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塵沫若何散文

塵沫若何散文

漢民族是一個與詩為伴的民族,在近現代文學裏也免不了有詩歌的一席之地,這是中國文人骨子裏的詩意,很難被抹去。又碰巧不才小女又是打從骨子裏喜歡詩歌的,故而一碰到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便忍不住看上一看了。

塵沫若何散文

近代詩人有不少,温婉柔媚如冰心、戴望舒,剛烈激揚如聞一多、艾青,又有人文思想濃得嗆腦仁的徐志摩等等,堪稱百花繚亂。而於其中,郭沫若先生的詩作最是獨特,一樹風流曠達之態頗有李唐遺風。

稍作留意便不難看出,郭先生作品中以自然的意象最多,此外歷史也常成為筆下拈來之花,而貴在能既出新意又基本不失敬意,於詞句華美大氣或清雅飄逸之中頗顯湍飛意態,令人心折。由此便可見出郭先生筆力之深厚,心界之高遠,往誇張了説,簡直是冰心、徐志摩之流等人根本不能比的;若以音樂作比,莫過於久石讓的經典作品“Ashitaka sekki”了(此曲為動漫電影<幽靈公主>主題配樂,宮崎駿原畫),想來喜好音律之美的郭先生若曾聽過,許是會引為知音的吧。

更難得的在於郭先生並非專門的詩人——相比較冰心、徐志摩等人而言,大概委實可算作業餘創作了吧。然而,他又是再富有詩人氣質不過的了,即使寫了劇作,也多被世人稱作“詩劇”。他的細膩多情而又曠達疏朗使他具備彷彿能從世間自然萬物中體察情致的能力,而同時又不致被傷春悲秋的低迷給拘困了去,反而熱烈而浪漫地昂揚呼喊“天已黎明瞭!”。郭先生倘不作詩,簡直可算得浪費了這樣好的的天賦。

可郭先生若只作詩,又不能稱之為“具有詩人氣質的非專業詩人”了,那麼,那段《屈原》中廣受好評的獨白(第五幕第二場,太卜送來毒酒後,屈原獨自在廟殿徘徊時)估計也沒有見天日的時節了——嘛,雖然不才小女是個十分虔敬的孩子,對其中一些偏激語句非常不滿。但所謂風評,固不大可能因為一人之意而變更,更何況,這在當時是比較符合“打破傳統枷鎖”的主流思想的。

郭先生的'厲害之處,還不僅限於此。更難能可貴的,是其能不違本心。至少在創作的前、中期如此,倘若不因政治變局將郭先生繞了進去以至其不得不在刀口上舐血的政治漩渦裏苦求保全自身和家人,並因此而作了不少連郭先生自己都叮囑友人銷燬的迎合詞句,郭先生的文壇地位許是多少比現在能高上一點的吧。

但,也只能歎一句身不由己吧,生為平民便如塵土飛沫的郭先生,縱意難平又能若何?時代能造就他便也能毀掉他,説到底,仍是天真曠達的詩人不適合政治罷了。

標籤: 塵沫 若何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g9le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