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我來頂你散文欣賞

我來頂你散文欣賞

建於何時,它的宗旨是什麼,我是不知道的。

我來頂你散文欣賞

當初出於“找篇文章讀一讀”而偶然從這裏路過,卻被這裏熱鬧的氣氛所吸引。衝着那個“開啟原創文學之旅”的口號,後幾經來去,便成了這裏的家常客。只是日子匆匆,舉手投足之間不覺就已經一年多。

按我自己的認識,文友們應該是喜歡這個平台的。雖然有的人是為了一份文字的興趣而流連,有的人則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而參與,而有的人則是懷揣着文學的夢想來耕耘的。很多時候我們在網上讀完了一篇文章,方知道是某作者新版文集中的佳作。可見,這平台也還真是作家的搖籃。它使更加生氣勃勃。

沒有門檻,作者眾多,是的特徵之一。人們隨時都可以在這裏發表自己的習作,百花齊放是必然的。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素材、不同思想深度的文章,在這裏是屢見不鮮且層出不窮。只要我們稍加用心,那些珠璣之作就會讓你眼界大開。儘管這些作者們多數都是業餘的文學愛好者,很多人亦非科班名角,但他們憑着對文學的熱愛,披星戴月,筆耕不輟。而這些源自生活又接地氣的作品,能讓人一新耳目。就散文而言,如大生的《媽媽的話是滿滿的愛》、空谷幽蘭的《夢迴香格里拉》、若塵天津霞客的《巴風楚韻醉三峽》、白説廢話的《風雨陳家祠》、駱青硯的《石頭記》、撫琴聽雨的《走進敦煌》、大風歌的《荔枝花開》;還有小橋流水的《閲讀春天》、五博的《酒濃知鄉愁》、中國公民的《母親的眼淚》、上善若水的《盛開的紫藤花》、戰鷹,《馬鈴兒響叮噹》等,都是一些樸實而頗具韻味的文章。作者們用純熟的手法所展現的名山大川、異域風光、至深親情和人生感悟,它既豐富了我們文學欣賞的園地,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我們也通過這個平台,走進了網絡閲讀的世界。

在這裏,我們還認識很多的編輯和文友,並經常看到一些文筆細膩,意境極美的作品。比如婉約的《人間四月,西子有約》、曉曉的《抹胸肚兜紅,抱腹腰上黃》、西子的《採一枚秋葉為你寫詩》、磬怡的`《江南?夢依依》、天街小雨的《夢,讓你我的生命燦爛》、雪兒的《愛,醉在那一抹春色裏》、菡萏的《隱形的翅膀》、春暖花開的《聆聽,花開的聲音》;還有一米陽光的《才有梅花便不同》、蘇筠汐的《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衣袖添香的《青衣》、清霜的《江南?杏花?煙雨》、浦瀾的《人生初見不負卿》等。他們用中國式的文學思維,用一種婉約和優雅的風格,極盡了文字的美麗,從另一個方向引領着網上文學的潮流。

由於篇幅所限,還有好些文筆清新的文章不能在此一一列舉,但它足以證明,並不是象一些人説的那樣一無是處,它還是有精品的。這裏雖非卧虎蒼龍,卻也算是人才濟濟的。從這個平台聚集那為數眾多的文友就可以看到它的魅力所在。就自身的感受而言,網絡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審視文學的機會,它的角度是全新的,它的能量也是全新的。我們通過瀏覽器就可以進行文學閲讀和文學欣賞,方便快捷就是它的代名詞。

當然,文學最重要的方面還是文學創作。只不過,寫作這一行當,在多數人不能賴以餬口養家的當下,創作就處在了極難的境地。一方面人們需要有好的作品面世,但另一方面它又沒有捷徑可走;長時間的生活積累就成為了很多人無法越過的坎。而藝術上的融會貫通和思想上對審美的認知,它也需要一個持之以恆的磨礪過程。因此,那些堅持着的同仁們沒有因困難而卻步,他們努力着將一些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好作品拿來貢獻大家,他們的精神是很值得稱道的。

過了元旦就是新年,在新的一年中,對過往的日子稍加回顧,我總覺得這兩年來上的好文章也是頗多的。我一直在想,我們能否以20XX、20XX為題,從眾多作者之中選優,每人挑一篇文章出來編一本文集,其書名或叫做《情牽一生一世》,若能成功,它就是一個年度的標記。並且它也見證着同仁們的努力,其鼓舞士氣的作用一定是顯著的。由於文集博採眾長,題材廣泛,又符合現代人碎片閲讀的習慣,它興許或能成為一本受人歡迎的書。

這件事的提出,其實也是一種嘗試,是需要廣大文友們支持的,倘若條件還不成熟的話,鄙人則藉此機會向同仁們作聲問候,祝大家新的一年萬事勝意。

標籤: 我來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wenxue/lpxvj6.html