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升學畢業 >公開教育 >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大全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大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預防及健康教育宣傳知識大全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是什麼?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鑑別和發現。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性最強。

  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1)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牀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

(2)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傳播;

(4)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可造成傳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答: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週內痊癒,愈後良好。部分病例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三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發晨成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徵,尤其3歲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有針對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續高熱不退;

(二)精神差、嘔吐、肢體肌陣攣,肢體無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環不良。

(五)高血壓或低血壓

(六)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七)高血糖。

手足口病主要在什麼時候高發?

答:全年均可發病,一般4—9月是發病高峯。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答:(1)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

(2)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後再食用。

(3)儘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4)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衞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6)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晨、午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與治療。

(7)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

(8)加強食品與環境衞生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場所傳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sxby/gongkai/p92l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