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1

古詩原文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着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譯文翻譯

我是天宮裏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賦予我狂放不羈的性格。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雲,借走月亮。

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哪兒能放在我的眼裏?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裏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註釋解釋

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員。清都,指與紅塵相對的仙境。

疏狂:狂放,不受禮法約束。

支風券:支配風雨的手令。

章:寫給帝王的奏章

觴(shāng):酒器

玉樓金闕慵(yōng)歸去:不願到那瓊樓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願到朝廷裏做官。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早年從京師返回洛陽後所作,故題為“西都作”,體現了詞人早年淡泊情致。年輕時期,他一直隱居在洛陽的山水之間,過着神仙般逍遙快活的生活。這首《鷓鴣天》,可以説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詩文賞析

上片主要寫作者在洛陽時縱情于山水,豪放不羈的生活。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寫自己熱愛山水乃出於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塵世,流連山水。接下來“天教分付與疏狂”則聲稱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徵亦屬天賦,因而無法改變。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了詞人的性格特徵,坦蕩直爽,豪氣四溢。 “曾批給雨”二句以天意抒懷抱,透露出作者遠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這二句充滿了浪漫的精神,富於神奇的幻想,不僅對首句進行了絕妙而風趣的解釋,而且透露了他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和對世俗發自內心的鄙棄。

下片用巧妙的方法表現作者賽神仙的淡泊胸懷。“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寫作者詩思的豐富,酒量的很大,隱逸生活的全部內容都表現為對詩與酒的鐘情。面對“侯王”幾曾看過,凸顯詞人對功名富貴的鄙夷,面對王侯的傲骨錚錚。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二句表現出作者不願意返回京城官場,只想縱詩飲酒,與山水為伴,隱逸歸老。玉樓金闕,本是人人羨慕嚮往的榮華富貴,但詞人用一“慵”字,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態度,相反對於“插梅花醉洛陽”的生活卻十分欣賞留戀,體現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風流,“梅花”是高潔的象徵,這裏意在言詞人的'品性高潔。將高潔與疏狂的品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表現出不願與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的狂放。

全詞清雋婉麗,自然流暢,前後呼應,章法謹嚴,充分體現了作者蔑視權貴、傲視王侯、瀟灑狂放的性格特徵。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2

題老婦背柴圖

白髮粗衣山路難,相扶只賴手中竿。應疑枯體吹風倒,不忍雙眸透骨寒。

柴壓背,步挪前,折腰無意向天看。太陽依舊當空照,照得模糊影一團。

近曉推窗探雪情,燈將黑白畫成屏。低枝欲折梨花重,小徑初開鐵鏟輕。

風失語,水凝聲,為何羞愧自心生?因貪西子銀裝色,竟願天公雪莫停。

與妻女同遊白堤感

十載光陰一瞬間,重温故事斷橋前。白堤默默通今古,垂柳絲絲結愛緣。

山穩重,水纏綿。高翔雲際是風鳶。凝眸對望靈犀動,小女歡聲蕩碧天。

題圖

流瀑青絲三尺長,身纖唯著雪霓裳。腕如白藕環貞玉,眸似寒潭映月光。

人合劍,劍含霜,為何惹我動柔腸?願憑赤血千般熱,濺上紅脣一點香。

夢裏蝴蝶比翼飛(新韻)

夢裏蝴蝶比翼飛,百合叢裏共玫瑰。前生故事曾相憶,今世心盟切莫違。

融宿雪,過春雷,和風細柳水之湄。情絲萬縷誰能數?羨煞鴛鴦不欲歸。

我的鴻程十年

十載相牽情自濃,滄桑不語換青葱。誠將歸路朝明月,已慣生涯類轉蓬。

曾忐忑,漸從容。遍嘗滋味尚由衷。回眸還怨征途短,鴻爪深深旭日紅。

雨中夜歸

雨驟夜深行色匆,茫茫水路更狂風。車馳身側騰飛浪,雷炸雲間裂紫穹。

衣濕漉,眼朦朧。心頭燈火卻融融。此時小女應酣睡,一碗薑湯味正濃。

OSS項目

梅破香飄春意萌,寧波幾個苦行僧。當時羈旅常追憶。故地聽聞總動情。

吃泡麪,注銀屏。朝來紅日又寒星。妻兒誰忍難相顧?項目傾心合夢縈。

《鷓鴣天》古詩詞鑑賞3

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

譯文

街道上的風光,在縱情賞燈的時候,豪貴家的紗燈籠還未出門,門外的馬兒已在嘶吼。我這白髮蒼蒼的平民百姓,沒有隨從呼前擁後。只有相隨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頭。

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時的賞心樂事,老來卻是悲涼的感受。來到繁華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點寒冷氣候,看完了燈的遊人們,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註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

⑵正月十一日觀燈:據周密《武林舊事》載,臨安元夕節前常有試燈預賞之事。

⑶巷(xiàng)陌:街道的通稱。

⑷縱(zòng)賞:盡情觀賞。

⑸籠紗:燈籠,又稱紗籠。

⑹白頭居士:作者自指。

⑺呵(hē)殿:前呵後殿,指身邊隨從。

⑻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⑼花滿市,月侵衣:謂花燈滿街滿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

⑽“少年”句:指作者的愛情悲劇。二十多歲時,姜夔在合肥曾有一位情人,後來分手了,但一直念念不忘,長久不得見,舊事上心頭,無限惆悵。

⑾沙河塘:地名,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賞析/鑑賞

這首詞的上片通過對比手法,反映南宋統治集團貪圖享樂、昏聵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貧孤寂。“巷陌”兩句寫權貴們觀燈的盛大場面。據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元宵”雲:“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即燈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遊賞。”籠紗即紗籠。詞人僅以七字概括了這些貴族公子外出觀燈的氣派,氣象華貴,雋永有味,意境高遠。正如況周頤所説:“七字寫出華貴氣象,卻淡雋不涉俗。”(《蕙風詞話》卷二)其所以達到如此藝術效果,主要是因為詞人從側面着筆,寫出一個典型的細節,故能先聲奪人,造成一種無形的美感。若從正面落墨,不知要費多少氣力,然終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頭”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縱賞”,表現了權貴們的貪婪恣肆。“未出”與“先嘶”並舉,顯示權貴們觀燈場面的鋪張與神態的得意驕矜。“白頭”二句,筆勢驟轉,寫自身寂寥落寞,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晚年貧寒落拓生活的寫照,也是當時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際的縮影。這兩句正為“籠紗”句反襯:貴家子弟出遊,前呼後擁;詞人觀燈,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歡異趣,固有不同矣。“乘肩小女”,舊有二説。《武林舊事》卷二“元夕”雲:“都城自舊歲孟冬駕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家幕次之玩。”係指歌舞藝人。黃庭堅《山谷內集》卷六《陳留市隱》詩序雲:陳留市上有刀鑷工,惟一女年七歲,日以刀鑷所得錢與女醉飽,則簪花吹長笛,肩女而歸。詩有“乘肩嬌小女”之句。白石此處當用後一事,藉以抒寫窮中覓歡。苦中作樂之意,而筆鋒也關顧到燈節舞隊中的“乘肩小女”。吳文英《玉樓春·京市舞女》有“乘肩爭看小腰身”之句,與《武林舊事》所記的“乘肩小女”舞隊,同敍南宋臨安燈節風光。此句中以“隨”字暗射“呵殿”,這與晉代阮咸,當七月七日循俗曬衣,同族富家皆紗羅錦綺,阮咸獨以竹竿掛大布犢鼻褌,雲“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同一機杼,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憤。

下片寫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寫元宵燈市的繁華,以“花滿市”三字總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補述花好月圓的良辰,並帶出“老來悲”的哀歎。“少年”句則是哀情乃是冷筆。以樂景寫哀,則倍增其哀,以冷筆處理熱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細細涵泳,這幾句確實是動人的。這裏所悲的“情事”沒有點明,可能是壯志未酬的惆悵,也可能是婚姻愛情上的遺憾。結尾二句寫夜深燈散,春寒襲人,遊人逐漸歸去,表現了詞人在沙河塘上目送遊人緩緩而歸,頓生孤寒寂寥之感。這裏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體化查明具體地點;兩個結句,也是與起首二句前後呼應的。來時巷陌馬嘶,何其熱鬧;去時遊人緩歸,又何其冷清。這與李清照寫元宵佳節的《永遇樂》“不如同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實有一種相同的説不出的痛。兩相對照,視柳永的“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迎新春》),又是何種不同的心情。不過,相比於李清照詞的淒涼、冷寂,柳永詞的歡欣鼓舞,白石詞更能化實為虛,空靈含藴,所謂無限感慨,都在虛處。

”此詞題作“正月十一日觀燈”,乃寫燈節前的預賞。但此詞的主旨不在於描繪燈節的繁華熱鬧景象和敍寫節日的愉悦心情,而在於抒寫飄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難覓的相思之情。

慶元三年(1197年)正月,當時詞人已四十三歲,移家臨安,依附於張鑑門下。姜夔在杭州見滿市花燈,當空皓月,回憶起少年時元夕同遊之樂事,而今情事已非,反成老來之悲,於是寫下此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wenxue/ondo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