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優美的遊記散文範文(通用9篇)

優美的遊記散文範文(通用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美的遊記散文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美的遊記散文範文(通用9篇)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1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壽鹿山。壽鹿山位於甘、蒙、寧三省區交接處。森林覆蓋面積574公頃,以天然林為主。自1995年批建為省級森林公園以來,經當地政府植樹造林的不懈努力,現已建成為集吃、住、遊、樂於一體的旅遊勝地,正式對遊客開放。

我們來到了壽鹿山腳下,那白色的階梯,彷彿一架天梯豎在前面的陡坡上。我看到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鋪路的人,他們用心血和汗水的,換來了遊人的歡樂……想到這裏,我覺得他們真是無名英雄!

我立刻找了根小棍子,懷着激動的心情,朝山頂爬去。幾百米之後,我已是滿頭大汗,我喘着粗氣,回頭望去。不望還好,這一望,嚇得我險些滾下山去。原來,下面的一切事物,都變的很小很小了。大約半個小時之後,有些人已經打了退堂鼓,但我還是決心向上爬。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爬上了山頂。俗話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得到最好的收穫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毅力,不管什麼事情都能成功!

第二站,我們又來到了黃河石林。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省景泰縣東南部的中泉鄉龍灣村,景區佔地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中石林面積10平方公里。2004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我們一起欣賞這千奇百怪的石林。“瞧,那個像一個正在睡覺的人。”“看!那像個獅子頭!”“這像個老虎。”……真是讓人目不暇接!

看了好一陣,爸爸説該回家了。我們才依依不捨的告別了黃河石林。

我坐在車裏,心裏默默地説着:再見了——甘肅,再見了——景泰,再見了——石林,再見了——給我啟迪的壽鹿山!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2

我們大理是一個旅遊城市,經常有歐美國家的外國人來這裏旅遊。

他們穿着牛仔衣、牛仔褲,騎着自行車,戴着頭盔,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或穿行於各大風景區,或穿行於大理的大街小巷。

累了,躺在路邊休息一下,喝口清水,吃一點自帶的乾糧。

困了,就地打開帳篷,睡了。

在大理旅遊的老外,很少見他們開車,也很少見他們進大飯店、進大酒店。

我們大理也是個文明之邦,經濟雖然還有點落後,但也經常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來這裏留學。

他們出門經常走路,穿着當下大理不怎麼流行的中國服裝,咋一看還以為是曬黑了臉的中國農民。

他們經常擠公交車,在公交車上還經常看見他們給別人讓座,但不管是老的、少的,懷孕的,只要是別人就都給讓座。

最有趣的是他們在農貿市場買菜的時候,他們也會討價還價、斤斤計較,有時還會偷偷地多拿一根葱一個青辣子什麼的。

受朋友之拖,我也幫老外租過住房。

依我的想象,出國旅遊、出國留學應該是挺有錢的,家裏沒有百萬家產誰敢出來也出不來啊,他們應該是租那種豪華的和價格高的公寓。

但是我錯了,他們喜歡租那種最舊的老公房和農家院,有的還是泥巴地面或土巴牆,這不僅僅只是喜歡中國的落後吧!

在大理,看的老外多了,接觸的老外多了,總有一些感受。

他們崇尚簡約,內心平平淡淡的,生活簡簡單單的。

他們崇尚務實,過自己的生活,不鋪張,不浪費,不做給別人看。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3

假期裏,我們一家人乘坐爸爸的新汽車去村子找爺爺奶奶。我們還沒去村子之前,爸爸買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要送給爺爺奶奶。

我們到達村子已經早上九時了。我們一下車,就感到很温暖。這是是我第一次回到爸爸鄉下的老家。我們迫不及待地進屋去找爺爺奶奶。

由於我們太久沒見面,大家聊到午餐時間了也不知道。直到聽到我肚子打鼓的聲音,大家才覺得餓了。所以爺爺奶奶便帶我們去村子一家餐廳吃午餐。我們一看見食物,就垂涎三尺,馬上叫食物,我們叫了紅豆冰、雞肉、魚、豬肉等等。我們吃飽了,便回爺爺奶奶的家。

我和姐姐,一起去後院玩遊戲。我們一起玩捉迷藏。我當鬼,二姐當人,大姐也當人。數十聲過後,我就去捉他們。第一個被我捉到的人是二姐,他躲在大樹後面。我找不到大姐,於是我就喊“大姐!大姐!”她就出來了,原來她躲在家裏,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夜幕降臨,我們又餓了,爸爸提議到村外吃晚餐。我們乘坐着爸爸的汽車到村外吃晚餐。過了五分鐘我們就到達了食物街。我們選了露天美食店。露天美食店有紅燒魚、雞肉、酸辣湯、炒飯、火鍋等,食物看了讓人食指大動。我們吃紅燒魚、雞肉、酸辣湯和火鍋。我們吃完了晚餐,便去逛夜市。爸爸買了衣服給爺爺、奶奶和我。我也買了一雙鞋子和一塊手錶,我們都很開心。

送爺爺奶奶回家後,我們就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有機會回鄉探望爺爺、奶奶。我希望我可以常回去看他們,吃大超好吃的美食。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4

南國的四月,一直在下雨。

我喜歡下雨天。我總覺得下雨天帶我一種愜意。休閒。短暫的忘記自己的煩惱。去放空自己。下雨的時候,我最喜歡在自己的房間裏,聽一些自己喜歡聽的歌,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寫一些自己的文字。

我文采不好,真的不好。我寫的文章都像是記流水賬,一個好的文采的養成,需要你多讀,多練。還有就是要多思考,多觀察,這幾點我都很欠缺。習慣了用微博,習慣了用簡單的幾段話記錄自己的生活。也許現在的人都越來越懶了。以前我有自己的日記本會寫日記。現在肯定是變懶了才不寫了。説自己沒時間肯定是藉口。

從鳳凰回來,心還沒有收回來。我的腦海裏不斷的播放着是穿着苗族服飾的阿妹。是沱江上的泛舟者。還有那些青石板的小巷。我喜歡鳳凰的清晨。當清晨的陽光灑在沱江上的時候,好多當地的居民開始洗衣服。鳳凰的早晨跟我一直生活的深圳的早晨是一點都不一樣的。我喜歡鳳凰這座小城,我是多麼的不願離開。我不是文藝女青年,但是卻有那麼一點點喜歡文藝。

我喜歡江邊上那些酒吧,清吧。喜歡那些不一樣的文字。來鳳凰玩的都是一些年輕人,大部分是戀人,他們帶着他們的愛情來到鳳凰這座充滿詩情畫意的小鎮,他們來尋找鳳凰的故事,也想把自己的故事講給鳳凰這座小鎮聽。

有一部分閨蜜,約上三五個好友,一同來散心,江邊上。經常看到他們找路人合影。我是一個人過來的,一直就想有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背個包,帶上個相機,就出發。第一站選在鳳凰。一直想去的一個邊城小鎮。在網上看到那些圖片之後,我就想,有生之前,我一定要去。

那天晚上刷微博,看到鳳凰4月10日之後要開始收門票了。我趕緊轉發微博:鳳凰,在收門票之前,讓我看你一眼。來不及多想,我就在網上查好了路線。定好了火車票就去了。

鳳凰的美,沒在它的寧靜。鳳凰的美,美在它的夜景。鳳凰的美,一直在我心中。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5

在我的回憶中,始終有些温暖而美好的片斷是關於太白山的。那是2002年的4月底第一次登太白山時因身體不適,同行朋友一路悉心照顧,心存感激對太白山的美景更是回憶深刻。

時光悄然劃過九個年輪,今年的7月初,有機會與外出療養的一行40餘人再登太白山。

當天,天公作美,天陰有點涼。這對於愛美怕曬的女人來説,真是萬分地慶幸,不過,同行中有人怕冷早已租衣準備禦寒。遊車載着我們幽長的湯浴溝裏一路曲折上行,車行一段,觀景一處,沿途的“蓮花峯瀑布”、“潑墨山”讓人感受的是山因水而靈動,水因山而挺拔的意境。還沒回過神來,“世外桃源”帶人入洞悠然回到古往,幾間茅草房、千年古樹圍抱,還有無數遊人寄掛在古樹高處的平安紅色飄帶,一景一物讓人過目不忘。出洞繼續乘車向上攀行到“森林浴場”,一行人漫步而上,曲徑通幽處所見如黑皮楊等參天大樹不計其數,暢然呼吸,怡然接受大自然賜予的“天然氧吧”。

稍作休息坐上纜車繼續上行。此時俯視山下,蜿蜒曲折的山路呈“S”型千轉百回綿延至山底。纜車節節攀升,仰望山上還是遍野綠色,令人愜意無比。一行人相繼乘纜車到達登山處,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這段山路對我來説真的不易,爬得心跳加快,體力不支,睏乏無比,曾多次想駐留不前,同行者一路高呼低喚。只是偶爾停憩之時,能看到山路兩旁枝丫各異的松樹站成了一道道景色,還有那些白的紫的叫不上名的野花,不管有沒有人觀賞,依然堅強地怒放着,充滿了靈動的熱情。

同行的10餘名男士早已爬到“天圓地方”處,揮舞着“太白山3511米主峯留念”標誌旗,個個豪情滿懷,傲視前方,頗有我是英雄捨我其誰的`味道。我們幾位緊隨其後,終於疲憊地站在3511米主峯處,興奮地高呼:我來了……我來了……此一刻,我們迎着山巔陰冷的風,早已忘卻了寒意,時時感受着“山登絕頂我為峯”的豪邁。環顧四周,峽谷深幽,峯巒疊嶂,雲霧翻騰,四野瀰漫,遍山葱蘢,蓊蓊鬱鬱,目及之處的綠色一片片地迷漫開來,彷彿要注入人的心裏,滌清人心中的雜念和萬慮……

下山返程途中,碰到西安歡樂谷的驢友們,約有20餘人,個個裝備齊全,氣定神閒地慢速爬山。聽説,他們要通過3511米的主峯,經過大爺海、二爺海,前往3767米的目的地安營紮寨。想必3767米的拔仙台定會是另外一番景色。

兩次遊太白,還有未看到的美景。只有等待機會下次再來了。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6

從城區荷花塘出發,溯巖樟溪而上,與瀰漫着花香的春風撞了個滿懷。騎行七八里,一個靠山臨水的小村莊映入眼簾,這就是周村傀儡棚自然村。一幢灰牆青瓦的農舍門前,一個農婦正在晾曬衣物,我走近想討碗茶水解渴,只見屋旁有一小山澗,潺潺流水在亂石中穿行,旁邊一塊路標指示:鞭籬古道。

抬頭仰望,遮天蔽日的古樹下,一條石階山道天梯般向上延伸,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句子會立即浮現在你的腦海。低頭看路,每一級石階的周邊都長滿了綠色的苔蘚植物,毛茸茸的,似綠色的地毯把褐色的石頭緊緊擁入懷中。默默無語的階石,你在這裏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接受了多少山民草鞋的親吻,你把多少山貨送出村莊,又把山外的物品送進山上?你和兄弟姐妹站成有序的隊列,把山裏的世界與山外的世界連接。歲月悠悠,斗轉星移,離合悲歡,惟有你淡定從容,笑對變故,巋然不動。

拾級而上,一棵棵蒼勁的苦楮樹列隊迎接我這個稀客,真的是不敢當啊。這一棵樹幹魁梧,倉枝屈虯,樹心已空,老枝上卻嫩芽叢生,鶴髮童顏,讓人覺得可親可敬。那一棵,樹根裸露於地表,樹幹彎曲,卻綠葉如蓋,老當益壯。曾記否?你那包着褐色堅殼、富含澱粉和微量元素的果實,味先苦後甘。荒年充飢,你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豐年作食,或磨粉作餅,或製成豆腐,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餚。你不會忘記吧,你也曾見證了山鄉鉅變:擔挑肩扛的村民被訪古探勝、登高鍛鍊的市民取代,扁擔被康莊路上的農用車取代,轎子被轎車取代……

穿過苦楮林子,康莊路盤旋而上,路後是一個新建的風雨亭。單説這個亭子的本身,與別的風雨亭並沒有特別之處,也是飛檐翹角、八面臨風。但説到它與周圍環境的映襯配合,就有獨特之處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風雨亭所處的位置,你會感到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般的滿足。站在風雨亭裏,前面是青翠的苦楮林海,左右均碧綠竹林,後面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松樹。這樣,風雨亭就成了溝通線與面、青與綠、曲與直的焦點。其實,這個亭子,與其説是風雨亭,不如稱作聽風亭更為確切。一陣陣山風從林間穿過,不同的季節,你能聽到不一樣的自然之語。春天,竹林間的暖風拂面,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的臉,風過之處,盡顯青翠。我聽到了竹筍拔節的聲音,野花綻放的聲音,萬物甦醒的聲音。夏日,熱風經過苦楮葉子的過濾竟然變得清涼無比,各種野花混着樹葉的清香幽幽,沁人心脾。秋天,松濤陣陣,果香瀰漫,讓人神清氣爽。冬日,山間紅梅怒放,梅香四溢,疏影橫斜。

離開風雨亭往上攀登,古道邊立着一排偉岸高大、直刺蒼穹的松樹。輕輕地撫摸你的身軀,我似乎讀懂了你的思想。你根扎貧瘠的山脊卻冠頂藍天,嚴寒酷暑不改色;你置身堅硬的懸崖卻咬定青山,風霜雨雪不亂心。你伸出鐵臂迎賓客,昂揚向上不媚俗;你仰望蒼穹樹正氣,堅貞不屈展鐵骨。

走出松林,迎面是一畈梯田,走過梯田是一個桃花源似的村莊——鞭籬村。村子不大,村前是一片高大茂密的風景樹林,樹林邊是飛檐翹角、紅牆青瓦、畫棟雕樑的廟宇,三面竹林懷抱,一泓清泉穿村而下,農舍順着山勢呈梯級分佈,桃樹、梨樹穿插其間,翠綠的竹子、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黃色的籬笆、白色的牆壁,還有農家、雞舍、廟宇、迴廊等等組成一幅水墨山水畫。置身其間,你一定會覺得來到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站在整潔的村道上環望四周,看到整個世界都是綠色,除了竹葉在微風中擺動發出的輕微響聲和偶爾的一聲雞鳴,再也聽不到別的聲音。在這裏,我呼吸到一種濃郁的鄉土氣息,空氣中也充滿了竹的清香。走進一家農家樂,放眼望去,凳子、涼牀、茶几、搖籃、雞籠和兔籠,還有斗笠和各種用具,全部是竹子製成的,甚至接山泉用的水管也是竹子。在這樣的環境裏,再也沒有比用山泉沏當地出產的綠茶和吃尖筍乾更更有情調的了。

我正要離去,忽然傳來了遊人的歡笑聲。那聲音隱蔽在竹林深處,看不見人,聲音卻愈來愈近,原來是一羣遊客在竹林中留影呢。

不知不覺,竹林間掠過一羣歸鳥,我揮一揮手與美麗的鞭籬告別,帶回了一顆剛被洗滌過的心靈。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7

位於古城西安南郊的大唐芙蓉園,是一座與大雁塔毗鄰的皇家園林,這個融匯着古樸與時尚,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唐朝文化張力的園林,已成為展示盛唐文化的一張名片。

我們遊歷的時候,正直暮春,陽光灑在這座皇家宮苑內,使所有的建築和景緻都處在一片萌動之中,有着一覽無餘的透徹。湖面泛起的微波氤氲着點點滴滴恍如隔世的氣氛。時間,彷彿鐫刻在園內。大唐芙蓉園的美,總透着征服的霸氣和傾城的貴氣。

園內的建築有着歷史的靈動和沉澱的厚重,把建築的美感和林苑的錯落有致融合得天衣無縫。它的韻味,需要你用心去感應,去品賞。園內的日與夜,演繹着截然不同的美感,面對一汪碧水,古典音樂充盈於耳,令人寵辱偕忘、心曠神怡。

聽導遊講,芙蓉園有着悠久的歷史,因曲江山水景緻優美,秦王朝時,就在此開闢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並建有著名的離宮——宜春下苑。隋時,因曲江池中蓮花盛開,異常紅豔,遂更名為“芙蓉園”。時至唐代,唐王朝在隋朝芙蓉園的基礎上,擴大了曲江園林的建設規模和文化內涵,除在芙蓉園修紫雲樓、彩霞亭、涼堂與蓬萊山外,還開鑿了大型水利工程——黃渠,擴大了芙蓉池與曲江池水面。唐玄宗為能經常去曲江芙蓉園遊幸作樂,沿城牆專門修築了由皇宮至芙蓉園的夾城。每逢曲江大會,唐明皇便攜寵妃百官登臨芙蓉園紫雲樓與民同樂。此時的芙蓉園達到了它發展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是大唐繁榮、盛世太平的一個符號,也是唐文化的薈萃地,更是唐都長安的標誌性區域。其後,隨着唐末長安城的毀滅,芙蓉園也經歷了一場浩劫,各種園林建築慘遭破壞,園內的各項文化活動也逐漸沉寂,芙蓉園的繁華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想象和遺憾。

大唐芙蓉園的重建始於2005年春,經歷了上千年的衰敗和沉寂後,大唐芙蓉園以無與倫比的美豔姿態華麗轉身,完成了古典與時尚的完美融合。重建後的大唐芙蓉園,佔地一千畝,擁有水域面積三百畝的園林,再現了芙蓉園內昔日亭台樓閣、雕欄畫棟、碧波盪漾、花草繁盛的美景。園內分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詩歌文化、科舉文化、茶藝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外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景觀文化、兒童娛樂、水秀表演十四個景觀文化區,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輝耀四方的精神風貌和璀璨多姿、無與倫比的文化藝術

走進大唐芙蓉園,讓人震撼的不僅是古色古香的建築和彷彿置身於唐朝的錯覺,更是現代高科技所帶來展示手法的新穎和體驗的快感。漫步園內,無論你走到哪裏,都可以聞到陣陣幽香。我們感到好奇,問及導遊,才知道,這裏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怪不得香溢滿園呢?如果你有胃口,可以親臨仿唐宴開發基地——御宴宮,品嚐皇家菜餚,體味皇室生活的雍容與榮光。如果你有詩情,還可以到展現唐代詩歌文化的雕塑羣前與李白對酒,陪杜甫吟誦。如果你攜了妻兒,不妨逛一逛再現唐長安城貿易活動的場所——大唐集市,或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你在夜間遊園,那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以及水景表演可不能不看哦,那集聲、光、電、水、火於一體的實景演藝,將遊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完美地融為一體,讓人如夢如幻,如醉如痴。

大唐芙蓉園不僅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聚集地,還是一個有典有故有夢有想的精神家園。這個故事和夢想始於大秦,歷經隋唐,一直延續到今天,還將繼續傳遞到明天,故事有多長,夢就有多美多香。如今的大唐芙蓉園,以它獨特的魅力和無可比擬的歷史地位,成為華夏子孫尋根追夢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園。步入大唐芙蓉園,就像進入盛唐文化之旅,每個建築和景觀都有着迷人的典故傳説。漫步其間,高大的古典建築與粼粼波光讓人目不暇接,似乎從步入園門的那一刻起,便已時空扭轉,夢迴大唐。

告別時,我們的興致依然未減,賞遊大唐芙蓉園,使我們享受了一次盛唐歷史與文化的大餐,賞鑑了一尊古典與時尚完美交融的雕塑。在園林出口,我購得了一本大唐芙蓉園影像集,其實此舉已屬多餘,大唐芙蓉園的美,已深深鐫刻於我的腦海,它的古樸、時尚與經典,早已融進了我的血脈之中,迸發出經久不息的迴響……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8

江南古鎮,煙風細雨,河澤遍佈,盛產魚米,物產富饒。白牆黛瓦,青磚壘築,穿堂天井,屋檐迴廊,小橋流水人家。古鎮多少樓台煙雨中,碧玉佳人略施粉黛。水養人,人護水。江南煙雨濛濛,格外的滋養人,江南多佳人,與江南多煙雨是分不開的。

半彎斜月光灑古鎮,半輪明月倒映水中央。月上柳梢頭,相約烏篷船。與佳人同坐烏篷船,櫓漿一動,月影迷離,伸手入河中,斜月唾手可得。月影下美女韻味十足,纖指舞動,撥弄髮髻,雖身穿救生衣,卻怎麼也掩飾不住美。

忽而古鎮飄起如煙如霧的細雨,抬頭看有佳人手撐復古油畫傘,漫步在石拱橋上,時而停駐不前,伸手迎接絲絲細雨,臉上洋溢着微笑。俯望河水中細雨斑斑點點,灑落在河面上,激起陣陣漣漪。烏篷船船公慢搖櫓漿,船忽左忽右上下襬動有節奏的穿過石拱橋。

街道轉角處有一雙人搖椅,不知名的美女正獨自一人,前後擺動鏘然自得,按下快門,讓時光停滯。漫步石板鋪砌的古街道,隨處可以聽到陣陣悠揚的戲曲,忽遇異國佳人,長髮碧眼,身着江南旗袍,別有一番滋味。

古鎮的絲巾,從古至今深受美女喜愛,絲巾是美女必不可少的裝飾物,國人講求含蓄,粉頸外露甚似不雅,因而一條條薄如蟬翼的絲巾便應運而生,千百年來,猶為古今美女喜愛,絲巾或是纏繞幾圈套在粉脖上,或是打個結系在脖子上,或是隨意的披掛在肩上。不管是那一種打扮都是別有一番風味。

古鎮收藏有許多歷代三寸金蓮,這是一種殘缺的美,變態的美。為迎合某種需要,而禁錮自然的生長規律,硬生生的把腳給定格在三到五寸左右,用布纏繞固定成型,看着這些三寸金蓮,不禁感慨,一部血與淚的歷史值得深思。

古鎮河道中,人工養殖的各色錦鯉,有的已將這半米多長,小的也有寸把來長,它們對遠到而來的遊客絲毫不陌生,頻頻出水假意友好的問候,隨着遊客的拍照,搖頭擺尾,搔手弄姿,爭相賣弄,扎堆湧現在遊人的腳下。

河兩岸建造有數十座石拱橋,是兩岸互通的主要交通節點,烏篷船也是兩岸互通的主要交通工具,從石拱橋下來,一座白蓮古塔香火鼎盛,人煙沸騰,人聲喧譁。

古鎮小吃,從南到北,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應有盡有,但古鎮最為出名還是糕點,桂花糕、菊花糕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古鎮美景美不勝收,環繞古鎮街道三圈,竟然找不到古鎮的出口。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美景到深處,人不知,最後不得不詢問工作人員,才找到出口,原來出口就在眼前拐彎處,數次擦肩而過,只應古鎮景色迷人,不及細細尋覓,只待多遊玩。

優美的遊記散文 篇9

記憶中揚州大概去過五六次,第一次去是上中學,當時我的一位同學父親是鎮江到瓜州這班船船長,我們一行五人早早地把自行車放到船上,然後搭船到瓜州,上岸後再一路騎行直至揚州。

第一次,印象已不深。後幾次都是在揚州開會,可謂匆匆而來,急急而去,沒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這次,我攜“同學少年"共遊揚州,感覺頗佳頗深。

儘管行程倥傯,兩個知名景點瘦西湖和平山堂都沒去,僅在運河岸邊和一個開放式公園轉了轉,覺得揚州確實很美,街面整潔乾淨,城市佈局緊湊合理,運河逶迤曲折,穿城而過,亭台樓閣掩映在高樓大廈之間,更增添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一抹古典的美。那天煙雨濛濛,視野不甚清晰,無意中也給這次行程和揚州城增加了幾分詩意和朦朧。

揚州在隋唐時期已是中國經濟、商業中心,地位相當今天的上海,當年揚廣開鑿大運河,三下揚州,最後一次把命都丟在這片繁華之地。歷史上有很多文學大家都在揚州做過官,如杜牧、歐陽修、蘇軾,留下了許多傳誦千古詩詞文章,其中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以及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是揚州。”最為著名。天下總共三分明月,二分被揚州獨佔。可見揚州當年的繁榮富庶程度。迨至明清,揚州的鹽商更是遠近聞名,一次導遊告訴我們:有一個鹽商(名字記不清)吃一碗蛋炒飯需糜費白銀一百兩,其豪闊奢侈程度令人咋舌。清中葉,以金農、鄭板橋、汪士慎等為代表八位畫家結集揚州,他們畫風接近,風格相似,形成一個對後世畫壇影響深遠的一個畫派,俗稱“揚州八怪"。

揚州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底藴的城市,值得我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探尋千年古城的歷史發展脈絡,享受傳統文明帶來的心靈洗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4n6v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