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節日慶典 >

廣州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廣州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中元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那麼在廣州會怎樣度過這天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廣州中元節的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廣州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廣州中元節的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人們都燒紙祭奠先人。天河區車陂村“沙美樑”祠堂舉行“擺中元”活動,該活動已有五百年曆史,所謂“擺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車陂村的“沙美樑”可能是廣東省內唯一保留這種習俗的宗族。

“擺中元”從農曆十五擺到十九

與民間的“七月半”、“鬼節”或者佛教的“盂蘭盆節”時間相同,都是農曆七月十五,但是中元節來源於道教,道教以一月、七月、十月之十五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為地官,下元為水官,中元節對掌管着天氣、收成和旱澇的地官進行供奉。

在車陂村,有專門的拜地官儀式,村中四五十歲的婦女集中在一起拜地官,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雖然進入農曆七月以後,廣州城內四處可見燒祭品祭祖的現象。但都沒有車陂村這麼正式隆重,昨日,車陂村“沙美樑”祠堂供桌上擺上了各種工藝品、彩色龍船、繡珠燈籠……按慣例,擺中元要從農曆十五擺到農曆十九,中餐晚餐都有大盆齋菜,只要捐三五元香油錢就可以享用了。

雖然“擺中元”的手工藝品及儀式與乞巧節十分相似,但還是有一些不同,“擺中元”沒有牛郎織女,也沒有七娘梳粧盆,取而代之的是三件服裝,分別是天官(賜福)的、地官(消災)的、水官(解厄)的,三件衣服會在祭台後上方高高掛起,最後才燒掉祭神。而且七夕是以女性為主,中元是男女為主。

目前車陂村的“沙美樑”可能是廣東省內唯一還保留着這種習俗的宗族,七夕和中元只相隔一週時間,一般來説擺七夕就不擺中元,擺中元就不擺七夕,所以珠村不擺中元,車陂不擺七夕。而北方過中元節的.風俗則簡單些,主要是燒香等,像擺中元這樣的習俗也找不到了。

有人認為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元節,在家老老實實不出門,到了七月十五衝出來“吃消夜”,但也有人認為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有的人兩天都過節。

潘劍明介紹,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南宋之前,本來都是七月十五過中元節,到南宋時元兵攻宋,“人們害怕待到明日再拜地官,元兵已越攻越近,就提前一天擺地官了。直到現在,很多人都還是七月十四過中元節。”

  廣西中元節的習俗

在廣西,中元節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農曆七月十四過,又叫“七月半”“七月節”。傳説,以前廣西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廣西老百姓正準備過中元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只好提前一天過節了。後來便一直延續下來。

在廣西,中元節是個重大節日。這一天,很多單位都會“人性化”地提前幾個小時下班,讓員工回家過節。在包括南寧在內的許多地方的壯家,中元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大節日,無論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鴨、隆重祭拜祖宗的。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壯族民間傳説,人死後靈魂會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親。於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們過完乞巧節之後,家家都忙於籌辦給祖宗祭拜的活動。

中元節的過法因地而異,最具普遍性的是:農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掃除,注意言行禮節,備好供品,一是表達對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現子孫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開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點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農事,置辦豐盛的祭品,舉行祭拜儀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時,往往是半夜起牀,天矇矇亮全家就開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為“送祖”日,當晚要把所有的紙供品燒化,以示送給祖先帶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親戚,嫁出去的女兒,這天都要拖兒帶女回孃家。因此,有的民俗學家將壯族“中元節”稱作壯族“團聚節”,也稱“姐妹節”。

中元節依舊。不過,人們已不信鬼神,僅以祭祀禮儀,表示對逝者的緬懷,求的大多是親人團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團圓。一位在埌西菜市選購五色紙鞋等祭祀貢品的劉奶奶告訴記者,中元節買些貢品燒,是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老小也可以趁過節的機會吃頓團圓飯,這在平時是很難得的。

  福州中元節的習俗

在福州,七月十五日這天許多人家備菜蔬及紙錢,並延請僧道行超度儀式,然後將所備供品的一小部分散形於空野,以施無主孤鬼,謂之“施食”。南平、古田、尤溪、光澤、大田等地,也有十五日施食的習俗。在泰寧,十五日之夜,人們在房屋前後、穀倉前、果樹下以及橋頭、河邊、路口等處,燃香點燭,焚化紙錢,供無家可歸的孤魂用,以保地方平安。上杭舊俗,在十五日這天,城中豎起幡竹,以招亡魂。各傢俱齋飯,放置於幡竹下。祭壇上一道士端坐誦經,壇兩側道士奏鼓樂,觀者如堵,俗稱“做月半”,又叫“上台”。祭畢,齋飯多為貧民與乞丐取走。連城、長汀等地則在十五日夜焚香、燒金銀紙,以祭祀野鬼。

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做半段”。中元節,整個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動。傳説,目連為減輕其母罪孽,於是日邀十方僧眾做盂蘭會,以普渡超生其母。中元節日,家家舉行家祭活動。除一般供品外,還須焚燒紙衣,供給祖先鬼魂在陰間享用。

福州“做半段”主要在近郊各鄉。七月十五,一年至此已過一半,故稱“半段”。“做半段”的時間,有的以十五日前後的半個月,有的更長。主要活動是定期輪流舉行全村性的大宴會,分別宴請親友,同時還要演幾天戲,據説是演給神看的。“做半段”浪費甚巨,而且還伴隨出現聚賭之風。

福州過中元節還有一種舊俗,即在此期間如果流行傳染病,會被認為鬼怪作祟,於是便要“遊塔骨”。“塔骨”是以竹編製成人的形狀(比人還大),披上某種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古怪,然後人套其中扛着走。入夜,“塔骨”前呼後擁,巡遊街坊抓鬼怪,連續七天。最後制一紙船,把捉到的作祟鬼怪關入紙船中,跑步吶喊着把紙船放到江中,讓其順流飄去,稱為“出海”。

標籤: 中元節 習俗 廣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jieriqingdian/dz9m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