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演講稿 >

2022年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

2022年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相信寫講話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範文(精選11篇)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做光盤小達人》

為了給廣大同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培養文明的就餐習慣,針對目前就餐時 的實際情況,老師在此提醒同學們你是否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按班級排隊進入餐廳。

第二、珍惜糧食,不挑食,不厭食,不浪費。

第三、就餐時保持安靜,不隨意奔跑走動。

第四、就餐時細嚼慢嚥,不能含飯説話,以免發生意外。

第五、在就餐完後,按秩序走出餐廳。半小時內不跑、不跳、不做劇烈運 動。

第六、尊重餐廳工作人員,對他們為大家的服務表示感謝。

第七、保持桌面衞生,就餐後把桌子上的餐具有序疊放。

我熱切期望大家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滴小事。您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温暖。希望同學們積極加入到文明就餐的行列中,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光盤小達人。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

同學們,聽到這裏,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裏,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裏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3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着温馨。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基本國情狹小耕地上,養育着十三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裏,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裏,仍然是幾大袋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裏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説,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重要性能“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愈來愈精準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面對食堂裏大袋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午飯僅僅是乾冷饅頭;遙遠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着不僅僅是他人勞動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生命,擁有同等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八年級(9)班的xxx,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節約糧食這種觀念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生活中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丟棄了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

事實上我們唯心自問誰敢説自己沒浪費過糧食。當然我也不能大誇海口説我沒浪費過,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所能節約。在中午食堂裏,經常有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幕幕:有的同學拿到午餐瞟了一眼,便開始抱怨道:什麼菜呀,難吃死了。便如同用手碰火般,漫不經心的用筷子動一下米飯,皺着眉頭把大盤的午飯倒了。還有的同學觀光似的到食堂瞄一眼什麼菜,不中意便揚長而去,更有甚者拿午餐當武器與同學在餐桌上開戰,弄得凳子上狼狽不堪,晚來的同學如何能坐下用餐,搞衞生的阿姨們要花多少精力去整理,且不説這行為不利人,難道利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説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克。青少年的腦組織正處於發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還高。如血糖過低,腦意識活動就會出現障礙,長期如此,勢必影響腦的重量和形態發育。有不少同學是怕長胖而不吃午餐的。這種做法毫無科學道理。人體對熱量的需求是有標準的,不吃午餐,勢必加大晚餐的進食量。而晚餐後一般運動量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積累而導致肥胖。另外,長期不吃午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硬化。這種害人又不利己的行為是明智的嗎?

我所説的話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所幫助,但是我希望想減肥不要怕多吃些飯,貪玩的不要拿飯菜出氣,這是鄙視農民伯伯的勞動,把嘴收的和瓶口一樣小的同學多吃幾口飯,這樣利於成長。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同學們,再過兩天就是10月16日,這一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是"世界糧食日",我想我們大部分同學都還不知道這個日子,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世界糧食日的由來。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成立於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到1997年,有成員174個國家和地區。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將1981年10月16日確定為首屆世界糧食日。以後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在該組織各成員國舉行相關活動,以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但是,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每次吃飯後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飯?難道我覺得可惜嗎?同學們可知,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羣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説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説,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誰也不會忘記祖祖輩輩用汗水演繹了何處黃土不埋人的壯烈,我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經過的一片片高粱、麥田、綠得誘人,可愛!可是,豐衣足食的我們是否就能夠拋棄艱苦樸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費的只是那麼點微不足道的糧食,實際上,我們愧對了億萬農民辛勤的汗水,作為時代驕子的我們,我們喪失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學節約糧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兩不拿一斤。讓我們一起努力,為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為我們美好的將來,從節約糧食做起。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真正達到《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得出的"愛惜糧食"的要求!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三大糧食作物是什麼嗎?它們是小麥、大米和玉米。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週是中國“愛惜節約糧食”宣傳週。今天,讓我們更多地關注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談談珍惜和節約食物。

有人可能會説:我們早就遠離了吃不飽的時代,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然而,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像中國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人民生活水平極低,連最基本的温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那裏的孩子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説肉了!

另一方面,浪費食物並不少見。以我們學校為例。教室的垃圾桶裏,經常有學生留下的饅頭和蛋糕。餐桌上,米飯和菜餚隨處可見。有時候,即使在食堂的地板上,你也能看到同學灑出來的米粒。生活中,很多學生不懂得珍惜食物。他們隨意扔餅乾、麪包、粥,在家裏挑着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數據!

“除草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把草滴到了土裏。誰知道中餐硬?”這首詩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也表達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如今,人們生活得很好,但他們不能放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每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再加工成成品糧食,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其中包含了多少農民的辛苦!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叔叔們的心血和汗水。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農作物的種類正在減少。古代農民種植了成千上萬種作物,但現在只有150種左右被廣泛種植,這已經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其他大部分農作物品種瀕臨滅絕。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很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這樣的科研人員,都在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糧食問題出謀劃策。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我們不僅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更要以實際行動珍惜糧食,繼承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來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的心血!糧食跟水一樣,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的動力之源。俗話説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所以,我們要改掉浪費糧食的壞習慣,要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還要堅守在陣地和敵人做生死鬥爭,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美好的生活。如今生活富裕了,但也有不少流落街頭的乞丐吃不飽穿不暖。他們那一雙渴望食物的眼睛,是多麼楚楚可憐。而我們如果浪費糧食的話,最終也會造成吃不上飯的後果,所以號召大家節約糧食迫在眉睫。我的身邊就有許多珍惜糧食的人,我們要向他們多學習學習。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60多歲了,奶奶雖然年齡大,但一直保持着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比如説一盤新鮮的菜出鍋了,第一頓奶奶先是撐破了肚皮往肚子裏裝,如果實在吃不了,就放到冰箱裏,等第二頓再拿出來熱熱吃,一直是吃了熱,熱了吃,直到菜酸了,奶奶也捨不得扔,最後倒給家裏的雞吃。我常和奶奶説隔夜的飯菜吃了容易得病,但奶奶仍然捨不得扔這些糧食,還教導我們説:"弘弘呀,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不能忘本呀。

在六七十年代,莊稼青黃不接,你的老太爺就是活活餓死的,老太太也是吃樹皮和花生皮才勉強活了下來,那時候要是有這麼一碗白米飯,該有多高興啊,所以你要珍惜糧食,浪費可恥呀!"我一直對浪費這個詞理解很膚淺,聽了奶奶的話,我才明白,沒有了糧食將是多麼的可怕。

在學校有的國小生,餐盤裏總是或多或少的剩些飯菜扔掉。這些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豐收時,農民伯伯想到我們狼吞虎嚥的吃着他們種的糧食該有多麼高興,可如果看到我們把他們的勞動果實扔到垃圾箱內,又會多麼傷心失望埃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節約糧食,像珍惜我們的生命一樣去珍惜它吧。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8

親愛的同學們: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係着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每一位學生的個人形象。文明之風吹拂校園,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每一個文萃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1、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2、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意識。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3、文明用餐要求每個同學要有良好衞生習慣。

我們要養成講衞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衞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衞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9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 文明用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道盡了天下很多勞動人民的心聲。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在我們校園裏,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餐盤中的午餐只吃了幾口,就往垃圾桶裏一扔,不一會兒垃圾桶裏就倒滿了剩菜剩飯,看着真是令人感到可惜!是呀,可惜。但那隻不過是很多人內心想法,儘管可惜,卻還是毫不猶豫、理所當然地去浪費!

而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於我們來説糧食也不怎麼貴,所以有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於這些人來説糧食只是一種好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它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曾深深縈繞心間,曾幾何時,我們摒棄了這條美德,殘渣剩飯的身影隨處可見。只有存有節約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飯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應該打包帶回家,積極響應“光盤行動”,我們才這是每個人都能做,也應該做的。它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詮釋。

也許吧,很多人是想節約的呢,只是不知道具體做法,下面是關於節約糧食的小竅門:1、在家裏吃飯時不要剩飯,如有剩飯放進冰箱明天吃。2、在飯店裏吃飯時,剩下的飯菜可打包帶走。3、在學校裏,如果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在吃之前讓同學幫忙分擔。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你愛你的父母嗎?那就珍惜他們辛苦勞作得來的糧食。同學們,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那就請為解決世界饑荒問題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浪費糧食就是踐踏農民的勞動成果,就是無視父母的辛勤汗水。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10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您們好!

之所以要在這裏公佈食堂文明就餐公約,並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切實遵守。這實在是由於我校食堂就餐的現狀所致。目前我校食堂就餐存在着同學亂插隊、亂奢侈、亂擺放等不文明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從學校層面考慮,的確跟食堂過於擁擠有關。因此,學校確定在十一放假回來之後,將進一步改進錯時就餐制。

經學校行政會議確定:七年級、八年級實行配餐制保持不變。九年級改為11:35分提前在食堂就餐,如此一來,國中與中學就可以完全錯時就餐。高三段每週11:50就餐,他們面臨着大學聯考,的確要有所照看。高一段單週12:00就餐,雙週11:50就餐,高二雙週12:00就餐,單週11:50就餐。提示大家:十一回來之後正是第六週,也就説高一11:50就餐,高二12:00就餐。

實行新的就餐制之後信任對目前食堂的擁擠現狀有肯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我們同學亂插隊的不文明習慣,僅靠學校的錯時就餐還是不夠。關鍵還是須要我們同學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後排同學發覺前排同學插隊肯定敢於站出來予以指責,或者告知值日老師進行管理,絕不能縱容不文明現象。與此同時,我們值日老師也應當站在食堂打菜隊列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亂奢侈的現象也相當嚴峻,每次值日的時候總看到許多同學將大量的剩菜飯倒入桶中,總是感到特別傷心,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舊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羣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説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説,由於乾脆或間接的飢餓緣由,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奢侈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最終,亂擺放的現象主要在於不少同學吃完飯之後並沒有把端湯碗的盤子送到餐盤迴收處,我信任我們的同學不是有意的,我也信任我們的同學能夠做好這一些。感謝大家。

世界糧食日活動講話稿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食於大地糧,應人人為節》。

明天,是10月16日,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天是世界糧食日。

我們常常會在食堂裏看見這樣的景象,學生們手持盤子,排着長隊,將未吃完的食物倒入桶中;也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鐵質的盤子用力地敲擊在桌上,隨後“哐當”一聲丟入餐盤箱裏。食堂阿姨費力地推走裝滿了的泔水桶,又推着另一隻空桶進來。

你有沒有想過,食堂每天會集滿多少個這樣的桶?一天下來,一學期下來,一年下來呢?

中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事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個驚人的數字相信每位同學都聽過,“光盤行動”,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當我們用“窮到吃土”來開玩笑時,大海的另一邊,卻真的有很多人,因為土地的限制無法種植糧食,而以土餅充飢。

我們是幸運的,從未體會過缺少糧食的感受。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而不是成為我們浪費的理由。

有那麼一位老人,一直在為解決全球人民的糧食問題不斷努力。88歲仍下田搞科研,他用畢生精力提高糧食產量,這位老人便是袁隆平。“超級稻”“海水稻”,袁隆平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科研人員辛辛苦苦鑽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困難。正是這樣,我們更應當儘自己的一份力。每一粒糧食,都要經過辛苦栽培和風雨洗禮,方能孕育成美味。所謂“你浪費的,正是別人渴求的。”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從一日三餐做起,從我們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或許我們體會不到那種飢餓,但是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感激大自然的饋贈。要知道在歷史的長河裏,我們也曾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是我們的責任,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習慣。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按照自己的需求取多少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都可以堅持,取得的成果一定是巨大的。這樣既是不辜負科研人員的苦心,也是為節約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從平時的一點一滴,為節約糧食作出我們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yanjianggao/g21v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