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茶,是最樸素、淡泊的美物。飲茶,是最樸素、淡泊的美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家描寫茶的散文,歡迎來參考!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1

老舍曾説,煙酒雖好,卻是男性的——粗莽、熱烈、可也有火氣——未若茶之温柔、雅潔、輕輕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我想,我若是男兒身,也必定是嗜煙酒的,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這樣的機緣。但猶記得孩童時,鄰里有新婚之人,我們小孩子們大都熱愛鬧洞房,只為看新娘子或討喜餅吃。我隨着一羣男孩子們前去,新郎官出手闊綽,額外給我們這幫孩子們一人一支喜煙。看他們都點燃起,我也隨他們點起吸了兩三口,學着他們的樣子吐煙圈兒。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訴正在烙煎餅的母親,我吸煙了。生怕母親不信,還張大了口吐氣讓母親聞聞嘴中殘存的煙草味兒。不記得母親當時數落的話語了,只記得當時自己的欣喜之情頃刻間蕩然無存,本引以為傲的事情,剎那間,成為一種羞恥。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煙經歷,在那個少不更事的孩童時代。

對於酒,雖頗能喝幾杯,但知其傷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導,出門在外,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開了個頭,混出個酒名,以後恐怕難以脱身。才使自己的熱愛消失殆盡,每年大概唯有母親生日和春節之時才小飲幾杯,也僅限於紅酒而已。

而茶,是我一生的伴侶。

人,都是受環境影響的。我之所以從小喝茶,是源於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話會”。從剛記事起,不論去奶奶家還是去姥姥家,總是先喝幾杯熱茶。久而久之,這喝茶的習慣便養成了。大學時期,是我喝茶最兇的日子。幾乎每晚必飲幾杯,説來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也總能酣然入夢。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晚上定失眠。記得英語六級考試時,因是下午考,擔心精力不足,進考場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不但精力十足,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來甚是神奇。室友都知道我這個喝茶的愛好,還在生日時特意一起給我買了套茶具,製作成一個花籃的模樣,還鑲有粉色的蕾絲花邊,一直未曾用過,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十幾年前,姥姥家的院子裏,栽種過一株山茶樹。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都是自己採摘,自己炒制而成。只是後來小姨把它砍了去,讓我惋惜至今。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樹,關於親情,關於愛情。

沒有了山茶樹,但並未羈絆住姥姥家喝茶的節奏。

一年四季,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滿座,頗有點林徽因的文學沙龍之韻。只不過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們罷了,他們夜夜高談闊論,奇聞異事、各種見解、方圓百里的新鮮事兒,在此均能略聽一二。姥姥因為弓腰的緣故,加上家裏人口眾多(我有六個舅舅和兩個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務,極少邁出大門過。

可是,姥姥似乎對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就連電腦手機這些電子產品都能如數家珍,我想這是歸功於每晚的“茶話會”。每晚晚飯後,姥姥就開始燒水,沏茶,慢慢地,老人們就漸漸而至。特別是冬夜,圍着爐火,煙霧繚繞,別有一番景緻。小的時候,厭惡滿屋子的各種氣息,不敢言語,唯有忍着。

後來大了,和姥姥姥爺同齡的人也漸漸稀少,逐年減少人數。如今也不曉得還有沒有人前去喝茶,談笑風生。只怕是僅有二老落寞地過活,我多麼希望仍能有那如許的人兒,伴着姥姥姥爺,即使他們吸煙再甚重,我也不會反感,只有感激。

因為人多,姥姥家沖泡的茶自然不是什麼好茶。多半是些茶葉末子,小賣部裏十塊錢可以稱一大袋,夠喝很久很久。老哥工作後,每年回家總是給他們帶些上好的綠茶。有一次,我和姥爺打趣道,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來分享,留着和姥姥喝行了。可姥爺卻説,還不如他的茶葉末子好喝,罷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許,姥爺是怕我們花錢。

與姥姥家的熱鬧相比,奶奶家可謂清靜之地,更適合一個人獨品。庭院雖淺淺,卻有石磨、洋槐樹、梧桐樹、老井相伴。若夏日將至,偶得蟬鳴和鳥語,看着蝴蝶在院中嬉戲,桌邊一把搖椅,一壺茶,喜不自勝,解暑的一劑良方也!

爺爺生平最愛旱煙和茶水,每每總是煙袋不離手,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煙,一杯茶。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樣!因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其實,茶也不在優劣貴賤,關鍵是看心境及共飲之人。一家熱鬧,一家清靜;一家人眾,一家人寡,可都是開懷暢飲,樂不思蜀的境界!

雖然飲茶時間尚久,但説起泡茶的茶具,還數奶奶家更為講究些。雕刻有龍體的紫色砂壺,古樸中不乏精緻。每次去奶奶家喝茶,奶奶總是掀起蓋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壺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着的。喝時也特別講究,總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許,所謂敬天地,而後方可嘗這杯茶水,繼而品第二杯。若是兩個人,此時第一泡水差不多已畢。換做第二泡水,色澤、口感最是恰當,入口不苦,卻回甘濃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機,太過平淡。

《紅樓夢》中妙玉有“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的高論,在我看來,這裏的“杯”應該理解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説佐證: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不過,林老先生的演繹似乎沒有什麼韻致。不如董橋在《我們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將明代許次紓的“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巡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重新演繹為:初巡為婷婷裊裊十三餘,再巡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來,綠葉成蔭矣!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2

要説這中國茶史,自己還真得需要學習學習,只知道這茶史第一人是陸羽,字鴻漸,暱稱“漸兒”。我之所以記得,是因為想起錢鍾書的《圍城》裏面的男一號方鴻漸。都為鴻漸,但時代、意境全然不同。話説這陸羽煮的茶被喚作“漸兒茶”,有“世有漸兒茶、而禪師在何處?”的流傳故事。

對於真正的知音而言,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曠世創作,有“漸兒何時歸來?”的喜悦之情。世人的賞識與否與靈魂無關,榮華富貴與內心也無關,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知音——不論多麼寂寞,多麼荒涼。即使一期一會,心裏流淌的,顏面浮現的,只需一撫琴,只需一杯茶,便知是誰的心聲。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可世人能有幾人覓得呢?不關乎身份地位,不關乎富貴卑賤,不關乎才貌醜美,不關乎物質精神,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只要你懂我懂,就足以應對這浮躁如斯的世界。

一直以來的有一個關於家的小夢想,那就是有一間不用太大的書房,裏面有張古木的書桌,帶有兩把紅木座椅。茶具不必太過講究,每晚飯後,或者週末閒雜時光,把自己圈在書房裏,伴着縷縷茶香來品嚐書香,人生豈不快哉!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3

不愛喝茶,也就不懂茶;不懂茶,也就輕易不去研究茶。

不曾想無意中,卻聽來了一個關於茶的美麗故事,從此,就對茶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漸漸地喜歡起茶來,也漸漸地愛上了茶。

故事講的是有一年的成都某個茶館,門口來了一名茶客。此人五十出頭,衣衫破舊,頭髮凌亂。進館後,他拿出個小茶壺,説是口渴,向茶館老闆討杯水喝。當老闆讓夥計,剛向壺裏倒了一些熱水,就聞到一股撲鼻的茶香。

老闆和夥計好生奇怪,明明是空茶壺清水,哪兒來的茶香?而茶客一聲不響地喝完了壺裏的水,就讓老闆和夥計看他的茶壺,茶館的其他夥計也跑過來看熱鬧。大夥湊近茶壺一看,原來壺裏結了一層厚厚的茶垢。

茶客説;"不瞞各位,我這茶壺,沏了幾十年的鐵觀音"。。。。。。。。

茶館老闆在一旁看得真真的,他知道自己遇上了高人。隨即請茶客入座,送上好茶,好好地招待了一番。茶客臨走時感謝老闆,老闆便委託茶客為自己訪茶。茶客滿口答應了,但條件是須給銀子500兩,作為路上盤纏。待茶館老闆給完銀子,茶客便拂袖而去。

誰知這茶客一走就是三年,茶館老闆連呼上當,後悔不已。

某天,忽遇成都城裏下起了大雨,那雨是傾盆而下,不曾歇息,轉眼間,就看城裏積了好多好多的水。忽見那茶客踏水而來,衣冠楚楚,完全是新的摸樣。茶館老闆喜出望外,忙迎上前招待,並詢問是否有所收穫。

茶客答曰;“訪到了”。然後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遞給了老闆。老闆急忙打開一看,包裏卻只有一片茶葉。老闆又問;“請問茶客,您為我辦的貨在哪裏,茶葉在何處?我這就叫夥計去搬”。沒曾想茶客説;“老闆,沒有別的了,就這一片茶葉”。茶館老闆一聽,忽地氣就不打一處來,他感覺自己遇到了騙子。於是一揚手,將那片茶葉扔在地上。

令老闆沒想到的是,這片茶葉一落入地面的積水中,水立刻變成了茶綠色,一會兒功夫,滿城的積水,都成了淺淺的茶綠色,而且茶香四溢,沁人心肺,滿城的人聞到香氣後,紛紛拿出杯子舀起水來喝,而且是一杯接一杯。老闆覺得很奇怪,他也試着用杯子舀起喝了幾口,頓覺神清氣爽,脣齒留香。而以前喝過的茶,和這個茶比起來,充其量都不過是清淡的菜湯而已。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4

茶文化與酒文化就分不出誰先誰後,誰的歷史更悠久。幾乎有酒就有茶,有茶就有酒。

茶雖淡雅清香,卻包涵着高雅尊貴;酒雖濃溢久醇,卻載譽着自由豪放。茶與酒之間各彰顯着獨特與微妙,然而微妙之處,又無不在於杯飲之間。

一壺清泉沸騰於茶香四溢,約老友知己如飲文化之精深,品萬古之千秋。可以談孔夫子論道,評三國誰是英傑;可以論國事家教,訴千古佳人;杯飲之間品世間之高雅,避世間之俗風。興起之時扶素琴,猶如弦曲間往事煙滅灰盡,一腔壯骨迴盪四野,和高山流水之間互應,悠遠而不失憤放,寧靜而不乏喧騰。音音有調,韻韻在律?

一杯濁酒吵鬧在六六五魁,約雜友三五暢大江之南北,喝江山如畫裏。可以説世界之渺小中華之偉大,講一代天驕之宏偉;可以道家事國事天下事,還可以笑村姑戲水;杯盞碰撞中豪情萬丈,猶如壯志凌雲之勢,劍戈在手天下盡在心間。高聲無雅,俗無可奈!興不盡時,高歌啞韻,蹣跚舞姿,酩醉中不缺乏暢快之笑容;不減少仗義之言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村野間頓時歡舞燈明,歡騰中失去了自我,歡騰中又還原了本性。酒香瀰漫了四野,醉卧點綴了山村?

可謂是:"千秋大業一壺茶,紅塵萬丈三杯酒。"

標籤: 名家 散文 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6vnq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