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會考數學如何穩拿基礎分

會考數學如何穩拿基礎分

數學試卷中不是會做的題目就一定能得到分,如何將"會做"轉化為"得分"呢?

會考數學如何穩拿基礎分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會考數學如何穩拿基礎分?。如空間與圖形的論證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丟失1/3以上得分,代數論證中"以圖代證",儘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於不善於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在解答試題時一些考生"心中有數"卻説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審題與解題的關係

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於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用心"讀"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 0",自變量的取值範圍等等),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快與準的關係

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如某些壓軸題的第一小問簡單,但是後續的計算或者證明都是以它為基礎的,這就要求考生必須準確完成第一小問才能準確而又順利的完成後面的問題。因而在完成第一、二個小問時要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難題與容易題的關係

拿到試卷後,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説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作答。近年來考題的順序並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台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一、首先談一談數學選擇題的解法技巧:

1、排除法。是根據題設和有關知識,排除明顯不正確選項,那麼剩下唯一的選項,自然就是正確的選項,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確的選項,至少可以縮小選擇範圍,提高解題的準確率。排除法是解選擇題的間接方法,也是選擇題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選取某個符合條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圖形進行計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題要注意所選取的值要符合條件,且易於計算。此類問題通常具有一個共性:題幹中給出一些一般性的條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結論或數值。在解決時可將問題提供的條件特殊化。使之成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圖形或問題,而這些特殊圖形或問題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題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問題,不僅可以選用特別的數值代入原題,使原題得以解決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條件的特殊圖形來進行計算或推理。

3、通過猜想、測量的方法,直接觀察或得出結果。這類方法在近年來的會考題中常被運用於探索規律性的問題,此類題的主要解法是運用不完全歸納法,通過試驗、猜想、試誤驗證、總結、歸納等過程使問題得解。

  二、接下來是關於數學填空題解法指導

填空題與選擇題同屬客觀性試題的填空題,具有客觀性試題的所有特點,即題目短小精幹,考查目標集中明確,答案唯一正確,答卷方式簡便,評分客觀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點,即沒有備選答案可供選擇,這就避免了選擇項所起的暗示或干擾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亂猜的僥倖心理,從這個角度看,它能夠比較真實地考查出學生的真正水平,2011會考《會考數學如何穩拿基礎分?》。近幾年我省市會考試題,發現它與選擇題一樣,都是分量不輕的常見題型。考查內容多是"雙基"方面,知識覆蓋面廣。但在考查同樣內容時,難度一般比選擇題略大。

1、會考填空題主要題型:一是定量型填空題,二是定性型填空題,前者主要考查計算能力的計算題,同時也考查考生對題目中所涉及到數學公式的'掌握的熟練程度,後者考查考生對重要的數學概念、定理和性質等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熟練程度。當然這兩類填空題也是互相滲透的,對於具體知識的理解和熟練程度只不過是考查有所側重而已。選擇填空題與大題有所不同,只求正確結論,不用遵循步驟,因此應試時可走捷徑,運用一些答題技巧,在這一類題中大致總結出三種答題技巧。

2、填空題的基本解法有:

1.直接法:根據題幹所給條件,直接經過計算、推理或證明,得出正確答案。

2.圖解法:根據題幹提供信息,繪出圖形,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填空題雖然多是中低檔題,但不少考生在答題時往往出現失誤,這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的。

首先,應按題乾的要求填空,如有時填空題對結論有一些附加條件,如用具體數字作答,精確到…等,有些考生對此不加註意,而出現失誤,這是很可惜的。

其次,若題乾沒有附加條件,則按具體情況與常規解答。

第三,應認真分析題目的隱含條件。

總之,填空題與選擇題一樣,因為它不要求寫出解題過程,直接寫出最後結果。因此,不填、多填、填錯、僅部分填對,嚴格來説,都計零分。雖然近幾年各省市會考填空題,難度都不大,但得分率卻不理想,因此,打好基礎,強化訓練,提高解題能力,才能既準又快解題。另一方面,加強對填空題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特點及解題方法,減少失誤。

近兩年會考填空題出現許多創新題型,主要是以能力為立意,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突出理性思維,是會考數學命題的指導思想;而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思想和方法,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設計問題,則是會考命題的創新主體。在最近幾年的數學會考試卷中,填空題成了創新改革題型的"試驗田",其中出現了不少以能力立意為目標、以增大思維容量為特色,具有一定深度和明確導向的創新題型,使會考試題充滿了活力。

  三、會考數學壓軸題如何攻克?

1、關於壓軸題:對會考數學卷,壓軸題是考生最怕的,以為它一定很難,不敢碰它。其實,對歷年會考的壓軸題作一番分析,就會發現,其實也不是很難。這樣,就能減輕做"壓軸題"的心理壓力,從中找到應對的辦法。

2、壓軸題難度有約定:歷年會考,壓軸題一般都由3個小題組成。第(1)題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第(2)題稍難,一般還是屬於常規題型,得分率在0.6與0.7之間,第(3)題較難,能力要求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與0.4之間。控制壓軸題的難度已成為各屆命題組的共識,"起點低,坡度緩,尾巴略翹"已成為會考數學試卷設計的一大特色,一般來説數學會考試卷的壓軸題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穩定在0.5與0.6之間,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由此可見,壓軸題也並不可怕。壓軸題一般都是代數與幾何的綜合題,很多年來都是以函數和幾何圖形的綜合作為主要方式,用到三角形、四邊形、相似形和圓的有關知識。如果以為這是構造壓軸題的唯一方式那就錯了。方程與圖形的綜合的幾何問題也是常見的綜合方式。動態幾何問題中有一種新題型,這類的壓軸題,在圖形的變換過程中,探究圖形中某些不變的因素,它把操作、觀察、探求、計算和證明融合在一起。

3、分析結構理清關係:解壓軸題,要注意它的邏輯結構,搞清楚它的各個小題之間的關係是"平列"的,還是"遞進"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壓軸題有多種綜合的方式,應對壓軸題,注重分析命題人的考查目的,同時也要思考每個小問題之間的關係,這點尤為重要。如去年第25題的(1)、(2)、(3)三個小題是平列關係,它們分別以大題的已知為條件進行解題,(1)的結論與(2)的解題無關,(2)的結論與(3)的解題無關,整個大題由這三個小題"拼裝"而成。又如2007年第25題,(1)、(2)兩個小題是"遞進關係",(1)的結論由大題的已知條件證得,除已知外,(1)的結論又是解(2)所必要的條件之一。但(3)與(1)、(2)卻是"平列關係",(1)中,動點p在射線an上,而(3)根據已知,動點p在射線an上。它除了可能在射線an上,還可能在an的反向延長線上,或與點a重合。因此需要"分類討論"。如果將(1)、(2)的結論作為條件解(3),將會使你墜入"陷阱",不能自拔。

4、應對策略必須抓牢:學生害怕"壓軸題",恐怕與"題海戰術"有關。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難題是有害的。盲目追"新"求"難",忽視基礎,用大量的複習時間去應付只佔整卷10%的壓軸題,結果必然是得不償失。事實證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壓軸題的失分,並不是沒有解題思路,而是錯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簡單的計算上,或是輸在"審題"上,因此在最後總複習階段,還是應當把功夫花在夯實基礎、總結歸納上,老師要幫助學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導他們靈活運用知識。有經驗的老師常常把壓軸題分解為若干個"小綜合題",並進行剪裁與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較難的"填空題",升格為"簡答題",把"熟題"變式為"陌生題",讓學生練習,花的時間雖不多,但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我認為:綜合題的解題能力,不能靠一時一日的"拔苗助長",而要靠日積月累的培養和訓練。在總複習階段,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放棄一些難題和大題,多做一些中檔的變式題和小題,反而能使他們得益。

標籤: 穩拿 會考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5ggd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