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精選26篇)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精選2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精選26篇)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

在看《白洋澱紀事》之前,我認為英雄必定是一個人為國家亦或為正義犧牲,做出貢獻。可在讀了《白洋澱紀事》這部樸實的,用真情實感描述出的書籍後,我的想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澱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裏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麼個小村莊裏,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讀完《白洋澱紀事》我發現裏面並沒有什麼偉大的,轟轟烈烈的英雄人物與事蹟,僅有平平凡凡的農民抗日的強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淒涼,以及解放後的艱辛與歡樂。

讀完《白洋澱紀事》我才明白,革命的勝利並不僅僅是建立在黃繼光這些可歌可泣的大英雄身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千千萬萬的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我們沸騰的熱血上的,是建立在對革命有着滿腔熱忱的人民戰士身上的!

再來説説孫犁塑造的女性形象吧,閲讀《白洋澱紀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孫犁描述了一大批具有真、善、美品質的普通勞動婦女。雖然孫犁並沒有對她們的外貌進行細緻的刻畫,但他把這些女性形象的個性刻畫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身臨其境。經過閲讀,我們能夠想象出她們年輕、健康、美麗的形象。

就拿《荷花澱——白洋澱紀事之一》中的水生嫂來説吧。水生嫂不僅僅是勤勞能幹的,也是多愁善感的,樂觀堅強的。水生嫂應對既要一個人照顧家裏的長輩和孩子,又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的情景,仍然支持丈夫參加抗日,勇敢的挑起了“千斤重的擔子”。水生嫂和婦女們搖着小船去看望丈夫們,卻不幸遇到了日本鬼子。但水生嫂他們毫不膽怯,機智的將船往荷花澱力揺,並下定了“假如敵人追上了,就跳到河裏去死吧”的視死如歸的決心,荷花澱這一章讓我體會到了水生嫂和婦女們的機智勇敢,她們的重情義,她們的頑強和她們的保衞家鄉,捍衞尊嚴的`勇氣和決心。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衞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經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羣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孫犁用他詩意盎然的筆觸,描繪了許多讓我們讀了或許心酸,但必定體現了人性之美的完美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澱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裏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麼個小村莊裏,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水生嫂和日本鬼子們戰鬥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

《白洋澱紀事》是最能代表孫犁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説與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筆調明麗流暢,文風秀雅、雋永,人物形象鮮明。代表這種風格的是《荷花澱》。1945年《荷花澱》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許多作家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構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

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述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説”之稱。茅盾在評價孫犁時説過:“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説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一天雲錦,如夢如詩”能夠概括為孫犁所創作的“荷花澱”派小説的風格。這類小説的主要特徵是:資料上着重表現普通人民的性格美、靈魂美、人情美。

它沒有沿襲傳統現實主義小説的敍事模式,而是着重以抒情筆觸來構成一個自然流動的抒情結構,建立一個詩化的藝術世界。藝術表現上,它追求一種純美的'藝術個性,追求一種清新、雋永、秀雅的藝術風格。B《荷花澱》派小説對戰爭的描述有他獨特的風格。孫犁一反以悲壯或悲愴為主要審美特徵的戰爭小説流向,第一個以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風雲的變幻,表現戰爭中人民精神世界與人性情懷的變化。孫犁經過《白洋澱紀事》描繪了一幅淡雅、清麗、脱俗的白洋澱畫卷。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3

初讀《白洋澱紀事》,我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文字樸實真誠,講述的也往往都是真實發生那個時代的故事。這本書就是由一個一個零碎事件編織而成,但它的主題卻不變:在殘酷的戰爭中發現真善美。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香菊的母親》這篇文章。香菊的母親,是一個非常熱情,積極的鬥爭骨幹。六歲時就被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娶做妻室,但她的丈夫,卻因為受到地主的壓迫而變成了傻子。於是在香菊的母親還年幼的時候,就得當男當女,買東買西。

但香菊的母親並不糾結於自己的身世經歷。成長的環境惡劣,雖然沒有給她一個美好的童年,卻很好的`磨練了她。她總頑強的奮起鬥爭,在公審大會上,香菊的母親勇敢的站出來揭示地主們的醜惡嘴臉,與此同時,即使已經不再是青春的年齡,她依舊努力學習。

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她挺了過來,並接受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己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而我們現在,也要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所有人都應是如此,把曾經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奮進。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4

白洋澱,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澱裏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角色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裏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裏面的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

白洋澱裏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對於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説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雲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澱裏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後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成功,也許就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於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後,我想説:我們雖然處於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後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5

《白洋澱紀事》。被當代著名文學家茅盾稱之為“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孫犁的一生十分曲折:少小家貧,因為讀書成才,後經歷“北漂”,開始了“白洋澱生活”最終1937年在魯迅藝術學院任職。《白洋澱紀事》寫於抗日戰爭時期,以冀中平原為背景,反映了人們“從絕望中看到期望”的精神。

“九·一八”事變以來,(那裏)就屢屢感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盧溝橋事變不久,敵人的鐵蹄就踏進了這個地區。這是敵人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大災難。在這個緊急的時刻,國民黨放棄了這一帶國土,倉皇南逃。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各地人民頑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者這一部分,主要講了這樣一支隊伍:他們依仗着蘆葦叢的掩護,憑着自身的水性用着大杆槍,與敵方交戰70餘次,消滅日寇上千人人,他們以血肉之軀和頑強不屈的精神打倒了日本小鬼子。因為作戰時槍上總愛插一支雁翎,所以命名雁翎隊。

還記得雁翎隊命名者侯卓夫當時被敵軍包圍,他明白許多關於雁翎隊的祕密,為了不讓敵人得逞,剩下最終一顆子彈時,他出人意料地把槍口對準了自我。犧牲時年僅28歲,令人歎息不已。在白洋澱,像侯卓夫這樣不向敵人屈服、勇於鬥爭、不怕犧牲的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鑄就了白洋澱“保家衞國、視死如歸”的精神內涵。昔日的白洋澱,積澱着無數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動力,今日的雄安新區昂首闊步,正傳承着白洋澱人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氣息,續寫着白洋澱的傳奇和不朽。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6

我對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印象,就是這篇《荷花澱》。在這篇三四千字的小説中,作者以寬廣的白洋澱為舞台,將水生嫂等一幫婦女既義無反顧送丈夫上戰場打日本侵略者、又對遠走的親人牽掛萬千的普通人情懷演繹的活靈活現。作者用很淺顯、簡便的語言塑造了這些鮮活的女性形象,聯想到此文發表時中國大部分女性所受到的雙重壓迫,更體現出作者眼光的獨到。

《白洋澱紀事》中的五六十篇散文和小説,大都是作者孫犁寫作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但作者並沒有大書特書戰爭中揮斥方遒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而是將視點聚焦於當時生活在白洋澱周邊的男女老少,經過生活、戰鬥中的點點滴滴,表現出冀中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土地的熱愛、對國家的愛,還展現出底層人民在大革命時代思想上的成長。作者異常偏愛於對成長的女性形象的描述,不管是跟着戰士離開落後家庭、從學習和傳授衞生知識中發現自我價值的童養媳劉蘭,還是最終學會射擊、與水生並肩戰鬥的水生嫂,幫忙原生參軍、照顧原生父母的秀梅,自主婚姻的婦女部長多兒,作者塑造了一大批突破傳統、自立自主、形象鮮明的女性主角。在她們努力下,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女性儼然成為家中的支柱、協助戰士反侵略的好幫手,讓解放女性思想和地位成為社會變革的主要資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抗擊侵略者和剝削階級的戰爭帶給基層人民的思想提高。

另外,作者也沒忘了老人和孩子,抬鐵軌的銀順子和小黑狼,蘆花蕩裏單靠一條船就幹掉幾個鬼子的老頭子,念念不忘被鬼子吃了魚鷹的老頭……僅僅用一天、或幾個時辰發生的事,這些可愛的老老少少形象頓時躍然紙上。

作者用樸素簡潔、帶有詩意的文字突出表現平凡的底層人民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渴望勝利後完美生活的樂觀主義精神。此刻回看這些人和事,雖然其思想脱離不了時代限制、有很多夢想性和侷限性,但聯想到當時的艱苦環境,更覺革命戰爭勝利和新中國成立之不易。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7

讀了《白洋澱紀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文字樸實真誠,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是《香菊的母親》這篇文章。香菊的母親,是一個十分熱情,進取的鬥爭骨幹。六歲時就被一個大她二十歲的男人娶做妻室,但她的丈夫,卻因為受到地主的壓迫而變成了傻子。於是在香菊的母親還年幼的時候,就得當男當女,買東買西。

但香菊的`母親並不糾結於自我的身世經歷。成長的環境惡劣,雖然沒有給她一個完美的童年,卻很好的磨練了她。她總頑強的奮起鬥爭,在公審大會上,香菊的母親勇敢的站出來揭示地主們的醜惡嘴臉,與此同時,即使已經不再是青春的年齡,她依舊努力學習。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可是她挺了過來,並理解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我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而我們此刻,也要勇於追求自我的夢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所有人都應是如此,把以往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奮進。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8

為了讀《白洋澱紀事》這本書,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澱原本是冀中平原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裏,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在這一本書裏,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當時,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在這如此困難的.年代裏,白洋澱裏面的人們日子過得十分悽苦,但卻依然保持着對祖國、對民族的無比忠誠,對生活充滿着熱情,對未來有着的無限希望。他們有些人離別親人,主動參軍,打擊敵人。有些人身處後方卻用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作出貢獻,比如干部羣眾互幫互助,熱情招待負傷的八路軍,認真開導落後分子等等。

説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澱裏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革命有着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説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國家日漸繁榮。作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分子,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9

恍惚間,讀完了最後一章,才驚醒,這麼快就讀完了嗎?全書那麼多的故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連續性。從開始抗日,人民積極反抗,青壯年上戰場,老弱病殘幼在家拼盡全力保護戰士們,再到土改等等,人民開始識字,有了文化,精神層次也提高了。

那麼多故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勝兒》。小金子是楊主任的警衞員,時年19歲。那次,他出發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帶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隊伍前面,渾身散發着青春活力。而幾天後,一切都變了。上戰場的同志們都死的死,傷的傷,連熱情的楊主任都戰死沙場!小金子負了傷,在家休養。多可憐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該是享樂,社交,與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夢的年紀,卻目睹了無情的戰爭。明明前幾天還一起騎着高頭大馬,明明前一刻還並肩作戰,“轟”的一聲,那麼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飛射,漫天泥土飄下,被血染紅。

一個孩子,為什麼要面對這麼殘酷的事實?

這就是戰爭,無比殘酷,無比血腥,冷漠無情得令人膽寒。為了不讓更多年輕的生命遭受摧殘;不用為國負傷卻只能躺在暗無天日的泥洞裏;不必每晚擔驚受怕睡不着覺,被噩夢侵襲;英勇的戰士們拼命禦敵,倒下也咬掉敵人一塊肉,殺出一條血路,一條血腥卻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輕的孩子啊,振作起來,撐過這一次,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0

白洋澱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澱地區,冀中和晉察冀邊區廣大人民羣眾的抗日鬥爭生活,其中有着不少百姓英雄的偉大故事。

文章主要有很多個小故事構成的,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羣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者描寫中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温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的愛。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説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説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裏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裏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着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被很好的磨練,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組成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經歷,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衞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羣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體會到了過去民族抗日的艱辛和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應當記住這種精神,將它轉化為現在學習的動力。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1

微風翦翦動新荷,雪鱠銀麟人市多。十里煙堤翻柳浪,數家茅屋掛魚蓑。風景如畫的白洋澱水鄉,明月、清風、稻秧、蘆葦,無處不在的美景,那是詩一般的意境。

這本書主要描寫的卻是在七七事變後,敵人來到白洋澱燒殺搶奪,讓百姓生不如死,並且奮起反抗的英雄之事。

書中描寫了許多女性形象:《荷花澱—白洋澱紀事之一》和《囑咐》中的水生嫂,《山地回憶》裏的妞兒,《光榮》裏的秀梅……她們有着各自的形象,但使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村歌》中的雙眉。

雙眉是個愛勞動的`女孩,別人一天卸一個半布,她能卸三個,足足是別人的兩倍。因此她很想去加生產組,可有些人覺得雙眉因為某些原因是流氓,所以不讓她參加生產組,怕影響不好。但雙眉卻覺得自己沒有錯,認真幹活,與村裏幾個大娘成了組。看着看着,我突然想到了自己。

曾經在班上,傳出一句關於我考試作弊偷看別人試卷並且還和別人傳紙條的謠言。一開始我沒有非常在意。可後來風聲傳得越來越大,我真的感覺像是我作了弊,可我確實沒有啊!但同學們不管,都開始疏遠我,我也不敢告訴老媽,怕她説我多管閒事。我每天便只好這樣過着,回了家還要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

就這樣過了兩三週,我忽然就想起雙眉來。她受的冤枉可比我大的多,況且她在戰爭時年代,我在和平社會,這樣一看,似乎什麼都變小了。

於是我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同學們我沒有作弊。幾次考試,我連頭都沒有抬一下,同學們似乎也覺得是誤會我了,慢慢的,這種傳聞終於沒有了。

我想着,雙眉的這種品格,該叫什麼呢?大概是叫自信吧,只要是自己沒做過的事,就不去理會它,而應該認真做好自己。雙眉這種獨特的自信,為我成長的道路上添了一道保護罩。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2

生活在安逸時代的我們對戰爭沒有過多的認識,如今的和平生活也漸漸讓我們淡忘着那些戰爭年代的故事。在冀中平原的一個小村莊裏,抗日的烽煙逐日蔓延,一羣樸實淳厚的農民們挑起了抗日的重擔。

這個小村莊很平凡,確切説這一本書中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蹟可言,只有一些樸實的農民兵奮鬥着。也許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就義讓我們難忘;又或許黃繼光堵槍眼的赴湯蹈火;也有劉胡蘭的15歲捨命為國家。革命需要英雄,但是革命的勝利同樣需要千百萬平民百姓的付出。如果説英雄們是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驅散四周的陰霾,那麼覺悟的人民羣眾即是緩緩升起的朝陽,更是讓黑暗無所循行。

眾多情節中,我一直對其中一個耿耿於懷:講述的是一個剛剛年滿15歲的小夥子,原生,在同村人秀梅的指導下走上了抗戰之路的故事。在早些年原生的父親就給原生定下了婚事,一個大他5歲的農村女子,小五。原生跟隨部隊一走就是好幾年,秀梅成了村裏的幹部,其實很多婦女面對的'都是這樣孤寂的生活,丈夫常年在外打仗,杳無音信,那些明事理的婦女還好,覺得自己的丈夫為國家做了貢獻,感到無比光榮,儘管丈夫犧牲在戰場。可是總有一些頑固的落後派不會這樣認為,而原生的妻子小五就是這樣一個人。戰爭,時間過得多快,每個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麼豐富啊。小五漸漸不安靜起來,先是經常和婆婆吵架,後來經常住在孃家,偶爾回家一次,就和婆婆吵架,秀梅在勸説小五時説道這樣幾句話:"光榮不能當飯吃、當衣穿;光榮也不能當男人,一塊過日子!這得看是誰説,有的人窩窩囊囊吃上頓飽飯,穿上件衣裳就混得下去,有的人還要想到比吃飯穿衣更光榮的事!"儘管是句句在理,可是對於小五來説這些話並沒有對她產生影響,還是毅然決然的和原生離了婚。其實這一故事的小插曲反映的就是封建的落後思想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對我國抗戰的不自信,但值得慶幸的是後來我們勝利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也許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我們需要堅信我們在做好普通人的同時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作為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我們沐浴着新時代的春風,我們遠離了戰爭的煙火,那麼我們更需傳承白洋澱的精神,譜寫出我們的青春華章!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3

《白洋澱紀事》是孫犁所寫,它主要分為兩篇,一篇是蘆花蕩,一篇是荷花澱,但我更喜歡的是荷花澱,或許是因為一聽到荷花兩字就感覺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吧,眼前彷彿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卷。

這本書的第三節寫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編蘆葦蓆,“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裏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水生嫂的純樸、勤勞,也寫出了夜已非常深。作者寫景是隨着人的眼神而動的`,“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來,帶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層薄薄透明的霧,使畫面變得非常神祕,荷花的香氣更為這優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這麼優美、平靜,但水生嫂的心情卻格外不平靜,夜已這麼黑,自己的丈夫還沒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己的丈夫回來呢!這裏水生嫂夫婦的恩愛情狀,與後面他們的互相照應,都能看出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這和平美好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水生嫂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根本原因吧!

書中,婦女和孩子都可以為國家而付出,為自己的親人而付出,他們從來不是隻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更多人有和平美好的生活。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國小學過的一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五位英雄面對日本敵軍的追殺,選擇了犧牲自我,最終墜入懸崖,他們的壯烈犧牲,正是最偉大也最令人震撼的愛國行為!作為少年人,或許我們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們可以培養好自己的品格,鍛鍊好自己的能力,將來把自己的肩膀化作國家的一處棟樑。今天的努力是為了以後國家的強大,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4

《白洋澱紀事》這本書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白洋澱人民的在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來的抗爭精神與保家衞國的勇氣與決心。

這本書主要講了抗戰時期日軍進攻白洋澱,村民們奮起反抗,青年人積極參軍抗戰,婦女們努力做好堅實後盾。其中我最印象最深的文章就是《荷花澱》。本文講述了遊擊小組要外出打仗,小組成員派水生為代表去和家人們説,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幾位婦女為前線的親人送衣送糧,卻在途中遇上了鬼子,她們靈機一動,急中生智把小船快速開進了游擊隊埋伏的荷花澱,游擊隊員用手榴彈把敵人的船擊沉,整個過程驚心動魄。

作者用樸素淡雅的筆調描繪出一個個令人敬佩的'人物,描繪出冀中人民的反抗精神。從水生嫂毫不猶豫地答應水生,在後方一邊照顧小孩和老人,一邊積極地投入生產,擔起“千斤的擔子”,表現出她勇敢無畏、獨立、堅強的性格,以及作為一名普通羣眾對抗戰的支持和付出。這正是白洋澱裏眾多青年婦女的代表,她們在後方積極生產,支持抗戰。而水生捨去兒女情長在前線抗戰,是眾多戰士們的代表,他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體現出人民捍衞家鄉的勇氣以及對安寧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我們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那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尊重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人,比如《白洋澱紀事》裏的水生,對他們懷有敬意。我們在尊重他們的同時,還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國家作貢獻,完成英雄們的願望,讓國家更加強大,不受任何國家的欺負。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冀中人民那捍衞家鄉的勇氣與決心,讓我知道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英雄的尊重。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5

在之前,談起戰爭,我的眼前只會浮現殺敵的戰士,壯烈的犧牲和悽悽慘慘的哀鴻遍野。但此刻,我會聯想到潔白的蘆葦,堅韌的八路軍戰士和樂觀勤勞的人民。這,許就是《白洋演紀事》的魅力所在。

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個躍然紙上的人物:不居功自傲的、年少就扛搶上戰場的原生;認真負責、體貼人民的劉莊;自立自強、壯烈犧牲的吳召兒;好説好笑、鬥爭地主的雙眉;謹慎細心的新卯;熱愛勞動,謹記生產的小梅;英勇戰鬥的妹妹……這些生動鮮活的人物,皆從作者不談不重,行雲流水的文筆中緩緩綻放。

在《採蒲台的葦》中,有一個句子,我一向印象深刻。“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的確,人民的'仇恨僅有一個,那就是對日本鬼子的刻骨的仇恨;愛也僅有一個,白洋澱老百姓對八路軍戰士深沉的愛;智慧同樣僅有一個,人們都想到了掩護八路軍戰士的好辦法。就是這樣一句看似一筆帶過的話,卻為抗日最終勝利的結局埋下了濃重的一筆。

《白洋澱紀事》中,無論是構思精巧的故事,還是令人着迷的文筆,都把這段慘痛的中國歷史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永無珍藏!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6

記得國小時在語文書中讀過《採蒲台的葦》,只覺得那個時代十分混亂。這個寒假,當我讀完整本《白洋澱紀事》,我對《採蒲台的葦》有了不同的感受,對那個時代也有了更多的瞭解。

白洋澱的葦是最有名的,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但在採蒲台的葦塘裏,葦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記憶。八路和婦女,雖然素不相識,但憑藉着他們保衞祖國的決心,整個葦塘上回響着有力的“沒有!沒有!”,這聲音,是多麼擲地有聲、剛強不屈!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蘆葦,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可就是人民的鬥爭才保持了它們的生存,才有了白洋澱如畫一般的風景,才成就了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可能小時候因為不明白時代背景,只覺得場面有些暴力,八路軍十分勇敢,卻忽視了藴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戰士,但他們正是依靠自己的團結、頑強,幫助八路軍渡過難關,打敗日寇。

當時的婦女在家也就是織布、燒飯,男人們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員,是遊擊組長,為了不讓敵人安上據點,他報名參加了地區隊,水生嫂知道,她勸不動水生,只能簡短叮囑幾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難過與不捨。過了幾天,幾個婦女聚在一起,嘴上説着不想去看他們,可還是準備了衣服。她們偷偷划着一艘小船到了馬莊,可並沒有找到他們,於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實,更多的是擔心,怕他們已經犧牲了。這時,她們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們拼命向荷花澱裏搖,最後,努力地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澱。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炮。她們害怕進了敵人的老巢,可再仔細一看,是她們的丈夫。等戰士們擊敗敵人後,去打撈着戰利品。

一開始的水生嫂是不願讓水生參加游擊隊的,可經歷了這次,她們幾個婦女好像不服氣似的,於是在那年冬天,她們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孫犁從一開始描寫的農家婦女的形象,到後面婦女機智掩護,再到最後上戰場,所有細節處理到位。荷花澱美輪美奐的意境,既讓人見識到了當時婦女們的辛勤勞作,也凸顯了女性的純潔、寧靜、深沉、温柔。

讀完《白洋澱紀事》,發現裏面完全沒有什麼英雄人物與事蹟,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幹部的互助互利,落後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即使在平靜的日子也掩蓋不住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的苦難與淒涼,當然還有解放後的奮鬥與歡樂。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而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趕走了侵略者。如今,歲月流逝,但請記住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蹟!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7

白洋澱,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澱裏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角色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裏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裏面的白洋澱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澱裏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對於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説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雲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澱裏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後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也許就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於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後,我想説:我們雖然處於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後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8

在遙遠的白洋澱,有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就在這個小村莊裏,卻湧出一大羣英勇的、勤勞的、愛國的、頑強的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他們一邊兢兢業業地勞動,一邊期待着抗戰勝利……

《白洋澱紀事》是作家孫犁的成名之作。它講述了抗日時期的白洋澱人民英勇抗日、並與當地地主等惡勢力進行鬥爭的故事,描寫了戰爭年代老百姓們對幸福和安寧的嚮往和追求。孫犁先生收錄了從1939年到1950年自己創作的短篇小説和散文,組成了這篇聞名中外的《白洋澱紀事》。

我最喜歡《白洋澱紀事》中的《家庭》這一篇。《家庭》主要講了作者搬進趙家後,描繪出趙家的家庭風氣:一家人和諧美滿,辛勤勞動。他們一家七口人全是黨員,既是革命家庭,又是志願軍家屬,真是令人打心眼裏尊敬他們。

趙家人每天都學習知識,準時開會,關心國家大事,而這只是白洋澱許多家庭的代表。中國有無數個這樣的.老百姓,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有無數個這樣的鄉村!有這樣的後盾支撐中國解放軍和八路軍,中國有什麼不戰勝日本的理由呢?演員們之所以在熒幕上如此光彩照人,是因為有製片人、編劇和後台人員等在背後工作,而中國解放軍和八路軍正是應為有了在背後默默付出,期盼勝利的老百姓們的支持和犧牲,才會勢如破竹般的進軍,最終取得全中國的解放。電影製片人、編劇和後台人員需要被記住,以前的中國老百姓們更要被銘記,更要留名千古、流芳百世!

看完了《白洋澱紀事》,我深深地為中國老百姓感到自豪和驕傲。他們勤勞、聰明、善良、淳樸,他們是中國老百姓的典型代表,是軍隊信念的根源,他們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19

《白洋澱紀事》主要收錄了孫犁從1939年到1950年所寫的絕大部分短篇小説、散文、特寫、通訊等,皆是孫犁獨特藝術風格的代表性作品。

白洋澱裏神出鬼沒的游擊隊,華北平原上不滅的抗日烽火,對和平與幸福的渴望所激發的人性之光,都在孫犁從容、凝練的敍述中驚心動魄地存在、延續、發展。

他的'散文極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語言簡潔樸實,思想深湛,意味雋永。他的小説具有濃郁清麗的詩意筆觸以及精巧別緻的構思,含蓄凝練,清新明快,有“詩體小説”之稱,讓我們從中汲取到寶貴的精神力量。

孫犁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芸夫,“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開始使用的筆名。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説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十二歲開始接受新文學,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1945年發表短篇小説代表作《荷花澱》。著有長篇小説《風雲初記》,小説、散文集《白洋澱紀事》,中篇小説《鐵木前傳》,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等。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0

在《白洋澱紀事》中,作者孫犁用清新自然的筆墨,刻畫出了一位位英雄的精神。與別的戰爭作品不同,它沒有血性的場面,而是用樸素的語言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事蹟。

孫犁的筆下,有過於自信卻聰明勇敢的老頭在葦塘;有愛夫心切勇敢與敵人鬥爭的一羣聰慧女人們在蘆葦的海里;有個待鄉親如自己的家人,敢於對抗不良風氣的婦女秀梅在河灘蘆葦叢中命令戰士原生去卡槍;幹部和全村的男女機智地躲過敵人的搜查,中年男子卻永遠堅定地躺在了那裏……可最令我感動的便是趙老金老人。

趙老金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平日的他寬心,看得廣,有很灑脱、很樂觀的看法,可自從敵人來了,他便很是愁眉不展,咬牙切齒。他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熱情伶俐的老伴和明理懂事的.女兒,唯一不足的就是兩個男孩兒全沒拉扯大就沒了。

老金一家人幫助戰士們,卻遭到敵人的攻擊,二十個戰士最後只剩下兩個人,大娘整日以淚洗面。很多戰士跳下水,被活活凍死,河結冰了,老金砸開河面,打撈着戰士們的東西,打撈着一種力量,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

整部作品給我們的感覺就像書中所説:“這裏的英雄事蹟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説。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1

第一次見到這樣與眾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為何把孫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確實,這本書帶給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筆墨都用在刻畫人物和記錄瑣事上了,很少有過描寫殘酷戰亂的場面,在那樣的年代,孫犁果真非常樂觀。

翻開書,好像走進了一個個細微勵志的故事裏,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但真的看不見殺生搶掠的畫面,抗日精神就是從作者筆下那一個個豐富鮮明的人物形象中體現出來的'。走進《老胡的事》,你會被梅的秀麗所吸引,走進《荷花澱》,水生嫂對丈夫的支持和婦女們勇敢值得欽佩,走進《蘆花蕩》,老頭子的好強能幹,機智自信令人震驚;走進《藏》,你會了解淺花有多能幹,走進《光榮》,你會認識到秀梅的體貼、細心,走進《村歌》,雙眉的正義、志氣,好勝蠻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吧,從這些農村婦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許可多貴的品質,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這些來寫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整部書中,作者用很多筆墨描寫冀中人民,尤其是勞動婦女,她們為了讓在外邊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戰,打擊日本侵略軍和蔣介石軍隊,一力承擔了繁重的勞動,並照顧家裏的孩子和老人,實則不易。那些處在戰爭背景下的人們,雖然深受戰爭的威脅,但是他們的心靈世界卻充滿了美的存在,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澱美麗的景象一起為我們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澱畫圖。他們看起來貌不驚人,普普通通,可最後卻成為了一個個了不起的英雄,給人以揮之不去的記憶。

這本著作讓我震驚,也十分感動,受益匪淺。婦女們都能拿起槍來戰鬥,那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同樣成為祖國的光榮!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高貴的施捨》。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一天,有一個乞丐到“我”家來,母親讓他去搬磚。同時讓他們懂得了一個人生活道理。告訴我們,無論乞丐還是普通人,都有活着的意義和價值,乞丐也不是隻能搬磚,還可以做許多的事,人窮智不窮,將來他一塞上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的,乞丐之後變成了一個老闆,讓母親和我到那兒去住,母親拒絕了。

文中的.母親很善良,也很有智慧,我非常敬佩。他用親身行動,讓乞丐明白了一個道理,成了一個真正偉大的老闆。

這讓我想到了許多生活中乞丐的事,在一個美食節上我看到了一個乞丐,他衣着整齊,揹着一個大皮包,他拿着一個破碗,在川流不息的人羣中行走,碰了碰別人的手臂,有人視而不見,有人厭嚴地下走開了。這個人真令人憎恨,只想不勞而獲,好好的一身好骨子,還白白地浪費,還不好給那些不自悲、頑強的殘疾人用呢。還有一次,我正在草坪上慢跑,看到了一隻手斷了的人,他用僅有的一隻手拿着鏟子來種樹,這種不自暴自棄自悲,還活出了一個人的尊嚴。

連一個殘疾人都在付出自己的僅有能力,為人民服務,而那個身體健全的人,又有何臉面在這裏面要錢?而想想我們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連殘疾人都這樣努力,更何況我們呢?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3

《白洋澱紀事》描寫的是戰爭時期農民們尤其是廣大婦女們的生活。作者運用樸素淡雅的筆調,將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豐富多彩。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村歌》,裏面的姑娘雙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對她的同情,更多的是對她知錯能改、心胸寬廣、忠於革命的頑強樂觀的鬥爭精神的敬佩。但同樣的,“小黃梨”也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因為從我的角度來看,“小黃梨”完全是“黑夜中的雙眉”,沒有團隊意識,沒有感恩之心,自私自利,不顧大局,膽小,不敢直面自己的過錯,但在這裏,作者並沒寫人們的'“表裏不一”而是直觀地寫出了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樸素平淡的筆調卻將農民的樸實、頑強、信任和當時戰爭的激烈反襯的淋漓盡致。

這當中,還有一位“女將”——蒿兒樑女主任。這位女主任和她丈夫的生活背景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分化和戰爭狀況。作者只是一筆勾勒了我們戰士的戰鬥情況及生活條件,卻將大把筆墨用在了描寫蒿兒樑的經濟情況、女主任的身份和丈夫的為人處事上,點出了農民生活的艱苦,革命者的樂觀自信,當時社會對女性的不公以及人們為了革命的勝利而甘願犧牲自我的精神,而這,正是全文的主旨,是作者正義的怒吼。它們並不是什麼豪情壯志的誓言,不是什麼痛心疾首的悲號,就是一句句平淡的描寫女主任樂觀開朗堅定的家常話,卻透露出了對戰爭的習以為常,以及人民對勝利的渴望和堅信。作者對女主任的身材、相貌描寫,讓我不禁從心底發出了對女主任的讚歎與崇敬!這是文章的點睛之處。

還有一處,就是這部書的開篇與結尾都有一個“划船”的老頭。當讀完全文的高潮後,又在結尾部分看到這麼一個“撐船”老頭,雖然我並不知道前後是否是一個人,但我覺得心安了——這個好強、樸實、聰明、機智、正義甚至略有些可愛的老爺爺還活着,一瞬間,彷彿一切都沒發生,可《白洋澱紀事》卻沒有了再多的頁數。作者以唯美的筆調拉開了序幕,又以同樣淡雅的筆調為《白洋澱紀事》畫上了句號。雖然整部書都那麼低調,可當我們隨意翻開其中的任意一頁,那種在剛讀時從未有過的、像觀看戰爭現場一樣激烈的感覺齊齊湧上心頭——這大概就是孫犁本人的特點吧。

整部書中婦女的形象看似大致一樣,其實又各具特點。在結尾部分,我仍然意猶未盡,不斷想象從今以後農民的生活:這就是白洋澱吸引人的原因,它不是草草的結束了事,而是與開篇呼應,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4

小船搖進王家寨時暮色已濃,一個戴墨鏡的高挑漢子早已迎候在村口土岸上了,他叫王大剛,民俗旅遊村經理。王大剛把我們一行三人領到一個院裏院外養了不少獺兔的農户家裏。

環顧店主辛愛民家,暖瓶、茶几擦洗得乾乾淨淨,疊放在大炕上的被褥像刀切過一樣整齊;小辛媳婦腳不沾地,像“跑堂官”一樣把晚餐一盤一盤從王大剛家端來,服務態度無可挑剔。但讓人説不出口的是,環境實在是差了點,院落裏、街門口搭滿了兔子窩棚,偶爾也有掙出棚圈的“活躍分子”滿地撲走、追逐,擋不住的異味總是揮之不去。

第二天王大剛過來邀請吃早飯,問我們休息得如何,我説很好很好。他卻滿懷歉意地説,“小辛的家庭旅店剛開辦,硬件不行,軟件也稀鬆,給他説幾次了,叫他把兔子窩搬出去,搞成水衝式,他就是不動。”站在一旁的'辛愛民不好意思起來,插科打諢説,“我是羅鍋上樹———前(錢)短呀”。

我們來到王大剛家,發現他家有沙發、彩電、VCD機,還有空調屋呢!那為啥不讓我們這些“貴客”住他家而住到小辛家呢?大傢俬下嘟嘟囔囔,不曉得老王葫蘆裏裝的什麼藥,但總算“柳暗花明”又一店————住進王大剛的空調屋了。

孰料晚上游澱回來後,大家轉移到王大剛“空調屋”的旅行包又“飛”回到小辛家了。老王用求援的口氣對我説:“下午北京天津來了兩撥遊客,他們堅持不住辛愛民家,你們能不能再委屈一夜,我想留住這12位客人,來的都是客呀。”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5

《白洋澱紀事》,一本講述千千萬萬小人物的事蹟的一本書,這裏,有人民熱切招待負傷的八路軍;有游擊隊員衝鋒時響亮的軍號;有人民被壓榨的哀號;有勝利時的歡呼……他們本過着怡然,平凡的生活,卻在山河破碎,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着自己的家園,毫無怨言。

白洋澱的人們,不論男女,他們縱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即使受日本鬼子的摧殘與折磨。人們日子過得十分悽慘悲苦,卻仍然保持着對祖國的忠誠,知恥,善戰,不畏惡勢力,絲毫不怨恨這種水深火熱,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敵人周旋,就像《蘆花蕩》白洋澱紀事之二中的老頭子,他將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運輸糧草,護送幹部,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一次,他因護送兩個從冀中區來的女孩子,但一個女孩子卻受了傷,老頭子的自尊受到了傷害,於是,第二天,便一個人若無其事地撐着一葉小舟,悠閒自得地繞着圈,有一篙沒一篙地撐着,而他的身後,一大羣日本鬼子拍打着水追過來,可不久,他們的哀叫聲便接二連三的`響起來,他們的身上掛滿了鈎子,老人用自己的智慧,不僅幫受傷的女孩報了仇,還消滅了一大羣鬼子,孫犁筆下這沒有硝煙的戰場,卻生動的展現了老頭子的智慧,不畏強敵,反映了白洋澱人們對敵人的憎惡,反映了他們的勇敢和堅強。

《白洋澱紀事》將一個個刀槍箭影的戰場,用人民的事例描寫的生動形象,它雖沒有硝煙,卻充分反映了冀北中農村人民的抗日鬥爭,作者用自己手中的筆,深情的記錄着冀中農村在那個時代發生的種種變化,生動的書寫着翼冀中農村在那片土地上進行的戰爭與革命,歌頌着翼冀中人民的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和對祖國深深的愛。

《白洋澱紀事》讀書筆記 篇26

《白洋澱紀事》是孫犁所寫,它主要分為兩篇,一篇是蘆花蕩,一篇是荷花澱,但我更喜歡的是荷花澱,或許是因為一聽到荷花兩字就感覺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吧,眼前彷彿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卷。

這本書的第三節寫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編蘆葦蓆,“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那裏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水生嫂的純樸、勤勞,也寫出了夜已十分深。作者寫景是隨着人的眼神而動的,“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來,帶着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層薄薄透明的霧,使畫面變得十分神祕,荷花的香氣更為這優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這麼優美、平靜,但水生嫂的心境卻格外不平靜,夜已這麼黑,自我的丈夫還沒回家,她正着急的等着自我的丈夫回來呢!那裏水生嫂夫婦的恩感情狀,與後面他們的互相照應,都能看出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這和平完美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水生嫂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根本原因吧!

書中,婦女和孩子都能夠為國家而付出,為自我的親人而付出,他們從來不是隻為自我的利益,而是為了更多人有和平完美的生活。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國小學過的一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五位英雄應對日本敵軍的'追殺,選擇了犧牲自我,最終墜入懸崖,他們的壯烈犧牲,正是最偉大也最令人震撼的愛國行為!作為少年人,或許我們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們能夠培養好自我的品格,鍛鍊好自我的本事,將來把自我的肩膀化作國家的一處棟樑。今日的努力是為了以後國家的強大,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rjew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