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文藝 >美術 >

國畫山石技法

國畫山石技法

畫山之前必先遠觀其勢,然後再近看其質。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國畫山石技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國畫山石技法

山的外形可分為、丘、壑、峯、巒、崗、嶺、巔等,又有 坡度起伏連綿不絕的形勢或因朝暉夕陰,風雨雲霧變化流露出 來的自然美,故畫山之前必先遠觀其勢,然後再近看其質。山 因地質的不同可分為水層巖、火成巖與變質巖等。山石的質地 不同,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紋理也不相同,中國山水畫家累積 數百年來觀察與剖析的綜合體驗,逐漸髮長出個種皴法,用筆 墨線條來表現不同紋理的山水感受。吾師李霖燦教授用「山石 紋理,筆墨組合」八個字來定義皴法,可以説是最簡要而恰當 的解釋。

 (一)畫石 在談到各種不同的皴法之前,先淺談畫石,石是山的局部 ;畫石是畫山的第一部,所謂「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現出山的 凹禿凸陰陽,畫出石塊的立體感。 畫石的部驟,大致可分成鈎、皴(擦)、染、點,或再增 加「提」的程序。「鈎」是用中峯或側峯畫石塊的輪廓,確定 其形狀,鈎的線條可依石的特徵靈活運用。「皴」是依山石的' 紋理以各種線條(或點)畫出石頭的質感或立體感,也可酌情 用偏鋒(筆腹)乾筆「擦」以加強其凹凸或質感量。「染」是 以淡墨大筆濕畫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 宣染,直到感覺充份為止。「點」是用濃墨或焦濃加苔點,若 墨色的濃度夠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濃墨或焦墨依原有 的鈎、皴再「提」一次;提的線條並非依樣重描,而要略相錯 開。先以教淡的墨鈎或皴,後以濃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 為渾厚,富有變畫。

 (二)雨點皴 雨點皴又稱為雨打牆頭皴,北宋范寬以此表現北方黃土高 原的景緻。畫時以逆筆中峯畫出垂直的短線,密如雨點。

(三)小斧劈皴 李唐的「萬壑松風」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如雨 點皴一般,適宜表現山石剛硬的特色。用筆方向變為側鋒「聽 」出,落筆時頭重尾輕。

 (四)大斧劈皴 從小斧劈皴演變成,整個南宋 ( 尤其馬遠、夏 ) 及明 代浙派盛行畫大斧劈皴。畫時將筆側卧如斧之砍劈,形狀是平 頭尖尾,下筆重而收筆快,最適合表現火成巖的結構.

 (五)披麻皴 表現江南土質山丘,五代的董源、巨然首先使用,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披麻皴又可細分為長批麻皴、短披麻皴、散披 麻皴。畫披麻皴以使用中鋒為主,線條較柔,以接近平行的線 條組合。

 (六)牛毛皴 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創,以繁密的短筆層疊,適宜表現夏 季山頭的蒼潤茂密。 牛毛皴源自披麻,亦以中鋒為主 ,渴筆 淡墨,層層皴擦。

 (七)折帶皴 折帶皴是元代倪雲林所創,適宜畫平坡山石。畫折帶皴需 「平寫側偃」的結組方式,先以順風橫向畫出,街著轉向側鋒 ,直落而下.

(八)荷葉皴 荷葉皴取荷葉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現江南土質山脈,經雨 水長期沖刷後,形成的景觀特色。畫荷葉皴亦以柔美的中鋒為 主,具有披麻皴與解索皴的特色.

 (九)雲頭皴 雲頭皴最早見於北宋郭熙的「早春圖」,依雲濤的造形創 出,適宜畫煙嵐重深的景緻。畫雲頭皴須注意以彎曲的線條組 織成,用筆圓轉富有變化.

 (十)骷髏皴 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畫中偶見空竅玲瓏如骷髏的山石。畫骷 髏時應畫出惡形醜怪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醜、 漏、縐、透、瘦」,窟髏皴適合表現石灰巖地形或海濱的奇石 太湖石等.

(十一)米點皴 米芾、米友仁父子變董源的「點子皴」而成米點皴,描寫 江南雲山煙雨,加上水份的渲染顯得格外秀潤。畫米點宜卧筆 而點,注重濃淡交織表現,米點亦有覆蓋於披麻皴上者.

 (十二)其餘皴法 中國畫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種皴法以外尚有馬牙 皴、點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帶水皴、亂麻皴 、亂柴皴、解索皴、捲雲皴….。等多種。茲選擇多幅古畫的 局部,與上述的皴法名稱作一對照.

 (十三)點苔 畫山石在皴染之後,經常要經過點苔的程序,否則覺得過 於光滑乾淨,苔點象徵山石上的小樹或雜草等,後來逐漸趨向 寫意寫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畫多不點苔,南宋畫家表現江南潮 濕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漸使用苔點,在元明兩代點苔最為興 盛,如趙孟俯的 [ 立苔 ],王蒙的 [ 渴苔 ],倪瓚的 [ 橫 苔 ],沈周的 [ 攢苔 ] 及石濤的點苔都有獨到之處,此外尚 有泥金苔點,色苔點的使用。

標籤: 國畫 山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wenyi/meishu/gqe0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