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關於《荷花》的賞析

關於《荷花》的賞析

關於《荷花》的賞析1

《荷花》原文

關於《荷花》的賞析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

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

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荷花》註釋

①瑤席:用玉作飾的席。此喻指白色的荷花花瓣。乘涼設:指晚上開放。

②金羈:喻指斜陽照耀下的江蓮花瓣。落晚:薄暮。

③綺衾:形容荷花。

④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此似寫荷葉沾露。

⑤前秋:即秋前。

⑥《南史·羊侃傳》:侃善音律,自造《採蓮》、《棹歌》兩曲,甚有深致。夢棹歌:即夢棹歌而採蓮。

《荷花》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説。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關於《荷花》的賞析2

站在亭榭中,觀滿湖翠影,看萬點荷紅,聞陣陣清香,令人心曠神怡;漫步在造型各異的小橋上,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麴院風荷儼然就是一首詩,一幅天然畫卷,一曲美妙動聽的音樂,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早晨,荷葉、荷花上都沾滿了晶瑩的露珠,這水珠酷似珍珠、寶石,或是水晶,給池中的植物於增添了一份秀麗隨着冉冉升起的紅日,那珠水呼應着,也灑上一片金色,而我,也已變成蜻蜓,穿梭其中,忽而立在花頭,忽而站在碧綠的荷葉上,融進這妙不可言的一景。

有的從荷葉中冒出來,宛如一隻獨秀,向千萬人展示着自己清雅的魅力;有的羞怯地躲在圓盤下,時而現身,時而隱藏,猶如害羞的少女始終不敢邁出閨房半步;有的還只是花骨朵,露珠形的圓腦袋,顯現出幾分雅嫩;還有的半開半合,讓人不免覺得好奇“裏面有什麼呢,是不是在指引我去探索。經典愛情語句.

一根根帶刺的荷梗頂端是一朵朵盛開的荷花。荷花的色彩特別美,有潔白無暇的,有白裏透紅的,還有紅中帶綠的。有的還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我愛荷花,愛她的淡淡清香,愛她的亭亭玉立,愛她的嬌媚容顏,更愛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

微風的節奏在翩翩起舞;有的則有些害羞,撐着一把可愛的綠傘,遮着自己的面頰要粧扮一會,才把最美的笑容展現給大家;有的則英姿颯爽,朝氣蓬勃,含苞欲放。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人彩雲裏,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如何?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那滿池的荷葉,有的像一把撐開的大雨傘,像母親保護孩子似的保護着“傘”下的荷花;有的像一把把扇子在風中搖曳;還有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鋪在水面上,上面還託着晶瑩透亮的水珠,在葉片上滾來滾去。經典愛情語句.

金槳木蘭船,戲採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裏歸。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杆。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遊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經典愛情語句.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閒蕩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經典語句.

關於《荷花》的賞析3

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賞析:

這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課文記述了作者到公園裏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

課文是按看荷花的順序來寫的。全文共五個自然段。

第一段講清早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荷花的清香。這裏的

“一……就……”説明荷花的香味傳得很遠。

第二、三自然段講看荷花。課文先介紹了荷葉的樣子。“挨挨擠擠”説明荷葉數量多,長勢旺盛。“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説明了荷葉的顏色、樣子。接着介紹白荷花的千姿百態,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組排比句分別描繪了荷花剛開時、全開時、未開時的樣子。可以想象得出來:滿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態,該有多麼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作者對荷花的讚美,讚美了荷花千姿百態,並充滿了生機;第二層是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賦於各種植物以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創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自然段講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種心理活動。作者為什麼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因為面對這滿池如詩如畫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為了一體。因此,一陣風吹來,“我”彷彿與花共舞;風停了,“我”彷彿與蟲共語。

這種想象不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學生帶入到童話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現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講過了好一會兒,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這説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本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用詞準確,值得我們認真體會。例如: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把荷葉比作碧綠的大圓盤,突出了荷葉又綠又大又圓的特點。挨挨擠擠,一個緊靠着一個,説明荷葉密密層層,數量很多。這句話寫出了荷葉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這句話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鑽出,也不是自然地長出,而是“冒”出,這不但與上句話中“荷葉挨挨擠擠”相呼應,而且説明了荷花頑強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是一組排比句,寫出荷花剛開、全開、未開時的三種狀態。這句話中用“兩三瓣兒”“嫩黃色”“展開”“飽脹”等詞語,寫出了荷花花瓣的數量,花芯的顏色,以及花的樣子,十分生動形象。

4.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

這句話中的“彷彿”是好像的意思,作者並沒有真的變成荷花。為什麼會有這種“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覺呢?是什麼引起了作者的這種想象呢?因為作者鼻子聞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現的滿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彷彿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本課在寫作方法上有兩個特點: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贅述。 第二,恰當的地運用聯想與想象,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假如配上音樂,定能讓我們陶醉在作者所描繪的美妙情境之中。

關於《荷花》的賞析4

荷花教學課件案例

教學《荷花》一課第二自然段中的難點處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師:(教師出示句子)同學們,“冒”字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生1:鑽。

生2:長!

生3:露!

生:擠……

師:既然有這麼多的詞可用,課文為什麼要用“冒”字呢?請同學們用心的讀讀這段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冒”出來是怎樣的長出來?

(學生開始讀書、思考)

生1:是急切的長出來!

師:很好。

生2:我認為是迫不及待的長出來。

師:你真會動腦。

生3:是生機勃勃,使勁的長出來。

師:就請你們分別把這些詞語填到原句中,自己讀讀吧!

生:學生開始試着讀句子。

師:同學們,這些白荷花這麼急切地要冒出來想幹什麼呢?

生1:白荷花想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生2:它們想和小魚交個朋友。

生3:它們方法和小蜻蜓們一起做遊戲。……

教後想説的話:

入選教材的課文大部分是成名作家的經典之作,並且經過反覆修改,語言簡潔流暢,優美生動,改動一個字或減少一個字,或者調換詞語的順序,都會影響原文語言整體的和諧。《荷花》一文也不例外,上面的教學片斷是全文的教學難點之一。通過比較、品味、想象畫面、朗讀,加上老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體會到了“冒”字的深刻含義,體會到了這個“冒”字所賦予白荷花的旺盛生命力,同時也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火花,攻克了難點。

關於《荷花》的賞析5

近日,我聽了一位教師教《荷花》一課,課中有一教學環節頗耐人尋味,摘錄下來與同仁們共賞。

師:挨挨擠擠這個詞中的挨和擠是一組近義詞。,看看這兩個字的意思一樣嗎?(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準確。)

生:挨是靠近的意思;擠是(人、物)緊緊靠攏在一起的意思。它們都有靠的意思,但程度不同。(其他學生均無異議)

師:挨和擠所表示的詞義程度不同,看圖,請一位同學上前指一指,哪處荷葉是挨着,哪些荷葉是擠着。(在學生指明的同時,師講述:看,它們多像一個個綠娃娃。這兒親密地挨在一起,那兒又頑皮地擠在一塊兒。)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回憶在生活中看到過的挨挨擠擠的情景。

生1:超市裏,人很多,你靠着他的肩,他貼着你的背,走動一步都挺費勁。

生2:筍竹節晚上,人們聚集江濱廣場看演出,個個伸長脖子往前擠,可是總也看不見演員。

生3:巴溪市場魚攤的水池中,鯉魚、鰱魚、草魚多得很,它們你擠我,我撞你,想獲得更大的空間,卻總也做不到。

生4:夏天到了,奶奶家門前的一棵大樹,樹葉密密層層、挨挨擠擠把藍天都有遮住了。

師:挨挨擠擠説明了人或東西很多,那麼這兒説荷葉挨挨擠擠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1:告訴我們荷葉很多,長得非常茂盛

生2:説明荷葉長得很有生機。

生3:還可以想像出荷花肯定也長得很美。

生4:我覺得大自然很偉大,能使荷葉長得這麼多,這麼美,我們應該熱愛大自然。

師:誰願把自己的這種體驗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

  一、引導體驗,層層深入。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在交流學習成果時,把自己的感悟、體驗説出來,通過交流,互相欣賞,這無論對欣賞者和被欣賞者都是一種激勵,一種快樂。教師在抓重點詞理解課文時,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先引導學生理解字面意思,知道挨挨擠擠是人或物多相互靠近的意思,這只是一種抽象的文感知;再引導回憶相似場景再現形象意思,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感受詞語意思,這是對詞語的形象感知;最後談見解,理性感悟意思,這是對詞語理解的質的飛躍,使學生的詞語理解經歷了由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過程。

然而這時學生已完全能駕馭詞語,明白挨挨擠擠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具體意思,在學習中真正感悟到了自然的神奇偉大。自然也就能用心去感受語言,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文本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就是證明。這個學習、體驗的過程,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搭建平台展現生命色彩的過程,是發表獨特見解、張揚個性、培養創新精神的過程。

  二、詞語教學,生是本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於詞語的教學方式,從強調四會調整為會讀、會寫,要求瞭解字詞在語文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中表達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徹底擯棄師本位,站在學生的角度支思考,想學生所想,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詞語的教學方式。教師對挨挨擠擠的教學已直奔學生的精神領域,而且經過了幾個來回,深深喚起了學生對自然神奇力量的感受。

學生的言語表達一旦進入精神層面,挨挨擠擠這個詞在學生的心靈就鮮活起來了,這樣的詞語教學才智真正是為學生的身學習所考慮的。

因此,我們要善於開啟每一個漢字傳遞給我們的巨大信息,把學生的個性體驗、感悟、創造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從文本和學生的整體角度高屋建瓴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生本位的積極作用,啟迪學生進行思考,從而產生各種聯想,並興趣盎然地參加語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關於《荷花》的賞析6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析:這句話是寫清澈的湖面上漂浮着碧玉似的荷葉,挨挨擠擠一詞,用擬人手法寫出荷葉的多、密,一片挨着一片,一片連着一片,幾乎遮住了水面。滿地的荷葉碧綠、鮮亮,十分美麗。

2、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析: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眼前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畫,不僅美麗,而且是活的。二是創作這一大幅活的畫的畫家了不起。畫家是誰?是大自然。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表現了作者對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讚歎,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產生了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3、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

析:面對着一池的荷花,我看得入了神,看着看着,和荷花融為一體,好像自己也成了荷花了。

4、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眼前這一池荷花天更美麗,更顯得春意盎然。

5、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這裏是寫我進入荷花世界後的豐富想象:自從我進入了荷花世界,蜻蜓、小魚也把我看作荷花了,它們都向我表示親熱和歡迎。突出了我對荷花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6、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段話描寫出了荷花的各種優美姿態,及荷花長勢的不同特點:兩三片體現開花大小程度的對比。有的有的有的體現出各種花姿態多,整段話還體現出了荷花的動態美。

7、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這段話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實寫照。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為在看荷花的時候,我把自己不自覺地當作一池美麗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説明荷花的美麗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關於《荷花》的賞析7

  《贈荷花》原文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

翠減紅衰愁殺人!

  《贈荷花》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悽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讚美高潔脱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説,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同時,也實際表達了詩人自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贈荷花》作者簡介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説。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關於《荷花》的賞析8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粧。

有意十分開曉露,無情一餉斂斜陽。

泥根玉雪元無染,風葉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雲錦畫船涼。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蘇州人,晚年退居家鄉石湖。此詩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時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8.本詩頷聯描寫精妙,試作具體分析。(6分)

9.同是寫荷花,本詩與周敦頤的《愛蓮説》相比,抒發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后兩聯作簡要分析。(5分)

  答案:

8.(6分)頷聯運用擬人、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荷花晨昏各異的神態與風韻。(2分)“有意十分開曉露”準確寫出清晨荷花帶着晶瑩的露珠盡情綻放的風姿(2分)“無情一餉斂斜陽”生動再現荷花在落日的餘暉中斂起花瓣冷豔莊重的情態。(2分)

9.相同點:兩詩都抒發了對荷花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並且借花喻人,表達出堅守理想和情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3分)

不同點:本詩尾聯,詩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鄉石湖的荷花以及往來穿梭的遊船畫舫,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歸隱之心。(2分)

關於《荷花》的賞析9

贈荷花

作者: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人世間的花和葉是不同等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葉襯着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地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煞心肝.

《贈荷花》賞析一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悽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讚美高潔脱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説,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只做過幾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無才,而是沒有知己者的力薦。他生存在牛、李兩黨的夾縫之中,沒有信任,沒有依託,飽受奚落和排擠。這首詩歌頌荷花能榮衰相依,實則表達了自己渴求知己、尋覓政治依託的心聲。

這首詩語言通俗淺近,寓意明顯,表達直露,節奏明快,與李商隱很多詩歌的含蓄委婉不同,體現了他詩歌風格的多樣性。

《贈荷花》賞析二

詩一開頭,並沒有直接從荷花本身着筆,而是先從其他花卉的花與葉的關係寫起:“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倫”,比並之意,世上的人對待花和葉是不一樣的,二者不能相提並論。人們對花特別偏愛,把它栽在金盆中以供觀賞,又倍加愛護,而花葉則聽任它“零落成泥碾作塵”(陸游《卜算子·詠梅》)。同時,其他花卉的花與葉的關係也並不密切。如杏即先花而後葉,花開而葉未放,葉生而花凋落。桃花那麼鮮豔,但其葉也不與之般配,須得綠柳相映才更顯其美,故有“桃紅柳綠”之稱。“紅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這種花葉相映之關是其他花卉不易具備的,只有荷花以此見長,所以詩人接下去便寫道:“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爾雅·釋草》: “荷,芙蕖,其葉葭,其華菡萏, 《毛詩箋》雲: ‘芙蕖之莖曰荷。”’《説文解字》;“荷未發為菡萏,已發為夫容(芙蓉)。”“惟有”,只有。這是詩人特別強調之語。“卷舒”指荷葉,“開合”指荷花,“任天真”即自然天成。在詩人眼中,只有荷花紅苞綠葉相配,完美無缺。荷葉之卷舒,荷花之開合,相互映襯,自然而然,美麗無比。

開頭這四句,詩人是別具匠心的:他寫的不僅僅是花與葉的關係問題,而是有深意的。字面上這是一種對比,即拿荷花與其他花卉對比,突出荷花花葉相配、交相輝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在表明他自己與女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有如荷花的花與葉,可堪匹配,是天賜良緣。這樣,在詩人的筆下,他自己與對方的情事便被描繪、渲染得十分美妙,又如此自然、和諧。

詩的最後兩句,既寫出了詩人的期望,也寫出了詩人的隱憂:“此荷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首句是希望,明裏是説但願這美麗的荷花與那碧綠的荷葉長久共存、相互映襯、形影不離,實際的意思是期望女方同自己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白頭到老。後句是憂慮,字面上是憂慮荷葉減翠,紅花衰落,那時看起來太讓人傷感了。而實際上的意思則是一方面擔心時不我與。雙方年老色衰。但願青春常駐;但更深一層,則是擔心兩人的感情“變色”,出現意外的變故,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實在是不堪忍受的,簡直是愁死人了。所以,這是詩人在向情人表白心志,希望兩人都珍視愛情,永不變心。

這首詩明裏句句都是寫花。但實際上句句都是寫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既説明自己與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對兒;又表明了兩人相配之美滿;又表明了自己的心願與憂慮。委婉含蓄,耐人尋味,在眾多的詠物詩中實屬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之一,著有《李義山詩集》。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

為“温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最為著名的是《錦瑟》。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説。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關於《荷花》的賞析10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裏聽笙歌。

譯文翻譯

四面垂柳圍繞着十里香荷。請問哪裏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聽吹笙唱歌。

註釋解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

問雲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閏八月至九月間詞人初到潁州太守任上。詞人當時在觀賞潁州西湖的荷花,忽然感覺當官寂寞孤寥,於是作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潁州西湖是安徽的風景名勝,其十里荷花更是穠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並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雲:“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裏,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着一輪温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着水波盪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折,從快意煞時轉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天氣乍涼引發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並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於詞人內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語“且來花裏聽笙歌”,説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荷花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緻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脱的矛盾苦悶之中。

標籤: 賞析 荷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pmnr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