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布衣總統孫中山》教案

《布衣總統孫中山》教案

教學目標:

《布衣總統孫中山》教案

1、掌握人物傳記的文體特徵;學習本文通過生活細節凸顯人物豐滿個性的創作方法。

2、引導學生緊扣關鍵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脈絡。

3、通過偉人事蹟對學生進行薰陶,昇華學生情感。

教學重難點:把握文章主要脈絡;豐富學生人文體驗。

1、深入理解課文,瞭解孫中山,瞭解“布衣”與總統的關係,瞭解布衣總統的來歷及其布衣特色的體現,體會甘於淡泊精神對當代青年的教育意義。

2、學習“以小見大”的.傳記寫法。

教學方法:

1、用多媒體展示孫中山生平資料及教學要點。

2、師生問答、討論。

3、學生活動、探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課前讓同學們查找資料,你對孫中山瞭解多少?

出生地,原名,名字“中山”的來歷,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領導辛亥革命。

二、展示孫中山生平資料。

問題一:看過孫中山生平資料,你認為孫中山為何讓國人崇敬?

明確:推翻封建帝制,讓一個習慣跪下去的民族站起來了。

問題二: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布衣總統”?

明確:對“布衣總統”的理解有二:其一,指總統出身於布衣,源於“布衣”;其二,指具有總統的身份同時具備“布衣”的品德。

問題三:從何體現布衣特色?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檢查提問。

三、展示孫中山的布衣特色,主要由“衣食住行”四方面體現:

住——簡樸(房間不大、擺設簡單)

衣——樸素整潔(改學生裝為中山裝)

食——儉約(與唐紹儀、吳廷芳對比)

行——親民淡泊(不擾民眾)

四、小結:孫中山總統甘於淡泊,那種平等、民主、博愛的思想更讓我們崇敬。

問題四:孫中山總統甘於淡泊的精神在如今競爭的社會裏對青少年還具有教育意義嗎?(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問題五:對“布衣”、“剪辮”、“睡獅”如何理解?

明確:“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稱;辮子是清王朝專制統治的標誌,因而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行為標誌是剪辮子。“剪辮”在這時期成了反對滿清、推翻帝國、追求共和、倡導民主的一種行為象徵。“睡獅”是引用拿破崙的話,代指尚未覺醒的中國。

問題六:孫中山見張之洞,表現怎樣的品質?

明確:早懷大志、不卑不亢

五、探究活動:研究孫中山與張之洞的對句,瞭解對聯的基本知識。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對聯的基本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義相對,平仄相反。

(讓學生列舉幾副熟知的對聯。)

六、展示文體知識:

人物傳記定義:記述人物生平事蹟的一種文體,簡稱為“傳”

敍述人稱:可用第一人稱(自傳)也可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

切入角度:可寫傳主一生,也可從某一階段或某一側面寫。

敍述方式:可單純記敍,也可夾敍夾議(評傳)。

問題七:根據上面的知識,大家是否知道本文是一篇怎樣的傳記?

明確:敍述上採用第三人稱,着重寫人物的某一側面,並且是一篇夾敍夾議的“評傳”,大家可在文中找出作者對孫中山先生評論的句子

七、課後作業:

寫一篇自傳,可以從一側面出發,也可以抓住某一重要階段來寫,要求真實,字數不少於800字,三天後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15gq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