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合集15篇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味道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合集15篇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

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一提起粽子呀,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這東西可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歡吃嗎?

今天早上我兩眼一睜,一股濃濃的粽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一骨碌就起了牀,趕快跑到廚房一看,蒸鍋里正蒸着一盤粽子,看到它們我就有點垂涎三尺了,我着急的在廚房裏打起了轉。媽媽説:“你先去洗臉,粽子一會兒就熱好了。”

我感覺今天早上的時間怎麼這麼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_了!我等了好長時間那熱氣騰騰的粽子才端上桌,看着那熱氣騰騰的粽子,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冒着酷暑在站崗,又像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娃娃,那身上的繩子有紅有黃,味道還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哇!燙死我了,粽子也不聽話的跑到了地上,這下可要把我氣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們,看你們老實不老實吧!

我跑到客廳拿起我的終極武器——吹風機,插上電源按下啟動按鈕,把他們個個吹得直打哆嗦,亂打滾,連喊救命。還有幾個粽子我讓它們去冰箱裏旅遊了一圈,幾分鐘後,我大功告成,它們個個都乖乖的躺在盤子裏,終於把它們都_了。爸爸和媽媽看到我的做法也笑得直不起了腰,這時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這時看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裏,甜在心裏,讓我回味無窮,我一口氣吃下了兩個不同味道的粽子,真好吃,可是我的小手被弄得粘糊糊的!

哎!可惜今天的粽子是媽媽從超市買的,媽媽説明天要親手做一些各種味道的粽子,那時的粽子一定會更加美味十足的!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2

我愛吃端午節的粽子,特別是剛出鍋熱乎乎的,每到端午節,只要有人煮了粽子,那味道準會香飄十里,老遠就能聞到。

説道粽子,就不得不提起屈原,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那一年,屈原的國家打了敗仗,他向皇帝提了一個建議,皇帝不僅沒有聽他的建議,還撤了他的官職,無奈之下,屈原只好跳江自殺,人們打撈屈原的屍體,卻怎麼也找不着,人們不想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米扔到水裏餵魚蝦,後來就有了吃粽子的習慣。

每年農曆五月,奶奶都會包粽子,她先給綠油油的粽葉洗個澡,然後拿幾片葉子,捲成了個角錐形的桶,再在裏面放上糯米,添一點肉或紅豆、糖之類的,然後用粽葉把糯米裹的緊緊的,不讓它們漏出來,最後用一根細細的線把粽子紮緊,就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做好了,奶奶動作很快,不一會就做好了很多個。

奶奶把它們放進鍋裏煮,進過幾個小時的漫長等待,粽子終於出鍋了。

我跑到鍋前,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遞給我一個粽子,我小心翼翼的拿起它,啊,好香啊!

我把線剪斷,剝開粽葉,便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啊,糯米的甜和肉的香以及粽葉的清香留在我的脣齒之間,久久不能消除。

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我吃不下,這粽子的香味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

我愛吃粽子。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3

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的節日,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深刻地品味生活。

——題記

自戰國以來,端午節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如今,端午節已受到世界文化組織的重視而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裹挾着歷史的風塵走來;端午節,浸潤着現代的色彩前行。端午的味道在不同時期是不同的。

悲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帶着悲怨投江自盡。人們帶着無限的悲傷和哀痛送走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並因此設立了端午節。

百姓懷着悲傷的心情往江中投粽子,希望魚兒吃粽子,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端午是悲傷的味道。

辛酸

老一輩兒的人們心裏可能沒有端午的概念,如果有也是充滿辛酸的吧!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年代,人們渴望過上一個好日子,一頓飽飯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了。更別説吃上一個粽子,甚至到了八十年代,一個粽子對於人們也只是奢望——端午是辛酸的味道。

快樂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生活多姿多彩,人們再也不用為吃喝發愁,每一天都可以過節。現在的端午節,系五彩線,掛葫蘆,人們盡情享受登山採艾蒿的.樂趣,品味各種粽子的美味,還有賽龍舟的激情——端午是快樂的味道。

端午節的味道,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會風氣的味道,有助於民族發展的味道!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母親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母親説:“我也要包粽子。”母親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5

又是一年端午時。艾草的幽香在小城裏繚繞着,沁人心脾。家家户户忙着洗粽葉,淘米包粽子,然後把端午的味道放在鍋裏蒸得透熟,米粒牢牢地粘在一起,像是一個個可愛的娃娃在抱團取暖。或是棗子或是肉粒,點綴般地鑲嵌在潔白如玉的米團裏。綠,白,紅三色互相映襯,顯得十分美麗動人。

和往年一樣,奶奶又煮了粽葉蛋,從一開始它就是端午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粽子瀝出的汁水裏煮出來,讓原本無味的蛋白部分被染上了濃濃的棕色,味道也變香了。這時,宴席裏壓軸出場的主角——香噴噴的粽子被端上了桌,一家人都摩拳擦掌,準備開始美味的端午宴。

端午節吃粽子,是個傳統的習俗,之所以這個習俗可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深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吃粽子時,總是一大家子坐在一個大大的庭院裏一邊聊天一邊吃粽子。吃粽子時大家並不是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先幫別人剝了讓別人先吃,自己再吃。父母給孩子剝,妻子給丈夫剝……這就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謙讓精神。你幫我剝,我幫你剝,我推給你,你推給我,就這樣整個餐廳就被你一言,我一語,給鬧熱鬧了。吃粽子時大家都笑着。笑聲洋溢着整個餐廳。

隨後端上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精美的小菜。辣炒蛤蜊、麻辣小龍蝦、醉蟹……一道比一道豐盛,一道比一道美味。酸,甜,苦,辣,鹹,樣樣齊全,面面俱到。待全家人酒飽飯足了,大家一起看龍舟比賽,加油助威,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好不激烈。

端午節從汨羅江的波浪裏悄然走來,又悄然離去。幾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汁,把中華大地染成棕葉的青綠。端午節裏,那種氛圍,那種樂趣,都讓我們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6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的節日,每到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做香包、掛艾葉,還會組織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

粽子不但好吃,而且包粽子的經過也很有意思。每當端午節那天,家裏都會買來包粽子的材料,有棕葉、糯米、草繩和紅棗。姥姥總是先把糯米浸泡在水裏,再把棕葉和草繩洗乾淨,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姥姥每次包粽子的時候,我總愛在旁邊興致勃勃的觀看,只見她先拿起一片碧綠的棕葉,用手捏着兩端,然後兩隻手往裏一裹,棕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像個小酒杯一樣,姥姥先把米放到裏面,放到一半的時候,再加入一顆又大又紅的棗,然後再把米加滿,最後用手中剩餘的葉子把口封上裹緊,再繫上草繩就可以了。看着姥姥姥姥三下兩下就包好了一個漂亮的四角粽,我也躍躍欲試。我拿起了一片棕葉,雙手一裹,就成了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和紅棗都放在裏面,然後把口蓋上,我想:這還挺簡單的嘛!可是當我開始纏裹棕葉的時候,突然發現米從四面八方露了出來,讓我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姥姥看着我包的露餡的粽子,笑呵呵的説:“你的功夫還不行,起碼還要學三年。”看來包粽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粽子煮出來的時候,又香又甜,晶瑩剔透,滿屋子都充滿了棕葉的清香,姥姥説:“這就是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節不光能吃到美味的粽子,而且還能讓我們永遠的懷念屈原的偉大精神,真是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面有答案,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説:“我也要包粽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8

端午節快到了,我突然心血來潮,想提前練習練習包粽子,以便端午展示展示我高超的廚藝。

家裏沒人,正適合我下手。哈哈!

在廚房裏翻了半天,翻出這樣幾件戰利品——糯米、澱粉、麪粉、辣椒油、花椒油、醋、紅豆、綠豆、黑豆、蒜、葱、姜,又在冰箱裏找出羊奶、香腸。這些都是理想的戰利品。包出來的粽子一定不同凡響。

想了半天,以前看爺爺包過粽子,跟外面賣的沒什麼區別,太普通了,我想要一個獨一無二的粽子。既然材料都有了,那就做唄!

首先,我把紅豆、黑豆、綠豆、糯米、葱、蒜、姜洗乾淨。在餐桌上鋪了一塊布。準備開始製作粽子。我把葱、蒜、姜、香腸切成絲,把糯米、紅豆、黑豆、綠豆、葱、蒜、姜香腸,混合在一起。由於最近大蒜和綠豆價格較高,所以我只放了一點點。我把它們捏成了一根冰棍的形狀,再把辣椒油、花椒油、醋、羊奶灑在粽子上。在粽子外面又裹上一層面粉澱粉。由於我怕粽子一進鍋裏就成了一攤“散沙”,還特意從電飯煲裏拿出一些昨天的剩飯,當做膠水,包住粽子。

誒!我記得家裏有粽葉的啊!被爺爺放哪啦!算了!隨便找一個東西替代吧!我在冰箱裏拿出幾片生菜、幾根海帶絲,洗洗就開始包粽子咯!

我用生菜葉,把粽子抱起來,拿海帶絲一捆,大功告成。燒水,準備下鍋。我在鍋裏放了一鍋水,把粽子放下去,二十分鐘後,把粽子撈了起來。放在大盤子裏,再淋上一點醬油。俺的粽子成啦!

嚐了一下,雖然味道飛一般的怪,但也不是特別難吃。我得趕緊去收拾一下廚房,免得過一會兒吃棍子肉。

端午節快來吧!我想再次大展廚藝啊!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9

端午節在我們家又稱”粽子節”,這叫法再俗不過了,但的確,端午節裏,什麼香包,艾草,菖蒲可以少,粽子卻不能少,它載着一番親情。

小時候,我最愛看奶奶包粽子。那些綠綠的粽葉都服服帖帖地圍成一個個小漏斗,盛好糯米後又魔法般地變成了鼓囊囊的小三角。這是多麼神奇啊!

我長大後,懂得了粽子原來是祭拜屈原的。一年端午,我終於有機會自己動手包粽子了。我認真地把碗中的餡料夾到粽葉中,再把餡包好,最後小心地用線繩把它纏住,繫好。我把它捧在手心中,只覺它就像一件古樸典雅的工藝品。我便起了興致,包了一個又一個。在家裏它們果然大受好評。“咱們家兒子挺有進步啊,不僅會包粽子,還學會分享啦!”“別説,這粽子甜甜的,真好吃!”家人的讚許説得我臉上直泛光,嘴角洋溢着幸福。

時間一年年地流着,每逢端午我家飯桌上都會擺上幾盤粽子,我也不覺得有什麼稀奇的了。

今年,福建仙遊老家那兒又給我們寄來一袋粽子,爸爸告訴我,一定要細細品嚐。因為老家那邊農村裏的房子要動遷,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嚐到老家的米了。我不禁鼻頭一酸,輕輕包開粽葉,小口嚼着裏面的糯米,裏面噴香的豬肉,裏面的五穀,一種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黏黏的,好似那糯米,在這小小的粽子中,我們一家人都感受到淡淡的(且叫它)思鄉情。

粽子在我心中不僅是端午的常客,它還是一種綿長的親情與鄉情。一提起端午,我便想到粽子,一想到粽子,我的腦海裏便浮現出那三五件事,心中便湧出那兩三點情了。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0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今天就是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當然,我們家也必不可少!

我和奶奶來到了菜市場,這裏特別熱鬧,人們都爭着搶着買蘆葦葉和糯米。我和奶奶路過了好幾處賣蘆葦葉和糯米的地方,可卻都買完了。“這是什麼神仙速度啊……”我喃喃自語道。唉,早知道早點來了。呼,終於在一處人較少的攤位買到了蘆葦葉和糯米。唉,可真難買!

回到家後,奶奶把在就準備好的臘肉拿了出來,切成丁放進了盆裏,再把蘆葦葉和糯米淘洗乾淨,一切準備就緒!只見,奶奶把兩張蘆葦葉鋪開,再把它們錯開,並對摺,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倒進蘆葦葉裏,把左邊的蘆葦葉往右邊壓,把右邊的往左邊按,用線困住粽子,這就大功告成了!

哇!這麼簡單?!我躍躍欲試,於是,我就學着奶奶的樣子也包了起來。真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卷一個圓錐形就費了我好大勁。放糯米也不簡單,糯米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一樣,接二連三地蹦出來,一不小心就撒了一地。奶奶看了,皺了皺眉,讓我去客廳休息。可是,我不甘心,掃好米粒後接着包。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包了個像樣的!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水裏煮,一個小時後,屋子裏瀰漫着粽葉的清香,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迫不急待的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嗯!好吃!不僅有嚼勁且回味無窮!

這就是端午節的風俗之一——包粽子,端午節其實還有許多風俗,有機會再介紹給你們。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1

好香呀!

早晨起來,一股特有的粽子香味飄溢在空中,漸漸在空中慢慢四溢開來,滿屋子都是粽子的味道!

原來是昨天媽媽連夜包的粽子!讓我們一家提前感受端午的味道了!

回想昨天,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説: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裏,後來我就睡了。

今天早上,蒸上了十五分鐘。我剛一睡醒,就聞到了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一躍而起,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説:端午節是有説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説: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其實,更重要的是,粽子中我聞到了媽媽的味道!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2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裏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着,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鬍子”,母親見了笑我是隻“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姥姥了。

姥姥會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動步子於牀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姥姥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姥姥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姥姥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麼,就像什麼,雖説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並不怎麼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於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説什麼,依然“孤芳自賞”,跑去母親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姥姥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姥姥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裏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姥姥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3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為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裏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裏投粽子這種浪費的事情,端午演變成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糰裏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麼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糯米的清淡,失去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乾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摺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杆,載入鋥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於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鍋蓋,輕輕釦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才發現,葦杆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慾。撈入盤中,鬆開棕葉之上的束縛,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粽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託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擺上載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粽子蘸少許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彷彿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嚮往的生活。滿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4

清晨,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氣中醒來,朦朧中向枕邊摸索,摸起的是個精緻的香包,不用説,端午節又到了。

以前過端午節時,外婆總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從別處摘一些艾葉來曬乾,給我們這些孩子們做香包。其實,在街上也有人推着車來賣,不管是做工還是造型,都要比外婆做的好看不少,但外婆卻還是每年堅持做給我們。因為,少了外婆的香包,總會覺得這節過的不完整。

端午節前一天,外婆會在家包粽子。我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看着,幫外婆遞粽葉,在呈滿香米的粽子頂上放上一顆紅棗,與外婆合作包好一個又一個粽子。有時外婆包粽子的香米用沒了,我便會將買下的米倒進一個乾淨的盆中,煞有其事的學着外婆的樣子攪着盆中的米。外婆就在旁邊看着,任憑我怎樣攪動盆中的米。等到差不多了,便叫我將米端過去。當手從水中拿出來時,那股香香的米味就留在手上了。

外婆繼續包着粽子,我便舉着雙手過去,湊到外婆身邊,想與外婆一同分享這香米的味道,聞聞外婆手上也有同樣的味道,我笑着跑開了。

一整個端午節,手上的米味兒退得差不多了,外婆的香包便被我掛在身上,這樣,不論我走到哪兒,身上總能帶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這味道是清新的,也是獨特的。

那時的端午,總讓我期待又回味。那蜜棗的的香甜,配上那糯糯的米,久久不散的味道,還有外婆做的艾草香包的清香。這樣的端午,連同那味道,一直在我的記憶中。

現在,我早就不是當時那個只懂玩樂的孩童,但外婆卻依舊做着同樣的事。閒下來時,我也會幫忙。還是記憶中的場景,還是記憶中的兩個人,還是那股端午節熟悉的粽香和艾草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那樣的清香,是那樣的難忘。

端午節的味道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老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老媽説:“我也要包粽子。”老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粽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標籤: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uowen/edlk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