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0篇)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0篇)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1

一、學習目標:

1.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瞭解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3.瞭解用眼衞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用前面所學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知識,加深對眼睛的瞭解.

難點: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三、學習用具:

眼睛模型、近視鏡、老花鏡

四、學習過程:

(一)提出問題

愛動腦筋的小明和爺爺都戴着眼睛,平時他有這樣的觀察和體會:爺爺看書讀報時必須戴上眼鏡,而看遠處的物體時可以摘下眼鏡;而自己看遠處的物體必須戴上眼鏡,而看書時可以摘下眼鏡;視力正常的爸爸卻既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也能看清遠處的物體。那麼作為 “心靈的窗户”人眼是如何看見周圍物體的呢?小明和爺爺患各有怎樣的眼睛疾病?他們各自佩戴的眼鏡有什麼特點呢?

(二)自主探究

眼睛是一個既複雜又奇妙的“照相機”,它幫助我們認識身外的世界。那麼眼睛是如何看到物體的嗎?觀察圖5.4-1眼球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瞭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構成。

2.眼球好像一架 ,晶狀體和角膜相當於 ,視網膜相當於 。瞳孔相當於照相機的 ,可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量。

3.小組討論我們是如何看到物體的?是凸透鏡成像的那種情況?像有何特點?

4.認真觀察圖5.4-2,小組討論我們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處和遠處的物體的?

5.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可是我們有些同學成了近視眼,有些人成了遠視眼,你們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是怎麼形成的嗎?

(1)特點

近視眼只能看清 的物體,看不清 的物體.

遠視眼只能看清 的物體,看不清 的物體.

(2)成因及矯正

近視眼的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自遠處的光匯聚在視網膜的 方。所以我們要讓進入眼睛的光提前發散,在眼睛前方放 鏡,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認真觀察圖5.4-4,觀察近視眼同學的眼睛

近視眼的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自遠處的光匯聚在視網膜的 方。所以我們要讓進入眼睛的光提前匯聚,在眼睛前方放 鏡,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3)自學《科學世界》眼睛的度數,並回答後面的問題。

(三)知識鏈接:

兒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狀體彈性強,睫狀體的調節能力大,但是如果看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書本放得離眼太近,或採光、照明條不好,或持續用眼的時間過長,都會使睫狀體內的肌肉持續收縮.晶狀體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遠方物體時,睫狀體內的肌肉就不能放鬆.變凸的晶狀體也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就造成了假性近視。發生假性近視以後,如仍不注意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會造成變凸的晶狀體不能恢復正常,就會變成真性近視.

預防近視要做到:

①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約33 cm.

②看書一小時後休息,要遠眺幾分鐘.

③要認真做眼睛保健操.

④不要在直射強光下看書.

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書.

⑥不躺卧着看書.

⑦不在走路時看書.

五、學習小結: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機,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機的 )、角膜及晶體(功能好像照相機的 )、視網膜(好像照相機的 )組成。

2.近視眼佩戴 矯正。

3.遠視眼佩戴 矯正。

六、達標檢測:

1.自於物體的光經過晶狀體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

A.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 B.視網膜相當於光屏

C.所成的像是實像 D.所成的像相對於物體是正立的

2.下列與近視眼不符合的是( )

A.晶狀體曲度過大 B.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C.眼球前後徑過短 D.可用凹透鏡糾正

3.近,小華為了看清書上的字,眼睛與書的距離和視力正常時相比越越近了,這説明小華已( )

A.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B.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C.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D. 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4.下面是關於眼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分別填上近視眼、遠視眼、正常眼

(2)圖中甲眼、丙眼比較,不同點是:a ;b .

5.圖中分別畫出了眼睛看近處和看遠處的各兩種光路,在A、B、C、D四種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況;__________描述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__________描述了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A B C D

6.所示的眼鏡的鏡片是_______透鏡,這種眼鏡可以用於矯正_______眼。教師復備欄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分兩種透鏡。

2.初識猜想、假設、收集證據等探究要素,分類、比較等思維方法。

3.體現學習的樂趣,增進對物理的情感。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兩種透鏡的形狀,成像特點,對光的作用;會區分兩種透鏡。因此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設計;以實驗為主線,通過探究性實驗,學生間的討論、設計、動手及合作的觀察、分析揭示透鏡成像的特點,把透鏡分成兩類,再對它們的形狀共性進行探究得定義;關於透鏡對光的作用進行假設,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為突出知識點,在課件製作上利用了藝術字進行處理,形象直觀的表現透鏡的特點。為鞏固知識,設計了區分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的活動,最後通過常見的冰、水製作透鏡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光在傳播過程中伴隨着能量的傳遞,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觀察魚缸中的金魚,引發學習興趣與慾望,將學生從生活引向物理。

師:(手託養有金魚的魚缸)同學們,請你們觀察一下老師所養的金魚,並用你的手比劃它們的大小。

生:……

師:(捉一條金魚與學生的比劃的大小進行比較,發現實際上的金魚要小得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了揭示這其中的奧祕,我們用下面的幾個小實驗來進行探究。

2新課教學

2.1通過水杯看字等活動體驗透鏡成像的情況,豐富學生的信息。

實驗1:透過裝水的透明玻璃杯看近處的字:從側面看字是放大的;把書放在水杯下,從杯口向下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2:利用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看近處的字:老花眼鏡看字是放大的;近視眼鏡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3:在透明塑料紙上滴一滴粘紙的膠水,透過這滴膠水看近處的字是放大的;當在這滴膠水上覆蓋一層透明塑料紙後再在這滴膠水的中央,用手指輕按一下,透過這滴膠水看字是縮小的。

實驗4:用老師提供的圓形鏡片看近處的字(兩類透鏡各兩個);一類成放大的,一類成縮小的。

(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實驗記錄表格中的相應欄目中)

2.2將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類,知道透鏡按成像情況分成兩類。

師:同學們,你們能把剛才看到的現象分成幾類?各有什麼特點?(根據剛才的實驗記錄中的實驗現象,小組交流、討論,進行分類。老師課前將實驗的現象拍成照片,製成課件,適當的時候放出來,請學生對着課件再次進行分類,增加師生的雙邊活動。)

生:兩類:一類能成放大的像;一類能成縮小的像。

2.3探究兩類透鏡的外部特徵,定義透鏡的名稱。

師:其實這就是老師今天要講的兩種透鏡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放大的像;一種能使近處的物體能成縮小的像。你們以鏡片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麼特點成縮小像的鏡片在形狀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在觀察、討論、探究過程中老師分發被從中間切割成半圓的鏡片)

生:成放大像的鏡片是中間厚邊緣薄,成縮小像的鏡片是中間薄邊緣厚。

師: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這裏的透鏡是從眼鏡店中購買的普通老花和近視眼鏡的玻璃鏡片,並從鏡片的中間切割成兩片半圓形。)

2.4實驗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師:透鏡是能透光的,同學們設想一下,一束光線通過透鏡後將會發生什麼現象?

(説明:上課前沒有預想到學生在國小自然課上的內容還能記得,並應用在這裏,老師並順着學生的思維,進一步介紹光傳遞的過程中伴隨着能量的傳遞,並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從而增加了環保教育。)

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師:説出你的理由。

生:在國小的自然課上,我們用放大鏡在陽光下時能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在光斑處放上火柴後能把它點燃,所以我認為是會聚。

師:這位同學肯動腦筋,結論也對,並且它的這一實驗現象也進一步表明,光在傳播的同時,伴隨着能量的傳遞。同學們這會兒在課堂上,不到外面去用陽光驗證他的結論,但我們可以用手電筒驗證一下。

(學生討論,在紙上畫出自己的猜測,並用老師提供的手電筒驗證自己的猜測。)

生:一束光線通過凸透鏡後光斑變小,通過凹透鏡後光斑變大。

(老師通過激光演示儀進一步驗證學生得出結論的正確性,並結合實驗介紹出相關知識點)

師:由於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作,所以又叫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所以又叫發散透鏡。凸透鏡對光會聚的一點叫焦點,用f表示;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剛才那位同學所説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其實就是透鏡的焦點。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尋找凸透鏡的焦點和測出焦距。

2.5 整理知識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透鏡的特點有哪些?

(説明:為節約版面,未按原文用藝術字圖示)

2.6以辨別、設計透鏡等活動方式,深化和“活化”課堂內容。

師:現在我手上有兩副帶外框的皮眼鏡,現在請一位同學拿去辨別一下,哪一副是老花眼鏡,哪一副是近視眼鏡?説出你的方法?

生: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手摸,根據中間和邊緣的厚薄來區分;第二種是看近處的字,根據成放大或縮小的像來區分;第三種是放在陽光下,看它對光線的作用來區分。

師:這位同學回答很好,能把我們本節課的內容正確應用了。但是我現在手上有許多粉筆灰,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眼鏡讓我摸一下?

生:……

師:對於重要的光學元件一般不用手摸的方法來區分透鏡的種類,所以我們主要提倡另外的兩種辨別方法。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看到魚缸中金魚比實際的要大?

生:魚缸和水組合,相當於一個凸透鏡,對裏面的金魚有放大作用,我們看到的是放大了的金魚的像。

(由剛才的那位學生講的凸透鏡能使火柴點燃進一步拓展,適時進行環保教育。)

師:大家有沒有外出旅遊?特別是登山?

生:去過。

師:有沒有見到過一種特別的警告牌與我們本節課內容有關的?是什麼內容?

生:有。請不要隨便丟棄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

師:為什麼要這麼説?

生:從前面的實驗中我們知道盛水的玻璃杯相當於凸透鏡,盛有飲料的透明飲料瓶也相當於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同時伴隨能量的傳遞,能使火柴點燃,表明也能點燃乾草等,容易引發火災。

師:(借學生的話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除了老師剛才教你們做的一些透鏡外,你們討論一下,還能用哪些材料製作透鏡?

生:可以用冰塊製作冰透鏡。可以把透明塑料紙的四角用線吊着,把中間倒水,製作水透鏡。……

師:(對學生的想法大加讚賞和肯定)現在大家知道了為什麼雨過天晴時,種反季蔬菜的農民要及時將透明塑料薄膜上的積水清理掉。

生:……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3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親身體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物理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發展能力,最終目的培養學生終身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節課處於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二章第四節。本章整體學習能量知識,前面學習了《機械能》、《內能》。這一節是將機械能與內能進行結合,學習兩種能量的轉化及生活應用。同時本節也是對改變內能的方式的補充,所以學好前三節知識是前提,學好本節知識是對前面知識的提升和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2、通過視頻瞭解熱機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衝程內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過程方法目標:

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提高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瞭解內能的利用在社會發展的意義

2、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重點為:認識到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難點是:通過觀察、分析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實例,知道熱機的工作原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不會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些問題台階,幫助學生逐步通過現象分析到本質。在對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情況分析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時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時內能減小)通過實驗歸類,進行突破。對熱機的工作原理這個重難點突破方法上,我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刺激:有視頻、有自主學習課本、有問題引導合作討論、有模具針對點觀察(曲軸的轉動情況)。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機能來主動學習。

5、教法設計:

實驗探究法、視頻輔助法、指導讀書法、問題引導法。運用實驗探究法能更好的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還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視頻輔助法把不容易展現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給學生,彌補了模具小、可視性差的缺陷。指導讀書法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閲讀課本時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使自主學習更具指向性,目標性更強。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通過針對點專門突破講解。

6、學法設計:實驗法、觀察法、閲讀法、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是為了讓學生限度的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參與,自己解決。

二、教學準備

利用鐵絲、鉛筆、圖釘等隨手可得的器材讓學生動手體驗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演示兩個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電子式火花發生器、酒精、小瓶,學生體會歸納內能與機械能的轉化。利用汽油機模型、觀看汽油機工作視頻,物體與視頻資源結合,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ppt圖片導入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什麼?

圖片情境導入:為什麼汽車高速行駛時,輪胎的温度會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尋找圖片中改變內能的方式,複習回顧舊知

複習舊知,引出新課題。

二、新課教學

1、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活動與演示:

(1)把圖釘按在鉛筆的一端,手握鉛筆使圖釘在粗糙的硬紙板上來回摩擦,用手觸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覺?圖釘的內能變化了嗎?

(2)小組活動:彎折鐵絲十餘次,用手指觸摸一下彎折處,有何感覺?鐵絲的內能變化了嗎?

(3)學生演示:空氣壓縮引火儀,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提問:在剛才的活動中,物體增加的內能從何而來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減少,內能增加,即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板書: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做功

提問:

(1)採用哪些辦法可以使鐵絲温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些方法中,哪些是採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的?哪些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

學生舉例,如:放在太陽下曬;在石頭上摩擦;放在熱水中燙;放在火上燒;用錘子敲;用力反覆彎折等。

(2)僅憑鐵絲温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一現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來實現的?(做功與熱傳遞的等效性)

(3)你能再舉一些通過做過來改變物體內能的實例嗎?(鑽木取火;飛船自由下落時温度升高;)

區別:熱傳遞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沒有變;而做功方式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發生改變。

2、熱機

(1)熱機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演示:演示點火爆炸實驗。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分析能量轉化情況:化學能內能機械能

結論:酒精燃燒後的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成機械能。

(2)汽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温高壓燃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觀看視頻:汽油機的工作過程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並設問:

(1)汽油機的主要結構是哪幾部分?名稱各是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2)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要經歷幾個衝程?分別是什麼?

(3)每個衝程的特點是什麼?(從氣門的開閉和活塞的移動角度分析)

(4)這四個衝程都有能量轉化嗎?如果有分別是怎麼轉化的?

(5)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曲軸旋轉圈,活塞往返次,四衝程內燃機只有________衝程對外做功,其他三個衝程靠_______完成。

第5個問題教師利用模具進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來考察對汽油機的學習效果,用超鏈接製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閲讀:瞭解熱機的發展歷程。向學生補充一些蒸汽機、燃氣輪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的初步知識。

4、小結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做一做

看一看

學生思考,內能的增加是通過什麼方式?

歸納這三個活動的共性:做功,並且是外界對物體做功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能時的區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別是什麼?

學生看視頻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後經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後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並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由點火爆炸試驗引出熱機,同時與前面知識做一對比。讓學生分清機械能與內能轉化包括兩種情況:外界對物體做功與物體對外界做功

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衝程,其中屬於做功衝程的是( )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衝程是( )

A.吸氣衝程B.排氣衝程C.做功衝程D .壓縮衝程

3、汽油機在壓縮衝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

A.壓強增大,温度降低B.壓強增大,温度升高

C.壓強減少,温度降低D.壓強減少,温度升高

作業佈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基本知識目標: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

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瞭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

情感目標:

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國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和效果兩個方面區分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對於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性(力不能脱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

一、關於講解“什麼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去觀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於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並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於初始學習,對質點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於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説明“質點”概念。

教學過程設計方案:

一、提問:什麼是力?

教師通過對國中內容複習、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通過實驗演示:如用彈簧拉動鈎碼,或者拍打桌子等實驗現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導學生總結力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指出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質性。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兩個物體。

強調: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麼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麼?

教師總結: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裏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説出力是有方向的,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並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教師總結: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四、提問: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然後教師小結。

力的表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用一條有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箭頭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講解例題: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體向右勻速運動。用力的圖示表示出推力。

教師邊畫邊講解。注意説明:

1、選擇不同標度(單位),力的圖示線段的長短可以不同;

2、標度的選取要利於作圖

通過作圖練習、教師指導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作圖規範。

力的示意圖:用一條無標度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讓學生體會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憶國中的知識,提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

六、力的分類:

教師總結力的分類,強調高中階段按照力的性質劃分,在力學範圍內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按性質命名的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壓力、動力、阻力、支持力、壓力等等;

在力學範圍內,按力的性質劃分的常見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

探究活動

測定患者的血沉。在醫學上有助於醫生對病情作出判斷。設血液是由紅血球和血漿組成的懸浮液。將此懸浮液放進豎直放置的血沉管內,紅血球就會在血漿中勻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稱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約是10mm/h。如果把紅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徑為R的小球,且認為它在血漿中下沉時所受的黏滯阻力為。在室温下Pa·s。已知血漿的密度,紅血球的密度。試由以上數據估算紅血球半徑的大小。

答案:m。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瞭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

顯微鏡、望遠鏡結構原理。

教學器材:

顯微鏡、電腦平台。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25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15cm;

物體與透鏡的距離為5cm;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為什麼要利用顯微鏡和望遠鏡?

進行新課:

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2)、顯微鏡如何放大物體:課本P65示

(作光路圖説明)

總結:顯微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投影儀,另一個做放大鏡。

2、望遠鏡:圖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鏡:

物鏡:

反光鏡:

望遠鏡如何看清遠處的物體:課本P66示

(作光路圖説明)

總結:望遠鏡實際上是二各凸透鏡的組合,一個做照相機,另一個做放大鏡。

4、介紹新型的顯微鏡、望遠鏡。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1、完成課本練習。

2、我還想知道……

教學後記:

可以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最後總結它們的結構和原理,然後複習本章知識。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槓桿及槓桿的五要素。

2、理解槓桿的概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能力目標: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愛科學、愛動手,事實求實的學習態度。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課前準備:學生自制蠟燭蹺蹺板:長蠟燭1支,大號縫衣針1根,杯子2個,薄鐵皮(或塑料板)1塊,小碟2個。

教具準備:槓桿和支架,鈎碼,尺,線,彈簧測力計。

教學難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

教學重點: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來研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出示幻燈片1、2

二、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的,出示幻燈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槓桿,出示幻燈片5、6,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四、分組討論:什麼叫槓桿?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7,槓桿的定義,學生齊讀。

五、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

展示撬石頭的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説一説,什麼叫支點?什麼叫動力?什麼叫阻力?。

出示幻燈片8,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什麼是動力臂?什麼是阻力臂?

出示幻燈片9—12説明做圖過程。

六、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你想探究的問題是XX。

作出假設:你作出的假設是XXX。

提示:

槓桿要平衡:

1、只與力的大小有關;

2、只與力臂的大小有關;

3、只與力的方向有關;

4、只與力和力臂的乘積有關。

制定計劃: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定探究計劃。

討論和完善計劃:

實施計劃:你可以參考下面的實驗裝置(出示幻燈片15)和實驗步驟(出示幻燈片17、18),讓學生分小組實驗。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數據是XX,填入設計的表格中,結論是XX。

展示學生的分析結果,並給以評價:

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出示幻燈片17。

板書:槓桿的平衡條件:

六、趣味小實驗:自制蠟燭蹺蹺板

目的:證實槓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設計:

1、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象頂端一樣露出燭芯。

2、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隻杯子的邊緣上。

3、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

4、點燃蠟燭兩頭,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

做出總結:槓桿的平衡條件是:

出示幻燈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燈片18(通過超鏈接和19—25相連),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答題,競賽。學生競爭選取題目,搶答題。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鞏固課堂教學,並頒獎鼓勵。

八、小結本節內容:出示幻燈片26。

1、槓桿的定義。

2、槓桿的五要素。

3、槓桿的平衡條件。

九、作業:。出示幻燈片27。

課堂作業:課本193頁題目2、3

板書設計:第一節槓桿

一、槓桿

1、定義: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槓桿。

2、槓桿的五要素:

(1)支點O

(2)動力F1

(3)阻力F2

(4)動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實驗

三、槓桿的平衡條件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壓力,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並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靈活運用壓強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壓強公式的應用。

三、器材

學生探究實驗器材:自制壓力小桌,10X10X5釐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砝碼,50克的砝碼各一個,細砂,海綿、玻璃杯、鉛筆等

教師演示器材:汽球,圖釘,雞蛋等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將一氣球置於講台上讓班上個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壓氣球,因氣球打氣不很足,他必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壓破球,接下來叫一個個頭最小的女生(偷偷給她一根針)。她只要輕輕一碰氣球便破了,學生必大笑。此時設問為什麼?從而引入新課。

(二)觀察與作圖————什麼是壓力

1、用兩摞書作橋墩,一張偏厚紙板做橋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時橋面壓彎了,設問為什麼?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壓的做用力。

2、舉例老師站在講台上受什麼力(重力和支持力),講解地面支持了老師(要不老師不掉地下去了),老師也壓了地面。

①請同學們觀察分析書本圖9—1例子的三副圖並在練習本上畫出三副圖中物體對錶面的壓力示意圖。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各畫一圖。同學們作圖時,教師來回巡視,瞭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②學生畫完後,講評學生作圖情況,錯誤的進行糾正,並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讓同學們討論思考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麼共同特點?

得出:壓力是由於物體形變產生的。壓力作用在接觸面上,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垂直,指向受力物體。

③教師歸納總結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得出壓力的定義、特點及與重力的區別。

(三)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圖,創設情境。讓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感受壓力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用大腦去思考,看看在這些圖中你們能發現些什麼?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記錄下幾條有關的問題,大致歸納為三個問題:

(1)當人們在鬆軟的地上行走時,為什麼會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腳印?有了滑雪板人為什麼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為什麼在泥濘的沼澤地裏有輪子的車輛寸步難行,而裝有履帶的坦克和拖拉機卻可以行動自如呢?

(3)同一個物體壓在海綿上,為什麼海綿的形變程度不同呢?

2、親自體驗一下。做書本圖9—3的實驗。讓學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鉛筆,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着兩頭,提問:兩個手指的感覺一樣嗎?為什麼兩個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學生注意發現問題。接着讓筆尖壓在手指上,先輕壓後重壓,比較兩次疼痛的感覺。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同學們猜測並討論,同時説明猜想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實驗驗證。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討論設計方案,收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交流實驗體會)

學生在這裏的實驗方案很多,可採用複式教學法———各組學生先分別做自己設計的實驗,然後分別上講台彙報。

從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積時,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在相同的壓力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係,還跟受力面積有關係。

叫兩個體重懸殊的學生站在講台,請學生比較他們對地面的壓強。(學生由於他們對地面的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不同,所以很難比較)

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由此引出壓強。

(三)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並由此引出壓強的單位是由力的單位和麪積單位共同組成的。

3.單位:牛頓/米2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4.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以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X104Pa的含義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壓力約1.5X104牛頓。

(4)課堂練習

例:計算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題,其餘同學在下面做,教師來回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解題問題,給予及時糾正。做完後。講評練習的同時指出同學在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規範的問題。

(四)壓強知識的應用

為了使同學瞭解壓強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並且如何運用壓強的知識為我們服務,設問:壓強是越大越好,還越小越好呢?然後解釋生活中我們需要壓強大時要想辦法增大壓強,需要壓強小時想辦法減小壓強?同時説明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會被壓壞。舉例説明:如磚能承受的壓強大約是5X106帕,混凝土是(5—50)X106帕等等。為了不壓壞物體,使物體受到的壓強小於物體能承受壓強,因此人們就想方設法減小物體受到的壓強。

設問:如何去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呢?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由P=F/S分析出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辦法,並引導鼓勵同學分類舉出生活中我們應用的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例子,如:書包帶平而寬;吸管一頭尖一頭鈍;椅子用寬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細杆等等。同時讓同學們參與做對比小實驗,這樣不僅説明問題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輕輕鬆鬆學習,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況用到了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和表達能力,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和學習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業

1、收集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少壓強的例子。

2、課外小實驗:測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壓強。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樣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壓強增大到原來的兩倍?如果他要營救一個掉進冰窟窿裏的孩子,是站着跑過去還是爬着過去?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初步判斷物體是否做功;

(2)初步理解功的計算公式,知道功的單位是焦耳,並會進行有關計算;

(3)知道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通過的距離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過舉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養從生活現象中分析物理本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用力未做功的實例,引起學生適當焦慮,激起其學習功的知識內容的好奇心,使之積極參與判斷是否做功的討論。

【實踐活動】

課外小實驗:測出自己上樓時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時間。

要求:

1.測出:

(1)體重G;

(2)樓層高h;

(3)上樓所用的時間,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時間t1,快速跑上去所需時間t2。

2.計算:

(1)上樓所做的功;

(2)兩次登樓過程的功率。

【板書】

第一節功

1.功的定義:

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就説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計算:

功=力X距離

公式:W=Fs

單位:焦耳符號:J

3.功率:單位時間裏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單位:W

1W=1J/s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運算,並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學會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學會用力的分解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情景的再現和實驗模擬體會物理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3、通過對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義,並感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情景,激發求知慾望和探究的興趣。

2、通過對力的分解實際應用的分析與討論,養成理論聯繫實際的自覺性,培養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按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觀察一幅打夯的圖片,分析為什麼需要那麼多人一起打夯。

2、模擬打夯,指出用多個力的共同作用來代替一個力的作用的實際意義,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個力分解成幾個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個力可分解為幾個力?

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力的作用可以分解為任意幾個力,最簡單的情況就是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

(三)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遵循什麼規則?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也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四)力的分解實例分析

以一個力為對角線作平行四邊形可以作出無數個平行四邊形,因此把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力有無數組解,但如果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如何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呢?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

[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將物塊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壓彎,同時物塊沿斜面下滑.

[結論]重力G產生兩個效果:使物體沿斜面下滑和壓緊斜面.

[分析]重力的兩個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傾斜角有何關係?

[結論]通過作圖和實驗演示可看出傾角越大,下壓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問題]遊樂場的滑梯為什麼傾角很大?山路為什麼要修成盤山狀?

[分析]斜面傾角越大,使物體下滑的力越大,物體越容易下滑,故公園滑梯傾角較大,但山路若直接從山腳往山頂修,則傾角太大,車輛上坡艱難而下坡又不安全,是不可行的,修成盤山狀則可解決這個問題。

二、直角支架所受拉力的分解

[實驗模擬]同學甲用一手撐腰,同學乙用力向下拉甲同學的肘部,讓同學談體會,即分析向下拉肘部的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實驗演示]在支架上掛一重物,觀察橡皮膜的變化,分析重物對支架的拉力產生的作用效果。

[分析]支架所受拉力一方面擠壓水平杆,另一方面拉伸傾斜杆。

[分解]按效果分解拉力並作出平行四邊形法。

三、劈木柴刀背上力的分解

[觀察圖片]為什麼一斧頭下去,木樁被劈開了?作用在斧頭上的力實際產生了什麼效果?

[小實驗]同學甲雙手合十,同學乙用一隻手試圖從甲的兩手中間劈下去,體會手上的感覺。

[分析]乙同學的手向兩側擠壓甲同學的兩隻手,因此刀背上的力的作用效果也是使得刀的兩個側面去擠壓木柴。

[分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刀背上的力,作出平行四邊形,並比較分力與合力的大小關係。

[思考]由生活經驗可知砍柴的刀越鋒利越容易把柴劈開,為什麼?分析分力大小跟分力夾角的關係。

[體驗]通過小實驗體會在合力一定的情況下,分力大小隨其夾角變化而變化的規律:

○用一根羊絨線,中間吊一個砝碼,觀察當抓住線的兩手距離不斷增大時線有何變化。

○用兩個彈簧秤共同拉一個砝碼,拉的夾角逐漸增大,觀察彈簧秤示數的變化。

[規律總結]在合力一定的情況下,對稱分佈的兩個分力的夾角越大,分力越大。

[應用]

○如何把陷進泥潭的汽車拉出來?

○如何移動一隻很重的箱子?

(五)小結:

1、知道什麼叫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掌握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

希望你喜愛物理優秀教學教案設計 篇10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後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複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後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創設平台,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並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於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於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於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鍾,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築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徵;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錶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徵;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並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説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錶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鐘錶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特徵?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鬆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説説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瞭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塗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係。瞭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係。瞭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築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説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麼位置合適,瞭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本設計可分為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徵,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藉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説説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麼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示]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着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論]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言]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

(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怎樣定義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論]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單位:m/s(米/秒)

[問題]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佈;

[結論]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4n0p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