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設計製作 >環境設計 >

蒲花農業園區景觀規劃

蒲花農業園區景觀規劃

基於對蒲花農業園區景觀演進的自組織研究,筆者提出了與之相匹配的他組織演化策略,並與蒲花農業園區景觀的自組織演化共同作用而最終形成該區域景觀演進的現實過程,加速蒲花農業園區景觀系統的良性發展。

蒲花農業園區景觀規劃

  1.蒲花農業園區景觀格局的改變

1)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在蒲花農業園區現有資源及地理空間格局的整理與研究中,提出了“一軸兩極多節點”的景觀空間格局。其中,“一軸”是指以蒲花河為生長軸的紐帶,其貫穿並聯繫了兩極以及兩極之間豐富的自然地質資源、土家文化資源和農業資源;“兩極”是指蒲花農業園區西面的佛光洞和阿蓬江東岸的濯水古鎮;“多節點”是指圍繞沐珠溝、三潮水等三個沖溝安排的一系列以水為主題的項目。

2)構建“綠色”基礎設施。在蒲花農業園區的規劃過程中,通過景觀手法將道路交通系統嵌入到整個園區的肌理之中,把公共空間與基礎設施融合到一起,從而將傳統上單一功能的專項工程融入到更加綜合的景觀公共體系之中。同時,將蒲花農業園區中的水系作為園區和區域綠色通道的基本框架,利用自然水系生態過程來設計,然後在這一生態景觀基底上,提供豐富多樣的休閒遊憩場所,創造多種體驗空間以及增加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體系。

  2.蒲花農業園區景觀功能的再造

隨着景觀結構的改變,蒲花農業園區的景觀功能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景觀結構的改變,促進蒲花農業園區景觀系統的發展

1)產業結構的轉換。旅遊的開發勢必會改變蒲花農業園區現有的經濟結構,進而導致蒲花農業園區產業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調整與轉型。通過對現有產業結構的適當調整,使現有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將內澇地通過工程措施轉化為度假、景觀用地;將農業產業轉化為觀光旅遊業,保證產業效益的同時增加蒲花農業園區的旅遊價值。2)土地利用的`改變。蒲花農業園區產業結構的轉換必然導致土地利用的改變。同時,土地利用類型的多樣性最終會導致鄉村景觀的豐富度和複雜度。為了滿足未來蒲花農業園區的旅遊接待功能,園區的公共設施用地的佔地比從0.4%增加到7.6%,面積由1ha增加到19.4ha,其中新增了15.4ha的專項旅遊服務用地。同時,在園區內保留了60ha的高產農田,使其融入到整個園區的休閒遊憩綠地系統中。3)景觀功能分區。本次規劃將整個核心規劃區圍繞蒲花河形成以下九個片區:蒲花農業園區、土家文化體驗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休閒療養區、冒險谷、土家民俗山寨區、佛光洞暗河遊覽區、官陵寨、度假休閒區。

  3.蒲花農業園區建築規劃

規劃嚴格控制新建築體量、形態、色彩、風格、景觀視線,妥善處理其與河堤、農業園區、土家文化遺蹟、自然景觀之間的關係,避免對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造成負面影響。

1)聚落形態的延續。聚落的更新與發展應充分考慮與地方條件及歷史環境的結合,使聚落與鄉村環境肌理和諧統一。對街道和廣場空間的改造,應突出聚落入口、街巷交叉口和重點地段等節點的景觀特徵,強化聚落景觀可識別性。對喪失原有功能的建築,引入新的功能,使其重新復活。賦予歷史傳統場所與空間以具有時代特徵的新的形式與功能。

2)建築風貌的控制。規劃後建築風貌主要體現為兩類:一類建築主要採用木結構,建築立面為土家典型建築風格;二類建築為框架混凝土結構,表面材料以磚、木、玻璃為主,其風貌特徵具有新鄉土風格的土家現代建築。

  4.蒲花農業園區社會結構的協同運作

蒲花農業園區的建設應該是政府、企業、當地居民等多個主體共同合作、努力的結果。這一開發思路的運作機制可以分為三種。

(1)政府的宏觀調控

首先,在開發初期,政府應完成土地整備,提升和完善整個園區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初步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其次,在進行市場化的土地開發運作時,政府還應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引導建設分期有序的動態遞進,逐步完成整個規劃區的土地開發和建設。

(2)居民的自發性民居改造

居民的自我更新具有很多優越性,它能夠靈活適應不同的地形條件和不同的家庭需求,還能夠靈活適應不同的經濟條件,並創造具有個性和多樣性的空間,為聚落不斷的注入新的生活痕跡。

(3)規劃控制下的市場化運作

合理有效的商業開發對蒲花農業園區的景觀更新具有積極的作用。政府可委託房產開發商作為投資者,開發商作為相關項目設施投入的主體,對蒲花農業園區的建設注入資金。建成後由投資商承包經營,或由當地居民、外來企業租賃或購置後經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sjzz/huanjing/dwm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