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我的年味作文

我的年味作文

每個人都有着對新年的懷舊情結,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我的年味作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我的年味作文

  篇一:年味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腳步終於近了。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各家各户便開始緊張的籌劃着怎樣過年了。

爆竹聲驚動了整個村莊。哇,過年了!這麼快,過了年,我已十四歲了,我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趁過年該好好慶祝一下!

吃年夜飯了,我連忙“瘋”回家。今天的小菜就不一樣。你看:雞、鴨、魚、肉、海鮮……真是應有盡有。吃飯時媽媽把一個紅包遞給了我(我知道這叫“壓歲錢”),並説:“新年快樂!”我接過紅包,高興地説:“媽媽、新年快樂!”媽媽又把另一個紅包給了我弟弟。這時弟弟天真地説:“要是每天都像過年一樣,那該多好啊!” “哈哈哈!” 我們大聲地笑了起來。雖然我也笑了,可是我也有弟弟那天真的想法。我相信,大家也會有這種想法:想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壓歲錢多多地拿!

吃完飯,我拿出了煙花與小朋友們一起放。我們先放“芭蕉扇”,我緊緊握住“芭蕉扇”手柄,迅速點燃導火線,等導火線冒出了白煙後,緊接着火星就射向四方。可惜你沒看到,那一幕真是太精彩了;“火星”是五彩繽紛的,尤其裏面還夾着各色的珍珠呢;我們還放了個“太空人”,點燃導火線後,“太空人”就閃出火花,發出綠光,而且會一個勁地衝向太空。

年的熱鬧不用説是大家所期待的。但在我們開心“發瘋”之餘,媽媽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年的背後寄託着沉重的責任。你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應該要多一份思考。”是啊!面對新的一年,我要多一份責任。我決心要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年年過年,年年好過,直到今年才真正品出了年味。

  篇二:年味

接近臘月,已嗅到了年味。年復一年,農曆的臘月是人們趕場的季節。機關、企業、院校等無一例外,農人們開始殺豬宰羊,置辦年貨。各行業都在忙着為即將過去的年份劃上一個句號。

這些年,出門在外,忙碌中淡化了自我,淡化了年味。小時候,“年”的磁性大得很,每當提起“過年”這個詞彙都會興奮不已。“過年”一詞,在華夏民族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親人團圓是人生中的上等美味。誰品嚐這種親情團聚,都會感到古老的、純樸的、親情幽幽的甘甜。一年365天,從一開始就企及的、渴望的好時光——春節,因為臘月的臨近而變得越來越重,思鄉的情結開始萌動,鄉思、鄉愁都會寫在臉上,或行動中。一年的拼搏奮鬥,變成了春節這個傳統大節的序曲。不論是天南的,還是地北的,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會不約而同的為春節的親人團聚趕場。

小孩子們享受過年的佳品,穿花衣,戴花帽,放花炮,自然快樂無比。學生不用去學堂唸書,還可以一幫一羣的聚在一起盡情地玩耍。大人們坐到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天南海北聊着閒話,享受親人團聚的快樂!佳餚美酒的香氣還會使快樂升級。收穫的甘甜,令人心醉,過年真好!

小時候,盼過年,講的是吃、穿、玩,提着燈籠滿村跑的那種愜意生活。那裏有鞭炮的聲音,那種無拘無束的狂歡,讓年味變成了雕刻的藝術品,回味無窮。

走親戚,串朋友是過年的另一道風景。新親舊戚,要趕在這個節日裏,互相走動走動,一包乾果子,從這家挪到那家,在親戚朋友中轉來轉去,誰也捨不得吃。但它卻串起了親情,聯絡了感情,修補了一年中因為忙碌而欠缺的情誼。那些背景離鄉的人們,把積攢了一年的思念,用一張機票、車票、船票把自己捎回家,白髮蒼蒼的老母,離別的夫妻,終於在村頭,盼到了團圓,享受人倫的美好!

過去窮,在外工作或打工的人也少,逢年過節,交通不但沒有壓力,還有吃不飽的感覺。而今,經濟發展了,國家富裕了,人民的日子好過了,在外工作的人也多了,農民利用農閒時節,到城裏打工掙錢已習以為常。一到過年節,矛盾也就出現了,車站、碼頭、機場煮起了“人粥”,購票似有攀登珠峯的難度。所有的預售票點,都是熙熙攘攘,巨龍盤旋。現在改網上預售車船飛機票,車站、售票點的隊伍瘦身了,感覺上好了許多。

當下,“年”的過法,與傳統大有不同。人們手頭有錢了,平時吃的也不比過年差,飲食文化已經不再統領春節這個主題。有的年輕人,過年不回家,利用這個長假,與朋友、戀人、親友結伴外出旅遊,成為過年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新的時尚。祖國的東西南北,美景誘人,全家結伴出遊,欣賞冬日南國的綠意,瞧一瞧北國千里冰封的壯美風光,為一年勞累的精神添加一點養料。讓祖國的壯美河山,淘冶情操,讓古樸的家鄉親人團聚,換成風景名勝區的團聚,讓全家人享受自然旖旎風光,讓家更和諧,讓年味更有新意。

嗅到了年味,想到過年真好。處處張燈結綵,爆竹轟鳴,禮花鋪天,笑容可掬,洋洋喜氣,漂洗了一年中的艱辛。親朋相聚,祝福滿乾坤。接福納財金,紅聯迎新春。收穫在今朝,希望在未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願天下人,一年更比一年好!

背起思念的行囊回家過年去嘍!

  篇三:年味

現在長大了總懷念小時候過年,那時候家裏條件不好,平時吃的菜都是自己地裏種的,夏天黃瓜、辣椒,冬天蘿蔔、白菜,什麼季節吃什麼菜,不象現在花樣多,當季的、反季節的蔬菜,雞、鴨、魚、肉,海鮮瓜果,應用盡有,每天都吃得到,那是家常便飯。那個年代可不一樣,天天吃素,除非家裏來了客人,或者是過年、過節才能吃上肉,每次燒肉,遠遠就能聞到香味,香味四溢,直刺激人的味蕾,饞得我直流口水。

我們每年的臘月裏,也就是過年前幾天,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把自己家裏,裏裏外外打掃一遍,從上到下清掃徹底,再把家裏的牀上用品全部清洗乾淨,被子、牀墊都要拿到太陽底下去曬,然後換上乾淨的牀單、被套,不説煥然一新,起碼是乾淨整潔。乾乾淨淨迎新年,預意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舊貌換新顏。

臘月二十九日是每家每户殺雞、鴨的日子,這些雞、鴨都是平時自家養的 ,平時都捨不得吃,留着生蛋,平時的葷菜見得最多的就只有雞蛋了,雞隻有過年才捨得吃,才能吃到美味的雞肉。我們把殺好的雞、鴨拿到村裏的水井邊去脱毛、洗乾淨,水井旁四周都是人,有拔毛的、有提水的、有拿刀的,非常熱鬧真是磨刀霍霍向豬羊。

男人們都在家裏打年粑,就是用大甑把糯米放在裏面蒸熟,然後倒入石窀裏,用粗的木棍用力往裏打,你來我往直到把糯米飯打成糊狀,合成一體,然後把米糕做成各種形狀,就成了年粑。新打出來的年粑沾上糖,香軟可口,真的是好吃極了,年粑是家家户户過年必備的食物。

最隆重的還要數貼對聯了,毎年的大年三十的下午,毎家每户在家的正門掛上兩個大大的燈籠,燈籠是大紅的,裏面分別裝上兩盞小燈,那盞燈要從三十亮到元宵,寓意着來年的前景一片光明,日子紅紅火火。正大門兩邊貼上長長的對聯,門上各貼一位門神,是為了求門神保佑全家平平安安。貼完對聯那濃濃的年味就洋溢着整個村莊。

大年三十,是我熱切盼望到來的一天,那是整整一年的期盼,上午洗頭、洗澡,為了穿上新衣、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全家人圍坐在桌前,那濃濃的親情溢於言表。那時對我來説桌上就是三珍海味,只有過年才可以盡情的享用,任憑你吃個夠、吃個飽。平時就是想吃都吃不到,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懷念那時的味道,總是懷念那段時光,至今對那種感覺都回味無窮。

吃完年夜飯大人們開始給小孩子發紅包,那時媽媽給我的壓歲錢就是二角錢。你可別小看二角錢,在那個年代可以買一根甘蔗、一筒瓜子、一根油條、一根冰棒。我那時甭提多高興了,如獲至寶,把它小心翼翼地收藏好,生怕會弄丟似的,那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才盼來的。

從我懂事起,那時每年年夜飯後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只是那時的晚會沒有現在的豐富多彩,節目也不像現在多樣,但那時候都會從頭看到尾,然後大年三十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落下帷幕。

現在每年過年雖然吃的是的山珍海味,穿的是皮衣裘襖,還有以前從未見過的水果、乾貨,應有盡有,但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我想應該是以前那濃濃的年味和那質樸親情吧!

  篇四:年味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最愛看的節目就是春節聯歡晚會。對於我來説,沒有什麼比這過年七天更樂呵的了:貼春聯,掛福字,包餃子,放鞭炮,一個個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春節失去了興趣,人們都在忙,親戚們根本沒有時間聚在一起。春聯依舊貼,紅燈照樣掛,鞭炮仍然放,可是總覺得春節不是這麼回事,總覺得春節真的是越來越沒有意思,越來越沒有年味。

我經常想:“如果這樣下去,那麼再過幾年,人們也許就要忘記春節這千年節日的習俗了?忘記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不過,今年的除夕夜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今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親人都聚到了那裏。大家一起貼春聯,掛福字,忙碌中隱隱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起吃飯,大家暢談這一年裏的趣事和收穫。共同暢想美好的未來。大家一個個敞開心胸,開懷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聲中化解了。這時還有人在樓下放了一串象徵辟邪的鞭炮。我從飯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興地架起麻將桌,玩起了麻將。輸錢贏錢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大家一邊玩着麻將,一邊談論。我們小孩打開電視,所有的節目都和過年有關,越發讓我感到了濃重的年味。

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時不時響起一陣陣笑聲,大家笑的前仰後合。趁着過年的鐘聲還沒有到來,我們下樓去放鞭炮,樓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們的和別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從鞭炮的火藥味中我嗅出一股濃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動的時刻來了!離新年的鐘聲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給親友發短信,打電話祝福,一家老小其樂融融。

我很高興,因為由此可以看出,人們並沒有摒棄千年的傳統,依然可以感覺到過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團團圓圓。

  篇五:年味

放假了,熬夜複習到深夜崩潰的感覺被沒有歸屬感的空落取代,舍友、同學、朋友都回去了。趕去做家教的公車上稀稀落落地坐着互不交談的三兩個人,我抬頭看向窗外,鉛色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連路旁濃濁的灰塵也在肆虐飛舞着,壓抑着我歸即未能歸的心。在心裏默數,回家倒計時,兩天。

農曆二十四,萬水千山奔赴故里,下車了,家裏只有奶奶,不願她承受過盡千帆皆不是的煎熬,因為深知這趟列車經常晚點。一個人,一隻褪色的揹包,拉着皮箱,在鎮上最乾淨、最繁華的的街道上製造出飛機在頭頂飛過的刺耳聲,沒有焦距的目光不理會別人一樣的眼神。我只是走着,走着,走過那條閉着眼睛都能回家的路,我不知道是怎麼了,竟然害怕碰到熟悉的鄰里,可能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那被問了十幾年的問題“四妹,你爸媽回家過年嗎?”吧。

到家了,沒有電影鏡頭上演的久別從逢的擁抱,奶奶只是輕輕一聲,“小妹,回到家了呀。”堂弟是特別興奮,丟下手中的玩具站起來一一向他的夥伴介紹,“看,我芳姐回來了呢。”這一路的蒼涼頓時被温暖填塞得滿滿的,我知道,回家,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堂弟,這個打心底依賴我的小孩。

農曆二十八,家裏包粽子,伯母來家裏幫忙,我和堂妹打下手,來家裏串門的鄰居都誇我們的手藝好,包的粽子特別乖巧。我想,這樣的粽子要一家人團聚吃得才香,爸媽不回來,包的再好也無味。

二十九,除夕了,按照習俗,我們是要大掃除的,我早早就起來準備了。我愛勞動,純粹的勞動能讓我停止思維的運轉,全身心地專注於手上的活,把外界的一切隔絕起來,這是一件快樂而自在的事。

臨近傍晚了,夕陽在門外寬廣的農田灑下一片橘紅的晚霞,在這寒冷的冬天看見這麼漂亮的天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我愛農村,自然界佔了一半的功勞。門外那條路,來來往往的村民都陸續拜社回來了,一大家子的人有説有笑,我想,對於大部分村民來説,這種歡樂一年也就這一回吧,可是我呢?我要等到何時才能擁有那種快樂呢?伯父和堂哥叫我們到他們家吃飯,我很頹然地坐在書桌前,畢畢剝剝的鞭炮聲時近時遠傳來,是嗎?新的一年又來了嗎?我告訴自己,這一年過去了,下一年已經來了不是嗎?

放煙花了,今年堂哥買了很多煙花,可惜十二點時只有我一個人在放。煙花多麼絢爛啊,只有一瞬,卻盛開了一世的繁華。煙花易冷,一場煙花散,一季雪花融,如果説一場煙花一場夢,那,我只想做一個,關於團圓的夢。

  篇六:年味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概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我也在思索這個問題。

這不禁使我懷戀起小時候的新年。交上農曆臘月,在冰雪凌冽的西風中縮緊了一個冬天的心就不安生地開始蹦跳了。臘月要吃“過年粑”,整個村子家家户户都吃,可以和麪條一起煮着吃或者用油炒着吃,依據個人口味不同放上糖或者鹽。“過年粑”的製作過程也比較簡單,不過需要大家通力合作。

鄉村裏真正為過年忙活是在臘月二十開始的,淘大米、磨白麪,村子裏兩户人間製備的石磨,便是被一天天預定下來,從早到晚都響着有節奏的歡樂的搖擺銅鑼櫃的哐當聲。輪到我們家族磨米的時候,二叔扛着裝大米的口袋,二媽拿着自家的木鬥和裝白麪的布袋,我牽着槽頭的黃牛,一起走進石磨主家裏,,從心裏到臉上都抑制不住那一份歡悦。這裏的'米一定要是江米。江米有糯性,嚼起來味道十足。配上一定比例的水,接下來就是重頭戲。“過年粑”的軟硬程度完全取決於麪粉與水的混合程度。當大媽們把水加入麪粉的瞬間,就得擼起袖子,使出吃奶的力氣蹂躪麪糰。有時碰到我們在旁邊嬉戲打鬧,大媽們會把沾滿面粉的手捏我們的小臉蛋,觸摸額頭。小孩子是喜歡乾淨的,看到自己成了小花貓,賴皮般的哭鬧起來。這才是廚房應有的熱鬧,大媽們才不會嫌棄這些聲音。

大約半個小時後,麪糰彈性十足。此時的麪糰是沒有生命的,就像畫家畫的那條龍,缺少最後的點睛之筆。這畫家的充當者當然是那些居家的大老爺們莫屬,七八個大老爺們圍成一團,也不乏青年女子。他們隨手將端上來的麪糰摳出一小部分,再拿出自己的畫筆加工。這的畫筆是農家人的畫筆——粑捶。在這一按一磕之中,這些無生命的麪糰就成了有生命的藝術品,面圖案上兼有魚的圖案——年年有餘,兼有花草的清香——生性淡然,……

大年三十的後晌是最令人激情愉快的日子。一幫會敲鑼打鼓的馮姓男人,把村子裏公有的樂器從樓上搬下來,在村子的宗堂裏擺開陣勢,敲得整個村莊都顫抖起來。女人説話的強調提高到一種亮堂的程度,男人也高聲郎氣起來。一年的憂愁和煩惱都在震天撼地的鑼鼓聲中抖落了。

對於年幼的我,吃是在第一位。在一個興奮的高潮就是放炮。在舊年與新年交替的那一刻。我的父親儘管手頭緊巴,炮買的不多,卻是個爭放新年早炮的人。那一晚,我坐在火爐旁是沒有睡意的,等到父親開始説放炮,我便跳起來和他走到冰冷刺骨的大門外,看父親用火柴點燃仗天雷,發出一聲爆響,緊接着大同小異的響聲。我有一種陶醉的歡樂。

真正讓我對炮竹煙花之類感到厭煩的是前幾年過年前夕,新世紀開始以來,人們吃飽了,腰鼓膨脹起來,心也跟着膨脹起來。隔壁的一家隔兩三天放一個煙花,慶祝着大女兒回家、二女兒回家,三女兒回家。每次必是賓客滿席,歸咎於是要送禮的。飯菜有魚有肉,下桌之後還是差不多原封未動,我聽到席上有人説這大魚大肉吃慣了也膩人,還是吃點清淡的好。席間的煙火真響,我的心都跟着顫動,這是我所喜愛的仗義天雷嗎?怎麼這麼吵!

我忽然明白所謂年味,不過是人的衣食保暖長期被抑制,突然在春節幾天短暫釋放的一種興奮罷了。上一輩人生活太貧瘠,吃得人嘴裏淡出鳥來的醃菜白飯,只有到了過年才能端出一點酒肉;破衣爛衫穿了一年,到了此時才能扯塊新布換一換;日日田間勞作,這幾天可以短暫享樂徵逐。想一想祖輩們倍加珍惜的年味,想一想他們苦難的生活,心裏面充滿了感傷!

如今,屋外又熱鬧起來了,煙火聲又直逼我的心臟。門外的炮竹聲始終不是我的聲音,寂靜才是我鍾愛的情人。這年不過也罷!

  篇七:年味

新年新氣象,熱鬧的是小孩,大人們為了孩兒那份率真的微笑,年前年後依然忙得樂此不疲。

父親亦是如此,為了我們姐妹幾個以及他的那幾個可愛小孫孫,雖年過七旬,仍不忘新年那天吃元寶的習俗。

年年如是,隨着除夕之夜接踵而來的爆竹聲聲,父親便開始忙碌起他特有的專利一一做餃子。

這是不同尋常的餃子,非平常吃的那種。平常的餃子是由麥面做的。新年嘛,講究的是新。這餃子也不例外。父親的年餃是由苕粉做的,做法也跟麥粉不一樣,麥粉只需加入適量冷水攪拌即可,而苕粉則不然,苕粉性能跟湯圓粉籽相似但又不完全相似。做湯圓只需用冷水或温水調濕拿捏即可,而苕粉是需要適量滾燙的開水攪拌,先搗成很有彈性的大團,再分成乒乓球大的小團,之後像捏湯圓一樣將小麪糰一個個在手裏不停轉動地捏成圓圓的薄片,舀上一湯匙肉餡放在薄片上,對摺捏成餃子模樣。這做法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挺難的。隔壁二嬸和弟媳吃了父親的苕粉餃子,也想自制,屢次不得,所以每次父親總要多加點苕粉做成熟送給他們的孩子嚐嚐鮮。

苕粉餃子包好後,接下來就是等沸水下鍋煮至其在沸水中翻騰即可食用。

煮熟的苕粉餃子表面光滑細膩,餃子邊迎着光,晶瑩剔透,像失去貝殼的牡蠣。沾上調料,咬上一口,細膩勁道,其味無窮。

然,味美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餃子的心情。餃子在鍋裏煮的時候,父親便為他的幾個小孫孫擺好小桌椅碗筷,且每個小碗裏都加了點涼開水。幾個小孫孫迫不及待地圍桌而坐,他們一邊敲着碗筷,一邊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餃子煮熟了,父親便給他們各自盛上一份,然後和我們姐妹幾個圍坐爐桌一起分享他的專利產品。所有這一切,父親始終面帶微笑。

我們一邊品着水餃,一邊聆聽父親講述我們小時候吃水餃的故事:“……光滑細膩的餃子偶爾調皮地順着筷子滑下來,撲通掉進碗裏,濺起無數個小水滴,落在臉上,頓時響起一陣尖叫,接着便是一陣前俯後仰天真燦爛的笑聲,聽着就像打了一頓牙祭那樣滿足……”正説着,只聽見“哎呀!”一聲,接着一聲“哇”,隨着便是“嘻嘻……”“哈哈……”“呵呵……”……

遁聲望去,只見我們姐妹的幾個娃兒正相互指着對方的臉笑得前俯後仰,再看他們臉上,滿是面水。正驚訝之餘,忽聽見身旁“撲通”一聲落水的聲音,掉頭望去,只見父親正舉着叉開懸空的雙筷,望着他的幾個孫子傻笑。我們姐妹幾個終於忍俊不禁地暢笑開來,娃兒湊熱鬧似的笑得更歡,父親回過神來也跟着傻笑,笑聲不斷,笑聲串串,順着牆的縫隙,飄過窗子,在和煦的陽光裏蕩啊蕩……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年味。

  篇八:年味

我還是和小時候一樣的巴着過年。

不是奢望父親只有在年裏才為我增添的一件新衣,也不是想吃上幾頓只有在年裏才有的大魚大肉。這些,平常的日子裏都有。就像母親説的,如今生活好了,天天就像過年。是啊,捱餓的年代我沒趕上,全被父輩們趕上了。憶苦思甜,和過去相比,他們如今的每一天裏都是濃濃的年味。國家繁榮昌盛,小家才會幸福安康!年裏,最喜歡聽的就是父輩們的懷舊的話題。

每到大年三十,一家人團聚的時光,幾杯酒下肚,公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舊時光。他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我們都知道,他聊這些,並不是讓小輩們知道過去的那些年熬日子有多難,他只是自己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由得拿過去做了對比。因為這樣的話題,只有在年裏才有考究的價值。

雖説心態很老了,對年也沒有多少奢望了。只是在送走一年又一年的光陰,親眼看着它一次又一次跨過年的這道門檻時,不知道是傷感還是不捨,心裏總會出現莫名惆悵。

一生會有多少個這樣的年,有多少人經過,又有多少人失去。年,就是一個衡量人生價值的一個分界點。在這裏長大、成熟、老去;在這裏回味、思慮、暢想。

都説人生如夢,年就是最夢幻的東西!

昨天,和兒女們探討年三十看春晚時預備購什麼零食時。兒女們的聲音更顯老調:“媽,隨便買點吧。吃什麼啊,沒意思。我們都覺得過年沒什麼味了。”我心陡然悵然若失。

年,在孩子們的眼裏已經沒了味道。

如果有一天,父輩們不在了,年的味道恐怕也隨之東去了。如果有一天沒有年味了,我們這些人在年裏會説些什麼話題呢。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uowen/lok2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