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南通會考歷史知識要點總結

南通會考歷史知識要點總結

説到歷史會考,很多學生都覺得複習的還是需要記憶很多歷史知識,國中三年學過的歷史知識還是比較多的,複習的時候需要下苦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考歷史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南通會考歷史知識要點總結

  會考歷史常考知識

秦統一中國

知識點1 秦滅六國

秦滅六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完成統一的主要原因)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知識點2 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治機構,由丞相(行政)、太尉(軍事)<曾長期虛設其位軍權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監察事務)統領,最後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君主專制、獨裁)。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後我國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識點3 鞏固統一的措施

統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劃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後來又改為隸書),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

統一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

統一度量衡:以秦製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國家統一監製。

車同軌:統一車輛和道路_的寬窄,修築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開靈渠、修長城:派人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並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

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

秦末農民大起義

知識點1 秦的暴政

秦始皇對農民徵收沉重的賦税,迫使農民將2/3的收穫物上繳國家。連年在全國大規模徵調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

知識點2 陳勝、吳廣起義

原因:公元前209年夏,900多個農民被徵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_時,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直接原因)領隊的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經過:起義軍在陳縣建立“張楚_”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由於缺乏後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

影響: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和劉邦_繼續領導軍隊分別對秦軍作戰。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以少勝多(破釜沉舟),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則抓住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秦朝滅亡。

知識點3 楚漢之爭

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項羽_雖勢力強大,卻剛愎自用(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味依賴武力;劉邦注重收攬民心(約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國中歷史必考知識點

百家爭鳴:

1、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根本原因——社會動盪與變革。具體原因——隨着文化教育傳播到民間,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文士階層,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遊説、講學,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帶來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學派

代表人物

所處時期

思想主張

相關經典

主要影響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1)政治思想:強調“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2)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創私學;學習態度要老實;要按時複習;要謙虛好學等。(3)整理古籍:《詩》《書》《禮》《易》《春秋》《樂》。

《論語》

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在眾多領域提出的各種思想理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

孟子

戰國時期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

《孟子》

道家

老子

春秋末期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即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希望社會回覆到“小國寡民”的狀態。

《老子》(《道德經》)

莊子

戰國時期

認為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大多根源於人性的扭曲;認為做人應該“順其自然”。

《莊子》

墨家

墨子

戰國前期

“兼愛、非攻”(反對戰爭,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互助互愛)

《墨子》

法家

韓非子

戰國末期

認為社會形勢變化了,就應該“法與時移”,但同時強調法不能總是在變;君主應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地位。

《韓非子》

兵家

孫武

春秋晚期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孫臏

戰國時期

“事備而後動”

《孫臏兵法》

3、嘗試舉出反映老子辯證思維方式的成語或故事。P16

以柔克剛;積少成多;轉敗為勝;無中生有;轉危為安;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4、聯繫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分析,為什麼儒家思想未被重用,而法家受到重視?

諸侯爭霸:賦税繁重,階級矛盾激化,人民不斷反抗,需要用嚴酷的刑罰加以鎮壓。

變法運動:為了打擊舊貴族的勢力,需要強化君主專制權力。

5、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源泉:

(1)以德治國:儒家的仁、德、禮和“仁政”思想。

(2)依法治國:法家的“嚴刑峻法”思想。

(3)以民為本:儒家的“民貴君輕”思想。

(4)清正、廉潔、自律: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準則。

(5)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家的崇尚“自然”,“順其自然”的思想。

(6)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

6、請判斷,下列格言分別出自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言論?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孔子)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儒家)(孟子)

(3)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法家)(韓非子)

(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家)(老子)

(5)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家)(孫子)

(6)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道家)(老子)

(7)視人之身若其身,誰賊?……視人之國若其國,誰攻?(墨家)(墨子)

(8)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儒家)

(9)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法家)

  會考歷史基礎知識

(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代表

類別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時間

約一百七十萬年

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約三萬年

發現地點

雲南省元謀縣

北京西南周口店

北京西南周口店

體質形態

保留猿的某些特徵

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製造

打製粗糙的石器

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用火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觀念

懂得愛美死後埋葬

社會組織

原始人羣

按血緣結合起來的氏族

影響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理解認識

1. 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2.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二)原始的農耕生活

代表

時間

發現地點

生產活動

生產工具

住房

用具

其他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約七千年

長江流域

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村

種植水稻,飼養豬狗牛羊

骨制耒耜,已使用磨製石器

幹欄式房屋

製造陶器

挖掘水井、

製造玉器、原始樂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約五六千年

黃河流域

陝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漁獵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製造彩陶

會紡線、織布、製衣

(三)華夏之祖

涿鹿之戰

交戰雙方

結果

影響

炎黃→←蚩尤

炎黃大敗蚩尤

炎黃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人文初祖

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嫘

祖發明繅絲,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

堯舜禹

黃帝之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創“禪讓制”—原始社會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

理解認識

傳説是在文字發明之前,先民們對上古時期的歷史口耳相傳的記敍,有神化成分,難免誇張虛構,但也藴含着某些比較可貴的歷史資料。史實是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四)奴隸社會發展概況

奴隸社會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建立者

暴君

夏朝

前2070年

前1600年

陽城(河南登封)

商朝

前1600年

前1046年

殷(河南安陽)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

周厲王

東周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洛邑(河南洛陽)

周平王

重大事件

盤庚遷殷

原因

水患和政治動亂,商前期曾幾次遷都。

影響

1.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2.使商朝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武王伐紂

原因

1.商紂王荒淫無道,創制“炮烙”酷刑,社會動盪不安;

2.周文王任用 姜尚 等賢人,國力強盛。

概況

前1046年,周武王在 牧野大戰 (河南新鄉)大敗商朝軍隊,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春秋爭霸

原因

王室衰微,諸侯強大。

代表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等

桓公首霸

原因

齊國在山東北部,盛產魚鹽,經濟富裕;任用 管仲為相,改革內政軍制,國富兵強;用“尊王攘夷”為口號,疆界擴大

表現

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周天子派人蔘加,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晉楚爭霸

城濮之戰(山東)——晉文公稱霸(退避三舍)

影響

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但是有利於統一,促使奴隸制瓦解。

重要制度

世襲制

禹死後,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中國古代最高首領的繼承製度)

分封制

內容

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

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作用

標籤: 會考 南通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1e9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