟功先生,學他的生活態度,學他一生都不爭名逐利,並且謙虛低調 等。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做人學啟功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做人學啟功優秀讀後感想心得感悟

  做人學啟功讀後感篇一

隨着歲月風風雨的沖刷洗禮,我感到自己成熟多了。對家庭對單位對人生和事業的責任意識的日益強烈,“熱烈而寧靜,執著而淡泊”這種認真的接受的生活態度的形成與穩定,做事要認真而做人要隨和寬容大度的嚴格自律,使我感到了人生的厚實和生活的美好。有人説,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是三十上下到四十幾歲的這一二十年。然而,我要把這最美好的時光延續到四十幾、五十幾乃至六十、七十。生命的退化不是從生理開始而是從心理和精神開始的。

我是一直記着劉墉講的兩個故事。如果在冰天雪地歷險,凡中途説“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人,必然很快就會死亡,因為他不再走動時,體温迅速降低,跟着就是被凍死。如果徒步穿越沙漠,唯一可能的辦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蔭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論多麼疲勞,也不能倒下,否則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土灸人的輻射,只有死路一條。我一直把自己目前的工作事業和生活處境看成是穿越沙漠和冰天曆險:我不能停!

  做人學啟功讀後感篇二

人看成目的,是康德的名言。讓師生能越來越多地發現自己的本質,找到值得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是“文化關懷”的根本追求。建設管理制度是一種自我剋制的學問。世上有了束縛,自由才無比珍貴。

中國現代學校教育的麥加聖地——浙江春暉中學。其校訓:與時俱進;校風:人格自尊、學習自主、行為自律、生活自理。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是北大的精神。世界上凡是一流的大學,都有自己特色鮮明又難能可貴的學校精神:哈佛大學: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柏拉圖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耶魯大學:光明與真知;普林斯頓大學:富有想像力;哥從比亞大學:我有生以來所相信的一切都在這裏被質疑;斯坦福大學:呼喚未來;加州理工學院:科這是這兒的主題;芝加哥大學:不謀榮華,不求富貴,為造福後代,有利社會,做一番光榮的事業,永為後世讚美。

考試像升國旗一樣是一項神聖的行為。考前加強考風考紀教育,作弊從嚴處分並立即公佈。我們這樣教育學生:人的信譽價值連城,作弊的代價是高昂的,必須以出賣誠信作為交換。因此,我們一貫注重在學生中確立“誠信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意識,整頓考風考紀,同時加強學生參加考試的神聖和使命感,每次考試都讓學生要像參加升旗儀式一樣穿好校服排隊進入考常

我們重點開展了情感教育活動。第一,愛國情感教育,寓情於行。我們提出,愛國就是身邊的每人及每時的一言一行,國家就在身邊。我們對教師説,教室裏50個學生就是你的國家。我們對學生説,學英語是為了超過英國美國,學好英語就是愛國。第二,集體情感,愛校愛班。我們提出“學校興亡,我的責任”的口號。我們倡導,有兩種愛校,為學校增光添彩是主動愛校;為學校節省財富,也是一種積極愛校。因此,節水是愛校,節電是愛校,保護花草樹木也是愛校。第三,親情友情,關心他人。例如我們鼓勵學生每週給家長寫信等。

我們倡導“道德學習”,促進學生道德意識和道德習慣的形成,不是隻學習些空洞的道德知識,我們推出道德學習習慣用語——宿舍衞生不好,我的責任;班級紀律不好,我的責任;學校秩序不好,我的責任;國家制度不好,我的責任;社會經濟不好,我的責任;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同學,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父母,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社會,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這是一種“做的哲學”。我們十分注重責任心的培養,因為我們深知,困難不可怕,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責任心的流失。

行知樓大廳裏的標語:我們有時在傳授知識,我們經常在幫助學生,我們永遠在塑造人格。而且我們堅信,抓好了做人的教育、精神培育和人格塑,學習自然能夠搞上去。

  做人學啟功讀後感篇三

此招,委屈的是仁者自己。客氣、和藹、彬彬有禮,書裏用一個詞“謙己敬人”指代了。常“用敬”並不等於無是非,啟功先生對粗野、蠻橫、無禮的東西,冷不防一針扎將過去,直奔要害,常常令撒野者尷尬不已。一日,空軍司令祕書替首長索字,言語輕佻霸道,夫子緩緩問道:如果我不寫,你們首長不會派飛機來炸我吧?祕書樂翻:當然不會。那我就不寫了。夫子笑而罷筆。

他有自己的拒絕法。七十七歲那年,應邀出席某政治表態會,他不能不去,去了又不能不説話,在眾目睽睽之際,他站起來,徐徐發聲:我沒有別的本事,就給諸位敬個禮吧。話畢,迅疾將手抬至眉額,算行了禮。未戴帽子的這個敬禮,自始至終不露媚色,一臉冷峻,令場內心有靈犀者肅然起敬。

在內心裏,他是安靜的。從不向執政者提意見卻被戴上右派帽子後,老伴時常傷心哭泣,他心裏也有委屈,但勸慰妻子的話卻令人動容——“算了,咱們也談不上冤枉。咱們是封建餘孽,你想,資產階級都要革咱們的命,更不用説要革資產階級命的無產階級了,現在革命需要抓一部分右派,不抓咱們抓誰?咱們能成‘左派’嗎?既然不是‘左派’,可不就是‘右派’嗎?”

他的超脱通達甚至達到令人詫異的.程度。當得知一個素來交惡的人即將西行,他欣然預備了一幅温情的輓聯,稱兩人之間有“緣”。

委屈的時候,他自有對付的辦法。在接到必須證明王羲之的《蘭亭序帖》為假的“旨意”後,先是應付,在權勢者屢次逼迫後,他才撰文附和,但附和的邏輯是:你説是那樣,按照你的要求,就是那樣。把啟功“我是非常擁護的!”這句話譏諷為“曲學阿世”是容易的,但重要的在於能設身處地體會他的態度。他不是戰士,也不想做。翻譯家楊憲益説:“啟功有旗人的特點,跟老舍一樣是怕事的人。性格上就是怕事。”這個“怕事”講的就是不與人爭的和善,給別人面子也保全自己的尊嚴。竊以為這是做人的美德——他不想把自己從人羣中拎出來,變成某種標籤供人膜拜或待價而沽。

在動亂頻仍的中國社會裏,如何安身立命、保有真性情,啟功先生可謂範例。作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和符號,他儒雅、內斂、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在俗世與內心之間設置了一道堅實的隔離牆,治人者即使能感覺到他不馴服的存在,卻很難抓到一點把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2p6j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