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尋幽天賜園優美散文

尋幽天賜園優美散文

天賜園坐落於廣安東環路渠江岸邊,出城約10分鐘車程。它雖不大,卻頗得一個“幽”字。一旦進入園內,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甚至駐足不前,或拈花而嗅,或側耳傾聽,或凝眸細視,寄情於其石、其徑、其林、其潭、其亭台軒榭,欲罷不能也。

尋幽天賜園優美散文

天賜園之幽,幽在其石。正如《天賜園賦》中所言:“山清水秀,異石成林”,石佔了該園大量的篇幅,或壁立,或斜躺,或橫卧,或深藏於林間。不論其姿勢如何,亦不論其顯隱怎樣,全都苔痕碧綠、古意悠然。“斜石頭”經過滄桑歲月的洗禮,表面光滑如磨,不知誰刻字其上,“天地人和”四個隸字飄逸靈動、章法錯落,顯見乃書法家所寫。石面上落葉片片,刻痕裏苔蘚蔓延,綠意盎然。人立其上,感受其幽,恍若置身世外;其靜,如卧聽天籟。“醉石”上面,枝柯橫蔽,篩碎一地陽光;藤蔓下垂,懸一幕古意。其下藏古窖一口,酒缸數甕,雖不聞酒香之濃烈,心卻早已醉了。園中異石眾多,三公石、鎮園石……不能一一列舉。石俱天然生成,毫無人工斧鑿之痕。石上生樹,樹蔽其石;石上生苔,斑駁其上。一脈清幽,讓人流連。

天賜園之幽,還幽在其徑。園中小徑數條,俱青石鋪成。小徑或通向奇石,或伸進幽林,或跌入潭中。每至盡頭,總能給你一份意外的驚喜。通向奇石,能讓你喧囂的內心陡然石化,靜得能聽見草叢中露水滴落的聲音;伸向幽林,能讓你躁動不休的情緒,瞬間啞寂,寂靜得能嗅到梔子花兒瓣顫的韻律;跌入潭中,則能讓你波翻浪湧的心海霎時風平,平和得一如淺底翔魚……

天賜園之幽,還幽在其林。一如《賦》裏所言,該園乃“依山就勢”建成,其林木種植,頗講究自然之趣,欲“就”一種清幽之“勢”。植株講究高低搭配、錯落有致。高能蔽日,低能沒徑。石旁種樹,俱是黃果樹一類的高大喬木,能廕庇全石,為石上的石桌石凳們撐一方綠傘;石下植藤,任其攀緣而上,又懸垂而下,織出一幕的綠牆,寫滿一牆的詩意。芭蕉叢生處,有清泉淙淙;垂柳依依時,顯潭影幢幢。毛桃樹上,青果累累綴滿枝頭;梨樹林裏,有鳥啄梨而食,見人不驚。

天賜園之幽,更在其潭。潭名“青石”,顧名而思義,乃潭周青石密佈之意也。潭不大,水亦不深,卻引用的是活水。水從林間嘩嘩注入,又從缺口溢出,消失於密林之中。潭上架一座石砌拱橋,橋名“醉石”。水潭形狀並不規則,岸亦未經人工堆砌,彷彿多年以前亂石之間就有這麼一個水潭。如逢雨後,潭水微濁,常有釣手或蹲石上,或立橋頭,或藏樹下,支起數莖魚竿,靜心守候。他們釣的是魚,你靜立於他們身後,卻能釣出滿眼的山水、滿眼的詩意。

天賜園之幽,不僅在其天然,其人工斧鑿之處,亦可圈可點。“三和院”的大氣古樸,透着川東民居的.獨特詩意。門前的石獅,院裏的水缸,缸裏溢出的泉水,似是無意,實則有心。“烤爐”的樸拙簡約,則另有一番古意。園裏的亭子,或建在石上,拾級而上,頗有登高望遠的興趣;或藏於林間,尋路而去,亦有問道於途的雅意。亭周空闊時,必囚鶯鳥於籠中,啁啾聲裏,讓人忘卻建築本身的突兀,只覺身在山間,心醉於林泉。

天賜園之幽,還在於雅集的文士。這裏是《廣安新報》讀者的沙龍之所、“廣安音樂之聲”俱樂部之地,時不時便會聚一幫文人雅士,或品茗賦詩,或吹拉彈唱。韻是古韻,詩是古詩,入耳,如聞清泉滴落深潭,騁目,則見佳人撲蝶花叢。如果湊巧,你還能偶遇一場露天音樂會,聽一曲《漁舟唱晚》,或者《千年風雅》;看撫弦人美貌若花,一顰一蹙,一抬腕一拂弦,仿若優美的和絃,隨着那田田的荷葉律動着。逢此視聽盛宴,真不虛此行也!

也許你來去匆匆,不過,即使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亦能切身感受到其幽之境也,豈不妙哉?

標籤: 尋幽 天賜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wenxue/vkpo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