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職業技能 >其它技能 >

處暑後養脾胃祛濕

處暑後養脾胃祛濕

處暑過後開始進入秋季,秋季氣候乾燥。經過整個夏季的摧殘,腸胃受損。處暑的時候飲食要開始注意防燥。那麼,處暑過後養生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詳細瞭解一下。

處暑後養脾胃祛濕

  起居有常,不要熬夜

處暑過後,首先應調整的是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是眾所周知的,但科學的養生保健需要更全面地掌握睡眠的規律及方法。在處暑時節,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衰弱的時間,把握這兩個睡眠的最佳時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喜歡過夜生活的“夜貓子”們,在晚上12點以前一定要及時休息。

  飲食清淡,潤肺防燥

處暑後燥氣明顯,肺易受傷,容易出現咳嗽、便祕、支氣管炎等症狀,有慢性哮喘或肺部疾病的患者,症狀更明顯。此時飲食以清熱潤肺防燥為主,每天早上喝杯白開水,即可補充人體水分,又能防便祕。平時不妨多用蓮子、芡實、淮山藥等健脾養胃的中藥煲湯或煮粥服食,如冬瓜蓮子煲老鴨、淮山藥芡實煲、金錢草薏米煲豬肚、赤小豆煲魚湯等都是處暑時節的佳品。還可適量吃些西瓜、雪梨、蘋果、香蕉、橘子、葡萄等水果,但要少吃辣椒、韭菜及冷飲等。

  預防感冒,早晚添衣

俗話説:“春捂秋凍,不生雜病”。處暑時節,早晚氣候温差大,夜間外出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寢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胃病復發。天氣漸涼,尤其應注意預防感冒。

  養脾胃祛濕是關鍵

雖然處暑過後意味着秋天的開始,但氣温上還沒真正進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濕,養護脾胃,夜裏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因為胃喜濕不喜寒。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慾感不強,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現在仍然很濕熱,比較適合吃健脾祛濕養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蓮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夾餅等。

很多在夏天裏食慾比較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不知不覺地開始吃點好的——按中國人的習慣,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還講究“貼秋膘”。不過,中醫養生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着貼秋膘。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還沒有調理過來。

這一時期,還是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穀物、豆類、薯類、食用菌類等食物,少吃高熱量、難消化的肉食。否則,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同時,過多的熱量還容易引起我們發胖,甚至易導致患高血壓、心臟病。

  適量運動保陰氣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專家建議,登山是秋季户外運動的不錯選擇。登山能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收縮力增大,對哮喘等疾病還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並能降低血糖,增加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爬山時温度變化較為明顯,可使人的體温調節機制不斷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提高人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處暑後郊遊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種負重運動,膝關節承受了整個身體的重量,特別是在登上一級台階關節還未伸直的情況下,又繼續登另一級台階,膝關節一直處於半屈狀態,這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擔。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運動。對年老體弱者,也不可一味強調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產生不測。

處暑後高發疾病會找上門來,因此大家可加強自我保健,預防疾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zyjn/qitrza/erwz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