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彙編九篇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彙編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國小數學教案彙編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麼商0?

用4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除。

3、4012÷4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麼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並驗算,師板演

説:商末尾為什麼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麼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怎樣驗算?

5、討論:什麼時候用0佔位?

三、鞏固:

①1700÷5722÷3(先説商的位數再計算)

②練一練:1.

③改錯:説説錯誤原因。

四、教學後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經歷用計算器計算、學習除數是一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道理,會計算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間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進行小米價錢的談話,鼓勵學生課下調查,並引出本節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關於現實小米價錢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又自然引出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介紹教材上買小米的事情及有關數據信息,並做簡單板書。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願望。

(設計意圖:口述問題的出處和由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1、師生列出算式,讓學生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特徵”引出課題,明確學習內容,既有利於知識的學習,也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作好鋪墊。)

2、提出用計算器計算的要求,學生算完後,交流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利用計算器計算既能滿足學生急於得到答案的願望,也為計算作鋪墊。)

3、啟發學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豎式計算。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時説説是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出豎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解決問題,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更為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作準備。)

三、豎式計算

1、教師板書出21.6÷1.8的豎式,提出:怎樣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參與討論,使學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的道理,促進知識的遷移。)

2、提出:“豎式計算怎麼辦?”師生討論得出:在豎式直接畫去小數點後,按整數除法計算。最後,學生自己用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討論形成計算的方法,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聯繫。)

四、嘗試運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計算,21.6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請一名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

2、請板演的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重點關注商8以後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在自主嘗試的基礎上,通過交流豐富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買多少千克小米”的問題,師生列出算式,先討論:把2.5擴大10倍後,30怎麼辦?再鼓勵學生自主計算,然後交流。

(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除數是一位小數的計算知識。讓學生經歷計算方式發展的過程。)

五、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54頁“能被2、5整除的數”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2、認識奇數和偶數,能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3、研究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偶數及奇數。

四、教學難點:

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預設伏筆

師:我聽説四年四班的同學們很聰明,特別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學們交個朋友,我們在這裏共同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歡迎不歡迎?

生:……

師:好,現在我們是朋友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吉,同學們叫我吉老師好了。我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大家認識你,在課堂上,看誰表現的最好,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看誰回答問題最響亮,好不好?

生:……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遊戲,同學們會報數嗎?

生:……

師:好,現在我們從第一排這位同學開始報數,第一排最後一位同學報完後,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着第一排最後一位同學的數接着往下報,第二排最後一位同學報完後,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着第二排最後一位同學的數接着往下報,這樣一直報到最後,聽懂了嗎?

生:……

師:別的同學報數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並且要記住自己的號碼。現在聽我口令:報數!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6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回顧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基礎上,總結自己的收穫,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和筆算的方法,並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3.能根據現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並能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整理知識、回顧學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回顧學法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這一單元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又有什麼收穫呢?學生可能回答: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解決簡單的買文具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記賬;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些內容進行整理與複習。(揭示並板書課題)

(2)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

二、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出示:小明家有圖書587本,小紅家有圖書239本。

教師:同學們,根據這兩個條件,你想到些什麼?

學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紅家的圖書很多,小明和小紅都喜歡看書……

教師: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紅家一共有多少本圖書?小明家比小紅家的圖書多多少本?小紅家比小明家的圖書少多少本?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學生估算第1個算式,説一説估算的方法。

學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學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學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師: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呢?該怎麼辦?學生4:同學3估算得比較接近。

學生5: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答案與正確答案最接近。

學生用豎式計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587+239/826

集體訂正後,説説計算時要同學們注意什麼。

學生: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應該向前一位進1。

學生計算第2個減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豎式計算,看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

2.根據現實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並能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下面的動畫: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買東西,剛好買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從錢包裏摸出了一些錢,發現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學們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樣付錢?

(1)學生獨立思考。

(2)學生彙報。(略)

(3)怎樣才能得出儘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複呢?小組討論交流,並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張數(張)5元的張數(張)第1種第2種第3種第4種

(4)學生彙報,出示表格:

2元的張數(張)5元的張數(張)第1種58第2種106第3種154第4種202

(5)仔細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2元的張數如果增加,5元的'張數就減少;2元的張數如果增加5張,5元的張數就減少2張;2元的張數只能5張5張的數;5元的張數都是雙數……

三、反饋練習,拓展運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動物園去參觀,參觀的門票有兩種:價格最低的為30元,價格最高的為50元。明明買了3張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二的思考題。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一)創設情境:猜一猜,它是誰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齊答)喜歡,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我這裏有一張小動物的照片,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呢?(出示一張小動物的背面圖,學生很好奇,紛紛做出判斷。)

生1:好像是鵝。

生2:是雞。

師: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另一張照片。(出示小動物的側面照片。)

生:是鴨子。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出示小動物的正面照片。)

生:鴨子!猜對了!(學生很興奮。)

師:為什麼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得對呢?

生1:背面不好認。

生2:從後面看不出特徵。

生3:光看後面看不出是什麼動物,看到它的側面我就猜到是鴨子。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後面,側面,前面。)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因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動物的樣子也就不一樣。要想辨認它,就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新知:觀察小汽車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後説説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課前每組學生的桌上準備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生1:我看到的是車的尾部。

師:哪些同學也是看到車尾?請站起來。(每組均有學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車頭。

生3:我看到的是車門和兩個車輪。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和組內同學換座位觀察一下好嗎?

(學生很高興地在小組內互換座位。)

師: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小汽車的哪個面?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請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

(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對小汽車進行了觀察,(課件顯示課本主題圖)笑笑和淘氣也在觀察小汽車。根據你的經驗,判斷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生1:淘氣站在車的後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一幅圖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車的側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生2:第一幅圖是淘氣看到的,因為他站在車後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二幅圖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車的側面,看到車門。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1:他們站的位置不同,淘氣站在車的後面,笑笑站在車的側面。

生2: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車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剛才,我們坐在座位上觀察了玩具小汽車的前面、側面和後面,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車拿起來,就可以從下面觀察,教案《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你真會想辦法!現在請小組長拿起玩具小汽車,其餘同學從下面觀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車的底盤。

生2:我看到了車的四個輪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車的形狀也不同。

生2:我發現要看清玩具小汽車的樣子,可以從它的前面、後面、側面和下面去觀察。

生3: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到東西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對!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要看清物體的全貌,該怎麼辦?

生1:把幾個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轉一圈看。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

(三)應用拓展:小攝影師――連線――模擬――遊戲

1.小攝影師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很仔細,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假如我們現在給一個同學照相,請同學們用手做相機,如果這個同學站的符合要求,你們就説"咔嚓",好不好?

(學生很興奮,師請一男生上講台,其他學生躍躍欲試。)

師:照側面相。(男生側面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説"咔嚓"。)

師:正面相。(男生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説"咔嚓"。)

2.看圖連線

師:同學們攝影師當得不錯,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2題,學生很順利地説出準確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點擊連線。)

師:這兩道題沒有難住你們,有信心做下一道題嗎?

3.看到的茶壺是什麼樣子的

師:各小組取出茶壺,要求把茶壺把正對黑板。請同學們坐在座位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你看到的形狀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紛紛根據看到的茶壺形狀,用肢體模仿。)

師:(問一生)你為什麼這麼做?

生:我看到茶壺把在左邊,就左手叉腰;茶壺嘴在右邊,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師:(問一生)你的動作怎麼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壺嘴在左邊,茶壺把在右邊,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師:(指一生)你又為什麼這麼做呢?(模仿學生兩手合十前伸的動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壺嘴,看不到茶壺把,我就這樣做!(説完又做了雙手合十向前伸的動作。)

師:同學們做的動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氣、笑笑也在觀察茶壺。(課件顯示第13頁第3題)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幅圖畫,請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再在書上連線。

(學生討論後在書上連線,集體反饋、訂正。)

4.遊戲:看圖找位置

師:同學們練習完成得很好,下面我們做一個遊戲。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個玩具和一個配套的信封。現在請各組小組長把玩具正面對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組裏的每個成員都從信封裏抽一張圖片,當老師説"開始",你再看圖片上玩具是什麼樣子的,再迅速找到相應的位置。記住:不許轉動玩具!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學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圖片。"開始"的口令發出後,學生看圖片,找相應的位置。學生找到位置後,各組彙報遊戲情況。)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穫

師: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你想給自己留什麼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釐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釐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裏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釐米、4.5釐米和1釐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釐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公開課教案: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給一個信封。

2、今天我們要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3、小組長取出信封裏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幹什麼的?

4、動手丈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麼樣的圖形作為丈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説明理由,再用它來丈量。

5、互相説一説丈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6、現在我們做格統計。在統計前可以猜猜什麼圖形可能被多數小組選為丈量單位,最後再看統計結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丈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計,完成統計表。)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它能提出哪下數學問題?然後向全班彙報、交流。

8、(小結)看來選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9、現在請用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的小組,再報告一下丈量記過。大家一起來看看,對這些丈量結果,能提出什麼問題?

10、丈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值結果,惟有統一丈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釐米的 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釐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釐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並説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釐米的東西,在小組內交流。

12、用面積是1釐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釐米。

13、用面積是1釐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釐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的面積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牀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然後提問:

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誰能説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並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着學生解答第(2)、(3)題,然後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後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裏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啟發學生説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後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繫,你能説一説減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後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麼?(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麼?(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麼?(差。)

教師説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説,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的得數是怎麼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説明各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敍述上,儘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説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説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説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麼減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麼80等於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説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後,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説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係是什麼?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係是什麼?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係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説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説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係,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並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後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麼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説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説一説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麼知識。

然後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裏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並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後,先説一説是怎樣想的,然後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後,和是怎麼變化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具有表示物體個數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序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國小生了.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你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

活動一:我們的校園

1.在我們的校園裏你都看到了什麼?

(我們的校園裏有操場,我們的學校裏有老師,我們的學校裏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帶有數字的話説一説你都看到了什麼嗎?

(我看到了1個老師,我看到了3座樓,我看到了一年級有7個班,有6個年級,有好多小朋友……)

教師:對了!你們説的真好!我們的校園裏還有許多的.樹、許多的花、許多的教室和老師,我們要在校園裏共同生活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就來找我好嗎?

(點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是課程標準中一個基本的教學理念.由於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對學校的瞭解還不多,通過學生們互相啟發,引起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興趣,從而產生對學校生活的喜愛.)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校園

教師:動物王國的動物學校也開學了,小動物們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你們想到它們的學校看看嗎?(想)

1.出示主題圖:

2.觀察小動物

(1)你們都看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上學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們能數一數這些小動物都有幾隻嗎?(有6只小熊)

(3)我們一起數一數,看看是6只小熊嗎?(師生共同數)

(4)有幾隻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們的老師是誰呀?(大象)

(7)有幾位老師呀?(1位)

(點評:由於學生剛剛接觸數學的學習,因此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從一開始帶領學生觀察畫面,到由學生獨立觀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地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

3.用帶有數量的話説一説

在動物王國的學校裏你還看到了什麼?能用帶有數量的話説説嗎?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師:對!這是動物學校的三間教室,分別標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鳥

教師:數一數有幾隻小鳥?(9只)

你們是怎麼數的?(用手指着數)

哪個小朋友願意到前面帶着大家數一數?

生3:還有蝴蝶.

教師:蝴蝶可真多呀!有幾隻你們知道嗎?(10只)

怎麼數就能不丟不落?(可以把數過的標上記號,也可以從左到右數……)

4.觀察靜物

教師:你還看到校園裏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來表示?

生1:校門口有5個大字.

教師:你們知道寫的是什麼嗎?(歡迎新同學)

生2:教師的後面還有8棵松樹.

教師:我們一起數一數.

生3:學校的門前還有花.

教師:一共有幾朵花呢?(7朵)

5.小結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參觀了動物王國的學校,我們參觀的時候是看到什麼説什麼,你們覺得是不是有點亂呢?

(2)教師:有沒有更好的參觀辦法呢?

(3)教師:如果你是學校的小主人,你會怎樣帶領我們參觀呢?

(從門口開始往裏走、從上到下看、從左到右、按照數量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

(4)教師:我們就請你們這些小嚮導帶領我們進行參觀.

(點評: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對數感的建立、符號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在數學課上就要求教師在言談中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的興趣.包括一句話,一個思考……)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運用連加和連減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運用估算,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可以順利運算。

教學重難點:

1靈活運用連加連減等有關知識,結合具體情境,解決問題。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

教學準備:草稿紙

教學過程:

一.你學到了什麼

這一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這一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關的知識。這兩副畫是對學生學過知識的一個提示,左圖是有關認識圖形的知識,右表可以利用呈現的數據練習加減法。教師可以通過這幅圖,引導學生自己説一説想到了什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二.我的成長足跡

這一欄目,目的`在於讓學生回顧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體現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的學生成長記錄的方法,是學生自我評估的一種方式。教科書中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比整理與複習(一)提高了一步。學生可以展示最滿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組織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和交流,並適當加以指導。

三.練一練

1.第1題

練習萬以內的加減法。學生可以列豎式計算,要求學生計算正確,在速度上不要提過高的要求。

2.第2題

教材通過“五一”旅遊的情境,提出了三個問題,不僅複習了萬以內數的感受和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試着解決,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第3題

複習認識圖形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exod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