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幼小銜接中如何做好數學教學

幼小銜接中如何做好數學教學

數學教學的銜接一

幼小銜接中如何做好數學教學

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孩子上了國小,學習就成為他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這與在幼兒園更多的以玩為主的活動形式不同,如果孩子沒有在入學前做好這方面的必要準備,就會對今後的學校產生厭惡心理。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比如,“讓幼兒明天每人帶一個小手帕”“帶一幅和媽媽合作的畫”“説説你在家裏幫奶奶爺爺做什麼了”等等。老師還可以有意識地佈置一些口頭作業,通過這些小事情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對於完成好的小朋友老師要給予表揚,這樣會鼓勵幼兒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有的孩子忘了沒有完成,老師要給與及時的提醒,幫助幼兒完成任務。

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

幼兒到大班的下學期,教師應多給幼兒創造鍛鍊的機會,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比如,整理自己的書包學具比賽、穿脱衣物繫鞋帶比賽、對錯回答遊戲等。在家裏家長也要做個有心人,也要為幼兒多提供自我服務的機會,凡是幼兒自己能想的就讓他自己想,幼兒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家長千萬不要因溺愛孩子而包辦代替,那樣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情緒。在培養孩子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過程中要堅持正面引導和鼓勵的方法,切忌用批評、挖苦和簡單比較的方法。好的習慣是在不斷的重複和練習中形成的,要培養幼兒的好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循序漸進,一個習慣一個習慣地養成,幼兒的一半時間在幼兒園度過,一半時間在家裏度過,因此教師應與家庭多聯繫,家園聯繫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幼兒園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通過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凡是老師要求做的都應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老師要求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通過科學小實驗活動,讓幼兒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知識的慾望,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他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他人,體驗合作的樂趣。

數學教學的銜接二

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低年級的學生剛跨出幼兒園來到國小進行有規律的學習,上課注意持續時間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感情的發展仍處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階段,因為幼兒園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隨時隨地會出現在幼兒的身邊,為幼兒排憂解難,而幼兒也習慣了有大小事就去找老師,上課也很隨意,在玩中學,學中玩,沒有時間觀念,感受到的是寬鬆自由氛圍。但是到了國小,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對於國小生來説,又是一個適應新環境的過程。這就要求國小老師必須從情感上着手,讓學生接受自己,喜歡自己,然後再慢慢地教他們如何學習,如何聽老師講課,特別是數學課上,老師也應該模仿幼兒園老師,製作或者創設一些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單雙數”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一雙一雙地數全班的孩子,然後説出總數,這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一雙一雙數完的就是雙數,如果還剩下一個,就是單數。這樣,能夠讓學生從各方面慢慢過渡到國小的學習模式中來,順利完成數學的教學任務。

另外,數學學科本身不似其他學科生動好玩,易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和效率。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數學老師就要學習幼兒園老師童話共振的能力,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交流,切忌用生硬和枯燥的語言進行講解。當有的學生出現思想不集中時,一定不能大聲斥責,更不能動手動腳,給本來就思想上有負擔的學生雪上加霜,造成提早厭學的情緒。此時,老師一定要耐心,先用眼神告訴他現在是上課時間,或者裝作無意間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頭,或者悄悄告訴他,要注意啦,現在不是説話的時候!這樣,既給了學生面子,還讓學生容易接受,慢慢地學生就會適應國小的教學模式,慢慢喜歡上老師。所以,國小老師要順利進行教學活動的關鍵是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寬鬆愉悦的環境氛圍中開始國小生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學習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特別是對剛入國小的學生來説更為重要。因為在幼兒園,老師鼓勵孩子的話語是:“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所以,到了國小,老師還是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學生,要動腦筋,多思考,慢慢地學生就會靜靜地開始思考。解數學題時,老師要告訴學生,先觀察、分析、思考,再動手操作,做到融會貫通。課下,還要讓學生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和佈置的作業認真完成。

例如,講完10以內的加法之後,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自己編應用題,自己再計算出來,並告訴孩子們,這樣做的話,你就會成為一個好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後,老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做個創造型的學生。

數學教學的銜接三

一、為幼兒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

提供一個愉快、和睦、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無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新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走上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也應該如此。只有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過分強調了老師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來,才能體現新的“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觀,使幼兒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學習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接觸數學、理解數學、學習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二、培養幼兒對參與數學活動興趣

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來源於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因此,在幼兒對某件事感興趣或

有疑問時,我們應該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並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猜想、討論、實踐等,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使幼兒感受到學習的重要和有趣,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無論是認識數的教育活動,還是簡單加減法的教育活動,都應該聯繫幼兒生活。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使幼兒在接觸數學時感到輕鬆、自然,並讓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聯繫生活實踐,使幼兒對數學理解更深刻、更生活化,幼兒可以初步感受到數學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在生活中。

三、培養幼兒從圖畫表示的應用題到文字敍述的應用題

在應用題教學中,幫助幼兒在教師的實物演示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説出計算式和解答結果,按照教師演示實例,口頭仿編相似題材內容的.應用題,進一步仿編不同題材內容的應用題,培養幼兒從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編應用題的能力。訓練一式多題的口編應用題,培養髮散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逐步做到圖畫表示的應用題發展到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再發展到文字敍述的應用題的過渡。為了幫助兒童入學以後掃除學習新知識的障礙,較好的過渡和適應對國小數學的學習,應給他們做好“搭橋”、“鋪路”的工作。在幼兒園數學的基礎上略有提高,面向國小,突出銜接。因此,切切實實地做好數學教學的幼小銜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數學教學的銜接四

教學方法要聯繫國小實際。

必須聯繫國小實際,發揚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中所養成的積極因素。但是,中學數學對學生無論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的學習方法只能逐步實施,不宜操之過急。 儘可能地把代數教材與國小算術掛起鈎來。如有理數運算,如果加上絕對值符號,就劃歸為國小算術運算了,所以,有理數運算可以看做是絕對值加上符號的一種運算。

加強概念和法則教學。要能把概念和法則的主要內容敍述出來;要能舉得出例子;要會應用,對運算的每一步都能寫出所依據的概念或法則。進一步的要求是,能對有關的概念的異同和有關法則的異同作比較。如“積”和“冪”,“單項式的次數”與“多項式的次數”,“多項式的升冪排列和降冪排列”,“去括號法則與添括號法則”,等等。從距離想到時間和速度,從兩數和的平方想到兩數差的平方,這種比較聯想法,應該作為教學中訓練和培養能力的要求。

重視學習方法和指導。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能阻礙才能的發揮”,這是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告誡後人的一段名言。研究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的職責。很多國小生沒有閲讀數學課本的習慣,只把數學書當作為一本習題冊使用。

進中學以後,要讓學生認識到,課本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源泉。要求學生重視閲讀課本,教師自己首先要重視使用課本。要從課前預習抓起,認真指導,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作業”,應成為學習常規。教師的任務不只在教學生“學會”知識,而在教學生“會學”知識,抓閲讀是教學生“會學”知識的重要措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loqx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