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愛好 >

盆栽杜鵑花該怎麼養

盆栽杜鵑花該怎麼養

養好一盆杜鵑花雖是一件小事,卻也不容易,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周全,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盆栽杜鵑花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盆栽杜鵑花該怎麼養

  盆栽杜鵑花的養殖方法

栽培養殖杜鵑花首先要選擇對的培養土。疏鬆、排水通暢、通氣良好,酸性土壤、腐殖質豐富、基肥充足是養殖好杜鵑的基本條件。酸性土壤會使杜鵑生長得旺盛,但在鹼性土壤中,很快會枯萎凋謝。腐葉土一般屬於酸性土壤,其中以松葉腐殖土最好,是養殖杜鵑花理想的培養土。在山區松柏林下取土,或庭院種植松柏樹多的地下取土。在使用前增加一些硫磺粉、白礬,提高土壤酸性。腐殖質含量高的土壤最適合養殖杜鵑。腐殖質多,可及時補充土壤中的養分,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保水,保肥、通氣、吸熱保温,減輕土壤中有毒物質危害,促進杜鵑根系擴展。

給杜鵑花澆水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杜鵑根系比較細弱,過於乾燥或過於濕潤對植株生長都不利,因此養殖杜鵑時要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在展葉期缺水,就會使杜鵑花葉顏色變黃,枝葉捲曲,如干燥嚴重,則會使其枯死。開花時缺水,則會使花瓣軟癟,花朵下垂,顏色不鮮豔,甚至會花朵凋謝枯萎。所以給杜鵑澆水必須根據天氣、空氣濕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情況酌情澆水。澆水的時間在清晨傍晚,不宜在中午澆水特別在酷熱的夏季。澆水時要注意是不幹不澆,澆必澆透,不能澆半截水。用水最好用不含漂白粉等藥物和雜質的天然雨水,或者河水、池塘水,不宜長期使用自來水。水質採用經過酸化處理的水最佳。通常的方法是每隔2周時間在土壤表面撒上少量硫酸亞鐵,或在水中加入1%的食用醋澆灌一次,保持土壤的酸性。

春秋季節是杜鵑花生長、開花、育蕾的時期,澆水要適當多些;但在杜鵑花期不能澆太多水,防止花朵過早凋謝。一般倩況下,春秋兩季,每隔2-3天澆1次。夏季萌發新枝,生長旺盛,消耗的水分多,加之氣温高,空氣乾燥,需每天澆足1、2次。如果連續幾天不下雨,空氣乾燥,則應用細眼噴壺向花葉噴水,增加空氣濕度。多雨天,應停止澆水及時排出盆中積水。秋後空氣乾燥,水分蒸發量大,也要經常澆水保持濕潤。花芽分化時,要控制水量,促使花芽成形。花盆移至室內後,澆水量應酌情減少,保持盆土稍有潮濕即可。入室越冬初期,還應該注意開窗通風。如果將杜鵑花長期放置在蔭處,則容易發生落蕾現象。越冬室温以10℃左右最佳。不要低於5℃,西洋鵑畏寒,越冬室温不要低於8℃。但温度也不能過高,如過冬季室温過高,新陳代謝加快,會消耗大量養分,不利於翌年杜鵑花的生長髮育。

杜鵑花比較喜肥,養殖杜鵑花較好的方法是採用腐殖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雲英等。經過腐殖後摻入弱酸性水澆灌,不宜使用動物糞便。春季移出室內後一直到花蕾吐花前,每隔十天施一次薄肥,濃度為12%-18%,連續一個月,促進杜鵑花老葉轉綠,新根生長髮育。帶到杜鵑花謝後,為促使枝葉生長,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半月施肥一次稀餅肥水或稀薄礬肥水。若連續陰雨,可施乾肥。移入室內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還應再施肥1、2次磷酸鈣等磷肥。每次施肥之後,還應隔2天澆一次清水,並鬆土,使土壤充分通氣。入冬以後,天氣漸冷,杜鵑植株停止生長,施肥也應立即停止。

  養杜鵑花的常見問題

1、缺水。這個問題最常見,也最容易解決。杜鵑因乾旱出現萎蔫落葉等現象,充分供水後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2,硬水危害。杜鵑長期使用未經酸化的水澆灌,會受到慢性傷害,長勢越來越差,最終會導致死亡。出現這個問題的杜鵑改用酸化水後可以恢復,但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有時已經發了不少新芽,感覺恢復了,幾天後又停止生長,過一段時間又繼續好轉,幾經反覆,最終恢復健康。

3、土質傷根。杜鵑由於土質不當或使用了生肥引起杜鵑落葉和出現脱水現象,往往是根部問題,很難恢復。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放棄算了,從頭再來更省時間。

  杜鵑花的形態特徵

  樹形

落葉灌木,高2~7米;分枝一般多而纖細,但也有罕見粗壯的分枝,國家5A級風景區《百里杜鵑》保存着最原始古老的杜鵑林,這裏的杜鵑歷來以花朵大、花豔、樹大而著稱,隨着人們對這片原始杜鵑林的'重視在2010年相繼發現幾株粗壯的原生杜鵑樹。此樹為2010年調查發現,地徑92釐公分,樹共有椏枝十枝,樹高近7米,十個椏枝單個直徑平均近20公分堪稱中國杜鵑花之王。葉革質,常集生枝端,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1.5-5釐米,寬0.5-3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捲,具細齒,上面深綠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葉脈為羽狀網脈,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葉柄長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鱗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

  花型

花2- 3 (-6)朵簇生枝頂;花梗長8毫來,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狀長卵形,長5毫米,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花冠闊漏斗形,玫瑰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長3.5-4釐米,寬1.5-2釐米,裂片5,倒卵形,長2.5-3釐米,上部裂片具深紅色斑點;雄蕊10,長約與花冠相等,花絲線狀,花葯揹着藥着生,孔裂,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無毛。蒴果卵球形,長達1釐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杜鵑花的生長習性

杜鵑花種類多,習性差異大,大多生於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温度為15~20℃,氣温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温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温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

標籤: 盆栽 杜鵑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aihao/1md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