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曹唐的遊仙詩代表作賞析

曹唐的遊仙詩代表作賞析

曹唐的事蹟,《唐才子傳》敍述較詳。傳雲:“唐,字堯賓,桂州人。初為道士,工文賦。大中間舉進士,鹹通中為諸府從事。唐與羅隱同時,才情不異。唐始起清流,志趣淡然,有凌雲之骨。追慕古仙子高情,往往奇遇,而己才思不減,遂作大遊仙詩五十篇,又小遊仙詩等,紀其悲歡離合之要,大播於時。”此外,《唐詩紀事》雲:“初為道士,後為使府從事,鹹通中卒。作遊仙詩百餘篇。”又,《全唐詩》雲:“初為道士,後舉進士,不第。鹹通中累為使府從事。”三段小傳,其不同處止在曹唐有沒有進士及第。唐宣宗大中共十四年,懿宗鹹通共十五年。曹唐在鹹通年中曾在幾個節度使幕府中做事,與“鹹通中卒”也並不矛盾。看來他早年是一個能文工詩的道士,後來做了許多遊仙詩,大出其名,就被某些節度使錄用。他沒有舉進士,在節度使幕中,恐怕地位很低,不是判官、記室之類。他的詩集中也看不出有與達官貴人交契的跡象。《唐才子傳》還記錄了他與羅隱互相嘲謔的故事,可是在二人的詩集中都沒有互相唱和投贈的詩篇,可知他們的交情不深。由此看來,大概曹唐止是依靠他的遊仙詩而垂名於後世。

曹唐的遊仙詩代表作賞析

曹唐詩未聞有單刻本。《全唐詩》收曹唐詩二卷,主要是大、小遊仙詩。大遊仙詩是七言律詩,集中僅存十七首,與《唐才子傳》所言五十篇不合,顯然已遺失了三十三首。小遊仙詩九十八首,加上《唐詩紀事》中引用的一首,共存九十九首。大約原來是一百首,僅遺失一首。

遊仙詩是很早就有的。昭明太子蕭統編《文選》,把詩分為二十類,其第九類就是遊仙。他選了晉代詩人何劭的一首,郭璞的七首,都是五言詩。大約遊仙詩這個名目就起於晉代。當時道家思想成為時尚,文人都愛好閲讀道家書籍。修心養性,煉丹服藥,希望延年益壽,甚至飛昇成仙。這種思想表現在文學中,就成為一種新的內容,遊仙這個名詞就標誌着這一種內容。唐人李善注《文選》,給郭璞的遊仙詩做了評註:

凡遊仙之篇,皆所以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敍,雖志狹中區,而辭無俗累,見非前識,良有以哉。

前四句説遊仙詩的內容應當是描寫厭棄人間、鄙視仕宦、到洞府仙山中去服藥修煉的事情。後四句是評郭璞的遊仙詩,説他自敍太多,文辭雖然不俗,詩意卻太狹窄。最後二句説:郭璞的遊仙詩已有前輩批評過,很有道理。

所謂“前識”(前輩學者),指的是鍾嶸。鍾嶸在《詩品》中論郭璞雲:

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其雲“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棲榛梗”,乃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

他把郭璞的詩,比之於潘岳。郭璞是東晉初期的人,他的詩已改變了西晉平淡之風,所以為晉室中興時期第一詩人。李充作《翰林論》,也把郭璞列於詩人之首。以上一段是他肯定郭璞的詩格。接下去就專評郭璞的《遊仙》詩。他以為這些詩詞氣激昂慷慨,與道家沖虛玄妙的氣質距離太遠。又舉郭璞的兩句詩為例,認為這些詩的內容止是在發泄其坎壈不得志的感情,象阮籍的《詠懷》詩,而一點沒有仙趣。

以上是遊仙詩起源的情況。道家思想不時行以後,通行了山水詩。再後,又通行了穠豔的宮體詩。從此沒有人再作遊仙詩了。

到了唐代,“仙”字產生了新的意義。唐代文人常把美麗的女人稱之為仙女、仙人。因此,又把狎妓稱為遊仙。武則天時代,有一個文人張鷟寫了一部小説《遊仙窟》,就是記述他和一些妓女情愛的故事。小説中有許多五言詩,也就是一種新型式的遊仙詩了。曹唐的《遊仙》詩,便是從《遊仙窟》發展而成。

大遊仙詩今存十七首,似乎是插入在許多仙女故事中的詩篇。現在把十七個詩題抄錄於此:

(一)漢武帝將候西王母下降。

(二)漢武帝於宮中宴西王母。

(三)劉晨阮肇遊天台。

(四)劉阮洞中遇仙子。

(五)仙子送劉阮出洞。

(六)仙子洞中有懷劉阮。

(七)劉阮再到天台不復見仙子。

(八)織女懷牽牛。

(九)王遠宴麻姑蔡經宅。

(十)萼綠華將歸九疑留別許真人。

(十一)穆王宴王母於九光流霞館。

(十二)紫河張休真。

(十三)張碩重杜蘭香。

(十四)玉女杜蘭香下嫁於張碩。

(十五)蕭史攜弄玉上升。

(十六)皇初平將入金華山。

(十七)漢武帝思李夫人。

這裏一共有十一個故事。漢武帝見西王母的故事(一、二),劉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三至七),牛郎織女的故事(八),麻姑的故事(九),萼綠華的故事(十),穆天子見西王母的故事(十一),張休真的故事(十二),杜蘭香的故事(十三、十四),秦女弄玉和簫史的故事(十五),皇初平的故事(十六),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十七)。除張休真以外,其餘都是從士大夫到一般市民都熟悉的神仙故事。我懷疑曹唐這些詩都是當時説唱故事的人用作插曲的,正和《李娃傳》之有《李娃歌》、《馮燕傳》之有《馮燕歌》一樣。曹唐為每一回故事配一首歌詞,後人收集起來為他編詩集,只有寫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詩至今還保存五首之多,其餘的故事止存詩一二首。如果一個故事配一首歌是最早的説唱文學形式,那麼一個故事配許多歌便是已經發展了的説唱文學形式。從曹唐這些詩題中,我們分明可以看得出,詩是與故事的發展配合的。講一段故事,唱一首詩(歌),已經完全是今天評彈的形式了。

到了宋朝,新興了詞這種文學形式。於是説唱文學中不再用詩為唱詞,而改用詞了。趙德麟的十二首《商調蝶戀花》鼓子詞分段歌唱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就是當時鼓娘們的唱本。再後一些,到了金代,出現了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又是金代説唱張生鶯鶯故事的唱本了。

到此為止,我講清楚了關於曹唐大遊仙詩的兩個問題:第一,遊仙詩的起源與發展。第二,從它們的題目形式推測這些詩的作用。我以為是唐代評彈家的唱詞。

小遊仙詩今存九十九首,都沒有題目,也不是賦詠某一故事。內容是寫仙女的生活或思想感情,有些詩很近似閨情式宮詞。這是以一百首詩為一組的雜詠體詩,錢珝有《江行無題》一百首,都是五言絕句,寫江船旅遊的風物。王建有《宮詞》一百首,都是七言絕句,寫宮闈雜事。羅虯有《比紅兒》詩一百首,都是七言絕句,寫他所悼念的妓女紅兒。胡曾有《詠史》一百首,也都是七言絕句,詠歷史人物。這一類詩,通稱為“百詠詩”,也興起於唐代。

現在我們欣賞一下大遊仙詩中的'五首劉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故事詩。可能它們已概括了整個故事。

劉晨阮肇遊天台

樹入天台石路新,雲和草靜迥無塵。

煙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夢後身。

往往雞鳴巖下月,時時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歸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

前六句是敍述劉、阮二人步入天台深處,一路所見景物。末二句是唱詞結束,轉入説話的暗示。廖文炳在《唐詩鼓吹》中解釋雲:“此言隨樹而入天台,蹤跡罕至,石路如新。而其中雲氣和煦,草色幽靜,絕無塵俗之染矣。到此煙霞之中,不記生前之事,但見水木清深,疑是夢後之身。五、六二句,言洞中所聞,乃仙家雞犬。吾至此地,不可無主人以託宿焉,所以欲就桃源而問之也。”

這樣已通講了全詩,可以無須再釋。以後各詩,打算仍是抄錄廖文炳的講解,供讀者學習古人串講詩篇的方法。不過這裏要補充説明二點:一,古人用“洞”字,意義和現在不同。象這首詩中所謂“洞中”,並不是指山的巖穴,而是指四山環繞的一片平地,就是西南各省所謂“壩子”。道家所謂“洞天福地”,就是與世隔絕的一塊山中平原。少數民族所住的深山中的壩子,也稱為“洞”,或寫作“峒”。因此,“犬吠洞中”不可理解為狗在山洞裏吠叫。

劉阮洞中遇仙人

天和樹色靄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

雲竇滿山無鳥雀,水聲沿澗有笙簧。

碧沙洞裏乾坤別,紅樹枝邊日月長。

願得花間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劉郎。

此詩前六句描寫劉、阮一路行去所見風景。遇到許多桃樹,採桃食之,頓時覺得身輕腳健。此時忽然有狗出來向他們狂吠,於是希望有人出來喝止這條狗。

廖文炳解釋雲:“此言來至天台,天氣和而樹色蒼然,嵐深霞重,其途又渺茫而極遠焉。且雲滿於山,寂無鳥雀;水流於澗,若奏笙簧。其沙則粼粼皺碧;其樹則灼灼殷紅。是蓋別有一乾坤,故日月之長,又異於人間之歲月也。不意仙家之犬,亦解迎人而吠。所願花間有人,庶幾免此,許我尋洞中之勝也。”

仙子送劉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卻再來。

雲液既歸須強飲,玉書無事莫頻開。

花當洞口應長在,水到人間定不回。

惆悵溪頭從此別,碧山明月照蒼苔。

此詩之前,大概還應當有一二首詩,詠唱劉、阮會晤仙女,仙女請他們吃胡麻飯的事。現在此詩已詠唱到仙女送別,顯然是故事缺少了一大段。

廖文炳解釋雲:“此詩設為仙子之意以送之也。言殷勤相送,出山一別,豈得再來此仙境。君既歸後,仙家之酒,須當強飲以消愁思,洞裏之書,不可頻開,以褻污仙傳。自此而思仙凡之事,亦相去懸殊矣。花開洞口,固無時而不在;水到人間,當無復有回時。今與二人溪邊悵別,空對碧山明月,照映蒼苔而已。”

這裏要補充講的是:(一)“雲液”是仙女贈劉、阮的酒名。她們勸劉、阮多飲仙酒,可以延年益壽。“強”,是勉強,不會飲酒也應當勉強飲幾杯。“玉書”是道家的書籍。內容大約是養生的藥方或解災辟邪的法術。故仙女勸他們在必要的時候才翻開來看。否則,如果經常翻閲,就會損壞了仙書。

仙子洞中有懷劉阮

不將清瑟理霓裳,塵夢那知鶴夢長。

洞裏有天春寂寂,人間無路月茫茫。

玉沙瑤草連溪碧,流水桃花滿澗香。

曉露風燈易零落,此生無處訪劉郎。

廖文炳解釋雲:“首言自別劉、阮之後,懶將瑤瑟理霓裳之曲,想劉、阮已歸塵世,其夢當不及仙夢之長也。綜彼此而言之,我居洞裏,別有一天,而春光寂寂;君在人間,相尋無路,而月色茫茫。塵夢、鶴夢,其相去為何如哉?五、六句言仙家景物常在,而不得與劉、阮相賞,今劉、阮一去,儼若曉露風燈,易於零落,悠悠仙夢,乃與塵寰相隔,正未知此生何處可訪問劉郎耳。”

劉阮再到天台不復見諸仙子

再到天台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

笙歌寂寞閒深洞,雲鶴蕭條絕舊鄰。

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往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時勸酒人。

廖文炳解釋雲:“此言苔石成塵,玉真之不見可知,尚有何於雲鶴笙歌哉。蓋當時草樹煙霞,非不在望,而較之前度之色,往年之春,已異矣。雖桃花流水,依依不改,如不見勸酒之人何?”

故事大約到此講完,這是最後一首唱詞了。劉晨、阮肇的故事見於《幽明錄》,只説劉、阮回到家中,所見的已是七世孫了。曹唐詩所表現的卻是仙女思念劉、阮,劉、阮再入山訪覓,不見仙女。這是當時説書先生增添的部分,很象崔護桃花的故事,從神話變為傳奇了。

小遊仙詩也選錄四首,以見一斑,不用解説了。

芝草芸花爛漫春,瑞香煙露濕衣巾。

玉童私地誇書札,偷寫雲謠暗贈人。

昨夜相邀宴杏壇,等閒乘醉走青鸞。

紅雲塞路東風緊,吹破芙蓉碧玉冠。

笑擎雲液紫瑤觥,共請雲和碧玉笙。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間因識董雙成。

暫隨鳧伯縱閒遊,飲鹿因過翠水頭。

宮殿寂寥人不見,藕花菱角滿潭秋①。

①“藕花”原作“碧花”。“碧”字與上句“翠”字重複,實在不佳。今改作“藕花”,好得多。我講解唐詩而擅自改字,未免唐突,但想借此一例,與讀者研究詩的用字法,也可以算作一次實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k9dq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