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通用9篇)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通用9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通用9篇)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1

一、制定嚴密的計劃,採用“三輪複習”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會考複習前應制定嚴密的計劃,計劃要細,細到本節課的複習目標是什麼,做什麼類型的題,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計劃還要全:包含複習過程中的階段性過關考試,學校組織的聯考、全市統一的畢業會考等,另外對實驗操作的複習和練習,也要合理安排。複習中要強調重點,多練難點,不漏知識點。鑑於現在會考命題指導思想的逐漸轉變,從宏觀上進行“三輪”複習是必要的。

第一輪:抓住課本,夯實基礎。

可看課本再現知識,再有針對性的選擇習題,以點代面,突破薄弱點,教材中的難點。這輪複習實際上是完善國中物理複習目標,使前後知識聯繫起來,形成網絡化,便於學生記憶。這麼多的知識點如果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變成新課的“濃縮”,在有限的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也是無效的,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動眼、動腦、動手,分析討論問題,然後再總結,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不要為學生包辦一切。對於一般性的考點通過練習再現,對於考點中的重點、難點要以例題形式出現。如對力學中的難點《浮力》的複習,首先要深化對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ρ液不是物體的密度,是物體所浸入的液體密度,V排也不是物體的體積,是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只有物體完全浸沒時,V排才等於V物。其次對浮力在會考中出現的題型舉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用彈簧稱二次稱重法測物體所受浮力,漂浮物體的計算等,最後對浮力與壓強,簡單機械有聯繫的簡單的綜合題也要涉及一些,這樣既讓學生儘早接觸綜合練習又能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

第二輪:把握重點,專題複習。

(1)“板塊式”專題複習:打破教材的章節順序,把所有內容分為力學、熱學、光學、電學四大板塊,重點加強每塊知識的聯繫,提高複習的難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按題型”專題複習:根據會考題目類型,分為選擇,填空,實驗(包括操作實驗),計算等專題,進行專門練習,使複習縱橫交錯,從整體上掌握複習重點。

(3)“熱點知識”專題複習:把近幾年來會考中的熱點,重點問題編成若干個專題進行復習。此複習以練為主,以講為輔。練習時採用題組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反覆出現,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此題與彼題的異同,既順利解決了問題又熟練掌握了方法,且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輪:針對考點,強化訓練。

經過前兩輪的複習,無論從知識的掌握,還是從解題能力的培養都會有所提高,但在臨考前心理上很不穩定,因此要進行必要的適應性訓練或模擬訓練,以提高學生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二、學習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會”

國中將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而這些概念、規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會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敍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

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三、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侷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着重要意義。

在國中物理課裏,同學們會學到力的圖示、簡單的機械圖、電路圖和光路圖。“大綱”要求的畫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類型題,比方説,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不僅要學會把複雜的圖形看簡單(即分析圖形),更要學會在複雜的圖形中看出基本圖形。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接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四、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説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國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觀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實例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國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

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五、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着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物理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對頭的緣故。

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時常説的“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説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非“一日之功”,還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並加以應用。

六、注意適當分類,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着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

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會考物理考試要點分析

知識點主要有,力學主要有四個:二力平衡(包括一條直線力的合成、功、功率、機械效率、),密度,壓強,浮力。電學主要有三個: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

力學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三個重要力:一個是重力、還有摩擦力和壓力。在學力學時,應該與生產、生活相聯繫,並且力爭建立物理情景,千萬不要死記硬背。對於每一個力學概念要加強理解,力爭弄明白每個概念怎麼來的,它在講述什麼內容,這個概論有什麼用。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必要的訓練,多做題,通過做題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查缺補漏。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2

第一輪時間從3月中旬到4月中旬,歷時5周,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複習、梳理。

這一輪複習可以遵循這樣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各知識塊的知識複習要交叉進行。根據《物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與訓練》,國中物理共分13個單元。前7個單元為力學知識,接下來是光學和熱學知識,各佔2個單元,最後是電學知識,共4個單元。如果複習時按其次序逐章複習,學生事先知道了順序,同時由於同一知識塊的單元知識放在一起,學生往往會產生枯燥的感覺。可以先講一部分力學知識,插講一個光學單元,再將一部分電學知識,再插一個熱學的單元。第二個原則是先主再次。根據歷年會考試題的分析,會考涉及10個重點知識,在每年的試題中必考,而且所佔的比例約60%。這10個重點知識分別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壓強、反射定律、凸透鏡成像規律、比熱、串並串並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率。它們共涉及7個單元,可以先複習這7個重點單元再複習其餘次要單元。如先複習力、密度、壓強,浮力、機械、運動可以放在最後。因為學生在複習之初,都會較認真,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出現疲勞。這時再複習其次的6個單元。這6個單元不僅次要,而且相應地難度也較低,學生往往比較容易度過這一段時間,又不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習效果。第三個原則是八年級、九年級的內容交叉進行,也無非是給學生一個調節,加強新鮮感。

第二輪複習,從4月中旬到下旬,即區水平測試之前,為時2周。

這兩週以這時塊為單元進行復習,並穿插歷年的模擬卷的強化訓練。這主要是考慮到第一輪複習,雖然對13個單元都過了一遍,再由於第一輪歷時較長,許多知識容易遺忘。再者要把各單元知識適當綜合,以使學生能較早接觸,適應水平測試題。因為水平測試題難度與會考接近,而第一輪複習,以基礎知識為主。所以學生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次考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填報志願的問題。

第三輪複習,從5月初到5月底,即畢業考之前,歷時3-4周。

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放在一些中等題上。主要進行一些專題複習。同時由於一部分學生畢業考後要分流入學,採用分層教學。課後作業把10個重點知識再過一邊。

專題複習可以可以分成4類。第一類是題型專題,如:作圖專題、計算專題等。第二類是難點問題專題,如:“故障分析”、“歸納能力訓練”等。第三類是熱點問題專題,如:“電學實驗壓軸題”、“固體壓強推導題”、“液體壓強中的模型應用”等。第四類是弱點問題專題,如: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綜合應用,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但是由於是八年級的知識,又有一定的綜合性,所以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困難。

這4類專題複習可以交叉進行,視學生情況而定。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所取捨。

比如作圖和計算專題,這些題目對於基礎好的同學太簡單了可以不用,但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尤其是基礎很差的學生,這部分題目直接關係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畢業。所以要花大力氣,保證這類專題的複習。對於這部分學生還有一個複習重點是歷年的畢業考試卷的強化訓練。專題複習和歷年的畢業考試卷交叉進行。教學時,前半節課講解,後半節課學生獨立練習,課後批改以後,對每個人進行個別輔導,獨立訂正,直到全部通過合格為止。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圍繞我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九年級年級學生的具體實際,以探究性教學為核心,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開展九年級物理複習工作。

二、學生現狀分析:

學生的學習已經進入最後的複習狀態,一部分學生已經進入狀態,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需要重新樹立信心,有些學生當時學的不好,需要多花時間,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更需要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動手動腦,引導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複習的意識。

三、複習目的:

1、查缺補漏,加強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中、下等學生的成績

3、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迎接期末考試做準備。

四、複習重點:

1、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理解;

2、重點實驗、書上的插圖等的內涵和外延;

3、提升學生能力,使知識系統化;

4、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

5、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複習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識及靈活運用

六、具體安排:

複習過程中分三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時間4節)

複習期間安排單章節綜合複習,並做好配套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每章複習一節基礎知識,做一套單元測試。重點複習基礎概念、規律。方法以學生活動為主,構建知識樹,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從而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二部分:(時間2節)

以實驗為主,讓學生掌握各個實驗的方法操作技巧,會分析數據,歸納結論。方法以學生講解、老師點撥為主,強化實驗過程,數據分析,語言敍述和結論歸納。

第三部分:(時間10節)

模擬訓練,測試五套試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4

一、複習的目標:紮實雙基,激活思維,嚴謹態度。

雙基是組成物理學科的磚和瓦,無論新課程條件下考試如何變化,紮實的雙基依然是應對會考的必要條件。根據近兩年物理試題擬題靈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複習中要注重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考試的成敗,除了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響之外,個體態度孔明一個關鍵因素。如學生在認識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能不能認真細緻地審題,能不能完整嚴格地答題個體上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把嚴謹的學習態度的培養貫穿於整個複習過程之中。

二、具體做法:三輪遞進複習

第一輪:拉網式雙基複習。本輪複習以課本線索,將逐章逐節教材中的知識點,實驗,思維方法,基本應用等,一個不漏地和學生地起回顧一遍。目的是讓學生經歷一次再認識,再記憶,達到基礎上的鞏固。對於課程中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現象,要有全面細緻的瞭解。複習基礎知識,不能死記硬背,關鍵要弄清概念、規律產生的背景、事實和過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將舊內容重複教學,容易使部分學生產生學習上因放鬆而疲勞現象。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既要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便於他們整體提高。也要考慮到基礎好的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穫。在此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整理,歸類等複習方法。這一輪複習用三十六個課時。

第二輪:整合式關聯複習。以物理學科知識體系為模塊,進行相關聯知識的整合和運用。在這個階段,通過比較、類比、分類、歸納整理,讓學生駕馭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個總的提高。對一些近似現象、概念和規律要加以區分。對於不同的知識體系中的內容,也要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歸類整理,如速度、路程和時間,電流、電壓和電阻,質量、體積和密度,壓強、壓力和受力面積,這些量之間關係的認識,運用中有什麼相似之處呢?密度、電阻、比熱容、熱值,這些量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呢?對基本概念和規律有全面的認識,活化所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在這輪複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然中的物理現象,生產技術中的物理問題,生活經驗中的物理事實,對此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同時注重一題多變以,舊題翻新,新中求異,異中求同,切忌就題論題,只顧找標準答案,要求學生養成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

第三輪:針對性專題複習。針對海南省近兩年課改區會考命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題複習。分別設置了作圖專題、實驗專題、計算專題、問答專題等。目的是讓學生面對會考試卷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同時,教師在這個階段注意學生的狀態變化,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應考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輔導,幫助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應考準備,使走進考場的每一個學生都能胸有成竹。

三、關注好熱點和盲點問題

年年會考年年變,但萬變不離其“重”,物理學中的一些主幹知識仍然是每年會考熱點。因此,我們將以《物理課程標準》為載體,圍繞考點,突出重點,譬如:力和運動、壓強和浮力、電功和電功率、能量、內能等;重點實驗中的“密度的測定”、“槓桿的平衡條件”、“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等重點實驗展開專題訓練。

特別強調的是,複習的過程,同樣是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的教學中,切忌為應試而複習,搞填鴨式教學,搞題海戰術,把學生再次推入應該教育的泥沼。教會學生複習的方法,讓學生不斷地在複習中體驗到收穫的愉悦,應是教師始終不渝的追求。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現狀分析:

學生的學習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狀態,一部分學生已經進入衝刺狀態,還有部分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需要重新樹立信心,有些學生當時學的不好,需要重新學習,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更需要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動手動腦,引導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複習的意識。

二、複習目的:

1、查缺補漏,加強基礎知識的紮實程度,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中、下等學生的成績;

3、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迎接會考試做準備。

三、複習重點:

1、考試説明中要求的基礎知識;

2、重點實驗、書上的插圖等的內涵和外延;

3、提升學生能力,使知識系統化;

4、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複習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識及靈活運用

五、具體安排:

複習過程中分三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八年級上、下冊基礎知識的複習,這些內容學生學習的時間較長,大部分已經遺忘,通過複習,讓學生對丟失的知識引起回憶,並能運用;並在複習期間穿插綜合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助於對九年級知識的記憶和提高,時間安排在三月和四月上旬。

第二部分:分塊複習與綜合複習並舉,分塊複習(力、熱、聲、光、電),以力學和電學為主,綜合複習,練習幾套與會考類型相近的綜合題,時間安排在四月份中旬和下旬。

第三部分:會考模擬訓練、專題複習同時進行,時間安排在五月、六月,進入總複習階段,以模擬、自編綜合題為主,並針對複習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穿插複習。

六、複習策略:

基於學生八年級知識的遺忘,九年級剛學完印象較深的情況,所以在複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主導工作,力爭將複習落到實處。要根據各班實際情況確定好所要抓住的邊緣生、注意落實到人,特別要注意幫助偏科的學習物理有困難的學生。課堂上多注意學生的情緒,儘量調節好課堂氣氛,多提問,儘可能地使學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來,積極思考;採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儘量讓學生多動手,充分發揮每一堂課的效率;課後作業佈置要注意質、量,質的方面,從會考角度考慮,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會考類型題,分層佈置,這樣做,對一些差點的學生能接受,好一點的學生又能鞏固和提高;課後,做好輔導工作,學生個別有不自覺的,教師要起到一個監督和疏導工作;對學生的情感投入多些,對一些特別學生多些關心。在做好上面的各項工作後,還要即時反饋,看學生掌握的情況如何,考核時,以基礎為主,難題少量讓學生感覺不是很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信心。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6

一、複習總目標:

學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物理知識,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並能運用這些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學生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又識別、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生能夠根據具體要求,選取合適的儀器,設計方案,測量物理量,並能用科學術語和簡單圖表描述實驗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解釋和創造的能力。確保一分兩率全市第一

下面是我組教研活動制訂的複習計劃,望廣大教學同仁提出寶貴建議。

二、第一輪複習(2月9日 4月10日)

1.第一輪複習的形式

第一輪複習的目的是要 過三關 :(1)記憶關。要求記住所有的計算公式。沒有準確的記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尤其在我校學生整體基礎偏差的情況下。(2)基本方法關。如控制變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題技巧關。要求熟練掌握解基礎題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利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體系。配套練習以《分類精華》為主,複習每個單元后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我校學生基礎差,抓基礎既現實又可以產生實效。

(2)會考有些基礎題是能力自測上的改造題,必須深鑽自測書,以能力自測為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大練習量 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複習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他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三、第二輪複習(4月13日 5月11日)

1.第二輪複習的形式

如果説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輪複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複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複習,如 電學綜合版塊 、 熱學綜合複習 等。

2.第二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為單位,而是以專題為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會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 浪費 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專題複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適當加大學生的練習量,但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

(6)注重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四、第三輪複習(5月12日 會考)

1.第三輪複習的形式

第三輪複習的形式是模擬會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考前練兵,猶如一個建築工程的驗收階段。研究歷年的會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備用的練習有20xx年省13市會考卷、蘇州各縣市模擬題等。

2.第三輪複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會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會考又要高於會考。

(3)批閲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錯了的題儘量不得分,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況。這是課堂講評內容的主要依據。因為邊緣生的學習情況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該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是關鍵的環節。

(6)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為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7)立足一個 透 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8)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教師講過的內容,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己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9)調節學生的生物鐘。儘量把學習、思考的時間調整得與會考答卷時間相吻合。

(10)注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整,這是每位教師的責任,也是學生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

五、複習安排:

(一)、內容:聲學部分

課時分配:2課時

備課人:

習題配備:分類精華(包括知識點回顧,課前預習,課堂練習,反饋)

目標和效果:

1、初步認識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瞭解樂音特性,瞭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

2、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

(二)、內容:物態變化

課時分配:4課時

備課人:

習題配備:分類精華(包括知識點回顧,課前預習,課堂練習,反饋)

目標和效果:

1、能區別固、液和氣三種物質,並能描述這三種物質的基本特徵。能説出生活環境中常見温度值

2、瞭解液體温度計的工作原理。會測量温度,通過實驗探究物態變化過程,揭示生活和自然界中與熔點和沸點有關現象,知道水的三態。

3、知道六種物態變化及其吸、放熱情況

(三)、內容:光現象及透鏡及其應用

課時分配:8課時

備課人:

習題配備:分類精華(包括知識點回顧,課前預習,課堂練習,反饋)

目標和效果:

1、正確完成光的反射規律和折射定律的光路圖。

2、會分析比較日常生活中的光學現象,具有初步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平面鏡城像規律及應用。

4、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實際應用,尤其是凸透鏡成像的性質與其焦距、物距、像距的關係。

5、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比較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

6、會分析比較日常生活中的光學現象,具有初步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實際應用,尤其是凸透鏡成像的性質與其焦距、物距、像距的關係

(四)、內容:質量和密度

課時分配:9課時

備課人:

習題配備:分類精華(包括知識點回顧,課前預習,課堂練習,反饋)

目標和效果: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能對質量的概念、物理意義與其他知識的聯繫,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3、會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知道一些簡單的間接測量質量的方法,強調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密度概念。

4、理解鹽水選種、物質鑑別、材料的選擇、容量設計等問題,能解釋簡單現象,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7

物理科會考複習的有關問題,談談我對物理複習的認識和做法:

一、明確責任,堅定信心,營造氛圍。

作為一名九年級物理教師,我們深知,會考不僅是對教師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學生素質的考核,也是教研組工作、教師的工作意識的考核,我深知我的教學以及成績將代表着學校並且直接影響到上級對學校的考核,同時我們也知道要樹立物理科在學校的地位,必須搞好九年級的物理教學成績,務必團結一致,共同營造教學和學習物理的氛圍、教研的氛圍,牢固樹立責任感和共損同榮的觀念。

二、團結協作,發揮集體智慧

明確了職責,統一了認識後,加強教研組的合作,在這方面我們沒有更多新穎的形式,只是我們重在一個“實”字,在我們備課組內不是簡單的統一進度、統一考試,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合作達到提高效能的目的,具體的做法是:

1、研究教學,優化課堂。教學成績的高低關鍵看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僅靠個人力量是很侷限的,我採取獨立鑽研、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因人而異、共同提高的形式,逐章、逐節、進行研究討論,各抒已見,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精選典型例題,用我們的艱辛換取學生的便利,用我們的探索使學生少走彎路。

2、使用好資料和信息。我校理、化、生教研組訂閲部分物理科教學和會考的資料,並分別從網上、其他資料書上收集九年級教學和會考的相關有用信息,不斷改進和完善九年級複習資料,做到資料針對性強、實效性高。

3、定時測試,及時反饋。自己認真選題整理好後在備課組內交流傳閲,成員也可以把自已收集到的好題、新題型作補充, 討論形成定卷後統一時間考試,測驗完成後進行試卷分析和質量分析,及時掌握學生情況,反思教學,調整教學。

4、研究會考的信息,我們非常注意會考命題思路和會考動態,對照《瀘州市會考考試説明》,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分析考試範圍、考題形式、各個知識點考查的程度、並且關注熱點與教材的結合點等。

三、科學制定計劃?穩步紮實複習。

第一階段:梳理教材,構建知識結構,過基礎知識點關。

按物理學科特點分板塊複習“雙基”,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複習所有學過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以及基本技能,按知識結構進行歸類、整理,使知識條理化,建構知識網絡化,讓學生看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加強基礎時,突出抓住10個重點知識(新教材9個知識點)(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條件、密度、壓強、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凸透鏡成像規律、比熱和熱量的計算、歐姆定律、串並聯電路的特點、電功電功率)。在此,出部分知識點填空題,配適當基礎練習題,緊扣概念砸牢“雙基”。 (教師講稿、學生的知識點、訓練題)進行“四清”——即清課本、清插圖、清實驗、清習題、)

第二階段:專題訓練。

這一階段,要通過一定量的習題,鞏固上階段的知識。我們將分成了選擇題、探究題實驗、問答題、綜合題等三個板塊。對於比較難的專題,例如探究性實驗、開放性試題、情景信息題等可在教研組內討論,題的難度、是否會考考試熱點。這階段主要強化基礎知識的應用,對學生理解中的誤區和偏差,要及時糾正。在評講題時應注意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希望通過專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提大學聯考試的成績。

第三階段:模擬測試階段。

精選3-4套有代表性的模擬試題,進行會考模擬訓練。通過訓練,一方面可以鞏固所學內容,並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注重解題規範要求:會考與平時考試不同,它是全市性的統一考試,標準是一樣的,評卷又必須按統一標準進行。如作圖題、計算題的一些具體要求,要通過複習,使學生形成習慣,減少不必要的失分。)以便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進行考試過程的適應性訓練。

四.要加強分層複習,努力提高合格率

關於特優生和學困生培養各校各位都有自己的獨特方法,我的做法是:用分層的形式。

①從第一階段複習開始,對學困生就要採取分層的要求進行教學。為學困生提供學法指導和提供相應的資料,重點是增加興趣、鼓足信心、漸補基礎、降低要求、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在考試前一週,對困難學生可以用基礎題進行強化訓練(自編一到二套以基礎題為主的練習題)

②、側重輔導,關心極優生。在班上尋找幾名優等生從思想、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個別輔導和鼓勵,培養物理學科的特優生。多練點知識的廣度、深度、熱點考題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8

【提高階段複習】

1、要學會建立正確的解題思路

如解答物理問答、説理題一般步驟是:

(1)首先交代清楚解決問題的依據和理由;

(2)解釋説明過程或發生了什麼變化;

(3)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起了什麼作用;

(4)產生了什麼結果。

解答物理計算題的一般步驟是:

(1)審題:通過讀題明確題意,知識要求解決問題,判斷該題屬於 哪些知識範圍,應用哪些知識解題,並找出已知條件和隱含的條件。

(2)確定研究對象,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綜合,弄清研究對象的物理 狀態和物理過程,明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關係,明確所遵循的規律。

(3)確立有關算式或方程,用規定的符號表達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 關係。

(4)進行運算討論,先進行符號運算再帶入數據,數據要帶單位, 有時需進行必要的判斷分析和討論。最後檢驗解題過程的正誤。

2、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練習

有許多物理題,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有着多種解題途徑。我們應用多種思路解題,以便做到既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和思路,又能通過比較選出 更合理、更簡捷的解題思路。一題多解的好處很多,它可以培養髮散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概括能力、聚斂思維能力、聯想能力、創新和創造能 力。

3、聯繫社會、聯繫生活複習物理

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來源於觀察和實驗,只有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學好物理,因此在複習過程中,可聯繫生活做一些題目。如:讓觀察老虎鉗,説出應用的物理知識及如何運用的;試列舉出幾種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事例等等。

4、利用實驗進行系統複習

在掌握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基礎上,應掌握教材規定的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小實驗。能夠設計實驗,如:試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幾種測定礦石密度的實驗,並列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結果表達式等。

複習要全面閲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寒假期間,同學們有必要對物理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

【鞏固階段複習】

鞏固階段的複習主要是對學過的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現象、物理實驗、測量工具的使用進行回顧、整理、加深記憶的過程,起鞏固和加深理解作用。

1、物理概念的複習

在複習過程中,要從每個概念的整體內容上把握,也就是要從概念建立的目的、定義的內容、物理量符號、定義式、單位、測量的儀器等方面去逐個整理。如“壓強”是為了表示壓力作用效果大小的;概念是“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公式是p=F/S;單位

2、物理規律的複習

理解規律揭示知識內容,能用規律解決相關問題。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條件是物體不受力,揭示了不受力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原來是靜止的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是運動的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物理現象和實驗的複習

對物理現象要明確現象發生的條件、產生的原因,掌握解釋現象的方法。如“慣性現象”發生的條件是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

解釋慣性現象的方法是:

(1)首先明確研究對象所處的運動狀態。

(2)弄清楚發生了什麼運動狀態的改變。

(3)慣性保持物體原來的運動狀態。

(4)説明產生了什麼結果。

實驗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量度儀器,如刻度尺、天平、彈簧秤、量筒(或量杯)、温度計、電流表、電壓表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並能總結出它們使用時應注意的共同點:起點位置、精確程度和測量範圍。對於天平、彈簧秤、温度計、滑動變阻器還要知道它們的工作原理。應着重對“雙基”的記憶和理解,訓 練題目的編選,要緊緊圍繞各個知識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掌握。

【綜合階段複習】

1、 抓住主線,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從大塊分,國中物理知識可分為:力學、光學、熱學、電學、電和磁、初步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每一部分一般都有“概念”、材料、能源這根主線。復 習過程中,要抓住這根主線將零星的概念穿成一個知識網。如“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可以聯繫到重力、摩擦力、壓力、浮力等複習掌 握。

2、利用類比,抓住知識的本質

有些物理概念,儘管物理知識不同,但定義方法相同或類似,在複習過程中可以歸類比較,着重複習一兩個概念,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密度、勻 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比熱容和電阻等。對於一些本質不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則進行對比、比較,可消除模糊認識。如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慣性和慣性定律 等。

九年級物理複習具體教學計劃 篇9

根據進修校下達教導處通知,這次九年級物理期末考試範圍為滬科版第11章至第17章。物理期末考試卷是福州市命題。第11章、第12章為熱學部分;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為電學部分;16章、17章電磁學部分。我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思想,結合去年福州市會考命題特徵,分析我校教與學存在問題,對症下藥,以期獲得複習效果的最大化。

一、去年福州市命題的主要特點

1,重視在實際情景會考查物理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

2、試題載體體現當代科技、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熱點;

3、突出試驗能力考查,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

4,重視滲透科學思想,學科方法的考查;

5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繫,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發揮試題的教育價值,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

二、複習目標

期會考試,我校全年段九年級物理平均分65.1;在教研片略居前列,但成績不是很好。這個中原因是:我校將近三分之一學生是低分,出現兩極分化。這部分學生主要問題:不重視學習,不認真聽課,不做作業,不帶書、不看書;學習物理不得法。因此,我們複習目標定為三個層次:

(1)對基礎差的學生,做好思想工作,讓他們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對基礎略好的學生着眼深化和提高;

(3)對基礎好的學生着眼能力提高。

三、複習按排

期末物理只有兩週六節課;第一週三節課按排對知識結構疏理;由教師出示知識框架,學生填寫、補充。專題練習,反饋評析。第二週按排三節課模擬考,反饋評析

四.複習方案

複習總體策略:重點突破,深化提高;注意命題特點。

熱學部分:側重分析“白氣”形成,比熱容的慨念、計算、應用;提高環保意識;

電學部分:側重分析電路結構,歐姆定律內容;測定電功率;從物理走向生活。

電磁學部分;側重複習磁場、電磁感應內容,有安全用電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9dgm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