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熱點 >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説,袁隆平穿着很隨意,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慾非常劇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愛好。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櫃裏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説,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着説,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行理喻,不行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便利,不用擔憂弄髒了。”他對夫人笑笑説。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説什麼,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麼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適、不自由。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寶而言,除了他腦袋裏的才智和學問值錢,袁隆平的確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慾,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嘉獎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2

作為國內外聞名的科學家,袁隆平自然成了人們特殊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會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個盲童的來信,信中不僅表達了對他的敬重,也表達了孩子對將來的迷茫和迷茫。袁隆平讀着孩子們的`真摯來信,深受感動,馬上攤開紙,拿起筆,動情地寫道:.生活是完善的,我們的世界是完善的,而且會越來越完善。雖然看不到,但心裏能感覺到。你身邊的爺爺奶奶叔叔叔叔都在關懷你,關心你。你是一個有理想有幻想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肯定比別人有更光明的將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宏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這位宏大的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但他從小就努力工作,在鋼琴的鍵盤上製造出奇妙的樂章,讓音樂陪伴人類到一種史詩般的痴情狀態。努力吧,孩子,雖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將來'

可見袁隆平對這封信的回覆佈滿了真實的情感。對於一封從未謀面的遠方來信,袁隆平依舊能仔細對待,用情感和真誠迴應。由此,我們不難理解這位科學家有多和善,他的社會責任感有多強,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妙。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3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着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頂峯,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平安做出了傑出奉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決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準那麼,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決、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表達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羣〞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當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着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存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着“863〞工程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奉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平安。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開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4

袁隆平爺爺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雜交水稻研究中,他把價值連城的珍貴稻種毫無保存地奉獻獻給全人類,使億萬飢腸轅轆的人從此吃飽,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級的奉獻,享有世界級的聲譽。

袁隆平爺爺91年的人生每一年時光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了解,袁爺爺是一個幽默絲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他心憂天下,造福人類,自強不息,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袁隆平爺爺曾説過"人心急躁了,就難以看清事情的本來面目〞這句話用在我們身上再適宜不過了,我們出生在一個好時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體驗過挨餓受凍的日子,物質上容易得到滿足,但是精神上卻得不到滿足,人也容易急躁,然而老輩的人雖然物質上較為匿乏,但是精神上卻是豐富的`,他們的內心也是無比純粹的。

再次向袁隆平爺爺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劃過天空就不再回來,但是您的榮耀奇蹟將會被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5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

然而,他對網民尊稱他為“人民科學家”,卻感到“誠惶誠恐、忐忑不安”,他謙虛地説:“‘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説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我想,僅從這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謙遜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讓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穀子,越是低下頭。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些人喜歡張揚、高調。比如,表現在學習上,喜歡吹噓自己的博學與能耐,看過幾本薄書,就自詡飽學之士、滿腹經綸;寫過幾則公開發表的小文,就自封著名詩人、作家。表現在工作上,喜歡凡事必稱大,有的事還沒有做,就開始説大話,剛剛乾出一點成績,便“拉長、吹大、墊高”,熱衷於在媒體上“精心包裝,隆重推出”。這種喜歡張揚的人,雖然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許能慷一時之慨,開一時之懷,求一時之名,取得一時之利,但這種人往往行之不遠,登之不高。而謙遜的人則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做人行事,這才是成就大業的基點,是走向成功的長梯。

也許有人擔心,謙遜的人,久而久之,會被人遺忘,終究會吃虧。其實不然。這些人、這些事或許一時難以廣為人知,但當他們以踏踏實實的工作創造了業績,以默默無聞的品格作出了貢獻,名聲自在眾人心中。這正像袁隆平所説的',我是搞育種的。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尤其如此,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揚科學精神。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個是基本前提。如果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沒有感情,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有了感情,才會為社會做一些事情、獻一份愛心,這樣你才會有欣慰感。

特別是談到物質享受時,袁隆平認為,精神上要豐富一點,物質生活上則要看得淡一點。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衞生為貴,穿方面只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少走彎路,少留遺憾,身心才會健康,心情才會愉快,事業才會做得長遠。

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正在全力建設和諧社會,最應大力弘揚的就是袁隆平這種謙遜美德,常懷一顆平常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個人的名利、進退、榮辱、都要看得淡一些,超脱一些,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越是成績突出,越是貢獻巨大,越是形勢大好,越要保持憂患意識,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自豪而不自滿,昂揚而不張揚,務實而不浮躁”,始終以高昂的精神狀態和一流的工作標準謀事盡責,多做貢獻。如此,我們的工作才會大有起色,我們的事業才能更好地發展起來。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6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把綠色的夢想書寫在大地之上;在佈滿荊棘的實驗叢林中躑躅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為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無怨無悔,傾其一生;歷經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於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xx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xx年4月,榮登“20xx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20xx年9月14日,他作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體常委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朗曾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20年來,我國已通過雜交稻增產3500億公斤,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因此,很多中國農民説,吃飯靠“兩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其實,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西方國家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2月初,網友、專家攜手評選的“新四大發明”名單出爐,“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複方蒿甲醚”最終入選。並且“雜交水稻”在評選中一直遙遙領先,佔據第一的位置直到最後。

有人説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來的農民更像農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顴骨,背微駝,小平頭,古銅色的臉龐爬上了些許老人斑,歲月風霜刻在了寬闊的額上,曬得黝黑的手臂被稻葉劃上了一道道傷痕,穿着農村裏常見的那種花紋短袖襯衣,一條灰褲,老式黑皮鞋上沾滿泥巴,手上戴着一塊黑色手錶,特徵很鮮明。但就是這位看似很平常的老人,卻在華盛頓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當選者。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先生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説:袁隆平先生髮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7000萬人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的先進事蹟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與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20xx年10月,在湖南考察時專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詳細察看項目進展情況,充分肯定了他們做出的重大貢獻。30多個國家的總統、國王或部長會見了袁隆平院士。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叢書《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就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甘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寫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做出了無愧於祖國和時代的貢獻。”

袁隆平是我們黨培養出來的當代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作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傑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範。

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寫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如今,81歲高齡的袁隆平依然為農民多產糧而活躍在田間地頭,為人類真正擺脱飢餓而奔走在世界各地,直到生命最後的盡頭。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7

近日,一篇“請暫時遺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轉發並引起很多人的討論。這篇名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的文章,呼籲民眾多關注水稻育種領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於文章引用了大量國內大規模種植的水稻品種、雜交水稻的發現過程等資料,也被一些人認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分誇大,掩蓋了其他科學家的光芒。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20xx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鼎鼎有名的大科學家,可以説家喻户曉,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可以説袁隆平“譽滿宇宙”,他是中國科學家中最耀眼發光的學術明星。一提起水稻,必提起袁隆平,一提起有關糧食安全吃飯問題,都會談起袁隆平貢獻。但最近社會也出現了部分質疑袁隆平的聲音,從“海水稻”到暫時遺忘袁隆平,説袁隆平其實沒有那麼神,貢獻沒有宣傳的那麼大。作者將這種現象稱為“袁隆平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和關注,他關係到如何正確認識我們的科學家,特別是明星科學家。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我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是中國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代表,兢兢業業,刻苦攻關,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我尊崇袁隆平,其給大眾的形象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是農民科學家。但也不能否定,現在的輿論宣傳也將袁隆平有些神化,將他由紮根大地的農民科學家塑造成無所不能的“神”。“海水稻”讓人想象利用海水可以種植水稻,不僅可以解決吃飯問題,還能解決水資源危機問題,“中國人的飯碗是袁隆平打造的”,等等,相信這個結論袁隆平也不會笑納,也不是袁隆平原意,是我們的宣傳出現了誤導,將袁隆平神化,在此背景下,出現《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類似的文章,並不是對袁隆平的詆譭,而是一些愛護袁隆平的人不想讓袁隆平離我們太遠,不想讓袁隆平變成神,想讓袁隆平迴歸人的科學家,不是神的科學家。

袁隆平現象提醒我們,科學家是人,無論他在自己的領域做出多大的貢獻,他也是人,如果將其神化,那麼他就由人的科學家變成無所不能的神的科學家,就遠離了人間的煙火,由於沒有大地的滋養,也很快從神回到人間,但會磨損其原有的形象,本想提升其形象,但因不食人間煙火的拔高反而讓形象受到干擾,這是宣傳者也沒有意識到的副效果。我們的輿論宣傳一定實事求是,將真實的情況告訴民眾,科學家越食人間煙火越可愛,越值得我們敬重!

袁隆平是是我們科學界閃閃發光的明星。同娛樂界相比,我們的科技工作者雖然很多,但大多數默默無聞地工作,沒有被廣大民眾認知和推崇,我們需要社會像崇拜娛樂明星那樣尊崇科學家,但我們不是靠造明星,而是靠我們實事求是的偉大創造和奉獻。我們需要更多民眾崇拜我們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讓科學家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和寵愛。一個寵愛科學家和科學的社會,未來一定是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社會。

袁隆平現象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實事求是地宣傳他們的光輝業績,塑造出的科學家的形象會更偉大、會更接地氣、會更深入人心!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8

學習袁隆平,首先要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的黨員,身處環保工程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電集團的環保事業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的環保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興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做實、做大、做強着眼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第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9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於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後,種糧大户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並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淨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説,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穀收穫後經烘乾、除雜後,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摺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田裏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説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在同步實現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淨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對於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範人物出現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説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裏,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説,要那麼多錢做什麼,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麼意思,穿着豪華的衣服還有什麼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説,什麼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捱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捱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着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着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餘。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鑽研”。甚至提出: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説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裏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0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鑽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樂於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着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樸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峯、勇於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並不顯赫,我們的地位並不高尚,我們的收入並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説,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淨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蹟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準,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1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看到老百姓因糧食不足而深為飢餓所困時,他便悄悄埋下了消滅饑荒的夢想種子。袁隆平院士曾言:“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1956年,袁隆平帶着學生們開始了農學實驗。幾年時間便發現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並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開了袁隆平追逐“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序幕。

十年田壟勇突破,袁隆平院士的追夢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國務院將“國家技術發明特等獎”授予以袁隆平為代表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5年後,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簡且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經過9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它保證了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1979年4月,雜交水稻國際學術會議上,袁隆平宣讀了自己的論文《中國雜交水稻育種》,中國第一次將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經驗傳遞給世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正處於艱難的探索時期,國際形勢緊張、國內科研條件遠遠落後於西方、衝擊、百姓們生活困苦,但儘管形勢如此嚴峻,袁隆平卻堅守住了自己戰鬥的陣地,一步一步的推動着我國雜交水稻研究事業邁向世界。

夢想之路無止境,#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簽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而事實也證明袁老的辛苦研究並沒有白費,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畝產1500公斤目標達成!袁老終身奮鬥的事業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學習。

淡泊名利守初心,袁隆平院士的傑出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國家也給予了至高榮譽但他的生活依舊樸實無華。他曾言道“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矇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呀。”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他也給出最真摯的建議與指點。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業,卻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他喜歡呼吸田野的氣息,喜歡與稻田親近。他,平實而偉大!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2

“隆平高科”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20xx年上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現任該公司名譽董事長,持公司5%股份,每年分紅20多萬元。10月6日,重回母校、出席前身為博學中學的武漢四中110週年校慶的袁隆平,在回答記者“是否關注‘隆平高科’的股價”的提問時,平靜地説:“我從來不管這個事。”

袁隆平是人不是神,他也要吃飯穿衣,自然不能脱俗地拒絕金錢。但是,他尊重自己,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袁隆平説:“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裏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穫,每天都要下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我的興趣。”

與此事業觀相呼應的是袁隆平的平民生活觀。他説自己每月工資6000多元,還有股份分紅、稿費、諮詢費等“額外收入”,每年總共有30多萬元收入。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所以,袁隆平對“隆平高科”股價的“從來不管”,語氣雖然“平靜”,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名科學家對名利的淡泊,對科技事業的執着。沒有正確的榮辱觀,沒有對畢生追求的事業的熱愛,面對滾滾而來的股票紅利誘惑,也許就不會有頭頂烈日、腳踏泥地進行田間科研的耐心,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的紀錄,也許就將作為袁隆平一生的終結標籤載入歷史。但是,我們的畝產現在達到了800公斤。袁隆平還説,雜交稻畝產900公斤有希望在20xx年實現,比預計提前3年。

有目標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不是説袁隆平就應該勞作一生,“每天都要下田”,用稻穗書寫成大寫的人,只是當我們聽老爺子表述着自己只管自己份內的事,學有專長的事,我們才感到,人原來並不是萬能的`主。袁隆平當然可以掛着他“雜交水稻之父”的招牌,坐在氣派的“隆平高科”老闆桌前“指點江山”,而且我絲毫也不懷疑以他的聰明才智,賺取的必將是大筆的鈔票。但袁隆平的“興趣”卻讓我堅信,即便他家中多出了成噸的票子,世界卻少了畝產900公斤1200公斤的水稻田,袁隆平一定依然若有所失,視為人生的恥辱。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袁隆平説:“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或許,他就覺得這是對他的侮辱。

都説“術業有專攻”。袁隆平對持有5%股份的公司“從來不管”,當是對許多自詡的“能人”當頭棒喝。用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一心無二用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謀求更大的作為,這是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也是對自己一生的珍惜。學學袁隆平對“本職工作”內外的“野心”和“平靜”,也許會有更多的人能用平凡充實的人生創造出不平凡的功勛。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3

俗話説,人以食為先。生存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他們從未停止過對食物的渴望。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不吃就餓。足以體現食物對人的重要性。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民的温飽問題。

上個世紀,災難來了,饑荒嚴重,人民生活受到嚴峻考驗。一個憂國憂民、渴望生存的博學之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長研究之路。他是雜交水稻——袁隆平的偉大父親。

黑瘦,顴骨突出。藍色的絲綢被染成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且粗糙。穿着便衣。話不多。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普通農民一樣單純。他還笑着説,不管怎麼打扮都是農民。

與其他坐在室內享受國家補貼的院士不同,袁隆平是一個一輩子在田間勞作的農民。

袁隆平堅韌執着。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太多的困難和失敗,但他從未放棄。他博愛,胸懷寬厚,對全民慈悲,會用自己的身體赴湯蹈火。研究不成功的時候,袁隆平在田間尋找一株自然變異的雄性不育株,頭上頂着毒陽,腳上泥濘。

他用粗糙的手撫着稻穗,向深邃的黑土地傾訴着自己的夢想。

20世紀70年代,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推廣雜交水稻的種植。種植雜交水稻後,產量大幅增加,受到全國無數農民的讚譽。此後,雜交水稻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並在世界各國引進和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中國和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和探索。袁老説,他相信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其次,汗——研究雜交水稻幾十年了;第三,基於對遺傳學的深刻理解,《靈感——》論證了鶴立雞羣的水稻植株是“天然雜交水稻”;第四,Chance ——發現了一種雄花花葯不開裂且具有特殊性狀的植物。他有所有這些優點,所以他成功了。這四點中,最有價值的`是“汗”。誰能堅持一輩子在田裏度過?如果是幾個月,也許有人能堅持,如果是幾十年,他們害怕。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袁隆平。

袁隆平敬業敬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袁隆平沒多久就起牀離開了。"稻子已經長好了,要去田裏了。"就是這麼簡單的文字,充滿了對名利的漠視和對行業的不懈探索。怎麼能不被感動?現在的人都被社會浮華弄得失去了眼睛,靈魂蒙上了灰塵,空虛而貧窮。袁隆平成功的道理和我們能不能成功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希望成功,但總是不願意付出,擦肩而過得不到。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而且做到了極致。毫不誇張地説,他拯救了世界。

"我一生的追求是讓每個人都遠離飢餓。"——這是他一生的心思。

傳統美德,——,探索精神,博愛精神,無私奉獻精神。他用自己的智慧養活了世界上億人!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麼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着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4

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的報告廳裏,同事和弟子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緊急和興奮,而袁隆平卻依舊故我,光明的眼睛,頑皮的笑容,與兩個月前活躍在氣排球場上氣定神閒的神態並無兩樣,薄薄一頁紙的演講稿握在手裏,幾乎不怎麼看。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5月份的長沙記者見面會時,他把演講稿丟到一邊的情形。對於開會發言,袁隆平顯示出了他的"大師風範'。

"我有兩個雄心壯志'

"請這麼多領導和高層人士來聽報告,我感到很擔心,我並沒有大家讚揚的那麼好,我聽之有愧。我覺得光榮應當屬於國家,屬於從事雜交水稻工作的廣闊科技工和幹部。'對於同事們的誇讚,袁隆平表現出的是一個科學家的謙遜。

對於自己的功績一帶而過的袁隆平,在談到超級水稻時卻顯得興致勃勃:"今生,我還有兩個心願,也可以説是我的兩個雄心壯志。'

擁有老驥伏櫪精神的袁隆平説,他的第一個心願就是爭取在20xx年實現第三期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範畝產900公斤的目標。

"方案到20xx年在全國推廣6000萬畝,產消失有萬畝所產的糧食,也就是説,等於增加了20xx萬畝耕地,可多養活3000萬人!'説到這兒,站在演講台前的袁隆平抬起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次個心願,是在國外進一步進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現在,全世界有22億畝水稻,假如其中一半種雜交水稻的話,所增加的糧食可多養活45億人。' 袁隆平不到10分鐘的報告,被全場一次又一次熱鬧的掌聲打斷。

"這一天早該來了'

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中,記者看到了一個熟識的身影在前排勞碌,照相機、攝像機全副武裝,時而對準講台,時而對準細心傾聽報告的領導和觀眾,她就是袁隆平身邊的祕書辛業芸,記者與她在長沙曾有一面之緣。 在她休息的空當,記者抓住了這個大忙人。 "今日我太感動了,就像過年一樣。'辛業芸眼眶微微發

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15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__年,“超級雜交稻”到達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__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__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名民的股票。袁老説,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__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7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日本“日經亞洲大獎”、作物優勢利用世界“先驅科學家獎”、“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等八項國際獎。

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redian/pq0g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