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生活經驗 >

豬的象徵意義大綱

豬的象徵意義大綱

十二生肖中的豬是憨厚可愛的代表,很多情侶愛人之間也有“豬”的暱稱,代表自己的伴侶像豬一樣善良可愛。豬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稱之為亥豬。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豬的象徵意義_風俗文化和民間習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豬的象徵意義大綱

豬的第一個象徵意義:有福有財

在農耕社會,豬和馬,牛,羊,雞,犬共為“六畜”,如果家裏沒有養豬,就不成為“家”。同時豬也是財富的標誌,從豬的撲滿造形,可知豬可存滿財富,由此認為豬是“富有”的象徵。豬自古以來也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全身都是寶。肉可食,皮可制皮革,毛鬃可做刷子,為人類貢獻巨大。古時候還會用豬代表財富和生育。遊農經濟的時代,豬的飼養成本比定居農業時代飼養成本高,價值也更大。商朝時期的豬被人認為是貴重、吉祥的禮物。

豬的第二個象徵意義:温和

豬的性情很是温馴可愛。它有圓滾滾的外表,和氣量寬廣的胸懷。豬憨厚老實,心寬體胖,代表心中坦然無憾,身體舒泰安康。它質樸厚道、忍辱負重。其實豬是個大智若愚的動物,它沒有稜角,不露鋒芒,敢於承受,用温和的姿態度過平凡的一生,能給人帶來許多益處,也象徵着一種吉祥圓滿的人生態度。豬的生性温和,不善嫉妒,忍辱負重,隨遇而安,因此象徵和氣、吉祥之家,福祿壽喜都會登門拜訪。

豬的第三個象徵意義:懶惰

豬在人們心目中,算是一個比較老實的家畜。它不像狗那麼有靈性,能討好主人,忠於主人,跟隨主人,而圓乎乎胖滾滾的豬,除了就睡,睡了就吃,顯得很懶惰。因為活動少,所以長得很快。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就是代表一種愚笨、懶惰、貪吃、好色的負面形象,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豬又象徵着勇敢、厚道、忠誠、謹慎、誠實。

  豬的歷史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着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漢代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鑑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係,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着養豬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唐宋時期 隋、唐時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元明時期 元代在擴大豬飼料來源方面有很多創造。明代中期,養豬業曾經遭受嚴重摧殘,正德十四年(1519),因“豬”與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養,旬日之間,遠近盡殺,有的則減價賤售或被埋棄。但禁豬之事持續時間不長,在養豬技術如豬品種鑑別和飼養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2]

  豬的文化

古代經常用豬代表財富和生育,代表女性。在遊牧民族的畜牧經濟

中,豬是難養的動物(豬不像牛、羊、狗那樣適合遊牧遷徙)。從這一點講,很多講肉食的字,從“牛”或從“羊”而極少從“豕”是非常好理解的。

遊農經濟的時代,豬的飼養成本比定居農業時代飼養成本高,其價值也就更大。商代的豬被人認為是貴重、吉祥的.禮物。

隨着種植業的發展、居住地的穩定(遊農經濟漸漸被定居農業經濟取代)和豬的馴化,很多和豬有關的字產生出來,比如“家”(房子底下有豬。豕,意思就是豬)、“圂”(意思是廁所,即廁所通豬圈。現代中國南方和北方農村仍然能見到人的廁所就是豬圈、豬養在人的廁所裏的實例。)

另外,我們常説的“腥”、“臊”二字也和豬有關。《周禮·天官冢宰》上説:腥、臊不能食。《説文》上解釋説,所謂“腥”,並不是肉聞上去的味道,而是肉中的星星”,指豬肉中有像米粒的星星點點的肉息(長有寄生蟲豬肉絛蟲的“米星豬”,或稱“痘豬肉”);所謂“臊”,是豬身上油脂發臭。

  豬的民間習俗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豬拱門”的節日窗花,是用黑色蠟光紙剪成。豬背上馱一聚寶盆,張巾時左右各貼一張,表示招財進寶之意。[2]

其實豬是一種非常温厚可愛的動物,它有着圓渾厚重的體態,和氣量寬廣的胸懷[7] 。

《大學》雲:「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豬憨厚老實,心寬體胖,由於心中坦然無憾,所以身體舒泰安康。

它質樸厚道、忍辱負重,每天吃着別人吃剩下的糟糠敗食,忍受着別人「笨豬、懶豬」的指責辱罵,而依然故我,從不往心裏去。

其實豬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的聰明更多地顯示在大智若愚之中。豬寶寶渾身都是寶,但是它沒有稜角,不露鋒芒,敢於承受,以和順的姿態,展現平凡的一生,卻帶給別人很多的益處。

那麼您知道嗎,這其實正是一種吉祥圓滿的人生態度。何以見得?就讓我們從「吉祥」二字的意涵説起。

「吉」是形聲、會意字,本義作「善」(見説文)。小篆「吉」,從士從口,「士」有聞一知十、以一優十之意。古人以「士」為品學兼優、足以為世人楷模的人。士人惡言不出於口,説好話、做好人。所以「士」人之「口」所出的言語為「吉」。

你看,豬寶寶平日很少叫喚,更不會喋喋不休地説長論短。而這正是吉字最本然的內涵。

口為禍福之門,我們想想,此言既出,是駟馬都難以追回,因此出言須經深思熟慮,而非信口開河、意氣用事。俗話説,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善的言語,可能引起人與人的爭端、團體的不和,甚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言語莫不以大局之和合為考慮標準,若是此言一出,客觀上對他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甚至惡性的傷害,縱使是「無心非」,那也是「名為過」。所以,祥和祥和,「和」而後能「祥」。和氣致祥,和氣方能招致吉祥。

中國曾是一個德厚流光的大國,以道德高厚,而影響深遠。古人的智慧節操,留給我們的正是盡其一生,都能夠趨吉避凶的寶貴經驗。古人説:「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見《論語》)孔子所傳述的禮,是以和樂為貴,而先王之道,以和順之禮,最為和美。

所以我們凡事要以和為貴,隱惡揚善,化解怨恨與衝突。古人説:「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天理人心,是我們言談舉止的行為準則,也就是待人要寬和,存心要厚道。尤其要善護自己的口德,千萬不能使人兄弟不和、父子不睦。慎方能避禍,因此我們的言語,不能不慎重啊。

再來看「祥」,「祥」也是形聲、會意字,古以「羊」通「祥」。小篆「祥」,從示,羊聲,本義作「福也」(見説文),乃福祿壽考等之總稱。《尚書‧伊訓》説:「作善,降之百祥。」先民以福祥皆神之所賜,故祥從「示」。又以羊是一種和善而又馴良的家畜,性情温和善良的人,每每容易獲得福祥,故祥從羊聲。

豬的生性温和,如同温馴和善的綿羊。豬安分守己,且從不嫉妒別人的才能。它有着忍辱負重的節操,能忍而安忍。忍方能和,和方能隨處吉祥。和氣之家,福祿壽喜都會同時登門造訪。

閤家團圓的新年,不禁使我們想到唐朝的張氏人家,歷經九代都共同生活在一起,非常地和睦。到了唐朝,他們五世數百人同堂,閤家歡聚其樂融融。高宗皇帝好奇地詢問,他們持家的要道究竟是在哪裏,張家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揮筆寫下了一百多個「忍」字。

金豬帶來吉祥年,願和順、慎言、厚道、安忍,帶給家國社會吉祥連連、吉祥年年。[2]

在中國

在掃墓時除了會帶上香燭、紙帛等祭品外,還會抬只乳豬去祭祖,燒乳豬在廣東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在廣東傳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是各隆重場合的常用品。無論是新店開張

、新劇開拍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見抬出整隻燒豬或燒乳豬作為祭祀用品。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分,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與者分享。清明分食乳豬等燒味食品,講究的是“紅皮赤壯”意頭,寓意祖先保佑子孫身體強壯安健。[2]

在印度教

保護神毗濕奴曾化身為野豬去拯救地球,打敗了潛入海底地惡魔。在佛教、道教,星辰之神摩利支天乘豕或七豕所拉之車。[2]

在古希臘

母豬適合作為得墨忒耳的祭品,由於得墨忒爾是古代最大的女神,所以有他自己喜愛的動物。而厄琉息斯祕儀的開始都會獻祭一隻豬。[2]

在猶太教

(參見符合教規的食物 (猶太教))和伊斯蘭(參見符合教規的食物 (伊斯蘭教))的飲食法律裏,都禁止進食任何的豬肉,他們認為豬是不淨動物,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其他基督宗派也都認為豬肉是不淨食物。[2]

在天主教

東正教和其他天主教團體,會將豬和聖安東尼聯想在一起,因為聖安東尼是養豬的人的主保聖人。

《聖經》舊約“利未記”第11章7節指出:“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淨。”[2]

在《西遊記》

《西遊記》中人物名。法號悟能。唐僧的二徒弟,原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耙。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但是有時十分懶惰,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標籤: 象徵意義 大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shenghuo/krr2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