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演,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2、在課件的提示下,感受樂曲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並理解樂曲ABC的結構特徵。

活動準備:多媒體動畫課件、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動畫演示,啟發幼兒討論並大膽表演不同的.形象。

1、(畫面一:小魚們在歡快地游來游去。)

師:小電腦把我們帶到了哪裏?你看到了小魚是怎麼遊的?

2、那我們就來學一學快樂的小魚吧!師:小魚們!幼:哎!

師和幼兒一起表演快樂的小魚形象。(提示、鼓勵同伴間的相互學習。)

3、小魚們在一起真快樂呀!聽!誰來了?

(放貓的音樂)它到小河邊想幹什麼?瞧,小貓真的來了。

(畫面二:小貓扛着魚竿)小貓會怎麼釣魚呢?

啟發幼兒大膽表現小貓甩魚竿的動作。

二、聽辨樂曲,瞭解樂曲的內容及結構。

1、小電腦裏有兩段音樂,講的就是小魚和小貓的故事,請你們仔細聽,哪一段講的是小魚?哪一段講的是小貓?

2、老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貓甩了幾次魚杆?(欣賞小貓的音樂,聽辯樂句)

3、我們來學一學。4、嘗試用兩個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兩段不同的音樂。(圖譜是否先提示一下)

(啟發幼兒從速度、力度來表現)

5、通過多媒體課件,瞭解音樂內容。

A:小魚和小貓之間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我們接着看。

B:幼兒欣賞課件三。

C:提問:小貓怎麼會掉到河裏?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小貓和小魚,表演齊心協力把小貓拉下河。(跟着節拍)

D:哦,這原來是一個小魚釣貓的故事,我們完整地聽一聽,什麼時候音樂裏講小魚們齊心協力把小貓拉下了河?(完整欣賞樂曲)

E: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魚和小貓,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表演一次。 三、快樂表演。

1、嘗試分角色進行表演。

A:請幾個幼兒扮演貓,其他幼兒扮演小魚。提問:貓在甩魚竿時,小魚們在幹什麼?(動腦筋,想辦法)

B: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演想辦法的動作。

C:幼兒分角色完整遊戲。

2、再次遊戲。

A:老師來扮演大貓,小魚們該怎麼辦?(啟發幼兒大膽嘗試合作表演)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喜歡遊戲和通過遊戲學習的特點,本活動以“猜謎”和“找圖”這兩類小班幼兒熟悉和喜歡的遊戲作為線索貫穿始終,大大提升了活動的趣味性。其中“找圖”的範圍不只侷限於教具的大圖,還包括幼兒的座椅、教師的衣服等,使幼兒感受到多種可能性。此活動環環相扣,遊戲在其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幼兒在一遍遍的遊戲中不斷地傾聽歌曲,努力保持專注力,逐步形成穩定的聽覺表象,進而順暢地進行集體歌唱和創編。

目標:

1.熟悉旋律,理解歌詞,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2.結合“猜謎”和“找圖”的遊戲,嘗試用“小兔”“小猴”“小蛇”替換“小象”。

3.體驗集體歌唱和遊戲的快樂。

準備:

黑板,森林的背景圖片(如圖),小象圖片若干(分別藏於幼兒座椅背後、教師衣服後背、大圖下等),小兔、小猴、小蛇圖片各一張如下圖(分別藏在大圖中的樹旁、樹上、草叢中)。

過程:

一、猜謎語聽歌曲

師: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幹。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啊?

師:對,是大象。

師:我這裏有一首歌,我們來聽一聽它唱的是不是“大象呢?(教師範唱第一遍。)

二、學唱新歌

1.傾聽範唱,感受歌詞和旋律。

師:你們聽到歌裏唱的是不是“大象”呀?

師:不是大象,那是誰呢?

師:哦,是小象。那歌裏都唱了些什麼?是這樣的嗎?(教師範唱第二遍。)

師:歌裏還唱了什麼?(教師範唱第三遍。)

師:小象的鼻子怎麼樣啊?

師:媽媽説了些什麼呢?

師:今天,有着長長鼻子的小象就來到了我們的房子裏,它躲到了椅子的後面請找一找,小象躲在哪張椅子背後呢?

(教師通過設置“找小象”的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併為後續活動做鋪墊,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師:仔細聽聽,我對小象唱了什麼?(教師範唱第四遍。)

師:還有小象嗎?請你們在椅子下面找一找!我來對小象唱歌。(教師範唱第五遍。)

師:我又要對小象唱歌了!如果你會唱,你可以輕輕地和我一起唱。對於不會唱的地方,請你仔細聽聽我到底唱了什麼。

(教師加深幼兒對歌詞內容和歌曲旋律的記憶,再次明確傾聽的任務。)

2.學唱歌曲。

師:我們房子裏還有小象嗎?(教師轉圈提醒幼兒)大家找一找,在哪裏?

師:呀!在我身上啊!可是它有點害羞,不好意思出來。如果你們唱歌給它聽,它就會出來!

(幼兒集體歌唱,進入歌唱學習的`檢驗環節。)

師:小象出來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或提問:小象為什麼不出來呀?)

(教師可根據幼兒歌唱的具體情況選擇上述指導語,引導幼兒集體進入反思評價環節,時間控制在2分種內。)

師(出示背景圖):森林裏也有一隻小象,它想請那些會輕輕地完整地唱歌的小朋友把它找出來!

三、創編歌詞

1.將“小象”替換成“小兔”。

師:小象有長長的鼻子。在森林裏,它有一個好朋友,有長長的……(教師模仿小兔的長耳朵進行提示)耳朵,它是誰啊?

師:對了,是小兔。誰能在森林裏找一找小兔?

師:你們會把“小象”換成“小兔”來唱歌嗎?除了這個,還要把“鼻子”換成什麼呢?(耳朵)我們來試一試。

2.將“小兔”替換成“小猴”。

師:剛剛是小兔的耳朵真呀真正長。那有着長長的尾巴、愛爬樹的是誰呀?

師:好,我們來唱一唱“小猴”。請會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的小朋友來找一找小猴。

3.將“小猴”替換成“小蛇”。

師:森林裏有長長身體、長長舌頭的是誰呀?

師:它在哪裏呢?誰來找一找?

師:我們來唱一唱“小蛇”。是唱舌頭長還是唱身體長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分別演唱。)

四、擴展經驗

師:我們周圍還有什麼動物或者物品有長長的東西呢?我們來説一説、唱一唱吧!

(若幼兒説出其他特徵,教師不要給予否定,而是要進行歸納、整理。比如,當幼兒説河馬很胖時,教師可以説:“這個小朋友説出了河馬很胖,那河馬有哪個地方是長的呢?”在幼兒討論後,告訴幼兒:“河馬的尾巴還挺長的,比兔子的長哦!”)

延伸活動:

1.在小班下學期可引導幼兒兩兩對唱。

2.進一步引導幼兒替換名詞“小象”和形容詞“長”,進行新的創編。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按音樂的節奏模仿和創編猴子跳舞的動作。

2.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歡快情緒,體驗玩音樂遊戲“猴子學樣”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恰恰》音樂。

2.“猴子學樣”舞譜。

3.帽子數頂。

活動過程

一、模仿猴子的動作

1.簡單回憶故事《猴子學樣》的內容。

2.幼兒自由講述猴子活潑調皮的樣子,並表現相應的動作,給相關動作命名,如猴子摘

香蕉、猴子回頭看、猴子撓癢癢等。

二、學編猴子的舞蹈

1.欣賞“猴王”跳舞的表演。(教師選取幼兒的動作,加工提煉成舞蹈動作並示範表演)

2.説一説、學一學“猴王”跳舞的有趣動作。

3.幼兒集體學跳“猴王”的舞蹈。

師:是不是像你們所説的那樣呢?再看領頭猴跳—遍。(教師語言輔助_朋友你好聳聳肩)

二、看舞譜跳猴子舞

1.教師出示“猴子學樣”的舞譜(根據音樂、動作畫的舞譜),幼兒講述自己對舞譜的理解,並根據舞譜學做單一動作。

2.教師運用舞譜提示幼兒,全體幼兒邊看舞譜邊學跳猴子舞。

3.引導幼兒想象音樂“啊——呀——呀——”處猴子可能會做什麼動作,嘗試創編舞蹈動作。

4.全體幼兒共同聽音樂跳猴子舞,並按自己的想象穿插“啊——呀——呀——”部分的動作(練習2-3遍)。

四、玩玩學學:猴子傳帽

1.探索傳帽子的方法。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猴子學樣”的舞蹈動作,探索哪一個動作適合傳帽子。

2.共同確定某一個動作,嘗試徒手傳帽子。(無音樂伴奏)

3.結合舞譜請幼兒驗證傳帽動作。

(箭頭為傳帽子,輔助語言為“朋友”;圓點為拍腿,輔助語言為“你好”;M為聳肩膀,輔助語言為“聳聳肩”或者“帽子真好看”)

4.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按節奏傳帽子。

5.逐漸增加2-3頂帽子,使幼兒有更多的傳帽機會。

五、音樂遊戲“猴子學祥”

1.共同確定一位幼兒扮演拿帽子的猴子,由該幼兒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做的模仿動作。

2.音樂開始,大家邊做動作邊傳遞帽子,到“啊——呀——呀——”部分時放下帽子,按節奏做各自想象的動作。

3.由下一位接到帽子的幼兒確定一個模仿動作,開始新一輪遊戲。

4.增加帽子數量進行遊戲。

延伸活動

1.遊戲時繼續增加帽子數量。

2.遊戲時將帽子從胸前傳遞變為從頭上傳遞,增加動作難度。

3.進一步創編“猴王”的動作,豐富舞蹈動作。

附:音樂簡譜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猴子學樣”音樂活動是在新教材《動物大世界》的主題下開展的,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和動物們成為了朋友。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調皮的猴子尤其受幼兒的歡迎。在聽了《猴子學樣》的故事後,幼兒覺得猴子十分可愛。於是,教師本着“源於幼兒,發展幼兒”的教學理念設計了此次的活動。

從三方面反思活動現場:

1、自主表現前

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想象出了各種猴子的動作與神態,如猴子爬樹、猴子跳舞、猴子吃香蕉等。在幼兒大膽説的基礎上,教師激發幼兒用動作表現猴子的願望。教師也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迴應幼兒,為幼兒的自主表現奠定基礎。雖然幼兒一開始表現的猴子動作略顯稚嫩且缺乏美感,但是他們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圍繞“源於幼兒,發展幼兒”的教學理念,教師在幼兒“説”和“做”的基礎上加以提升。漸漸地,幼兒的動作幅度大了,猴子的特徵把握住了,空間方位也有了高低、緊密的不同佈局,可見幼兒的“小宇宙”是如此的廣大。

2、自主表現中

在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的表現過程,提供適宜的學習支持。教師適時將幼兒創編的小猴動作編進“猴王”的舞蹈中,舞蹈的設計有規範動作,也為幼兒留右自主表現的空間。在幼兒自主表現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觀察並接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表現,敏鋭地判斷介入時機,給予幼兒不同方式的`學習支持。

在活動中,教師運用語言支持提示幼兒結合與音樂相關的生活經驗,啟發幼兒表現更加豐富的猴子內容;運用動作支持幫助發展水平較低的幼兒實現自己的表現內容;運用圖譜支持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願望。

3、自主表現後

對於此次音樂活動,幼兒的興趣很濃厚。活動後教師可以在個別化學習中提供一些其他動物的活動資料,使幼兒能夠利用這些資料創編“孔雀”、“小鴨”等舞蹈;也可以在社會性遊戲中開展小舞台的遊戲;在親子活動中還可以增進親情關係,親子間聽着音樂玩“猴子傳帽”的遊戲。

活動點評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發現雖然幼兒樂於模仿猴子的調皮動作,也具備一個接一個傳遞物品的經驗,但真要讓幼兒學會“猴子學樣”的遊戲,玩得起來卻並不簡單。因為這個遊戲要求猴子的舞蹈動作和傳遞帽子的動作都能符合音樂的節奏和活潑歡快的旋律特點,尤其是在傳遞帽子時必須環環相扣,只要一個幼兒跟不上節奏,整個傳遞就會失敗,這些對幼兒來説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為了取得即時效果而採用強化訓練的方法,那麼幼兒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以致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無法體現藝術教育的價值。為了讓幼兒更主動地學習這一音樂遊戲,而且能自始至終地樂在其中,教師有必要為幼兒搭建適度遞進的階梯。為此,教師將這個活動的難點分解為五個環節,層層遞進,通過師幼互動逐個化解難點,在充滿情境的氛圍中激發幼兒創造表現的慾望,使幼兒越玩越有興趣,不斷地用肢體動作來提升音樂表現力。

第一環節:啟發幼兒想象猴子的動作

幼兒已經具備模仿猴子動作的經驗,因此在教師問幼兒猴子有什麼本領並要求幼兒用動作表現時,他們個個躍躍欲試。教師及時引導幼兒介紹和交流各不相同但又能表現猴子典型特徵的動作,並發動大家來模仿。雖然此環節模仿昀只是一些肢體動作,但是幼兒的情緒得到了放鬆,這為後續的動作創編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捕捉來自幼兒的動作並進行加工

教師選擇了部分幼兒的模仿動作,結合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將動作加工提煉為優美誇張的舞蹈動作,併為幼兒做了示範性的表演。幼兒驚喜地發現教師的示範動作均來自同伴的創造,而且配上音樂以後,原本的動作更優美了,因此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在跟着教師做動作的過程中,幼兒對動作的音樂性也有了初步體驗,自然習得了猴子的基本舞蹈動作。

第三環節:利用舞譜讓幼兒在情境中統一動作

為了讓幼兒的舞蹈動作更為整齊,有必要統一動作。但教師並沒有直接規定動作,而是提供了一個個富有情趣的圖譜,例如猴子撓癢癢、摘桃子、四處張望等。這些動作特徵鮮明的舞譜便於幼兒理解,使幼兒能在舞譜的提示下統一動作。另外,教師還特別設置了一個按音樂“啊——呀——呀——”插編動作的環節,以便幼兒在統一動作的同時留下各自想象的空間,做到有分有合,活而不亂。

第四環節:帶領幼兒學習“傳帽子”

幼兒學會了猴子的舞蹈動作,為開展遊戲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該遊戲有一個傳帽子的主要環節。在傳遞帽子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失誤就會影響整個遊戲的進程。於是,教卿又分解難點,將傳帽子和猴子傳帽子的練習分為兩個環節。傳帽子又從元音樂開始,然後加人猴子舞蹈音樂。由於幼兒已經熟悉了猴子舞蹈的音樂節奏,又學習了傳帽子的方法,只要將兩者合二為一,就能順利地表現猴子傳遞帽子的情景了。

第五環節:組織幼兒開展音樂遊戲“猴子學樣”

這個環節遊戲性最強,是高潮部分,它的玩法是:大家共同確定一位幼兒扮演拿帽子的猴子,由該幼兒去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做的模仿動作。音樂開始,大家邊做動作邊傳遞,到“啊——呀——呀——”部分時放下帽子,按節奏做各自想象的動作。然後由下一位接到帽子的幼兒做第一個動作,開始新一輪遊戲。隨着動作的逐步熟練、帽子數量的逐步增加,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以上五個層層遞進的環節無須在一次活動中完成,第一、二、三環節為學猴子舞蹈的動作,第四、五環節為“猴子學樣”的遊戲。教師可按幼兒的學習情況安排數次活動,引導幼兒自然地將舞蹈動作融人音樂遊戲,逐步提高音樂創造和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音階,學唱音階,並用跳音、附點、快與慢等節奏表現角色的不同情緒變化。

2、猜猜想想不同節奏所表現的不同的藝術形象,能積極參與動作表現和節奏表現。

3、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共同合作和分享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有房子有樓梯、小老鼠手偶、烏龜、小猴、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小老鼠)並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發現有一間小房子,小房子裏有一個樓梯,小老鼠跳上去,樓梯就發出了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上行音階)

2、師繼續講故事:小老鼠轉身往回走,想聽聽是什麼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下行音階)

3、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學學小老鼠往下走。(師帶幼兒一起邊唱邊玩遊戲兩遍)

二、在遊戲中瞭解音樂的.不同性質。

1、師:小老鼠覺得這個樓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來,聽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了。(師彈跳音)

2、師: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來了。(很快的下行音階)

3、師:小老鼠還想玩,可它的腳扭傷了。這時候小老鼠上樓梯,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附點)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並唱一唱。

4、師:過了幾天,小老鼠又帶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音樂樓梯,看看是誰?(出示烏龜、小猴、熊圖片),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樓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快和慢,輕和重)

三、學歌曲:小老鼠上樓梯。

1、教師示範。

2、幼兒一起跟唱。

3、邊唱邊學學小老鼠上樓梯的樣子。

創編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換成別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音樂磁帶

2、電腦,各種聲音的錄音

3、探索聲音所需材料:飲料瓶(有空瓶,有裝沙子、黃豆的);筷子(有單根,有成捆的);三角鐵棍,水彩筆

活動流程

謎語(耳朵)—聽音樂—探索身體發出的聲音—分組探索各種物體產生的聲音—為音樂伴奏—延伸

活動過程

一、 謎語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頭看不見,你也有我也有,沒它什麼也聽不見。

提問:耳朵有什麼用?

二、 聽音樂

1、 請小朋友聽聽,是什麼聲音?

2、 幼兒回答所聽到的聲音

三、 探索身體發出的聲音

1、 教師拍手,然後問幼兒:你聽到了什麼聲音?並請幼兒集體模仿一遍。

2、 幼兒探索自己的身體哪部分能發出聲音,並示範

3、 集體模仿示範的幼兒

四、 分組探索各種物體產生的聲音

1、 把準備好的東西分組發給幼兒,自由探索

2、 各組找幼兒示範自己探索的結果

3、 集體模仿

4、 讓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五、 為音樂伴奏

大家分別用自己手裏的物品按教師的指揮,為歌曲《春天在哪裏》配節奏

六、 延伸

教師小結:聲音就是物體震動後產生的,生活中離不開聲音,但也不能製造噪音。啟發孩子尋找大自然中的聲音。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結合季節教育,圍繞"雪"的主題展開音樂活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與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幼兒從中認識雪的特性,並嘗試以"雪"為主題的詞,曲,歌舞及打擊樂等形式的音樂創編活動。

2、引導幼兒體會如何用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現"雪"的形象與內容。並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節拍特點極其在音樂表現與情感表達的不同。(重點體會三拍子音樂的特點及強弱規律)

3、培養幼兒多方面的音樂技能和即興創編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鍛鍊幼兒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環境材料:活動場地的佈置(冬天的雪景繪畫,裝飾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後掛有一隻布袋,內有打擊樂器一件)頭飾,紗巾若干。

2、教具: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一套(磁盤)電腦,投影儀,大屏幕,話筒。其中軟件的內容主要包括:<<雪孩子>>的VCD一張,"智慧老人"的錄音一段,編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樂曲共三段;"雪花"的動畫設計一段,節奏型設計,打擊樂的節奏譜設計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帶領幼兒到户外看雪,觀察雪的顏色,形狀,感知雪的特性,並啟發幼兒發現和表達雪的特性(如:雪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形狀有粒狀的,片狀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樹上是一層層的,落到臉上冰冰的,涼涼的,放在手裏很快會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時會發出咯吱的聲響,雪還可以團成球狀,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滾越大…。。)

基本部分:

1、帶幼兒進入活動區,請幼兒觀看動畫片<<雪孩子>>(利用電腦,投影儀,大屏幕播放VCD)並提問:

①雪孩子是什麼做成的?

②雪孩子為什麼不見了?

③你喜歡雪孩子嗎/為什麼?引申:"你們想不想知道雪孩子去哪裏了"?請智慧老人告訴大家(利用電腦設計的程序,放"智慧老人"的錄音)。

2、引導幼兒創編<<雪孩子>>的歌詞,並幫助幼兒將創編的內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詞。(利用電腦將幼兒創編的歌詞打在大屏幕上,有不認識的字,可教幼兒重點認讀)

3、,引導幼兒為歌詞選擇合適的曲調,並填詞演唱

①播放三段節拍,速度,風格不同的曲調,請幼兒欣賞並讓幼兒談談對各段音樂的感受。(如:歡快的,憂傷的,雄壯的,抒情的………。)

②啟發幼兒討論:給<<雪孩子>>的歌詞配曲,哪一段最合適?(幼兒可以分別嘗試將歌詞填入三段樂曲中並比較)

③結合歌詞與音樂形象的特點,重點向幼兒介紹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強弱規律。(可讓幼兒試着用自己的身體來打三拍子,如:跺腳捻指拍手拍腿拍臉拍肩及用嘴巴發出各種聲音,提示幼兒在打拍子時應將第一拍重擊,並與其他兩拍區分開)

④幼兒看節奏譜打各種三拍子的節奏型。(利用電腦將節奏型依次,分別打在屏幕上)播放三拍子的曲調,引導幼兒試着填詞演唱。(可請幼兒單獨演唱,並用話筒錄音之後,放給大家聽,鼓勵幼兒大膽演唱,並對有進步的幼兒進行獎勵)

4、欣賞樂曲<<小雪花>>,啟發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舞蹈。(;利用電腦播放<<小雪花>>的'音樂,同時在大屏幕上打出設計的"小雪花"的動畫背景,啟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和興趣。

①啟發幼兒設計不同的動作去表現雪花在空中輕盈地飛舞,自由自在的姿態。(鼓勵大膽,新穎的創意和表演)

②幫助幼兒分析音樂。(重點提示幼兒在音樂的休止部分可作靜止的動作或造型;三拍子的音樂特點:抒情,動作應輕柔……。。)

③播放音樂及動畫背景,並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頭飾,紗巾等,幼兒自由即興創編表演。

5、指導幼兒為舞曲<<小雪花>>編配打擊樂並表演。

①幼兒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樂器自由結組。(教師根據情況作適當調整)分組討論設計的方案。

②請各組幼兒分別表演,並説明設計的理由。

③組織幼兒評議,並選出最佳方案。(用電腦打在大屏幕上)

④幼兒按樂器分組,看節奏譜為<<小雪花>>的音樂配打擊樂並表演。(用錄音機錄下來,播放給幼兒聽,鼓勵幼兒表演,使他們體會到成就感,同時結合其中的不足提出改正建議)

結束部分:

1、小結: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收穫或感受,引出:

①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雖然寒冷,但卻能鍛鍊我們不怕嚴寒的精神,雪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保護莊稼,殺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從而教育幼兒應該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②從<<雪孩子>>故事中,我們懂得了團結友愛,智慧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③活動的延伸,教師提議:我們重新做個"雪孩子"吧!(放<<堆雪人>>的音樂——三拍子)教師帶幼兒到户外堆雪人,(若條件允許可在幼兒堆雪人遊戲時,連續播放<<堆雪人>>的歌曲,使幼兒在一種歡快的音樂聲中游戲,並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這首歌)

設計説明:

此主題活動,除設計成音樂活動外,還可結合其他的教學內容。,加以延伸和補充。組織活動時,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與掌握的情況,將其分為若干個課時來完成。(如:結合語言,識字活動可引導幼兒創編"小雪花"的故事;認識有關"雪"的文字,用"雪"字組詞,造句等等,還可以教給幼兒有關"雪"的英文單詞和簡單對話……。。,結合常識活動,講解"雪"的形成,用途及"雪"的種類和趣聞等;結合美術活動,—可指導幼兒畫雪景,剪雪花,染紙,製作雪花頭飾等等。結合音樂欣賞,還可給孩子介紹中外有關雪的名曲,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雪橇>>>等等。)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聖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聖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嚮往。

難點:

1、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2、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一)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説天鵝的死亡。

(二)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着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着,認真地聽着。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聖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覆播放前8小節)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説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着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長大的自豪,增強自信心。

3.知道要愛護樹木,提高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小松樹音樂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幼兒跟隨音樂《春天在哪裏》進行律動。

2.熟悉旋律。

(1)師:春天在哪裏?春天的大自然有什麼變化?

(2)師:春天春暖花開,小樹在慢慢長大,大樹長出了嫩綠的樹芽,有首春天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

(3)師:這首春天的`歌曲説的是什麼?

3.學習歌曲

(1)教師再次播放歌曲,鼓勵幼兒隨節奏拍打身體,拍出聲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並且感受樂曲的歡快。

(2)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朗誦歌曲。

(3)幼兒跟唱歌曲

(4)幼兒表演唱

活動延伸

改編歌詞:將“小松樹”改成春天的人和花草樹木來演唱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看過捏麪人,並見過一些麪人形象。

2、老爺爺捏麪人的PPT課件,圓舞板3、孫悟空、唐僧、沙和尚、豬八戒麪人圖片,記憶歌詞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藉助多媒體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北京的老爺爺(出示圖片),我們向老爺爺打個招呼!這位老爺爺本領可大了,他呀,會捏各種各樣的麪人。來!瞧瞧看(播放課件)教師:老爺爺帶來了好多面人,有什麼呀?(幼兒説)好多好多,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師範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1、教師:老爺爺今天還捏了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麪人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師徒四張圖片)2、(出示圓舞板)師問:咱們來玩個遊戲,我問你答!捏一個豬八戒幹什麼?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依次問答唐僧、沙和尚、孫悟空)3、教師:捏的什麼呀?捏的什麼呀?請你們説,我幫你們打節奏,開始!(引導幼兒完整説一遍)4、教師:捏麪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教師:你聽到什麼了? (幼兒説,教師出示對應圖片並學唱)5、提問:這次請你們再仔細聽聽,特別是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的呢?(師再次範唱)師: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誰願意來試一下? (個別幼兒示範)6、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最後一句),幼兒練習2遍。

教師:這首歌曲很特別,有唱、有説、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邊説邊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師幼互動)教師:因為這個捏麪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臉譜》一樣,我們再來試一試!(師幼互動)

(三)説唱表演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説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説説的部分,請説的部分的小朋友邊説邊做動作!(男女生互換)

2、教師指着圖片問:老爺爺捏的這些是哪個故事裏的人物?(幼兒説)是《西遊記》裏的人物,咱們來跟着音樂節奏把他們表演一遍,好嗎?(教師鼓勵幼兒邊説邊做動作)

(四)啟發幼兒創編一個故事主題。

1、教師:老爺爺捏的是《西遊記》故事。要不我們也來編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來,趕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個什麼故事好呢?(幼兒自主討論)

2、教師:剛才老師聽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誰來説説看?(幼兒説)

3、教師: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不我們來試着編一編這個故事,好不好?

4、教師:老師這兒找到了他們的麪人圖片(PPT),不過得請小朋友想想捏它們在做什麼動作好呢?我們要捏一個喜洋洋在幹什麼?誰能跟着節奏説説看,邊説邊做動作!(接着説美羊羊等)。

5、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曲。

教師:喜洋洋的故事是我們大家一起編的,那我們要記得很牢哦!來,咱們把他們編到老爺爺捏麪人的歌裏吧!(師生共同演唱創編好的歌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一、選材

音樂素材來源於生活,這首加伏特舞曲其實是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聽到的,整個音樂靈動又非常美妙,讓人聽了非常愉快,怎樣讓幼兒來充分感知這段音樂?我藉助了生活中幼兒最喜歡聽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簡短、淺顯,卻告訴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道理,那就是與朋友在一起是快樂的。藉助故事讓音樂有了生命,也使音樂活動更生動有趣了。

二、對音樂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調整

舞曲表達的是一種歡快情緒,故事表現的是動物過橋會面好朋友的歡快情緒,它們雖然運用不同的語言符號,卻表達着共同的快樂情感。

根據本班孩子的發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試圖讓幼兒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去表現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調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貓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試教中發現問題了,幼兒都不喜歡扮演大胖子,因為胖子不健康,幼兒更告訴我老鼠怕貓,是敵人,可見,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因此我將故事中三個動物形象分別改變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貼近生活,更為幼兒認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學什麼?怎麼學?

二期課改追隨的,是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的培養,為幼兒的後繼生活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本次活動中孩子們是一種對音樂的發現、探索和表達,是一種與教師、同伴互動的學習方式,是幼兒的主動活動。

四、目標定位和重難點的把握。

目標應該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動目標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礎上,感知音樂的歡快節奏。

2、嘗試用不同的節奏型表現動物角色,體驗共同表演的快樂。

重點:在故事的情景中運用不同的節奏感知並表現不同的動物形象。

難點:與同伴的共同表現時對節奏的把握,特別是灰老鼠過橋的節奏。

活動材料:

前期經驗:

初步學習遊戲:小老鼠和老貓

初步學習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能正確使用樂器:鼓、小鈴、雙響筒

教玩具:

圖譜一幅、泡沫墊板若干

樂器:鼓、小鈴、雙響筒

音樂:加伏特舞曲、拉個圓圈走走

音樂伴奏:小老鼠和老貓

活動設計:

一音樂遊戲:小老鼠和老貓

重點指導:幼兒發個別字音的方法。

看來小老鼠和老貓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繼續給大家講講小老鼠和它的朋友們的故事,聽聽發生了什麼。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來了,並説説理由。

2、模仿小動物走路

出事圖譜,欣賞音樂:加伏特舞曲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

小結:這段音樂聽起來多歡快呀,見到朋友真快樂。

聽音樂,認識圖譜,模仿三種角色走路。

提問:大狗熊是怎樣過橋的呢?

教師指揮,幼兒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問: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一名幼兒指揮,其他幼兒模仿小狗走路。

提問: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一名幼兒指揮,其他幼兒模仿灰老鼠走路。

3、遊戲:過獨木橋

聽音樂,個別幼兒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過獨木橋。

聽音樂,根據樂器打擊的節奏,幼兒自選一種角色過獨木橋。

三、音樂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朋友呀,它可高興了,想和好朋友們一起跳跳圓圈舞呢,你們也和好朋友一起遊戲舞蹈好嗎?我們變成一個大圓圈。

想不想挑戰難一點的,那麼我們變成2個圈試一試。

要不要再難一點變成3個圈呢?

以後,我們還可以玩更難一點的,嘗試變成四個圈做遊戲好嗎?

三、活動過程:

1、律動:木偶模仿音樂,教師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導幼兒依音樂做木偶人的動作人室,要求幼兒動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動作。

2、練聲:木偶學唱歌,教師示範講解,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練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師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導幼兒念兒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兒眼睛看着木偶,邊念兒歌邊練習“套木偶、走路、搖頭、做操”的動作。

(2)複習歌曲兩遍,教師同樣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導幼兒邊唱邊操作木偶,要求幼兒要唱準,還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動作。

(3)幼兒創編歌詞。

①教師同樣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導幼兒説説要怎樣根據小象的`樣子編歌詞?如:可愛的小象套在手,我們把它逗一逗,拍拍手,點點頭,搖搖腦袋點點頭,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擺擺手,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導幼兒自由為所喜歡的動物編歌詞,並可適當改變動作。教師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創編出順口的歌詞;引導能力一般的幼兒為所喜歡的動物木偶創編歌詞;鼓勵能力差的幼兒自由創編歌詞。

③在幼兒創編歌詞的同時,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練習並掌握操作木偶的簡單技能:搖頭、點頭、做操……

④待幼兒仿編後,教師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木偶(提線偶、掌中偶、桌面偶),邊操作邊唱仿編的歌曲。教師全面巡視,引導幼兒依據木偶的角色進行操作、仿編、演唱。

⑤請個別幼兒上台操作木偶進行演唱,教師、幼兒根據同伴編的歌詞進行講評。及時表揚編得順口、有進步的幼兒。

4、複習舞蹈:雜偶。

教師引導幼兒練習舞蹈的動作,要求:(1)動作要象木偶,彎腰、雙臂側平舉並放鬆。(2)動作要合拍,符合音樂形象。

5、舞蹈:“雜偶”出室,要求幼兒的動作要合拍。

延伸:引導幼兒觀看有關木偶表演的節目,讓幼兒對木偶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音樂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小木偶的動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幽默滑稽的風格,伴隨音樂學習小丑得意、走、看和選菜的動作。

2、在瞭解4/4X X XX XO/這個節奏的基礎上,伴隨音樂創編出與該節奏相匹配的切菜動作。

3、體驗當廚師進行遊戲的快樂。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已經用該音樂玩過找朋友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瞭解故事情節,模仿學習情節所匹配的動作。(幼兒圍圈坐)

1、在教師動作、語言的引導下初步學習基本動作。

①師完整講述故事師:看看我是誰?(教師戴上小丑的.紅鼻頭)肚子好餓呀,我要去廚房做一頓香噴噴大餐,(做得意的動作),進了廚房,我走走走走走/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發現了我最喜歡的菜(做指菜動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準備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樂,教師完整示範動作兩遍。

③幼兒完整模仿學習兩遍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有節奏的隨音樂做動作。

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切的動作

②連續完整遊戲(兩遍)第一遍遊戲: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切菜的節奏第二遍遊戲:教師重點關注能力較弱的幼兒在做切的動作時候的節奏

(二)用4/4X X XX XO/節奏創編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師引導下,學習用替換的方法創編片和拍的動作

①重點練習有節奏的片魚的動作,幼兒在圈上按順時針的方向移動,完整玩片魚片的遊戲(關注幼兒在移動時候的節奏和空間距離的調整,教師重點用語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節奏,以及片魚片的節奏。)

②重點練習有節奏的拍姜的動作,完整玩拍姜的遊戲

2、幼兒自由創編切菜的動作

①幼兒創編不同菜的切法

②教師引入魔法菜板,進一步激發孩子創編的興趣

③配樂完整遊戲三遍

3、結束師:現在,端上我們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師走,咱們炒菜去吧。(幼兒假裝端菜狀,離開)

【友情提示】

活動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變化:高、低、左、右、前、後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數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2

活動內容:

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體驗關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確演唱象聲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引導幼兒複習歌曲的內容,學習創編表演動作。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唱出歡快的情緒,象聲詞要唱準確

活動難點:

表現情感

活動方式:

集體與個別相結合

活動準備:

1、物質:佈置一個“娃娃角”,有一張小牀,牀上有被子和小枕頭。準備一隻會眨眼的布娃娃。課件、鋼琴`錄音機。

2、知識準備:已有的一節課的內容。

活動過程:

導入

1、發聲練習:我愛我的小動物

引導幼兒知道那些是象聲詞?什麼是象聲詞?

2、出示課件:有小雨點`小青蛙

2、複習歌曲《小樹苗快長大》

展開

1、體驗我和小鼓玩得真開心。

(1)出示一隻布娃娃,引導幼兒與娃娃打招呼。

(2)孩子敲鼓。

説明:請幼兒講講敲幾下,老師就根據幼兒講的敲幾下,表示小鼓真聽話。

(3)個別幼兒敲鼓

説明:請三一四名幼兒講帶有節奏變化的鼓點聲,個別幼兒在敲上打出不同節奏。

(4)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5)幼兒再自由玩鼓

(6)老師引導幼兒共同敲鼓

老師敲鼓,幼兒聽着老師發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帶有節奏的變化。

2、體驗理解關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聲,引導幼兒猜猜講講娃娃為什麼會哭?

説明:可讓幼兒先自由講,最後引導幼兒講出是小娃娃要睡覺了。

②哄娃娃睡覺,師生共同唱“搖籃曲”。

③師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牀上睡下。

説明:老師以自己輕輕地唱,輕輕地哄,輕輕地走,輕輕説話等言行和情緒來感染幼兒,使那種關愛他人的.情緒得到擴散,從而理解小妹妹睡覺了,我們不能影響她的思想情感。

3、幼兒與小鼓説悄悄話。例:小鼓你別響了,小妹妹睡覺了等等。

説明:老師引導幼兒輕輕走,輕輕地用兒歌第二段的內容與小鼓説悄悄話,讓小鼓別再響了,把對兒歌的理解化為具體的行動。

4、老師完整念兒歌,幼兒跟念。

5、幼兒輕輕走出活動室。

説明:小妹妹睡覺了,老師帶領幼兒去操場上玩,幼兒模仿小貓走輕輕離開。

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音樂記憶力,表現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初步學習歌曲第一段。

難點——複習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

活動準備:

物質—課件:製作青蛙活動習性的課件,錄音磁帶一盤。

知識—瞭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一、導入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增進感情。教師:見到小朋友我很高興,我們一起來用歌聲好嗎?提醒幼兒坐直身體,張圓嘴巴,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2、觀看青蛙生活習性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大意。

教師小結:暖和的春天到了,小青蛙從泥土裏鑽出來,在草叢裏跳來跳去,快樂的呱呱叫着。

二、展開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問:“剛才,你聽到了歌曲裏唱了些什麼?小青蛙在做些什麼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為什麼?”

2、教師再次播放錄音磁帶,請幼兒學唱自己最喜歡的一句。

你最喜歡哪一句呢?請你再來聽一遍,聽完了告訴大家。

3、教師範唱一遍:

提問:“誰樂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唱給大家聽一聽?”

4、語言節奏學歌詞通過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來引導幼兒集體學習歌詞。(用唱的形式學習歌曲的最後一句。)

4、幼兒整首跟唱

(1)示幼兒注意唱歌的姿勢和用自然的聲音(2)第二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

教師:小朋友剛才都説到了聽到這首歌曲感到很歡快很優美,就讓我們帶着快樂的心情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小青蛙吧。

5、分組表演唱教師:小朋友唱的可真好聽,從小朋友的歌聲中,從小朋友們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對小青蛙的喜歡和熱愛,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還邊唱邊做動作表演呢,誰想上來表演一下老師也看看。(唱完後讓孩子們自己評價)你喜歡誰的表演唱?為什麼?(引導幼兒説出理由)

三、結束

教師演唱後兩段引起幼兒再學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唱的好極了。這首歌曲啊還有兩段呢,來來來我唱給你們聽聽。

2、帶幼兒出教室教師:“讓我們一起聽着優美的音樂去喝水吧!”(放音出教室)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4

目標:

1,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2,學會觀察的方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3,瞭解常見車輛的名稱,並分類.

準備:

1,卡車,自行車,小轎車,麪包車,摩托車,人力車等車輛若干.

2,律動(汽車司機).

過程:

一,參觀車展,認識各種車輛

1 觀察的要求,有什麼車?它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徵

2 幼兒自由觀察探索,交流(師引導幼兒觀察車的'名稱,結構,作用提醒幼兒按順序觀察).

幼兒之間交流觀察的結果,教師結合個別提問鞏固幼兒對車的認識.

二,分類操作:

1 介紹怎樣分類,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分類.

2 引導幼兒説説是按什麼分類.

三,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玩紅綠燈的遊戲自由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5

設計思路:選材的思考:

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隨着一場場淅瀝瀝的春雨,春天也悄悄的來到我們的身邊,孩子們在散步、運動的時候,總是會跑到我身邊來,“老師,你看好多小花都開了呢!”他們對春天大自然的變化特別關注,在這個時候開展本次活動孩子的興趣應該是相當濃厚的。基於曾經開展過一次《廚房裏的聲音》的打擊樂活動,孩子們對於樂器與樂曲的匹配演奏也有了初步經驗,所以我將此進一步開展起來,嘗試用輪奏的方式表現春天裏春雨和種子對話的情境。

環節的思考:

第一環節,仔細傾聽音樂,找出春天兩個好朋友春雨和種子不同的唱歌聲音;第二環節,嘗試辨別選擇不同的聲音特質的樂器來匹配歌曲內容,根據圖譜提示節奏進行打擊;第三環節,感受節奏譜,嘗試用匹配樂句的樂器輪奏。

活動目標:

感受不同樂器的聲音特質,嘗試根據圖譜提示用輪奏的方式為歌曲伴奏,體驗與同伴共同演奏的樂趣。

重點:根據節奏譜將歌曲的.內容與樂器匹配演奏。

難點:用輪奏的方式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樂器、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兩個好朋友(環節意圖:仔細傾聽音樂,找出春天兩個好朋友春雨和種子不同的唱歌聲音。)

1、談話導入: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裏有什麼?

總結:春雨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種子大樹發芽了,春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

2、傾聽歌曲:

提問:有一首我們熟悉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裏面兩個春天的朋友分別是誰?

重點提問:那麼你們聽到歌曲中唱到的兩個好朋友嗎,他們是誰?

他們分別是怎麼唱歌的?

小結:春雨春雨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説話,他們是春天裏的一對要好的朋友。

二、樂器寶寶愛春天(環節意圖:嘗試辨別選擇不同的聲音特質的樂器來匹配歌曲內容,根據圖譜提示節奏進行打擊。)

1、過渡:我這裏有些樂器寶寶可喜歡春天了,他們也要來唱歌了。

提問:這兩個樂器,聽一聽,那個樂器像春雨在唱歌,那個樂器像種子在説話。請你去拿一個樂器寶寶,來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嘗試)

2、提問:你覺得哪個樂器像春雨的聲音,哪個樂器像種子在説話呢?

小結:原來沙球沙沙沙的正好像春雨下下來的聲音,響板的聲音就好像種子在説話一樣。

3、重點提問:那麼春雨和種子都是怎麼説話唱歌的呀?請你用小樂器演奏一下。

幼兒嘗試演奏,教師一一出示節奏譜:

沙球| ↗ ↗ ↗ | ↗ ↗ ↗ |

響板| ● ● ● | ● ● ● |

沙球|我要| ↗ ↗ |

響板|我要| ↗ ↗ |

三、春天協奏曲(環節目標:感受節奏譜,嘗試用匹配樂句的樂器輪奏。)

過渡:小樂器都那麼愛春天,他們説要為春天演奏一首春天協奏曲。

1、幼兒分組。

提問:誰是春雨?誰是種子?

小結:沙球寶寶是春雨,響板寶寶是種子。春雨和種子你們準備好了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重點提問:是不是種子和春雨是一起唱歌的呢?

小結:原來是春雨先唱,種子再唱,然後春雨和種子一起唱。

2、第二遍嘗試:

小結:你們唱的都很好聽,但是好像種子太着急了,春雨先來了,種子才能喝到水,才能一起長大。

3、第三次嘗試:

小結:唱歌是要有節奏的,我們要跟着音樂節奏譜的節奏一起來唱。(提示幼兒輕響、有節奏)

延伸提問:還有誰在春天裏也會唱歌的呀?那下次我們一起用樂器來幫它伴奏吧。

標籤: 教案 幼兒園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v9xx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