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職場 >

有關做好職業規劃

有關做好職業規劃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我們的工作又將翻開新的一頁,這也意味着,需要開始寫職業規劃了。你知道怎樣的職業規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做好職業規劃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做好職業規劃

做好職業規劃 1

企業招聘難愈演愈烈,招聘廣告登了一遍又一遍,始終招不到合適的人。“95%的簡歷都是無效簡歷。超半數一眼看過去一排工作經歷,一兩年的時間裏換了N份工作,每份時間都只有幾個月。就光這一點,就直接讓他OUT了。”某公司HR表示,頻繁換工作的求職者,多半不考慮。

所以,應聘者們注意了,投出去的簡歷總是石沉大海,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支離破碎的工作經歷害了你,面試機會就這麼被槍斃了。可是,這也很為難,工作經歷不就該老老實實寫清楚麼?該怎麼補救呢?如何揚長避短,吸引HR關注?

新人很瀟灑,HR很無奈

“工作感覺不合適就換唄,反正找工作又不難。”小A畢業一年不到,已經換了三份工作。但談起這件事,她完全理直氣壯。花一點時間去嘗試不同的工作,看看自己到底適合什麼,難道不是很平常麼?

近一年來,職場新人,尤其是90後普遍表現出對工作的“不重視”,感覺“不喜歡”、“不合適”、“沒發展”就瀟灑辭職,甚至直接“裸辭”。相較“80後”,“90後”擇業更注重自我感受,跳槽顯得更加隨意。

某公司HR表示,招聘難愈演愈烈。“我們收到很多簡歷,但是質量都不高,工作換得太頻繁了,一看簡歷就知道他的職業定位有很大問題,前後工作經歷跳躍太大,而且目標崗位和個人具備的技能根本不匹配,這樣的人實在沒辦法請他來面試。”企業普遍擔心,新人不穩定,即便給了他們機會,招進來後也很可能因為一點不順心或不滿意就辭職,大大增加了招聘成本。

頻繁換工作留下四大“後遺症”

頻繁、沒有目標、“試錯型”的跳槽很容易讓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陷入被動和劣勢,也許一年左右你還看不出影響,但是工作三五年後問題就會集中爆發。據統計,工作經歷在五年左右的諮詢客户,換了四五份,甚至六七份後往往也難逃以下的“後遺症”:

進步極慢,個人能力始終原地踏步;

薪資不漲,職位也沒多大變動;

不論換什麼工作,還是覺得沒發展;

工作缺乏激情,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接下來的問題是,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進入職場上後,絕大多數新人還處於職業探索初期,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都不清楚,對於個人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的瞭解不夠深入,總感覺這也不合適,那也不合適,所以出現頻繁換工作的情況。”具體來説,新人頻繁跳槽有以下原因:

1)缺乏對自我的客觀認識和評估。

2)無發展緊迫感,導致職業規劃意識缺位。

3)職業定位不清晰,無職業規劃。

4)光有目標,而沒有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和路徑。

5)職業心態不成熟,受挫易放棄。

應對措施:做好職業規劃,不再被“秒殺”

不想被“潛規則”秒殺了面試機會,給出以下幾條建議,供新人蔘考:

第一、明確職業定位才能鎖定擇業目標。

要明確個人職業定位,鎖定目標,擇業和發展才有明確的方向。如果你認為一時間難以確定最終職業目標,那也需要確定一個發展方向,有的放矢地做好簡歷和麪試的準備工作。以向陽生涯多年來的職業規劃諮詢經驗,如果你換了三份甚至更多的工作還未能改變現狀,難以確立清晰的職業定位,有必要儘快進行專業、系統、全面的分析,找到合適自身的發展方向。很多時候,自己用老方法在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裏是很難找到答案的,請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從旁提點、協助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對簡歷進行“技術型”處理,揚長避短。

在製作簡歷時,一定要圍繞你的目標崗位(目標崗位基於你的職業定位來尋找)來呈現你的職業技能和工作經歷。如果你已經有多段“工作經驗”難以在簡歷中一一呈現,那麼不妨考慮對簡歷做個“技術型”處理,重點突出與目標崗位相匹配的技能和工作成果。當然,有選擇性地呈現經歷、技能和成果,並非讓你作假,求職中“誠信第一”的原則不可違背。

第三、做好三五年的職業規劃,讓HR安心。

有了職業目標還不夠,還得有具體的發展路徑、行動計劃和學習方案來支撐目標的實現,以上這些系統工作都得依靠職業規劃來完成,至少做好三五年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發展才會蒸蒸日上。如今HR們在面試中的“必考題”之一便是應聘者的職業規劃,以此來判斷你的職業匹配度和職業忠誠度。提前做好準備,打有準備的仗,必能拿下OFfer,也讓HR安心,相信錄用你絕對不會錯。

千萬不要忽略了因缺乏職業規劃而埋下的發展“後患”。頻繁更換工作,丟了可能不只是工作機會,而是長遠的發展。連續換三份工作而不能改變現狀,一定要重新審視職業定位是否恰當,重新思考職業規劃是不是需要調整,以免讓自己陷入頻繁跳槽的怪圈中。

做好職業規劃 2

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了嗎?

時間過得有多快?快到你自己都難以相信。比如:

從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到前段時間希拉里宣佈參選美國總統,已經過去22年了。

畢竟,“911”發生已經快14年了。那是克林頓的繼任者布什先生時代遭遇的危機。

現在距離最早的第一代iPhone已經發布了8年了。它的發明者喬布斯也已經去世了4年了。

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最早的一部距離今天也已經過去14年了。

還有,你們喜歡的美劇《老友記》已經開播了21年了。

畢竟現在距離1995年和距離20xx年,時間是一樣的。

既然時間溜得這麼快。現在讓我把你按在座位上,強迫你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繼續做手上的這些事情,五年之後你會在哪裏?(其實沒多久,不是麼?)

答案如果讓你很吃驚,你就該反思一下了:你是否正過着“無意識的生活”?

1、大多數人都過着“無意識的生活”

其實,人羣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過着“無意識的生活”。

各種日常事項從人們每天睜眼開始,就會自動填滿他們每一天的24小時,那些需要快速滿足的慾望,那些需要及時迴應的請求。

這些事情中的大多數,都是能讓我們獲得快速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短期目標。

如果你為短期的滿足感傾注太多,那麼下面的事對你來説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

糾結中午吃什麼

晚上喝什麼

那些需要你快速去幹的事情

凡事親力親為

沒事來點完美主義

和同事聊聊八卦

不知道為什麼,一天就“嗖”地又過去了。在不經意之間,青春就會從你日復一日的“無意識”當中溜走。

時間管理方面的專家指出:所有的這些都是低效甚至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每天只顧滿足這些短期的需求和渴望,久而久之,短期的荒廢必然會造成長期的失敗。

一個過着無意識的生活的人,Ta的典型生活邏輯是這樣的:

每天根據既定的以往經驗,執行生活中的各項任務

等着問題找上門來,想辦法解決他們

達成這個短期目標,哦也,下班!

無意識的生活會分散你的注意力,這個過程中,你彷彿什麼都想得到,卻什麼都得不到。

2、如何拒絕渾渾噩噩的生活方式

無意識生活的結局就是活得渾渾噩噩。而這種生活方式的最大罪魁在於:你缺少一個較為長期的目標;或者,你沒有在為自己的長期目標在努力。

在多年商學院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在每位登上《財富》雜誌封面的CEO背後,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難道路。而這些商業精英能夠取得成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懂得回顧。

這些人經常回頭反思是否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方向正確,不論前行的道路多麼艱難,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的向前。

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意識地規劃着自己的未來,並且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外界的生活可以和內在的價值觀完美地融合。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短期滿足與長期目標總是處於互相競爭的關係,一旦人們能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那他就能獲得成功。

更重要的一點是,那些短期內能快速讓你得到滿足的活動,不會給你的大腦帶來挑戰的慾望,如果你的生活只顧着柴米油鹽,長期的願景就會無暇顧及。

3、為長期願景努力不沉溺於短期滿足

一連串來自於小事的滿足感,就像每隔半小時給你吃一顆糖果,温水煮青蛙,而不是真正的享受一餐盛宴。

對於長期的目標來説,你需要更加成熟的心智。因為長期目標所帶來的滿足感不會從當下立即回報給他們。

為了最後的回報,你可能需要付出幾年的努力,而往往這些年中獲得的滿足感和回報都是有限的,這時候你會質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白費,但是,你要相信今天做的肯定會讓未來更美好。

你可以把實現長遠目標的過程當做在寫一本書,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寫,那麼你的手稿明年就可以完工,每一頁並不要求你寫很多,但是,你每天做的事情都是為了長遠的願景在努力。

比如説,大作家海明威為自己制定的目標很簡單,每天寫半頁。而如果你也能做到讓每天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長遠的目標和規劃而努力,未來,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海明威。不是麼?

如何實現你的長遠目標,過上有意識的生活?下面是一些建議:

1.首先,你得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不用太複雜,它可以是一個項目,也可以是一個願景,還可以是你想得到或成為的那個人。

2.把這個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天的生活當中。

3.你所需要做的工作還包括認真做做研究,和一些人建立聯繫,明確你的目標市場,和你的競爭對手學習,不斷更新挑戰你的假設。你甚至還可以寫一份提案,尋求能夠激發你的想法的導師、合作伙伴,或者為未來籌集資金。

4.就像每個月還信用卡一樣,每個月定一個合理的期限,完成你的月度目標。

5.允許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調整。

你要儘量讓實現長遠目標的過程,更加踏實和有趣,這將吸引你不斷往前開拓。而當你發現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充滿創意、熱情和快樂的時候,你可能已經開始了“有意識的生活”了。

生活是一場馬拉松,想要獲得持久的進步,你就必須從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不斷抬起頭來,想想自己長遠的方向和目標。

如果你具備這些品質,每天喚醒你起牀的就是你的夢想了。

創業有風險,休學創業需謹慎

日前,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並建立教務部門牽頭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外面明明是春天,但我的心卻是寒冬?”櫻木花道這句經典台詞簡直就是中國製造業如今真實的寫照。從去年冬天開始,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以及江蘇等地先後出現代工廠倒閉潮,比如面板商勝華科技,比如那個自 殺未遂的東莞老闆…如今冬去春來,中國製造業不但沒有迎來春天,形式卻更加嚴峻。

筆者常常沒有耐心讀完這些名字宂長的規定,畢竟,你只要看題目就基本能猜到正文要講得內容,不過我們必須承認,官方文件的權威性以及它有可能產生的影響絕對不容置疑,一張乾癟的文件可能會直接改變數以百萬計人的命運。本次《意見》算不上什麼創新文件,事實上,休學創業這事兒早就有了,甚至一度流行,連筆者都曾經寫過申請報告,只不過因創業難度太大而不得不放棄。現在,有關部門重提此事,傳達出了非常強烈的信號,表面上看是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意見》最原始的背景則是領導再也不能忍受現在的高等教育狀況了,提倡休學創業只是“高校改革”的第一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刀。

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這好像是500年前的事兒了。現在,他們和殘疾人、低保户並列為城市三大弱勢羣體,創業方面,大學生也讓人歸到了“三無”產品系列中,無經驗、無人脈、無資金。在這種背景下,《意見》的出 台不會立刻送給大學生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個東西依舊需要腳踏實地的去爭取,但不可否認,全社會內關於“休學創業”的大討論正因《意見》出 台而快速蔓延,給蠢蠢欲動的大學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最俗忠告:創業有風險,休學需謹慎

休學創業,政策上的鼓勵並不能降低創業的風險,我們依舊要用最俗的標語來忠告大學生:創業有風險,休學需謹慎。但這是一個激情澎湃的時代,也是一個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時代,顯然,那些俗氣的忠告遠不能抵擋住“創業孵化器”內導師的演講,那些類似成功學的東西煽情而魅惑,而且夾雜着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真實案例,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學生在面對俗氣但真誠的忠告之時,常常像跨越障礙一樣,跨越這些忠告,並且隨着導師的演講,做起了自己的創業春夢!

殘酷的事實是,大學創業者成功機率非常低,相關數據顯示,莫説做出有影響力的成果,能堅持三年以上的人,比率也只有41.4%,剩下的人在屢戰屢敗中,都已徹底放棄。

事實上,《意見》的出 台對於創業者來説,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反倒是會加劇創業環境的競爭,這樣就更需要大學生創業者謹慎行動。誠然,金融新業態,互聯網+提供了大量的創業機會,但這些項目都需要系統性的思考,需要技術、知識的長期沉澱,僅僅憑着一腔熱情遠不能滿足創業需求。大學生的優點在於思路活躍,有進取心,在他們腦海裏每天都回蕩着琳琅滿目的idea,但要把這些奇思妙想轉化為現實產品、佔領市場、產生利潤,每前進一步都需要極其艱苦的努力,特別對於一些實體行業,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常常會遭遇現實的諸多壓力,需要整個產業鏈做出協同發展,這種協同常常非常困難,在這個過程中,99%的創業都會被斃掉,而大學生創業者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在失去鼓勵、失去自尊之後的生存能力。而即便大學生湊湊合合地把公司成立起來了,有幸把idea轉化成為具體的產品,但隨後依舊要面對融資、管理、銷售、財物等方面的考驗,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憑藉天賦就能短期完成的,更不能仰仗一腔熱血,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經驗積累。

坦白講,筆者並不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比爾-蓋茨在上海某高校做演講時,也奉勸粉絲們不要效仿自己。事實上,休學創業之於普通大學生來講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我們真沒有扎克伯格們的天賦,而李彥宏、馬化騰們不也是老老實實地上完大學了嗎?

筆者不支持大學生創業,好像還把他們描寫得一無是處,這不是偏見,而是血淋淋的事實,這樣的窘境來自於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我們的基礎教育目前只教會了孩子們做題,傳説有的學霸能在16天內做完786套試卷,那些文化拓展課程,諸如體育、音樂、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統統讓給班主任考試或者給主課加餐了,就更不要提什麼“創業教育”了,換句話説,大學生在大學聯考之前,幾乎是沒有精力去思考創業的,而僅僅靠兩、三年大學時光去摸索顯然是不夠的,更何況他們依舊要花費很大精力去搞對象、打魔獸,以及沉醉那些不知所謂的社團活動。

缺乏創業營養的教育制度下,大學生們富有的就只剩下“精神”了,但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是沒有辦法幫其克服創業中現實問題的,強行創業也只不過是一場遊戲罷了。

本次《意見》的出 台,精神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類似的文件和説法不斷湧現,證明了領導之於教育改革的熱切,但也僅僅如此了。大學生創業不單單需要鼓勵,更需要更具體的幫助,比如出 台相關的措施,減免大學生創業的場地租金、税收和相關的審批流程,需要有針對性地完善創業失敗再就業的保障制度等等。筆者認為,明智的做法應該是要求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而且還要努力消除“就業和創業”之間的鴻溝,事實上,一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創業了,那只是暫時逃避就業壓力的一場夢。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也是創業熱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説,一旦就業問題解決了,創業市場才會變得更加冷靜。另一方面,企業隨着業務的擴張,亟待招聘大量的人才,而且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之內,根本沒有時間等待大學生慢慢成長,這就造成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企業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所以,筆者認為企業接盤中國職業教育勢必會成為未來的重大趨勢。在筆者勾勒的教育改革中,大學應該是和企業緊密相連的,或者乾脆直接由企業創辦,除了必要的基礎課程之外,大學開設的課程應該是緊緊圍繞企業的需求展開。與此同時,企業也要適時建立培訓部門,把真正的職業培訓導入到校園之內,這種合作模式,有利於企業和大學生的相關了解,目標更加統一,舉個簡單例子,普通大學都會要求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為此學生做了漫天的筆試習題,把英語寫得非常有美感,日復一日地考究語法,但企業在與國外客户交流時,更注重的是內容本身,特別要求聽、説能力,至於語法、結構等事,反倒成了其次。這個例子雖然簡單,但卻是中國教育內容和企業要求脱鈎的縮影,倘若企業能更早地明確需求,適當引導大學生的學習方向,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創業這種事兒,與其自己單幹,倒不如把自己的idea投稿給自己深入瞭解的企業,讓這些企業幫助大學生篩選出更具現實意義的點子。

企業與高校的深度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職業教育的盲目性,而且企業裏有真正的大師,每天看着他們工作,比起聽那些激情澎湃的演講要有用地多,即便是創業方向,企業也把握地更準,他們永遠比大學生更瞭解市場,希望未來企業大學遍地開花,有朝一日,我們的大學生能接受更高端的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

一分鐘職業規劃

在每一年的結束前,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新一年規劃,一些被保留,而更多的則是被遺忘了。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生活規劃是好的,但是要清楚我們的規劃是否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我們制定規劃後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將它實現的。人職業生涯的第一站。

做好職業規劃 3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在我們剛剛走上社會的時候,資源沒有定性,興趣正在探索當中,性格還沒有定型,能力和價值觀都在變化當中,在這個時候,要求我們用現在的能力和有限的信息去面對未知的未來,對未來做一個確定的選擇,這是我們迷茫困惑的真正原因。怎樣才能找到既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而又前途光明的職業呢?那就必須做好一份職業生涯規劃。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進入社會所從事的職業及發展的科學設計和事前構想,它包括確認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類別、規劃職業的發展階段等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是人生事業發展的前置性工作、計劃性工作,是在對社會環境進行評估、結合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制訂出的個人發展戰略。正如企業要生存、要發展,首先要制訂企業發展戰略一樣,個人也要首先制訂自己的個人發展戰略,即職業生涯規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是盲目的人,是缺乏科學性、計劃性和前瞻性的人,在職場競爭中,沒有計劃和目標的求職者往往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因此,每位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應當正確分析,科學計劃,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還不知職業生涯規劃為何物的人必須補上這一課,這既是競爭的需要,也是求職者對自己未來負責的基本表現。

可以説,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引個人職業發展的指南針,是個人發展的戰略規劃。

在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求職者必須要確定一個願景,明白自己要選擇或接受什麼樣的工作,隨後為這個工作制訂一個詳細的個人職業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職業生涯規劃。

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求職者必須要搞清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實現你的願景。

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你該怎樣實現你的職業願景。

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公司才能實現你的職業願景。

為了實現你的職業願景,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如能力、品行等)提升自己,即該怎樣對自己進行正確的定位。

騎馬找馬是為了找到更好的馬,並使找好馬的效率能夠提高。

在做職業規劃的同時,是否考慮了以下幾個相關因素?您具備怎樣的實力,您有怎樣的素質,您的自身潛力在哪裏?

一是心理因素。

因為這是理想職業之基礎。性格決定命運,腦袋決定口袋。在今天這個強調團隊精神的職場裏,人要學會合作,要學會融入羣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取得勝利。否則,孤芳自賞只能孤掌難鳴,永遠不能適應變化的時代需求,適應變化的職場需求。

二是信息因素。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信息社會裏,感受於信息帶給我們的便捷。無論您承認與否,信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選擇理想職業顯得至關重要。有針對性地廣泛收集來源於不同渠道的職業信息,通過理性分析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從而取得理想職業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

三是判斷因素。

專家認為這是理想職業之關鍵。這好比就像賽場上一個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一樣,他的門前一射對於取得勝利來説至關重要。同樣有針對性地收集於特定的相關職場訊息,經過理性的、科學的分析後,如何因地制宜、把握時機,佔據主動性及時出擊,適時做出抉擇,而不至於錯失良機追悔莫及。

四是潛力因素。

就像一個教練選擇運動員一樣,教練員首先需要了解該運動員是否符合該項目的標準,是否有潛力可挖,是否是可造之才,在做了相關綜合測評後,才能決定是否培養他。選擇理想職業,同樣也需具備潛力因素。因為人是最大的資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開發人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效應,在一定意義上保持長久的職業競爭力。這就需要我們無時無刻都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成為我們取得職業成功的法寶。

五是學習因素。

專家指出,這是理想職業之法寶。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講決定着其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決定着其本人能否適應本職工作。學習在今天看來是一個終身的話題,面對日益加劇的職場競爭趨勢,只有不斷學習有針對性地充電,不斷補充新的“血液”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避免遭遇淘汰的厄運,馳騁於風雲變幻的職場。

做好職業規劃 4

一、認識自己

你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你的職業願景是什麼?你內心一直在追求的、不曾放棄的東西是什麼?你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長期的人生目標或職業價值觀是什麼?你到底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你的興趣在哪裏?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喜歡抽象的分析,還是喜歡具象的操作?喜歡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還是更喜歡安穩,能夠兼顧事業和家庭?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瞭解一下。

你的性格是何種類型的?“顧問羅木·安德生研究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

將以上因素綜合起來思考,或許你會有一個大致的答案了!

二、認識行業

你是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值得自己加入的?如果這個答案是“個人興趣”,或者是“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顯然是不夠理性的。在選擇行業之前,你應該先做這幾件事情:

1、認識和了解國內的行業分類及各行業發展概況

瞭解一個行業的方法也很簡單:國家統計局每年都會發布行業報告,你只需要重點關注行業類型、行業體量、行業發展趨勢、行除此之外,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平台,每年也會發布相關的就業信息報告,方便你瞭解各個行業的求職招聘數據。。通過這些渠道,你基本上能很完善地瞭解到:哪個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哪個行業現在有衰退趨勢,哪些行業更賺錢,建立起你對各行各業最基本的認知。

2、從紛繁複雜的行業中,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

一般來説,成長期的行業,資金大量流入,行業飛速發展,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佳機會——因為一方面薪資漲起來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人才缺口,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在相關的行業報告中,幾乎都會列出一個行業的每年發展情況。你只要密切留意增長數據,儘量選擇整個產業的拐點進入,就沒有太大問題。

選擇行業時,還要結合當下大環境,由於社會的發展,目前國民的生活水平早已有很大提高,大量的錢花在了娛樂、餐飲、旅遊、消費等領域,也就是第三產業。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領域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科技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那我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就可以優先選擇這樣的行業,順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認識職業類型

這個世界上的工作類型雖然五花八門,但都可以歸為這幾類——

1、按部就班型

按部就班型的崗位很好理解,就是每一步都是設計好的,你只需要保證工作不出大錯即可,工作挑戰性不高。按照體力和腦力,按部就班型崗位又可以分為兩類:

a、體力型按部就班:工廠流水線工人、高速路口收費員、搬運工等。

b、腦力型按部就班:行政、銀行職員、出納、證券分析師等。

2、創造型創造型工作,並不是指需要很強的創造力,而是指工作中有很多事情,並不能按部就班地解決,必須有按照體力和腦力,創造型崗位也可以分為兩類:

a、體力創造:例如園藝師、花藝、理髮師、廚師等等。

b、腦力創造:藝術家、市場營銷、銷售、產品經理、設計師、律師等等。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按部就班型的崗位已經逐漸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畢竟計算機最擅長解決的就是可以一步一步處理的,存在大量重複動作的問題。所以,我非常建議大家選擇相對更有技術門檻的創造型工作,然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來發展。

四、選擇行業和職業

要儘量選擇受重視,並且目前正在成長期的行業;

在選擇崗位時,優先選擇需要一定創造力,不容易被替代的崗位。

那基於這個原則,我們就能把列出來的行業進行排除,從而找到一些目標行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終留下來的,並非就是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崗位。所以,現在我們就需要結合自身的性格、優勢,選擇跟自身相匹配的一些崗位,排除掉那些自己沒有一點興趣的崗位。其次,在選擇崗位時,一定要遵循一個核心原則:優先選擇核心崗位,即創造價值的部門。例如:一般做消費者(就是把東西賣給消費者的)的企業,營銷、產品、研發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以技術或者服務為主的企業,銷售、運營和研發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

五、確定並拆分你的職業目標

任何規劃都是從一個偉大的目標開始的,你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十年後,你希望自己是什麼狀態?之後儘可能的合理、詳細地列出來,如:你的收入、職位級別、所在公司的規模、所帶團隊的規模、工作性質、每年的假期、工作壓力、家庭狀態、資產狀態。

之後將目標進一步分解。寫出要達到你期望的目標,那在5年、3年、2年、1年後你應該達到什麼樣的狀態。將10年後的大目標劃分和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針對性地去補充相關的技能,按照設定的目標去努力,從而逐步實現職場的上升。

六、梳理計劃並執行

把之前所做的篩選和準備,全部都拿出來,形成一個初步,建議寫在紙上,時常温習下,也算是在提醒自己。

在執行的過程中,要不斷檢查自己,是否有完成某個階段的目標。也可以在知乎、脈脈、在行等平台,請教一些本行業的前輩,讓他們告訴你每個階段應該怎麼走,怎麼切入,避免走彎路。

標籤: 職業規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zc/vq0o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