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潘牥《南鄉子生怕倚闌干》賞析

潘牥《南鄉子生怕倚闌干》賞析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 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潘牥《南鄉子生怕倚闌干》賞析

端平二年(1235)登進士第名列第三的潘牥,做過太學正、潭州通判等官,不幸於43歲的盛年溘然長逝。這位福建才子擅長詩詞,也貪戀風月,這首詞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詞人當年定然較長時間地遊冶於這家南劍州妓館。今朝舊地重來,物是人非,自然不免觸目傷懷,於是情不自禁地提筆在那粉牆上題寫了這樣的詩篇。

“生怕倚闌干”,劈頭一句開門見山就把詞人來到此間的心情披露紙面。為何“怕倚闌干”?當然是因為當年在這樓閣上、欄杆旁經歷過許許多多難以忘懷的賞心樂事。而今,樓閣還在,欄杆還在,可那些明眸皓齒、鶯聲燕姿卻夢一般風流雲散了,時間的流水、歲月的風塵不知將她們飄向哪裏?在此情此景下,詞人怎能不“生怕倚闌干”呢?

“閣下溪聲閣外山”是詞人此刻倚憑時的所見,溪聲與山色勾勒出一個詩的境界,詞人在凝視這山色、傾聽這溪水時,腦中縈繞的是對昔日繁華的憧憬和回憶。“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是在夢一般的記憶甦醒時,對眼前景物的感歎,這“山共水”的不變更反襯出人事變遷的可悲,因此“朝雲暮雨去不還”就成為往事的.一個指向明確的象徵,它不僅包括情愛和粉黛的倩影,而且包括青春、燃燒的激情和心靈的火焰……

下片是對遠逝的倩影的遐想和帶有夢幻色彩的猜度:當年仙子般神采飄逸的她定然是乘鸞遠去了,此刻在這明月如霜的靜夜,她可是在團獾腦蒼孿露躍狄棺保整飾她腰間的玉佩、耳邊的金環。她可曾想起當年在這樓閣上與她共度良宵的他嗎?而今朝憑欄矚望那永遠逝去了的倩影的他,已待得月落西沉,早霜又下,還遲遲不肯離去。在夜闌更深之際,他折來一枝梅花。獨自睇賞。這梅花莫不是她留下的影子嗎?那樣冷豔,那樣瑩潔,那樣讓他心醉嚮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r6j3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