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隨筆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例基本性質》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基本性質》教學隨筆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教材安排是將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用一課時,但是我發現這樣的安排學生掌握不好,吃不透。因此在本學期本節課,我調整了教學安排,把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用兩個課時來完成。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安排學生掌握知識更好。

根據本學期教育局的要求,這節課我採用“高效課堂的基本範式”,在教學時,我努力將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放在了首位,所以在備課時,我緊扣這一主題,所以設計了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全班質疑、檢測訓練的教學過程,通過整節課的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具體如下:

一、激趣定標

1)由於學生是第一次上“高效課堂”的模式,我先讓學生了解課堂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生清楚知道自己在本堂課中位置及任務。並利用舊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2)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的帶着目標去學習。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我安排了三個互動環節,每個環節都讓學生知道每個環節的學習方式、內容、要求。才開始互動學習。在這個互動環節我給學生預留了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發現第一個互動環節,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但第二和第三個環節班裏中下的學生有困難,這時高效課堂的優點就顯現出來了,在討論的過程中組裏成績中上的學生會自發幫助自己的組員。而我也在觀察各組情況的過程中進行適時點撥。

三、檢測訓練

通過檢測訓練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練習。

存在的問題:

1、在全班交流時,平時教學中的不足就暴露出來。學生在彙報時,不能清楚、明白、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總有種心裏明白,嘴裏倒不出來的感覺。我覺得這主要是與我平日的訓練有關,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沒有良好的`發言習慣,教師沒有及時給予糾正、引導,也沒有給學生提供很多的機會鍛鍊,以致沒有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特別重視的。

2、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學生自學合作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但如果一個組裏沒有兩個以上(至少要有兩個)積極討論發言的學生,那麼這個學習小組就形同虛設,所以。我個人認為要上好高效課堂的範式,需要我們慢慢培養學生,逐步培養學生會合作、敢發言等學習習慣。

標籤: 隨筆 教學 性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o2z0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