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熱點 >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有哪些關於好媳婦的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了“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孫培娟,今年45歲,家住黃樓鎮西陽河村,東陽河幼兒園的教師。

孫培娟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麼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孫培娟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範文大全採編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裏也樂滋滋的。工作之餘,孫培娟包攬了家裏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孫培娟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並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後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女兒三歲時,公公卻得了嚴重的腦血栓,經多方治療後,病情有了好轉,可後遺症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後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辭掉了幹了十幾年的工作,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為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是這樣,還是沒能留住老人,終於在治療了十幾年後與世長辭,撒手西歸。

公公去世後,婆婆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消沉了許多,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看到婆婆這樣,她便和愛人商量;發動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等和婆婆能談得來的人,都來幫助跟她談心,幫她走出陰影。婆婆雖然上了年紀,但是心靈手巧,針對這一點,孫培娟手把手的教婆婆修鞋墊,織圍巾,分散她的注意力;晚上,又把一天的趣聞講給她聽;星期天,還讓孩子陪她開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好長時間的努力,婆婆終於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孫培娟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儘量調劑着吃,最近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痠腿疼得膏藥。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裏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蔔都一樣。婆婆常説“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着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孫培娟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着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着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着、搶着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二十多年的媳婦生活,使孫培娟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為兒女,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説:“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説: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公婆説:“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

1985年,21歲的劉桂芬帶着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2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1995年10月,和她生活了10年的婆婆突患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裏練習走路。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為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説“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婆婆在牀上躺了六年。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説:“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小芬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卧病在牀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説不出的愧疚。1998年9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説:“媽,別人都説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2001年7月,80歲的婆婆帶着滿足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鄰居們感念她的孝心,一個個自發地前來幫忙。出殯那天,她流着淚跪在老人的身邊説:“媽,讓我再最後侍侯您一次吧!”她為婆婆理順散亂的白髮,淨面、打粉底、撲粉、塗口紅,自始至終都傾注着一個媳婦對婆婆的孝心。

在場的親鄰都被她的舉動所感動,鄰居一位老人説:“我送走過那麼多的老人,從來沒見過這樣孝敬的媳婦。”婆婆去世後,她怕80多歲的公公寂寞,每天都要給公公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公公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公公,一天三頓,一年360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公公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為使公公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牀棉被彈成一牀鬆軟的被套給公公鋪上。冬天上班之前,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温在煤火上,讓公公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公公愛乾淨,她總是把公公的衣服牀單洗得乾乾淨淨。公公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幹這幹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説:“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麼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如今,老人已年近90,身體硬朗、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歲的老人,鄰居説他有福氣,他説:“都是媳婦照顧的好”。2000年至今,她的家一直被縣婦聯評選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當公公聽説縣婦聯要往市裏推薦好媳婦的消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説什麼也不答應。她説:“爸,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説:“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

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説公公太倔強,公公説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為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説:“都説姐姐孝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着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説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丈夫説:“她的支持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丈夫在縣委辦公室從事信息工作,從事文祕工作的她瞭解丈夫、理解丈夫,為了支持丈夫幹好本職工作,她承攬了全部家務。為了做家務,這麼多年她中午從不睡午覺,晚上忙到12點多。2003年10月,遂平縣組織一批科、股級幹部到沿海發達地區離崗鍛鍊,當時丈夫也在推薦之列。丈夫為上有80多歲的父親,下有正在讀高中的兒子而猶豫不決。她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後,就對丈夫説:“這正是鍛鍊你的好機會,去吧,這個家有我呢!”當她把丈夫送上南下的火車後,才意識到自己又許下了一個沉重的諾言。那年,她揹負着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的沉重包袱吃力的在家庭和單位這條直線上奔波着、忙碌着。為了讓丈夫安心在外鍛鍊,公公病了,兒子因打籃球扭傷了手,自己頸椎疼的厲害……她都一個人扛着,從來不告訴遠在南國的丈夫。在她報喜不報憂的一個又一個電話中,丈夫在深圳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年,既開闊了視野,又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

兒子説:“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着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説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裏填;奶奶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奶奶的身旁鄭重地給奶奶磕了三個頭,以回報奶奶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爺爺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爺爺左右,把爺爺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讀大二的兒子尊老愛幼、勤奮好學,學業優秀,任班幹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共青團員”。

領導説:“她幹工作一個頂倆”。

她從事辦公室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十多年來,她從商業到城管,走到哪裏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裏。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説:“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鬚眉”。她以工作為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辦公室這塊園地裏。她對自己起草的文件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特別是任城管辦機關辦公室主任後,工作忙、任務重,可謂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為趕材料,她和男同志一樣加班加點到凌晨;為趕材料,她很少過星期天和節假日。兒子説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説她是“工作狂”。今年“五一”節,兒子和她提前預約要到駐馬店買衣服,但因縣人大要聽城市管理工作的情況彙報,她又變卦了。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着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着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複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幾年來,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她被評為“市女職工先進工作者”,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政府系統辦公室工作“先進工作者”,年年被縣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工作者”,城管系統“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今年,被駐馬店市文明委評選為“市文明市民標兵”。

同事説:“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説能在一起共事是緣分,她把同事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無論誰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去幫助。幾年前,單位一位同事下午下班後突患急病,因其丈夫在鄉法庭工作一時趕不回來,她就把同事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交給丈夫看管,自己在醫院照看病人,直到病人家屬趕來。2002年,單位一位同事得了胰腺癌,她聽説後立即從財務股借了100元錢送到那位同事的手中,同事知道她手頭不寬餘説什麼也不收,她硬是把錢塞進同事的手裏。她還經常抽時間去看望她,鼓勵她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同事感動地説:“小芬,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就像我的親妹子一樣啊”!像這樣的事情她已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每當別人向她提起時,她總是説:“是嗎?我早忘了。”

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好媳婦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説到婆媳關係大家都認為這是很微妙的,是一對天敵,特別在農村,在同一個屋檐下,或多或少都有些茅盾,有的甚至象仇人,整天吵吵鬧鬧。但在新里港村有這樣一位好媳婦,她和婆婆關係非常好,融洽相處了近四十年,她就是今年66歲的嚴美珍。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多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嚴重高血壓、並伴隨有偏癱的婆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邊羣眾,她的事蹟傳遍周邊村莊,她就是上虞市道墟鎮新里港村的好媳婦嚴美珍同志。

嚴美珍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1967年與新里港村村民章福友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樸熱情,婆媳關係融洽。婚後儘管家境不富裕,但是家庭關係很和睦。公公去世後,她精心照料年邁的婆婆,多年來如一日體貼入微,從無半句怨言,在當地傳為佳話,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媳婦。

婆婆早年駝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06年開始更是卧睡在牀上。多少年來如一日,她精心照顧和伺候婆婆,給婆婆做飯、梳理頭髮、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在家裏,她總是一口一聲“媽”,親熱地叫着老人。早年條件不好,老人與自己分開過,每每颳風下雨,嚴美珍心裏就放不下老人,風再大,雨再強,老人的吃飯時間不能誤,不能讓老人餓着,自己頂着風冒着雨把老人安頓好後才回家吃飯。老人心情不好發點小脾氣的時候,嚴美珍就把委屈往自己肚子裏面咽,暗暗勸告自己,自己也會有老的一天。

當家裏的條件改善了,有了空置的房間,嚴美珍為了方便照料婆婆,把婆婆接到了家裏。婆婆縫人就誇自己的媳婦好,説自己是新里港村最幸福的老人。確實如此,親戚鄰居都説這樣的好媳婦在哪也找不到,村裏的其他老人都向嚴美珍的婆婆投來羨慕的目光,説老人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因為婆婆患有高血壓,在飲食上就特別挑剔,有很多禁忌。嚴美珍從來不嫌麻煩,專門做既有營養又適合高血壓患者的飯菜,婆婆的口味在家裏排在第一位,這甚至引起了孩子們的不滿,但是經過嚴美珍的教導,孩子們都懂事的接受了專門為奶奶定製的飯菜。婆婆心情不好就陪婆婆聊聊天,疏導老人。

隨着年齡的增大,老人基本卧牀不起,吃喝拉撒都在牀上,嚴美珍自己也有頭疼病,還要帶小孫子,但她硬是撐了下來。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然而嚴美珍的婆婆卻是久病牀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帶小孫子上學,嚴美珍每天天未亮就起牀,做好飯菜送到婆婆牀前,服侍婆婆吃好早飯後再送小孫子上學,晚上接好小孫子伺候老人睡下後還要收拾家務到半夜才能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走進老人的房間,屋子被收拾的乾乾淨淨,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齊齊。夏天,嚴美珍不顧自己的頭疼病,每天給老人洗澡,洗衣服;冬天給老人牀上鋪得厚厚實實的,睡覺前給老人被窩裏放上熱水捂。她從不怕老人髒,不閒老人煩,耐心細緻地照料着老人。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把便盆扣翻在地上,嚴美珍沒有半點怨言把它收拾乾淨,反過來還安慰老人,心疼婆婆,老人有時候糞便不暢,她強忍着髒臭幫老人用手扣,經常反胃連飯都吃不下。她用博大的胸懷包容婆婆的失誤,用心照料婆婆,讓婆婆安享晚年。

孝在傳射中放射光芒。在嚴美珍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婆婆謝阿芬活得有滋有味,雖然已經101歲的高齡,卧在牀上,但仍然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左鄰右舍都説如果沒有嚴美珍的孝敬之心,謝阿芬活不到今天,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要盡孝心並不難,難的是數年如一日的孝敬。嚴美珍的兒女在她的感染下,也十分的孝順,尊長愛幼,他們都説要以媽媽為榜樣,讓自己的家庭生活越來越和睦。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

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雷鋒同志曾説: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嚴美珍用近四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redian/kz4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