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精】借物喻人作文

【精】借物喻人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借物喻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借物喻人作文

借物喻人作文1

是誰曾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為伴,是誰傲霜怒放,把淡淡的一縷芳香默默地奉獻給人間?那是婀娜多姿的菊花。

菊花屬菊科是菊科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一。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個品種。菊花的花型更是美不勝收,別具一格。針鬆型、綵球型、翎羽型、平帶型……不勝枚舉。象珠簾、似髮絲、如仙女下凡……極盡妍態,令人陶醉。

菊花不僅類型眾多,而且花姿俊美,五彩繽紛。那層層疊疊的金繡球,莖粗壯挺直,葉子肥大稠密。花瓣一層包着一層,一瓣貼着一瓣,有秩序地排列着,猶如一個金黃色的線團。裏面嬌小可愛的花蕊緊緊地擁在一起,多麼象是一個害羞的少女,細細端詳,彷彿是在打量着這個似曾相識的世界啊!

那晶瑩欲滴的綠雲,深受人們的喜愛。花瓣濃綠正抱,似朵朵白雲,難怪無不使人聯想到綠波仙子飄遊太空的美好情景,讓人賞心悦目。 那鴛鴦菊的花更是美若天仙,紅色、黃色的花瓣平分秋色,這兩種顏色融入到了一起,真好似鴛鴦那五彩繽紛的羽毛,它那微微翹起的花瓣讓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輕輕撥弄。又彷彿一個金燦燦的小太陽,絢麗多彩。 那優美動人的鳳凰振羽,外部呈棕紅色基部黃色,屬舞環型。微風乍起,好象是為亭亭玉立的姑娘甩動着一頭飄逸的秀髮…… 此外,還有很多也數不勝數。有的花枝招展,好象在恭迎八方的遊客:有的蓓蕾出綻,好象一個個孩子的笑臉:有的傲然挺立,好象在與同伴爭齊鬥豔:有的隨風舞動,好象在翩翩起舞……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裏,如痴如醉……

借物喻人作文2

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人類的家園裏存在着一種偉大,艱難,神聖的東西,它就是——責任。

樹木的責任是遮風避雨,太陽的責任是灑下光芒,小溪的責任是滋潤土地,而一更蠟燭的責任也許不如太陽那樣光明,也許不如小溪那樣清涼,也許不如樹木那樣有價值,但它卻也在默默奉獻着它那份看似微弱的光芒。蠟燭的光芒可能遠遠比不上太陽,但在我心中它用一生去完成屬於自己的使命卻要比太陽還要偉大,一根小蠟燭竟能用一生去完成屬於自己的責任。難道我們就沒有一份能讓自己默默付出的責任嗎?

有的人曾把老師比作過大樹,有的人曾把老師比作過園丁,但在我心中老師永遠是那個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的“蠟燭”如果你細心,就一定會發現在老師的講桌上擺放着一落落批改後滿是紅字的作業本。在孤燈下常會看見老師在備課的身影。每當我們睡眼朦朧的走進教室老師早已坐在講台上準備傳授我們知識了。每當我們走出教室老師總部忘回頭看看門是否鎖好。我們漸漸長大知識豐富,老師卻漸漸皺紋與白髮多了起來。如此的付出又能得到什麼回報呢?是學生成功後的感謝還是孩子長大後的探望?

這就是作為一根蠟燭的責任更是作為一位老師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你還會覺得它渺小嗎?在我心目中這樣的責任才是最神聖最偉大的責任!

我敬佩蠟燭的精神也同時明白老師的責任,小小蠟燭卻有如此神聖的責任——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難道不該讓我們學校不該讓全人類學習嗎?這就是責任呀!現在的我們和那個從不惹人注目的小蠟燭相比,我們盡到的責任又有幾分?

借物喻人作文3

親愛的朋友,當你在清晨騎着自行車,匆匆奔往工作崗位的時候;當你在夜色未盡的晨曦中向學校走去的時;當你與家人在月星隱耀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會意識到陪伴你身旁的夜之神呢?你也許會很驚訝:“路燈很平凡啊!”可是當你站在路燈下深思一會兒,你就會發現路燈並不平凡,甚至很偉大,稱它為夜之神一點也不假。

路燈,它們生來就很樸實。因為它們不如彩燈那般五彩繽紛,也不如壁燈那樣引人注目。

每當夜黑來到時,它總是把光明灑向人間,在它的照射下,四周的一切都顯得富有詩意起來,整個環境都顯得安逸,和諧。儘管它的光不夠大,不夠亮,但是它能接近自己的所有,把光亮毫不保留的獻給人類,縱然有時陰雲密佈,卻不能把它蒙上面紗,它仍能夠劈開風雨,將自己的光亮透射給人類,照亮漆黑的角落。樸素無華的路燈,世間有那種事物能和你比美呢?春天的花嗎?不能,它只能在風和日麗中開放,稍有風霜就枯萎了;夏日的水嗎?不能,雖然它給人柔順的印象,卻會大發雷霆;冬天的太陽嗎?不能,它雖然給人温暖,但是遇到烏雲卻會逃避。

我想起了老師,他能與路燈相比,因為老師的事業像路燈那樣崇高,老師的心靈也同路燈那般高潔。也許我時學生,從小接觸了不少老師,對老師有一些瞭解;也許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作為一名未來的老師,有着一種近乎痴迷的榮譽感;也許……總之我在老師與路燈之間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

路燈不象流星的光只存在於一瞬間,也不象恆星的光那般微弱,路燈像一顆與眾不同的星,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命變的永恆,請選擇做夜之神吧。

借物喻人作文4

松樹它沒有春天裏桃樹的爭妍鬥豔,也沒有夏天裏梧桐那碩大的葉片,更沒有秋天裏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裏,穿着樸素綠色外套的松樹。

松樹的葉子象針一樣,一簇簇向外伸長着,每一個都尖鋭有力好象有一種精神支撐着它們。松樹的果實也很有特點:它是一個橢圓形的,分成一層層的花瓣。果實躲藏在由“稻草”擺好的家裏,就好象是保護房子的戰士和風雨的遮陽傘、擋雨棚。還是那種力支持的它(門)們的信念,去保護果實。

桃樹它把所有力量都通過春天的桃花得以展現,梧桐把所有的希望留在夏天,它那肥肥大大綠綠油油的葉片上:銀杏樹以秋天金黃金黃的“蝴蝶”來展示它的美麗。而松樹只是在冬天裏默默無聞地為我們站崗。在冬天裏當我們看見全是光禿禿的樹時,我們會感到淒涼和悲傷。如果我們在許多光禿禿的樹中看到了一棵松樹(是)時,就會充滿(一遍茂盛景象的)希望。

松樹它是筆直的,不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聳立地生長着。別的樹以旁出虯幹為美,它卻以正直、樸素、堅強為美。這種內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嬌生慣養的名貴樹種要高尚的多。

其實人和樹一樣,我們做像松樹一樣有內在品質堅強的人,要比在“温室”中生長的花朵要偉大的多了。因而我們要學習松樹的正直、樸素、堅強的許多內在品質,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都讚頌過鬆樹,把它作為崇高的象徵,我對松樹總是懷有敬仰之心。你看,他不管是在懸崖的縫隙裏,還是在堅固的土地上,只要有一顆種子——-不管你是有意種植的,還是隨意丟落的,也不管是風吹來的,還是從鳥的嘴裏落下來的,總之,只要有一粒種子,他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暑,隨處茁壯的生長起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眼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乾旱旱不壞它,它無憂無慮的生長,松樹的生命力真強,松樹要求得太少了!

借物喻人作文5

春分前夕,縹緲的空中繁星閃爍,寂靜的路徑中充滿了春天的旋律,於是平淡而又恬靜的生活有了新的面孔,在這優雅的旋律中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在這平靜的生活中,透露出生命的朝氣,陽春佈德澤,於是萬物生光輝。我在這平靜中還夾雜着一絲吵鬧聲的田野中,悠閒散步,突然,一陣話聲,擾亂了我童稚的心態。“喂!老兄,明天就是春分,我們是不是該發芽了?”“急啥呀!不就是春分嗎,等到雨水發芽也不遲!”“如果春分不發芽,我們就要落後於其它的草類植物了!”聽了這低沉的話音,我才曉得它們是草。“要發你發吧!讓我再休息一個時節!”……

一天之後,我依舊如故的蹲在這裏,只見一根嫩綠的小草從堅硬的土地裏冒出了尖角,我驚奇的`看着。一週之後,我還是小心翼翼的蹲在這裏,觀賞他們的一舉一動,正巧看見那根長高的小草彎下腰去,像一個慈祥的老人,傾身而説:“喂,老兄,不是説休息一個時節嗎?怎麼現在還不發呀?”又是那句久違的“急啥呀?”應答了它的提問,那根長高的草覺得很無奈,無法喚醒它的迷茫,於是挺直了腰桿,又開始生長。一月之後,這兩根草依舊如此。

夏季到來了,只見那根願意生長的小草長成了一根高壯而又茂盛、清爽而又自然的青草,在微風的吹拂下,風情洋溢,而那根貪睡的小草,在這時,彷彿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熱、烈日的暴曬,使它喘不過氣,於是它便破土而出,可它卻茫然了,因為除它之外的所有草類都格外的整齊高昂,他們的身高也許是自己的百萬倍,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想到這些,剛發芽的小草便……

“同樣是一根草,一根選擇拼搏,一根卻選擇等待,一根選擇勇往直前,一根卻選擇了畏縮不動;同樣是一根草,一根能與時代同步,一根卻只能蹣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風中洋洋得意,一根卻只能在草叢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機遇,一根卻放棄了機遇,‘機遇’常有而‘抓住機遇’不常有。”我不禁自歎道。

借物喻人作文6

我在我們小區裏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螞蟻洞,那裏每天都會有一羣一羣的小螞蟻在洞的周圍走來走去、忙手忙腳,雖然他們的單個身軀並不大,但是他們齊心協力,萬“蟻”一心團結起來一起為能夠建造出那“金碧輝煌”的宮殿。也許,他們的這些努力付出並沒有幾個人知道。即便是這樣辛苦也從不放棄、偷工減料一丁點。它們為了別人而日夜操勞,卻不向別人索要一點報酬。

看到小螞蟻這樣默默奉獻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去敬佩。一提起小螞蟻,讓我的心中不自由的浮現出了我們的建築工人。

也許那些建築工人的文化水平並不比我高,也許他們身上的衣服並不比我們時尚、華麗。也許他們那龜裂的雙手並不比我們細嫩,也許他們在城市中並不顯眼。但是,我相信雖然他們並不富有,可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熱血沸騰的心。我想,大家身旁的任何一座建築不都是嘔心嚦血的創造嗎?我們身旁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不都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去建造的嗎?大家想過嗎?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建築工人,那會怎麼樣?有誰會來建造水立方,有誰又會來建造我們漂亮的教學樓呢?更有誰會犧牲自己的血汗去為了別人呢?可他們的勞動成果並沒有誰注意過,而他們卻依然契而不捨地默默耕耘……

小小的螞蟻力氣雖小,而他們團結起來,就能創造出一個個大自然的奇蹟。城市的建造者們總在不經意間把座座高樓大廈和寬敞的道路呈現在我們眼前,創造出一個個城市中的亮點。請讓我們注意這建築工人的傑作吧!讓我們關注這些建築工人吧!

借物喻人作文7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間裏寫作業。

突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不用説,肯定是停電了唄。我邊想邊用手電筒的光亮照着,拿了一根不足十釐米的短蠟燭。

接着,我用打火機把這根蠟燭點着,房間裏頓時明亮了起來。這根平時不起眼,被我遺忘在角落的蠟燭,在關鍵時刻還能派上用場,幫了我的大忙!

瞧,它那微弱的光亮照亮了我的作業本,我現在又可以寫作業了,真好啊!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我的作業終於完成了。蠟燭也慢慢地流着它那晶瑩的淚珠,一點點一點點,悄悄地消失地我的眼前。

蠟燭那微弱的火光也照在我的心裏,它的生命雖然走到了盡頭。但蠟燭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它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它把自己最後的一點兒生命,化做了火光,留給了他人。它一點兒也不後悔,因為它完成了自己的責任、使命和任務……

在我們生活中,老師就像那一根根普通的蠟燭。

老師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給我們架起了成功的橋樑。在課堂上,老師教我們新知識;在課下,同學們都在快樂地玩耍,而老師卻在辦公室裏批改着我們的作業;在晚上,同學們都已經進入夢鄉的時候,而老師卻在家裏,給我們準備明天所要上課的內容……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我們每個人童年的心靈!

老師不但帶領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而且在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還及時給我們送來了陽光般的温暖。我們生病或受傷了,是老師焦急地為我們找校醫;我們失敗了,是老師安慰我們,鼓勵我們;我們犯錯誤了,是老師幫助我們改正錯誤……老師就像蠟燭,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照亮着我們前進的路!

借物喻人作文8

我喜愛蠟燭,喜愛它的光明,但我卻更喜愛它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生活中,蠟燭並不罕見,也不稀奇。蠟燭價格低廉,家家户户都有,但因為它的渺小和常見,許多人都不把它放在眼裏。它被人們放在櫃子裏、角落裏,總是忽略不見;它還變成了小孩子手中的玩具,被折斷身子;甚至滾落到地上,被人們不經意間壓的粉身碎骨。蠟燭飽受了輕視奚落,但它卻從來不抱怨什麼。

假如你細細觀察,蠟燭也是其貌不凡的。在燃燒的時候,它頭上的火苗就像是少女的頭髮;斑紋交錯的身子就是少女漂亮的衣裙;而一顆顆蠟珠則是少女撒下的“金豆”。

在停電的時候,人們就會幫蠟燭點亮自己。蠟燭燃燒的時候,蠟珠順流而下,火苗閃閃,無聲無息地將光明獻給人們,自己卻在火苗裏用身軀拼搏,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蠟燭用痛苦為人們換來光明,但它卻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它為自己的付出永感快樂和欣慰。它默默地存在,默默地付出,同樣默默地逝去。蠟燭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並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蠟燭一樣無私奉獻的人,那就是我們的教師。教師就像辛勤的園丁,不辭辛勞地照料我們學生,每天早起晚睡,雖然累,但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用自己的光亮為我們照亮前進的方向,就如蠟燭一樣,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一直默默地奉獻着。

在停電的時候,人們就會幫蠟燭點亮自己,蠟燭燃燒的時候,蠟珠順流而下,火苗閃閃,無聲無息地將光明獻給人們,自己卻在火苗裏用默默地奉獻着。

我以後也要向蠟燭學習,做一個有“蠟燭精神”的人。

借物喻人作文9

有人喜歡花,喜歡花的嬌豔;有人喜歡柳,喜歡柳的婀娜多姿;而我雖喜歡花,也喜歡柳,但是我更加喜歡亭亭玉立的竹子。

竹子既沒有花兒嬌豔,也沒有柳樹婀娜,卻有着自己獨特的韻味。它渾身流動着生命的綠色,一年四季總是給予人一種賞心悦目的綠意,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細長而又英挺,高貴而又典雅,在微風輕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個綠色的精靈在搖頭晃腦。

我喜歡竹子,不僅因為它全身都是寶,更因為它具有從不索取,只會無私奉獻的品質,它為了人類默默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筍用來製作各種美味佳餚、翠綠的竹葉即是大熊貓的美味食物又是人們用來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條,用來編織成了各種各樣堅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別緻的工藝品……

我為竹子無私奉獻的品質所感動,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樣為祖國奉獻的許許多多的建設者。他們為祖國、為人民辛勤地勞動着,無私地奉獻着。他們就如竹子,有着寧屈不折的精神。

我喜歡竹子,因為它無論遇到狂風還是暴雨,寒冬還是酷暑,也無論它生長在平地還是山間…那飽經風霜而又瘦弱的身軀依然是本色不改,臨風傲雪,寧折不彎、不屈不撓。鄭板橋詩人曾用詩句稱讚竹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形容竹子像巖石般堅強。

啊!多麼令人讚歎的竹子!我喜歡竹子,喜歡它的樸實;喜歡它無私的品質;喜歡它堅強不屈的精神。我希望在生活中,人人都能有竹子般的性靈,竹子般的品質,竹子般的精神。

借物喻人作文10

楊樹是一種常見的、極其普通的樹,我十分喜愛。

它不像樟樹那樣,需要肥沃的土壤,又不像果樹那樣,需要人精心照料,更不像楠木以自己的名貴而孤傲脱羣。然而它不選擇環境,插在那就在那生根、發芽、成材的特性卻贏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古往今來,多少人都讚美它,詠歎它。

我愛柳樹,我更愛具有柳樹品格得人。

在小時候,我去姥姥家,舅舅帶我到河邊玩。看到有幾十顆楊柳,體態婀娜,姿態萬千,它的身影倒映在水中,隨着那漣漪的水波輕輕飄蕩。舅舅情不自禁地説:“春天來到了。”我好奇地眨着眼睛問:“舅舅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楊柳?”舅舅説:“長大你就會明白的。”我是懂非懂地點點頭,隨手摺了一根柳條,插在外婆家的後院的。

不久,我回到學校上學了的,我還常常想起那棵楊柳。一天外婆發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告訴我那棵楊柳活了,我高興的連蹦帶跳。終於放署假了,我來到外婆家,還沒放下書包,就去看楊柳。啊,我親手栽的楊柳真的活了!我撫摸着楊柳嫩綠的葉兒笑了。楊柳為什麼不選擇環境,插到哪裏都能活呢?我去找舅舅解答。外婆告訴我舅舅毅然報名支邊去了,臨走時還帶着一支楊柳。舅舅走了,我還在想着------

一轉眼幾個月過去了,舅舅給我寄來一張照片。照片上有很多人,都戴着紅花,舅舅也在其中,似乎在對我笑,上面還有一行醒目的字:“我要像楊柳那樣,無論在哪裏,都能生根、發芽、成材!”啊,我

明白了------

每當我看見照片,就想起了外婆家後院的楊柳,我似乎覺得,它不是栽在外婆家的後院,而是栽在我的心裏。

我愛楊柳,我更愛具有楊柳品格的人。我願做一顆楊柳!

借物喻人作文11

又一個夜晚,我披着銀白色的月光,走在寬闊的馬路上,享受着美麗而柔和的月光。

“月亮彎了,月亮是圓的”,當月亮彎了,它就像一隻在天空中航行的船;當月亮圓的時候,它就像一個大玉盤掛在天空。月亮真美!

正是因為月亮的美麗,它成了我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是一個在月光下長大的少年。

當我大約兩三歲的時候,我的祖母每天晚上帶我去廣場享受涼爽。月光柔和,微風吹在我的臉上。我的祖母總是喜歡用她粗糙的、滿是繭的手抱着我,唱着古老的歌謠:“搖啊,搖啊,搖到我外婆的橋上……”我的小自己,一邊聽着音樂,一邊看着月亮。當祖母擁抱我時,月光朦朧而寧靜;當我的祖母沒有擁抱我時,月光很冷,我的心情似乎不那麼輕快了。我一直在尋找原因。最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明白了這不是因為月光,而是因為我祖母對我一貫的愛。我吵,她哄着;我大驚小怪,她抱着我,直到她再也不能抱着我。在那美好的時光裏,月光傾瀉而下,一位老太太微笑着擁抱了一個小男孩,慢慢地向前走,走得越來越遠.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時月亮的魅力。

當我長大後,我對月亮有了更深的瞭解。原來,不僅我非常喜歡月亮,而且詩人李白也非常喜歡月亮。月亮在他的詩中出現過很多次,比如我最近學到的“抬起頭來看,我發現那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起了家。”老師説月亮是一個形象,代表一個人對家鄉的渴望。我能理解這種情感,因為我也想念我的家鄉。

哦!月亮,你是如此神祕,如此温柔,如此安靜,如此多的讚美無法形容你。我在你的光照下長大,你是我永久的記憶。

借物喻人作文12

一個普通的冬夜,屋外寒風呼嘯,空中飄着鵝毛般的雪花,顯得格外淒涼。在白雪皚皚的世界裏,一樹梅花凌寒開放,接着兩朵、三朵……給原本死氣沉沉的冬季帶來一點生機。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梅之所以與蘭、竹、菊共稱“花中四君子”,正是因為她的不畏嚴寒,愈是寒冷,它就開得愈旺。

我躺在牀上,聽着外面被雪壓斷的樹枝的聲音,想着窗外那朵朵深紅色的梅花,有一種“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的滋味。

臘梅不怕嚴寒,就算掠過身邊的風再大,壓在頭頂的雪再重,她也不屈服,不向命運低頭。在這萬物凋零的時節,海棠、蘭花、月季……它們能活下來嗎?不,根本不可能!而梅花不同,上天給了她這麼殘酷的命運,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她不但能頑強地活了下來,而且會開得越來越俏麗。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臘梅是默默無聞的,她經常被雪掩埋,別人看不到她,她也得不到太多的讚賞,很多時候,只能靜靜地開在不起眼的角落裏。但這卻沒有熄滅她對春天的期望,她對美的追求。她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可貴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可今夜不同,風大雪重,寒冷異常,她還好嗎?

第二天早晨,我被外邊的亮光叫醒了,這才記起了昨夜的雪,昨夜的梅。我連忙穿好衣物,開窗賞雪。推開窗的一剎那,一陣清冽的風撲面而來,風中夾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我看到了一番美麗的景象——白雪覆蓋着的園子裏,一切花草都已臣服,可一簇臘梅卻衝破重重阻礙,打破了雪的封印,露出了自己可愛的笑臉,在風中搖曳着,在對我們點頭。

不遠處的馬路上,幾位穿着橘紅制服的城市剷雪工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們和這樹梅花一起,組成了一幅傲霜鬥雪的寒梅圖……

借物喻人作文13

仙人掌,陽台上一株綠色的渾身帶刺的花,它已經在那個角落裏呆了許久了。起初,我並沒有對這個相貌不揚的小東西產生任何的注意。

仙人掌,一種外表醜陋卻藴含巨大能量的花。

本該去上學的時間,我卻躺在牀上,喉嚨疼痛男人的我,根本説不出話來。父親帶我去找風安堂的封信醫生,他配的中藥,便宜又好用,甚至病好的速度比去醫院還要快。這次,他竟給我配一撮乾的仙人掌。我不由得好奇起來,自此,我開始偶爾的注意這個神奇的小傢伙。

仙人掌,一種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花!一家人出去旅遊回家,家中的牡丹、玫瑰、茉莉都因無人看管而相繼枯萎,只有那個小綠球還靜靜的展示着它頑強的生命力。我開始不由得思考,是什麼支持它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依舊能堅持下來,是愛嗎?是責任嗎?不,全憑它那堅強不屈的性格。這不正是我需要學習的嗎?我開始默默地觀察起它來。把它搬進了卧室,這可是別的花享受不到的待遇。

仙人掌,一種表面無奇,一出手卻能豔壓羣芳的花!

我每天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這株小綠球,可是在上午,我竟發現它開花了,淡黃色的花瓣襯托着深色調的花蕊美麗極了,簡直是豔壓羣芳。不是妖豔而是那種清新、簡樸的美。

仙人掌,使我喜愛且令人讚美的花,表面不突出的事物也會有柔軟。美麗的內心需要我們的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它們的另類美,也告訴了我不要和他人攀比,也許他們還不如自己;也不要輕易放棄,也許堅持過後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但是我愛我的仙人掌,這種不平凡且引人注目的花兒,我要把它曬出來,分享給大家。

借物喻人作文14

自然界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唯有荷花的品質令我敬仰。

荷花也稱蓮花,花期是每年的六至九月間,花朵單生於花梗頂端,花瓣多數,嵌生在花托穴內,有白、紅、粉紅、紫等色,真是絢爛多彩。

每逢門前的池塘里長滿了美麗的荷花的時候,那綠的葉紅的花氣度非凡楚楚動人。我時常獨自一人漫步池邊,流連忘返,近距離地感受着荷花那高雅、高尚、孤傲、脱俗的品質。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蓮花之美的真實寫照。北宋文人周敦頤在《愛蓮説》中寫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精準地道出了荷花的高尚品格。荷花被讚譽為花中君子,是古今志士仁人處世的榜樣。聯想到我們正處在一個躁動不安,物慾橫流的時代。在身邊無時無刻都充滿了各種誘惑,金錢、虛名、美色等等,真是不勝枚舉。我時常想,一個人如何才能坦然地生活,有意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呢?古人周敦頤夫子的愛蓮説一文為我們指明瞭方向。人也應該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面對林林總總的各種誘惑,始終保持底線,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關鍵是它的根。荷花的根雖處於淤泥之中,但它卻善於辨別營養與毒素,吸取營養拒絕毒素。可見蓮花根不愧為蓮花之本。我們也應該像荷花的根一樣,在這個良莠混雜充滿誘惑的環境中,堅持好的,排斥壞的,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們要不斷地向荷花學習。

借物喻人作文15

有人喜歡傲然挺立的梅花,有人喜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人喜歡婀娜多姿的柳條,而我卻喜歡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仙人掌。

仙人掌沒有讓人一見就起愛慕之心的美豔,也沒有窈窕多姿的身軀。它只是穿一件綠色的披風,昂首挺胸地站在“舞台”上。它渾身長滿了針,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刺球。如果有人攻擊它,它就會讓你疼得哇哇大叫,嚐嚐淚水的味道。

仙人掌的生命力可頑強了。記得有一年暑假,媽媽帶我出去旅遊。家裏的花草大概一個星期沒有澆水了,我回來一看,驚呆了!仙人掌旁邊的花兒,草兒都已經奄奄一息,好像在對我説:“給我們一點兒水分吧!我很渴了!”而仙人掌卻沒有像它們那樣垂頭喪氣,直直地挺拔在盆栽裏,像個衞士在守護我的家。仙人掌的生命是多麼頑強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上網查了查原來是這樣:仙人掌大多生長在乾旱的環境裏,呈柱形,它可以不吃不喝的進入休眠狀態,把體內的養料與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仙人掌不怕風欺不怕雪壓,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就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仙人掌這樣的人,比如我們的環衞工人,他們每天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們都會堅持工作。還有我們那些守衞邊疆的戰士,每當逢年過節,家人團聚的時刻,他們卻默默無聞堅守崗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具有仙人掌這種精神的人們。

我想: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的坎坷,但只要我們有仙人掌的精神,希望之花就會常開。

標籤: 借物 喻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uowen/r3k1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