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通用7篇)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通用7篇)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堪稱最享盛名。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下面是應屆畢業生考試網為大家提供的李商隱詩《錦瑟》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通用7篇)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寫意的幾種常用方法;

2、理解內部結構;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品味詩歌的形象。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

由於它的詞藻華麗,情意纏綿,景象迷離,含義深邈,詩的中心究竟是什麼,一直存在爭論。相傳宋朝時,“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讀了《錦瑟》也覺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師蘇東坡請教。可見一千多年來,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腿最多時最無能。千百年來,人們早已認定並認同,這個“謎”已被俄狄浦斯回答:“人”。)

李商隱的《無題》詩確實堪稱一絕。所謂“無題”,是詩人別有寄託而又不願明説,就用“無題”名篇。此外,也有詩人仿照《詩經》的辦法,取詩的起首二字作為標題,而標題又不能概括全詩的主旨,這類詩仍屬於“無題”之類。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一生經歷,大致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艱困的青少年時期

李商隱的高祖、曾祖、祖父與父親四代,都只做過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縣尉(掌管一縣軍事的長官)和州郡太守(州郡的行政長官)的幕僚(參謀書記之類的僚屬)一類低級官吏。他三歲時,父親被罷免嘉縣(今河南)縣令一職,改任浙江一帶幕府的幕僚六年多之久,李商隱跟隨父親在那裏度過了他“浙水東西,半紀漂泊”(《祭裴氏姊文》)的童年生活。九歲時,父親病故,李商隱只得與母親回滎陽安葬父親,父喪期滿後,全家遷到洛陽。為了維持生計和償還為營葬父親所借的債務,李商隱到處替人抄抄寫寫和做短工,十幾歲的孩子承受着莫大的精神壓力,相信這種經歷,不僅使得李商隱較早地感受了生活的艱苦,為其後來創作關心民苦的詩歌準備了素材;同時也督促他勤奮苦讀,走上仕途以振興家道。幸運的是,他能受教於一位擅長古文與書法的堂叔,並於16歲就著有《才論》、《聖論》。

可見,青少年時期,李商隱的文學才華已初露鋒芒。

第二階段:漫長的10年應舉路

李商隱16歲開始就把文章投遞給社會名流,以期得到他們的賞識,為自己應舉鋪路。17歲得到鄆城(今山東)節度使(縱覽鄆城軍政大權的長官)令狐楚的賞識,被聘作幕僚,讓其與令狐楚的兒子一起學習駢體文,而後,令狐楚又資助李商隱進京應試,李商隱兩次落第後,於836年曾在玉陽山(今河南)學道,唐代尊崇道教,有不少公主與宮女入道觀為女冠,李商隱不免要同本是宮女的女道士接觸,瞭解她們單調寂寞的修行之苦,這之中難免發生不足與外人道的戀情。這從其詩句“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中隱約透露出這一信息。公元837年,李商隱經過數次失敗後再次上京應舉,終於入選,於二十五歲圓了他約十年登進士第的美夢。這在當時“五十少進士”的年代,是十分榮耀無比的。李商隱十分感激令狐楚的幫助,從十七歲開始到二十五歲(829—837年),除了一年左右(833—834年)在表叔手下任職外,一直沒離開令狐幕府,直至令狐楚病逝(837年底)。李商隱不得不另尋出路。大約第二年,他應聘於涇原(今山東)節度使王茂元手下,並娶了王茂元之女為妻。李商隱在這個時期的詩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開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會政治的詩篇,如《隋師東》、《有感二首》、《重有感》、《壽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等,指事陳情,激切感人,顯示了青年詩人關懷國家命運的抱負和器識。另一些作品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書寫作者的凌雲壯志和渴求用仕的心願,如《初食筍呈座中》和《無題》“八歲偷照鏡”,筆意婉轉,風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應酬詩和豔體詩。

第三階段:踏上仕途深陷黨派之爭

牛李黨爭是在宦官專權的日子裏,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鬧了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而曾經有恩於李商隱的令狐楚則為牛黨,王茂元屬於李黨,李商隱與王茂元之女的婚姻自然引起牛黨不滿,或許李商隱還不知道,看來似乎為金榜題名並娶得美人歸而自然得意的李商隱,此時已悄悄墮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遺憾的是,李商隱能夠嚐到李黨的得勢(唐武宗840—846年初)不過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他必須遵循慣例(《唐律·名例》中設立不孝將揹負罪名的刑罰,成為“不孝法”。),離職回家守孝三年。這意味著年屆而立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這次變故對李商隱政治生涯的打擊是致命的。他閒居在家的三年是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於是錯過了的歷史便在新登基的唐宣宗皇帝處改寫了。唐宣宗大黜李黨,重用牛黨,李商隱備受排擠、職位不保。從此,李商隱在仕途上更加地步履維艱、處處受挫。三十五歲起,就開始了飄零的遊宦生活,遠走他鄉。事業上的不得志加上英年喪妻,沉痛的打擊湮沒了一切幻想,李商隱萬念俱灰,從此虔心事佛。此時的感慨萬千都化作無限的鄉愁、情愁與國愁,“隱傷”的情感由此基本定型。然而,另一方面他並沒有停下追逐理想的腳步,更寫出了大量吟詠愛情、體恤民苦、悲天憫人的震撼詩句。他那些淒迷縹緲朦朧的詩篇,從宋代起,一直便是炫人心目中的美麗詩謎,引起了許多挖空心思的揣測,直到現在,人們還在苦苦尋覓他所追尋的一切。對於李商隱的人生我們大致可以尋跡些線索,然而,想去深入瞭解他的無題詩、《錦瑟》等詩作的人無論怎樣都無法真正地自圓其説。我們無法肯定,他的愛情生活究竟如何?他的初戀是柳枝還是另有她人?究竟是宋華陽還是宋華陽姐妹抑或是她的原配給了他精神世界無限的靈感?“錦瑟”究竟是誰?荷花呢?凡此種種,都迷幻一般地縈繞在仰慕他的心靈的深處。更為他本人添上了愈加神祕且奇蹟般的色彩

或許,正是李商隱那種不甘心失敗,對美好政治和幸福愛情的火一般的激情,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真情與真理的精神,才會產生永恆的藝術魅力,才會根植在人類社會永恆的主旋律之中。李商隱的確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歷史的長河,用他一生的奇蹟創造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精神產品。他的奇將會被更廣大的讀者認同,他的詩也將會擁有更廣大的讀者!

三、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

這首詩雖題為《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罷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無題詩,解讀極為不易。

常見的幾種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

四、賞析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首聯兩句,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緒亂,惆悵難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腸,形成了詩的多層次朦朧的內藴。

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歎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

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

頷聯由莊周夢蝶,寫到杜宇化為鳥。莊周在虛渺的夢境中,忽而“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來,“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乎,蝴蝶之夢周歟?”這是朦朧的夢境。

杜宇號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每年暮春三月啼鳴求偶,口中流血,聲哀情苦。這裏寫的是空靈虛幻的人魂化鳥。

詩人寫夢迷,寫冤禽,所要表達的,仍然是朦朧的內心世界的悲慼與怨憤。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翻譯出來: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我的相思之苦。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峯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説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

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温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温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説法(晉陸機《文賦》裏“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説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説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説,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説,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

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頸聯以“淚”、“暖”為詩眼,寫了明珠和良玉。月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中——形成了一個月、珠、淚三者難解的朦朧妙境。下一句寫的則是“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的朦朧景象。縱觀全聯,寫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異,而悵恨則一。朦朧的自然景象所體現出的,是朦朧的感情世界。

翻譯出來:明月生於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説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尾聯兩句更是多層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懷,今朝已化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當初是何等地使人悵惘迷戀呵!

翻譯出來: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於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感到惘然若失了。

五、補:

1、譯詩

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

是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着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説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後來夢醒,莊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年輕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傳説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杜鵑,啼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詩人藉此以冤禽託寫恨懷,亦表達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傳説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海,珠得月華,始極光瑩;又有南海鮫有泣淚,顆顆成珠的故事。

詩人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藍田的玉山為日光煦照,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氣冉冉上騰,遠察如發,近觀卻元。

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內涵一致。

3、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説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思念親人。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眷戀。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我認為是作者追憶心中思念的親人。眾説紛壇,莫衷一是,可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自己品味。

5、鑑賞要點

構思新奇

開頭寫錦瑟訴説“一弦一柱思華年”思之殷切,思之纏綿。聲聲訴述思念之切。結尾句“當時惘然”“追憶此情”,使悲歡離合之情更令人斷腸。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

朦朧美

詩人用“莊生”夢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帶入美好的夢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託給“杜鵑”彷彿置身於“杜鵑啼血”的氛圍中,更感受到離別後的思念這深。夢中的朦朧美如一幅畫,霧也朦朧,水也朦朧,美人魚落淚,藍田美玉在陽光下閃光,彷彿燃燒出縷縷輕煙,冉冉飄拂。

關於練習

一、《錦瑟》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難解的一篇,其主旨歷來眾説紛紜,有悼亡説、戀情説、自傷身世説等等。這首詩內容隱晦,意境悽迷,語言華美,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説每一聯都代表了一種情境,一種心緒,你能試着説説嗎?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意境和情感,理解這首詩各部分(聯)的象徵意義。

參考答案

第一聯以“錦瑟”起興,思憶青春年華,一種惋惜、傷感和無可名狀的情緒湧上心頭;第二聯,表現出對過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懷戀,以及惆悵、迷惘之情;第三聯,寫才美不外現,或美好事物不能長在,寄寓了悲傷嗟悼之情;最後一聯,從“追夢”中醒來,並知道那夢已遠去,並且當時就不甚分明,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懷。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體味《錦瑟》的朦朧美

2、理解《錦瑟》的多種解法

學習重點:

目標1

學習難點:

目標2

學習過程:

一、導學

1、興趣導入——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2)這首詩大約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這年詩人46歲,罷鹽鐵推官後,回鄭州閒居,不久病故。李商隱的詩風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詩婦孺皆懂,而李商隱的詩雖好學深思之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

(3)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整理:

二、引導賞析《錦瑟》

1、品賞詩歌的步驟: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2、題解:

(1)“無題”之解

(2)“錦,瑟”之解

3、誦讀詩歌,初步感知(準確字音,把握節奏)

4、感悟詩意,理解主旨(逐聯逐句分析引導。思考:每個詩句的意義是什麼?表現了作者的什麼情志?你如何理解的?通過自己的感悟理解應如何讀出來?)

(1)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3)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5、重新誦讀,再次品味

三、探究主旨,拓展延伸(你認為應該是哪一個,為什麼?)

(1)、對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詩)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愛情詩)

(3)、作者的身世自傷(詠懷詩)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創作特色。

2、領會這首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重點難點:

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學習方法:

誦讀,理解,思考,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與作者簡介。

1、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描寫音樂的著名詩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3)蘇軾《赤壁賦》。

(4)劉鶚《明湖居聽書》。

(5)韓愈《聽穎師彈琴》。

(6)郎士元《聽鄰家吹笙》。

(7)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8)李商隱《錦瑟》。

2、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3、關於《錦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於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説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歎:“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説,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歎,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歎,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二、如何理解《錦瑟》的字面意義?

1、理解典故

①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卧在牀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説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啼聲非常悲悽。

③鮫人泣淚

《博物志》裏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煙

傳説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温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2、翻譯詩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不知什麼緣故,錦瑟會有五十根弦,我現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心情難以平靜。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像莊周那樣,我在清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飛舞的蝴蝶;像古蜀國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託在杜鵑鳥的悲鳴中。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大海茫無際涯,明月照在蒼碧的水面,鮫人的眼淚化成萬千明珠;藍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裏,天晴日暖,生出裊裊輕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種種感慨豈待現在回顧追憶?它發生的當時我已經惘然失意,事後更何從追尋呢?

三、如何理解《錦瑟》的深層意境?

第一聯:起興。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徵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一弦一柱”,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緻繁複,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髮出來。

中問兩聯,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承首聯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歎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第二聯:寄情於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哀怨感傷之情,表達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捲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於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淒涼中追憶往事。猶如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是真實的自我了。

第三聯: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裏説,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美玉,有玉之處煙靄濛濛,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深埋水底,不能相見,無人賞識。

最後一聯: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痴迷、“春心”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裏,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歎: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四、究竟《錦瑟》一詩的主旨和情感是什麼?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悽婉的千古絕唱傾倒了後世無數的聆聽者,歷來也曾經引起過很多不同的解説和猜測,金人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中便曾説過這首詩是“一篇錦瑟解人難”。

《錦瑟》一詩,境界撲朔迷離,情感深長綿藐,對於《錦瑟》一詩的主旨,歷來歧見紛紜,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1、詠瑟詩。有人以為這首詩的內容是詠“瑟”這種樂器的,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句是分別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調。

2、悼亡詩。認為詩人是在孤獨淒涼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詩。還有很多學者把它當做政治詩來讀。並從詩人的經歷中尋找蛛絲馬跡,闡幽發微。

4、愛情詩。認為《錦瑟》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悽美的歌。

5、傷世詩。認為此詩的主旨是“悵觸人生,情懷歷亂”。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詩歌約作於作者晚年,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的感慨,儘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託。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6、理想詩。認為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並不要求學生認同)

這首詩應該是感時傷世詩。《錦瑟》這首詩全篇籠罩着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徊、悽迷朦朧的情調氛圍,反映出一個衰頹沒落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五、怎樣理解《錦瑟》一詩的表現手法?

1、比喻象徵,形象鮮明。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錦瑟”“蝴蝶”“杜鵑”“珠”“玉”象徵着美好事物。

2、意藴深厚,朦朧夢幻

《錦瑟》一詩,無論是“錦瑟”,還是“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的情調心知肚明,完全意會,但究其具體,卻雲霧遮目,不甚明瞭。雖不能説李商隱開啟了朦朧詩的先河,但這種藝術嘗試和創新是獨特的,對後世影響很大,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出的這種意藴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近人梁啟超曾説:“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詞》等詩,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着。拆開來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

六、背誦詩歌。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4

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瞭解這兩首詩歌的內容,這裏包括所描繪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標:掌握詩歌表達的主要表現手法等,學會鑑賞詩歌中的名句等,背誦這兩首詩歌。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體會這兩首詩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詩歌表達的主要表現手法等,學會鑑賞詩歌中的名句等,背誦這兩首詩歌。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教師滲透一定的詩歌鑑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方法中提升能力培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鏈接——名詩對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⑤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你能説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瞭解作者?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1、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2、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1).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2).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3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1)、學生交流閲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歎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參考】“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着“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辨;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説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着“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參考】“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參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詰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明確: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①: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

明確:惘然

②:作者為什麼而“惘然”?

明確:為“此情”。

③:“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明確:悼亡説、戀情説、自傷身世説……?

4、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現在讓我們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

明確:小結詩歌藝術特色: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5、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説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文學史上,唐代的詩歌浩如煙海,唐朝的詩人燦若繁星。但其中有一個詩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黨之爭,成為朝廷鬥爭的犧牲品,這個詩人就是李商隱;他的一首《錦瑟》詩,讓無數人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旨意,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探討這一首詩。

二、對於李商隱,我們並不陌生,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遊園》);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其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幹(《無題》)。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三、作者簡介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他十六歲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二十五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可就在這時,令狐楚染病去世。沒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隱,一時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這個時候,屬於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因愛慕其才,聘請他去府中掌書記,並且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原先李商隱出自令狐楚門下,自然被歸入了牛黨的陣容;現在李商隱又成了李黨的東牀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隱卻如此輕易地“改弦更張”,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他的一生便始終伴隨着牛黨人的咒罵、詆譭、中傷,最終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渦中的溺水者。終年四十六歲,可謂英年早逝。(介紹文學上的貢獻及“牛李黨爭”)

四、朗讀指導

詩的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誦讀時要放慢速度,給人一種迷惘的感覺。

五、典故補解

1、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説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又名子規,啼聲非常悲悽。

2、良玉生煙

傳説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温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六、內容精析(師生互動,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

(一)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1、“無端”是什麼意思?傳達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無緣無故,沒有來由,此有發問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無從發問之事,於無從發問處發問,正表明情緒的強烈濃重,表明心中某種情緒積累已久、積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2、作者強調“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與“華年”相聯繫,又與上文的“五十”相呼應,表明心中情感的強烈濃重。錦瑟弦多而音繁,則華年事多而情濃。強調“一弦一柱”,則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憶,每一件事都會引起強烈的感觸。

3、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詩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時代。這其中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既就錦瑟起興引出年華虛度的傷痛;又是以錦瑟作比,含蓄表達懷抱利器而埋沒於世的悲憤。瑟為錦瑟,製作精良,裝飾華美;人為俊彥,飽讀詩書,志氣凌雲。瑟無端製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將近半百了(李商隱只活到46歲,這裏説“五十”是取其約數)。

4、作者為何由瑟入筆起興?(幻燈片無,另講)

或者是因為見到錦瑟而引起追憶;或者是因為聽人彈瑟而觸發感受;或者是因為親自操瑟而引出心事。這裏的不明確是“朦朧”特點的體現,也正是“朦朧”的好處:可以為欣賞者提供更廣闊的欣賞品味的空間。

(二)頸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1、典故“莊生夢蝶”在這裏可作怎樣的理解?

體現世事的變化難測,難於把握。表明美好夢想的幻滅,迷惑悵惘。曾經的追求終成幻影,曾經的美夢終於成空。……

2、典故“杜鵑傷春”在這裏可作怎樣的理解?

聽瑟的感覺:聽到錦瑟音哀曲怨,就如聽到杜鵑鳥送春歸去的悽婉之音。傷逝與無奈:自己年華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無轉機;死掉之後,也只會如望帝一樣留下無限悲悽。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過杜鵑之啼傳達出來;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過音樂傳達出來;我的一片心思則會通過詩作傳達出來。不能將其輕棄。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該詩。

2、品味詩歌的意境,分析藝術特色。

3、探討詩歌的主旨,學習鑑賞方法。

教學重點

誦讀詩歌,體會感情,品味意境

教學難點

主旨分析。

教學方法

誦讀

教學過程

導入

在我國唐代,有一位傑出的詩人,他雖沒有李白杜甫那樣的顯赫,但依然是晚唐詩空上最燦爛耀眼的一顆明星,與杜牧一起被人稱為“小李杜”,他便是李商隱。他的一首《錦瑟》詩,迷倒了所有愛詩的人,讓他們喜吟樂道卻又無人能解,成了一道千古之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錦瑟》,來感受她的神祕和美麗。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終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

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先讓學生自有誦讀,獲取對詩歌的初步印象

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

李商隱詩《錦瑟》教案 篇7

導語:

《錦瑟》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它同時可能也是中國最早和最著名的朦朧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錦瑟》的世界,來獲取屬於我們自己的感悟。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聽完剛才的朗讀,可以明顯感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深沉婉轉而又略帶憂傷的。這憂傷既來自於全詩的主旨內涵,同時也與詩人創作時的生命狀態有關:李商隱就是在寫作本詩的這一年去世的。

下面,我們將從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依次展開對本詩的探討。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1.哪一個詞透露出詩人寫作時的生命狀態?

(思華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都已逝去,此時的詩人正處在衰老和對往事的懷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幅圖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牆角的一張裝飾華麗的瑟-錦瑟(瑟,是一種音色與古箏相類似的樂器,聲音悠長而沉鬱),陷入了對往事的沉思。

很顯然,眼前這張瑟的某個特性使他產生了聯想:從瑟的身上他似乎發現了人生的某種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個詞。(無端)

3.“無端”解釋?

(無緣無故,沒來由地)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無端”發生的事情,你們喜歡這樣的事情嗎?

對於李商隱而言,“無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種苦難:青年時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黨爭,使自己終身仕途受挫;恩愛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離世-------正是這些不可預測的因素使李商隱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他將這種種的“失去”化作了首聯中濃郁的懷舊與感傷的色調,並以之串聯起接下去的頷聯、頸聯和尾聯。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1.從這一聯開始到下一聯四句,作者運用了中國古典詩文創作中一種獨特、也很常見的手法?(用典)。

2.莊周句:“莊周夢蝶”是李商隱在他的人生追憶中呈現出的第一個片段,這個典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莊子有一天晚上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第二天早晨醒來,卻突然感到一陣迷糊:到底是我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在蝴蝶的夢中,蝴蝶變成了我?這個問題你也可以把它概括為-------“我是誰”)

3.如果説“我是誰”是一種失去的話,失去的是什麼呢?

失去“自我”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你們有過嗎?

(我是誰?我到底要什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

有意思的是,莊子只是在夢中將自己變成了蟲子,而1000多年後,在遙遠的歐洲,奧地利,有一位偉大的作家,讓這樣的事在自己小説的現實中真的發生了:人真的變成了蟲子。這位偉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是----------卡夫卡:《變形記》。我們將在高三學習。

失去了自我,該怎麼辦?答案也許在下一句。

4.望帝句:一個淒涼憂傷的傳説。(杜宇是傳説中古代蜀國的皇帝。有一年,這個國家發大水,杜宇束手無策。但他手下有一個叫鼈靈的,是由鼈精變成的,卻很擅長此事。杜宇於是把他派往全國各地治理水患。在這個過程中,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鼈靈的妻子朱莉相愛。後來鼈靈治水勝利歸來,杜宇也知道了一切。在一種轟然而至的內疚和頹廢的情緒中,杜宇決定將王位和愛情全部都給鼈靈,自己孤身一人到山林隱居。可是身體的離去卻並不能中斷他對人世與愛人的思念。杜宇最終在山林中鬱郁而亡。死後變成杜鵑鳥,仍然在蜀國的天空憂傷地盤旋,聲聲啼血,表達着對故國、人民和愛人的牽掛與摯情。最終吐血而亡)。

一個曾經迷失的人,卻連死兩次還不能擺脱對曾經擁有的世界的思念和牽掛---死都不能讓他放棄(“死了都要愛”),這種精神品質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執着)。

5.大家可以看到,頷聯仍然在談“失去”的主題,只是它被進一步具體化了:失去自我。而通過杜宇的故事,李商隱似乎是要告訴我們,“執着”就是自我迷失時最好的藥方。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1.本聯呈現了兩幅風景畫。

而且非常美麗。

一個是海上生明月,珠圓潤澤;一個是暖陽照耀原野,紫氣升騰。一陰一陽(意象),一暗一明(視覺),一冷一暖(温度),多麼和諧。

但是,這兩幅美麗的風景中也藴含着失去的主題嗎?

2.滄海句:這裏實際上是套用了兩個典故。

a.(古人認為珍珠是由大海中的蚌殼形成的,它有一個特性:會隨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月圓則珠圓,月虧則珠虧)。

如果説這個典故中也與“失去”有關,那麼它是一種怎樣的“失去”?

(中國有一句老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如果説典故中的“珠圓”象徵着人生的“歡”與“合”—一種圓滿;那麼“珠虧”象徵着什麼?(“悲”與“離”,一種缺憾)。

那麼這個“失去”就是指-------人生的一種缺憾。

回到典故:月圓則珠圓,月虧則珠虧-----這個變化是必然的嗎?人力可以改變嗎?

所以,這個典故的寓意是什麼?

(沒有永恆的圓滿,也沒有永恆的缺憾,兩者相互轉換)。

你的人生經驗是這樣嗎?

b.(《呂氏春秋》記載,古代中國南海中生活着一羣人魚,它們有一個奇特的功能:流下的眼淚能變成珍珠。)

這個典故的意味可以概括為(珠由淚生)。

眼淚代表着憂傷,這也是一種缺憾;珍珠仍然象徵着圓滿。這個典故的寓意又是什麼?

(圓滿是由缺憾孕育的,快樂中暗藏着憂傷的種子)

3.藍田句:古人認為,埋在地下的玉具有兩個重要特點:陽光照耀則玉氣升騰,一旦近觀卻了無蹤跡。

4.這裏有沒有與“失去”相關的主題呢?

升騰的玉氣對於埋藏在地下的玉意味着什麼?(重見天日的希望),但這個希望卻不一定能夠實現(近觀卻無),當它不能實現,也就意味着----失望,而這也是一種失去。但是大家注意使這個希望產生的條件(太陽),這個條件是(永恆存在)的,言下之意是(人生的希望永恆存在)。

5.所以,頸聯談到了人生中那些必然發生、無法迴避的現實失意、缺憾與失望,但是仍有一種力量能夠將我們從這些“失去”中拯救出來。

這就是對未來和人生的希望。

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律詩中的尾聯在起承轉合中起到“合”的作用,事實上,李商隱在這一聯對“失去”的主題進行了歸結和深化。

注意幾個詞:

1.可待:豈待;惘然:若有所失。

全句翻譯:這情感豈止可以留待將來追憶,在當時就已經若有所失了啊。

2.追憶:能讓人追憶的東西一般具有幾個特性?

a是已經失去的

b是值得珍視的。

3.當時:“當時”與追憶相對,具體指什麼時候?

擁有它們的時候。

重複翻譯一次:這情感豈止可以留待將來(失去後)(再)追憶,在(擁有它們的時候)就已經若有所失了啊。

這裏有兩個問題:

a有沒有什麼人或物是你擁有時便強烈意識到未來將要失去併為此感到不安(和李商隱一樣)?

b有沒有什麼人或物是你擁有時不以為然而失去年後才痛心疾首?

第二種情況可能更為普遍。

因為我們在擁有某種珍貴的東西時,往往不能意識到兩件事:一是(它們將要失去;二是它們很有價值),等到認識到這一點,往往已經時過境遷,曾經的擁有已然失去。

這種體驗周星馳一定也有過,所以他才能説出這樣經典的台詞: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之後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説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是一種憂傷而又無奈的經驗。

這種經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人生中很多珍貴的價值是以失去的方式來認識的。

又比如我們的魯迅先生。病中的一個深夜裏,他喊醒許廣平説:“給我喝一點水,並且去開開電燈,給我看來看去的看一下。”然而許廣平並沒有打開電燈。於是魯迅便只得藉着街燈的微光看到“熟識的牆壁、壁端的稜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着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將生活下去……”(《這也是生活》)這是一個人在死亡的邊界突然強烈意識到的“生”的價值。

詩人在尾聯再次強調了首聯發現的人生真相:失去是無法抗拒的-------無論你有多麼愛,多麼喜歡,曾有的一切終將逝去。但經過頷聯與頸聯的思考,詩人在尾聯似乎在暗示我們,人在失去中並非無所作為:你應當善待並珍惜正擁有的一切。

在此,我們可以發現李商隱一共給出了三個藥方療治來自“失去”的苦痛:執着、希望與珍惜。

綜上,李商隱在他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向我們展現了生命在它短暫和只有一次的特性中所顯露的憂傷;向我們展現了自我的迷失以及人在這種迷失中的堅守;向我們展現了人生的得失憂樂以及它們的相互轉換;向我們展現了希望對於失望不可抗拒的必然來臨,但它道出的最有價值的真理卻是:人生中很多珍貴東西的價值是以失去的方式來認知的。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你們尤其顯得重要:如果我們在成長的這一刻能夠預知,人生中一些重要和珍貴的人、事是隻發生一次、永不重複且必然要失去的,也許當我們在遭遇他們、面對他們的時候便能夠更加寬容、慎重與珍惜。

以上我們從人生和生命成長的角度對《錦瑟》詩的主題作了一個解讀,實際上關於這首詩主題的理解非常多元,大家也可以其他的角度進行嘗試。

最後,全班朗讀本詩,要讀出它的沉重、深刻與憂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0z0n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