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精選】談讀書的作文3篇

【精選】談讀書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讀書的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談讀書的作文3篇

談讀書的作文 篇1

書籍,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如出遊,讀得多,見識自然就遠大。書籍的發展源自於文明的進步,正是因為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書籍才能體現出人類文明的高度。

讀書,就是在人生的幾十年中,把幾千年的人類文明重温一次。讀書既要精,又要深。

一本有哲理的書,第一遍讀過,我們能知道其中的大致情節;第二遍讀過,我們要了解其中的結構、背景、細節等等;第三遍讀過,我們要仔細思考文中的道理以及它對我們的啟迪。讀書就像尋寶,讀一本好書,就像挖到了金礦。但是歷史愈前進,書籍也愈浩繁。在浩繁的書海中,我們要有目的地讀書。

首先,作為公民,我們要讀完必讀的常識性書籍,這種書籍就是我們在學校中學習的書。從國小到大學,我們大約可以讀完一百本書左右,但是其中重要的不過幾十本。但是這幾十年間,只讀這些書完全是不夠。

我們還要涉略中國古代書籍,如《論語》《孟子》,要欣賞國外有名的書,如《安妮日記》、托爾斯泰和雨果等人的著作。除此之外,要想在某一門學科上深究,我們還要專門得讀。其中,有些書可能很枯燥,但只有用心地讀,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讀書不能只按興趣。比如研究歷史的人只讀野史而不讀正史就會偏離史學正途,研究古文的人只讀典故而不讀文章就只能做到淺顯的功夫,而深入不到內裏,沒有層次。

讀書同時要有所見解,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對文章的見解也不同。讀書時,要把自己融入書中,體會文章中人物的變化,想象作者的筆法。讀書時還要有所記錄,古人説,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要尋找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變換角度去讀,要尋找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記下來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我們也可以從兩本書中找到共性,如冰心的《繁星》《春水》與泰戈爾的《飛鳥集》,它們同樣短小、精悍。冰心就是受了泰戈爾的影響才寫就了兩本名作,我們讀書也可以如此。

並且,在書中我們還可以積累典故,認識作家筆下的人物,與他們結為朋友,做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一起在書籍中領略世界的神奇,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談讀書的作文 篇2

俗話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也正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翻開散發着墨香的書籍吧,它會使你變得更加成熟、睿智。——題記

臧克家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了一個益友。”而這位“益友”會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幫助你,是你受益匪淺。

讀書使人堅強。例如我曾讀過的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患有肺炎、眼睛失明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堅持不懈地寫作,進行鬥爭。他的這種堅強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時時刻刻感染着我。每當我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時,總會想起他那緊咬着的嘴脣,抖動着的筆尖,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眼。於是,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如果沒有他對我的鼓舞,我會堅持下來嗎?不會的。

讀書使人勇敢。曾讀過一本名叫《狼圖騰》的書,這本書以陳陣在大草原上的活動、見聞為線索,表現出了狼羣的勇敢、堅強、智慧與團結。每當想起狼那鋭利的目光,在捕獵時無所畏懼地衝向獵物的情形,胸中頓生一股英勇之氣、一股豪壯之情。所以,多讀書吧,它會使你的懦弱轉化為一種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讀書使人善良。每當讀高爾基的《童年》時,我總會對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恨之入骨,同時也會為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慘遭遇流下一行行同情的熱淚,每讀一次便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行行的文字如同一顆顆“催淚彈”,催人淚下,又如一瓶瓶的“洗潔精”,刷洗掉了我們內心的假惡醜,只留下了真正該屬於我們的真善美。所以,書籍又是感化一個人、淨化一個人的.靈丹妙藥。

讀書使人堅強、勇敢、善良。所以,同學們,多讀書吧,讓書籍陪伴我們成長!

談讀書的作文 篇3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幾乎都成為了現在我們這些學生的口號。每天早晨我們總會早早地趕到學校,直到下午放學後才離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都是除了學習外的事其他事一概不管。

其實我以前也是懷着這樣的想法去學習的,可請問,這樣的學習有意義嗎?難道作為21世紀的主人,未來祖國建設的繼承人。我們的生活就應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請看看歷史,在我國曆史上,明清兩代就是因為“閉關鎖國”,結果呢?結果換來的就是那長達百餘年的侵略歷史。歷史是慘痛的,這就是前車之鑑,莫非我們也要如此嗎?我想你們可能會説:“但我們學習太累了!“我明白,我全都明白,但請知道,我也是學生,我得學習任務也不比他們少到哪兒去,但我卻一直堅持每隔四五天就看看課外書,聽聽新聞。這又怎麼説呢?我還不也是行嗎?要知道,前車之鑑不可犯啊!還有些同學就是光顧着讀書,從不親身實踐一番。請看,早在南宋時期,陸游就曾教育他兒子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雖然朱熹也曾説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樣的名句來告誡我們要多讀書,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有這樣的想法固然沒錯,但請想想,倘若我們一天到晚腦子裏淨想着讀書,讀書。卻從不講述中的內容將其帶入生活中加以驗證。那請問,你學的再多又有何用,説得不好聽點的就是一堆廢鐵。可能我是説的太過激了,但事實難道不就是這樣的嗎?因此,我們要明白,在讀書時我們不僅要細細品嚐,還要把它加以“佐料”,這樣才能將那書中的內容消化掉嘛。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懂得“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這句話。要在我們的腦中多放幾個鈎子,這樣才能把書中不懂的內容給鈎進來,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遇到不懂不會的要知道請教別人尋求答案。不能一遇到不會的知識就將其避之門外,要懂得問。

只有我們學會了這些,那我們才是一個真正的祖國新一代接班人。朝着這個方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標籤: 讀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uowen/50rj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