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歷史中的自然土地介紹

歷史中的自然土地介紹

中國位於東半球北部,地處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海洋——太平洋西岸。我國幅員遼闊,北自漠河以北的黑龍江(53°31′10″N),南至南沙羣島的曾母暗沙,達3°58′N,跨緯度近50°;東自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西至帕米爾高原上,自73°22′30″E至135°2′30″,東西跨經度62°左右,領土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合總土地面積9.6億公頃。土地資源形成的自然環境複雜,氣候、地形、土壤等的變化很大,土地質量區域差異顯著。

歷史中的自然土地介紹

大部分地區屬於中緯度地帶,光、熱條件優越

我國北起寒温帶,南至赤道帶,而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20~50度的中緯2度地區。全年太陽輻射總量各地區的變化約在355~1003千焦/釐米。一般説西部多於東部,高原多於平原,西藏達669~1003千焦/釐米,僅次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北地區及黃河流域亦達502~669千焦/釐米,高於世界上不少平均温度相似的'地方:長江流域也較日本和西歐好。作物生長期的熱量條件,全國除佔國土面積1.2%的寒温帶和佔26.7%的青藏高原大多屬高寒氣候外,其餘72.1%(中温帶25.9%,暖温帶佔18.5%,亞熱帶佔26.1%,熱帶佔1.6%,赤道帶佔0.1%)都較好,全年≥10℃積温,由北至南1600℃至9000℃以上,無霜期100天至全年無霜,如僅就熱量而言,夏半年都可以種植多種喜温作物,從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複種。

季風影響突出,東西部水分條件差異大

我國幅員遼闊,處在海陸對比極其明顯的海陸位置,其氣候的基本特徵是季風氣候,即一年中盛行風向的季節變換十分明顯,並隨着風向及其氣壓系統的變換產生顯著的季節氣候變化。在我國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烏鞘嶺、巴顏喀拉山、崑崙山一線西北的內蒙古、柴達木和新疆等地,雖然一年中亦有盛行風向季節變化的現象,但終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且處於夏季風影響範圍之外,無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之分,氣候乾燥,實屬非季風氣候區。

受季風的強烈影響,我國降水自東南向西北減少,東南部濕潤半濕潤區和西北部半乾旱乾旱區,約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濕潤區佔32.2%,半濕潤區佔17.8%,半乾旱區佔19.2%,乾旱區佔30.8%)。東南部由於夏季季風環流的影響,雨量充沛,隨緯度的高低和離海遠近,年降水量約為400~2400毫米,乾燥度一般低於1.5。季風區域,雨熱同期,全年降水量的80%集中在作物活躍生長期內,夏半年南北之間温差較少,比世界同緯度地區平均氣温為高,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北移。由於這些有利條件,使我國東南部濕潤半濕潤地區成為集中的農業林業區,土地質量好,全國90%以上的耕地和森林分佈在此。但季風氣候亦存在着不穩定性,降水和經流的季節與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洪澇和乾旱災害,對農業有嚴重影響。

西北部乾旱半乾旱區,降水少,水資源貧乏。一般年雨量在4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僅數十毫米或幾毫米,乾燥度在1.5以上,最大的大於20.0。廣大幹旱、半乾旱區大部分位於温帶與暖温帶,一般熱量條件好,但缺水使其以荒漠和草原分佈為主,農業發展局限性大,耕地不足全國10%,只有高山上有一些森林資源。

標籤: 土地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06l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