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河北省國中歷史知識要點歸納

河北省國中歷史知識要點歸納

歷史這門學科是國中的基礎科目之一,我們國中三年會接觸到很多歷史知識,涉及的領域也很廣泛,你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歷史知識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河北省國中歷史知識要點歸納

  七年級歷史基礎知識

三國鼎立

1.赤壁之戰:208年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2.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

3.三國經濟:魏重視修建水利工程,農業發達,蜀國絲織業興旺,吳國造船業發達, 230年,孫權派將軍衞温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即台灣)。

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

3.西晉滅亡: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4.東晉建立: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5.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江南地區的開發

(1)開發時間:從東漢末年開始

(2)開發原因:

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自然條件)

②江南地區戰亂較少,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逃往江南地區。(社會原因)

③北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根本原因)

(3)表現: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開墾為良田;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意義: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乾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曆史上著名農學家。所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七年級歷史知識重點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1.契丹的興起:

(1)時間:10世紀初

(2)人物: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

(3)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時間:11世紀前期

(2)人物:党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

(3)都城:在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年

(2)人物: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4.北宋與遼之間訂立著名的澶淵之盟。結束戰爭,雙方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6.岳飛班師後,宋金達成和議,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經濟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2.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南宋時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3.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緻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6.宋朝的海外貿易發達,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9.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為多;南宋多吃魚肉。宋代時,北方以麪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宋代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乘轎出行。那時交通比較發達,“邸店如雲屯”,形容旅店業的興旺。

4.隨着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5.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從此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記述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4.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元朝時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國家的統一)

表現:許多漢人來到邊疆,為那裏的開發作出貢獻;邊疆少數民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已經同漢族沒有什麼區別;形成一個新的少數民族——回族。

作用: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國中歷史考點知識

1、中英《南京條約》簽定的時間及其附件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危害?

時間:1842年;內容:

主要內容是:

1.宣佈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5.另訂關税則例。清朝政府將以公平的原則頒佈一部新的關税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佔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鉅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為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中國人民開始了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鬥爭,中國革命進入舊民主主義時期,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它啟動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但它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沒有使中國富起來。

4、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時間:1895年。內容: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4個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設立工廠。危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變法的時間、領導者、性質、意義?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既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它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6、《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

1901年簽訂;內容:中國向各國賠白銀4.5億兩,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危害:使清政府置於列強的控制之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也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旗幟在中國上空飄揚,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

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意義: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指明瞭新途徑。

9、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愛國運動。

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運動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態出現。並取得一定的勝利成果,它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0、中國共產黨何時、何地成立?性質?成立的意義是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rk6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