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左右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左右

《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第一次出版,是格雷厄姆的第一部專著《有價證券分析》的普及版,專門寫給個體投資者,被稱為“簡單的聖經”、“安全和價值的樂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希望能幫到你喲。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左右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篇一

我在瞭解了眾多的投資方法之後,認為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所介紹的“價值投資法”相對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説是相對的,是因為它有兩個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對於明確的價格,價值的評估是相當困難的,價值的精確計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資產如此,無形資產更是如此;二是在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變化的過程中,要出現投資者所期望的價格,所需要的等待時間是不確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長。

如果説其第一個缺陷,還可以用“安全邊際理論”來克服,畢竟投資時我們僅需要獲得一個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絕大多數時候,看一個婦女夠不夠選舉的年齡,我們並不需要知道其確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對其第二個缺陷,即投資者所期待價格的出現有時需要足夠長的等待時間,我們則毫無辦法。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説,“價值投資法”只能算是一個“成功”的理論,根據它取得成功投資的實踐,有時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另外,也有人主張”分散化投資“可以彌補“價值投資法”的不足。對此,我持一分為二的態度:理論上講,是正確的,可以用犧牲一定的投資收益率來避免風險的過分集中,大不了導致投資結果的平庸化;但實踐中,卻未必如此,因為投資者難以做到足夠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種程度才算真正足夠也是不確定的。

當然,説 “價值投資法”是一個成功的理論也是有條件的,即不能考慮價值本身在未來時間裏的增減變化。如果要考慮這一因素,就好比考慮量變與質變的關係一樣,問題則會變得更為複雜。“沒有永遠的投資”,也多少能説明這一道理。

眾所周知,根據博弈理論,在投資市場上,一個少數人採用時有效的方法,當大多數人都採用時則會失效。“價值投資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貪婪、恐懼、狂熱、從眾……,長期以來一直難以改變,故“價值投資法”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採用。

儘管我認同《聰明的投資者》所介紹的“價值投資法”,但我也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的。所以,我堅持認為,“價值投資法”只是一個相對的、不錯的方法。

有人説過:“投資成功的真正祕訣,就是沒有祕訣”。對於“價值投資法”,也應當進行這樣的理解。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篇二

《聰明的投資者》是一本投資實務領域的世界級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從1949 年首次出版以來,本書即成為股市上的《聖經》。它的作者是本傑明•格雷厄姆。

《聰明的投資者》首先明確了“投資”與“投機”的`區別,指出聰明的投資者當如何確定預期收益。本書着重介紹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策略,論述了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波動。本書還對基金投資、投資者與投資顧問的關係、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選擇、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等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在本書後面,作者列舉分析了幾組案例,論述了股息政策,最後着重分析了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性”問題。《聰明的投資者》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旨在對普通人在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面提供相應的指導。本書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投資的原理和投資者的態度方面,指導投資者避免陷入一些經常性的錯誤之中。 閲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就是:這本書像所有的經典著作一樣,會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你讀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為嚮導,你必定會成為一個非常聰明的投資者。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祕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本書能夠準確和清晰地提供這種知識體系,但對情緒的約束是我們自己必須做到的。 此外,我還總結出了: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市場波動實際上對他也很重要,因為市場波動產生了較低的價格使他有機會聰明的購入股票,又產生了較高的價格使他不買進股票並有機會聰明的拋出股票;購買的證券類型和想得到的回報率不是取決於投資者的金融實力,而是與知識、經驗、氣質相聯繫的金融技能;對進攻型投資者,他購買的股票價格所表示的企業總的市場價值,不要過於高出實際記錄和謹慎的前景預測的價格。

以下為作者在每章開篇前面對章節的概括和總結,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1)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市場就像一隻鐘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它使股票過於昂貴)和不合理的悲觀(它使得股票過於廉價)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股票。

投資成功的祕訣在於你的內心。如果你在思考問題時持批判態度,不相信華爾街的所謂事實,並且以持久的信心進行投資,你就會獲得穩定的收益,即便在熊市亦如此。通過培養自己的約束力和勇氣,你就不會讓他人的情緒波動來左右你的投資目標。説到底,你的投資方式遠不如你的行為方式重要。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800字篇三

春節有空,買了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讀完後,沉思了一下,的確這本書在投機盛行的年代,讓投資者找到了方向,在那個年代他應該稱得上是投資界不世出的奇人,《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

這本書也明顯有自己的缺陷,舉了很多例子,讓人看得有點雜亂無章的感覺,如果初學者看完這本書後,第一感覺就是投資要有安全邊際,但隨後就會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問題,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所以在安全邊際的情況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儘量分散投資,而分散投資就是為了降低風險。誠然這種方法可以讓你立於不敗之地,所以絕對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如果研究過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説要集中投資,格雷厄姆説要分散投資;二者的思想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在於巴菲特汲取老師的安全邊際的思想上,提出啦要買有特許經營權,主營業務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資然後長期持有。你把這思想理解徹透之後,再反過來思考《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為通過巴菲特這一思想過濾,就能把格雷厄姆舉例的那些有問題的公司排除在外,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風險性,從而可以去集中投資,而不是分散投資。

我們的理論應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礎上即安全邊際,再做進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評論二位大師的缺點,而是做一點改進,僅代表個人觀點。

1、時代在變化,格雷厄姆時代是以石油,鋼鐵,鐵路等傳統行業為巨頭的時代,所以他的計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潤,來計算PE,這種方法我認為是有效的,而且現在依然可以用來吸收的計算方法,我未來也會用這種方法進行一些防禦性投資。但對於後期出些的一些行業,壟斷性非常強的公司,即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公司,再用它這種計算方法,意味着很難買到這種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幾年的經濟危機中去驗證一下。這裏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經理的算法,即預期未來,但這種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計,確定性一定要強。這裏可以舉一個例子,鹽湖鉀肥,現在全世界糧食大漲同時不同的國家都發生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通貨膨脹也以10%左右的上漲,在這種背景下,必然會推動鉀肥的需求量增加或價格上的上漲,這種預見性很強的背景下,我們就不必拘泥於格雷厄姆的以過去的利潤的計算方法,而改成將來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取得不錯的回報率,大家可多舉幾個例子,用時間來檢驗我的推論是否正確,即使一個例子失敗並不代表失敗,因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證每個樣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資。

再次強調一下,這種方法是建立在主營業務清晰,壟斷的公司,在預見性很強的情況下,才能以未來計算,也要在安全邊際下買入。至於傳統性行業,不壟斷的公司,還是以格雷厄姆的計算方法為準。

2、關於淨資產的問題,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是指低於淨資產的2/3,同理時代在變化,格雷厄姆時代是以石油,鋼鐵,鐵路等傳統行業為巨頭的時代,對於後期出些的一些行業,壟斷性非常強的公司,即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公司,再用它這種計算方法,意味着幾乎買不到這種公司。我個人意見是主營業務清晰,壟斷的公司,下降1/3,我這種方法意味着風險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錯了,由於壟斷的特性,經過二年左右又會開始盈利,而且因為主營業務清晰,壟斷的公司特質,這一層過濾本身也降低了風險,我個人認為,這就相當於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邊際---低於淨資產的2/3,有興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裏去驗證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資思維,是他提出要買有特許經營權的公司,但實際上他買的有些公司是沒有特許經營權的,但是別人或他自己(我更傾向於是別人)要強加上去的特許經營權,比如銀行公司,從定義上講銀行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許經營權的公司,但巴菲特確實買啦,買得還不少,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看完《聰明的投資者》後我恍然大悟,詳見講基金的那些章節。是因為巴菲特後期隨着資金的寵大,他已很少有機會再遇見特許經營權,主營業務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邊際下買入的機會,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邊際下,買入主營業務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這就是投資大師的變通,但不能説這不對。別人總結巴菲特感興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護城河,安全邊際,也可能是寫書的人強加上巴菲特的思維,他買的公司就是有特許經營權的。個人觀點,這是巴菲特資金巨大時不得已而為之的倒退投資方法,這也是巴菲特大師能變通之處,不拘泥於形式,只要基本原則不變通-即安全邊際,這也是他的底線。但我們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來吸收,去投資銀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隨者除外,畢竟這種方法也是讓人立於不敗之地的一種方法。我們不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還要對他的思想加嚴,即把有特許經營權的公司,改為壟斷的公司,這樣一改,我們投資的範圍就更加小,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的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結尾之時,再次強調一下上面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沒有任何批評二位大師的意思,只是對他們的思想進行了一些改進和總結。也許我年少輕狂,但我會用我一生來驗證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們覺得對可以吸收,覺得不對可以拍磚。


猜你感興趣:

1.本傑明·格雷厄姆名言語錄

2.如何考察一個創業項目

3.如何考察創業項目

4.格雷厄姆經典語錄

5.公司新年致辭

6.馬雲演講稿

標籤: 讀後感 投資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vpop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